分卷閱讀177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儲備糧們發(fā)現(xiàn)了彼此的存在、易卜、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校草在床上、隔壁的字幕君、當(dāng)編劇淪為反派[穿書]、重生鳳落貴圈、嘿!別欺負(fù)我、我偶像成了太子(星際)、就是萌你、老爹,你愿意娶我嗎
的證據(jù),經(jīng)過一年多的時間,竟也真的追查到了不少問題。 證據(jù)有了,接下來,便是要揪出害群之馬,彈劾徐延。 兩個都轉(zhuǎn)運鹽使司的官員雖然都還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但也都知道,這是一件可能會掉腦袋的事。 因為那時徐延已與內(nèi)閣臣員有所勾結(jié),背靠大樹勢力不凡,他所任的職位,是自上而下的秘密利益鏈條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上至閣老,下至地方巡撫、知府,這些人都在這一利益鏈條當(dāng)中。徐延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事,便會牽扯出很多的人。 而他們兩個人,無足輕重,人微言輕。在那些手握大權(quán)的人面前,他們不過如兩粒塵埃,那些人只需輕輕地吹一口氣,便能叫他們消失得無影無蹤。 既然有可能掉腦袋,那就只能選一個人來彈劾徐延。兩人很快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那就是不論是誰上疏,若是出了事,另一個便要替對方照顧家人。 接下來就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最難的問題,那就是由誰來上疏。 沒有人不怕死,可在社稷百姓和堅實的友情面前,這兩個年輕的官員卻爭相赴死。 那個時候,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浩然正氣,面對強權(quán)沒有絲毫畏懼之心。在盈盈的燭光里,在彼此相視的目光中,他們看到了對方的決心,卻都不愿意讓對方冒險,于是爭執(zhí)了一夜。直到天亮,他們才分出了勝負(fù),最終確定了上疏的人選。 那個人就是宋越的父親。 “達人觀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死之為悲?生有三萬六千日,何其艱難,死只有一日,何其容易。你既是我的同窗好友,便容我自私一些,選擇容易的吧?!?/br> 在這一場輸既是贏、贏既是輸?shù)臓巿?zhí)中,他是通過這樣一句話來“取勝”,獲得赴死的權(quán)利的。 可惜事實證明,卵是擊不過石的。 宋越父親擬寫的彈劾奏疏在遞交給先帝前,被徐延的眼線發(fā)現(xiàn)并截獲了。這封自請奔赴地府的慘烈宣言沒有發(fā)揮其應(yīng)有的作用,動搖徐延的地位,反而是驚動了徐延。先帝最痛恨官員中飽私囊,徐延因此而感到后怕和恐慌,并產(chǎn)生了自保的想法,他開始緊緊盯著那個敢于上疏彈劾他的年輕人。 不久后,在來自上層的壓力下,徐延很快就采取了手段。侵吞鹽稅本來是他做的事,卻被他巧妙地嫁禍給了宋越的父親,使其成為了替罪羊兼罪臣,被關(guān)入了大牢受刑。 利益的黑手無孔不入,牢門往往只能阻止人出去,卻阻止不了有人要進來。經(jīng)歷三天的刑罰后,宋越的父親最終慘死于牢獄中。 只是這依然不能讓徐延感到心安。到了這里,故事也并沒能在一個還能讓人接受的程度內(nèi)提前結(jié)束。 因為宋越父親奏疏中所提及的證據(jù),徐延還沒有找到,那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在宋越的家人將他父親的尸體入殮的那天夜晚,因為白天的無限哀思和疲憊,一家人夜里都睡得很沉,以致于徐延派人潛入了他們家,都沒有人知道。 幾個殺手拿人錢財,替人買命,在宋越的家里上演了一場殘暴的屠殺。在夢中被一刀封喉,是當(dāng)夜最幸運的死法。醒來后反抗的人,往往掙扎得聲嘶力竭血rou模糊,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那一夜,殘肢遍府,鮮血滿地。這般凄慘無比的場景,自此成了宋越暈血癥的癥結(jié)。 后來,終結(jié)這場徹夜悲劇的,是一場“意外”的大火。它被設(shè)定為燒毀徐延中飽私囊的證據(jù),以及掩蓋殺人罪行。它徹底燒毀了宋越的家,徹底燒焦了他親人的尸體。 那天夜里,只有宋越的母親帶著他僥幸逃脫,剩下的十多口人,全部斃命。 那一年,宋越六歲。 后來,那位在爭執(zhí)中落敗的宋越父親的同窗,也就是現(xiàn)在的宋知府,履行了承諾,把宋越當(dāng)成自己的兒子撫養(yǎng)長大。 在這一背景下,宋越十七歲就考中了榜眼,并且不到三十歲就入了內(nèi)閣。他是有天分,但是也付出了別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因為于私,徐延是他的仇人,于公,徐延是大明的罪人。當(dāng)年,在小小的身軀里,為親人復(fù)仇的種子和對太平盛世的希望種子同時滋長,終于到今天,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無數(shù)的人看不慣徐延只手遮天,祈求他出手,他們卻不知道,沒有人比他更想讓徐延落馬,手刃仇敵。他們也都不知道,他在內(nèi)閣與徐延共事時,不得不聽他吩咐、看他臉色,扮演一個淡漠而只專注于公務(wù),識時務(wù)懂進退的人,可其實他腦子里卻滿是死去的父親的臉,心里燃著一把始終無法澆熄的火。 有人把他當(dāng)成扳倒徐延的精神領(lǐng)袖,也有人質(zhì)疑他過于謹(jǐn)小慎微,貪生怕死,以致于遲遲沒有動作。他們卻不知道,熱血和勇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懂得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熱血,在歲月的無情消磨中保持自己的勇氣。 在沒有把握取勝之前,他只能一直隱忍,只能默默地盡力積累促進此長彼消,只能靜候一個契機。他一直走得很穩(wěn),很謹(jǐn)慎小心,在踏足內(nèi)閣之前的每一步,都凝結(jié)了辛苦的付出和智慧的取舍。這是他的個性,也是他不得不做的選擇。 以前青辰曾經(jīng)問過他,為什么左右兩只手都要練字,他當(dāng)時沒有直接回答她。 其實不為別的,他只是要確保,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父親此前沒有成功完成的彈劾徐延的奏疏,要由他親手來將其寫成,親手呈給皇帝。 彈劾徐延,將其繩之于法,已是成了兩代人的夙愿。 而今天聽鄭貴妃這番話時,大約是到目前為止,他離達成夙愿最近的一次距離。 …… 夜里的街道很冷清,卻又只冷不清,霧蒙蒙的,就像如今的朝廷一樣。 宋越一直往前走著,黑靴踏在石板路上,高大筆挺的身軀迎著冷風(fēng)。他的衣袖被風(fēng)鼓起,身后的披風(fēng)被吹得不停翻飛。 轉(zhuǎn)過一個街角,他在路邊看到了一個人,那個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蜷縮著身子靠在墻邊,躲在豪門大戶的屋檐之下。 他走過去,解下自己的披風(fēng),蹲下身子披到那人的身上,“到我家去……” 喝碗熱羹吧。 可是話才說了一半,就打住了。因為那個人的眼睛是閉著的,在身上多了件柔軟溫暖的披風(fēng)后,他也沒有半點反應(yīng)。 宋越在他骯臟的懷里找到了他的手,指腹搭上他細(xì)如竹竿的手腕一探,沒有脈搏。 這個人已經(jīng)死了。他只是大明千千萬萬餓死、凍死,沒有看到來年春天的百姓中的一個。 宋越對著他,靜默了片刻,然后站起來,繼續(xù)往前走。 他沒有取回自己的披風(fēng),任它留在了那個人的身上。雖然,那人已經(jīng)不再需要了。 前路依然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