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
書迷正在閱讀:[綜]論一個AI的自我修養(yǎng)、一只精靈撿回家、星星從天降、反派求你弄死我、這個小孩很好養(yǎng)(H)、將軍家的小廚娘、我在異界當女仆的日子、你好,請接收死亡通知書、娛樂圈之重生69天、騎著恐龍的男人
弟弟,讓景灝也和弟弟們一同讀書,她則照顧他們。 隆中距襄陽城西門20里,漢代一里合現(xiàn)今0.7里,20里相當于7公里。隆中雖然遠離塵囂,但充其量也只是襄陽城的西郊。然而,在當時隆中卻不隸屬于襄陽管轄,甚至也不屬襄陽所在的南郡,它屬于南陽郡的鄧縣。襄陽城北,沿著古城墻是流經(jīng)此地的漢水,古稱沔水,漢水流過襄陽,突然掉頭向南,在其拐彎處,有一條叫淯水的河流與其交匯。 今天的鄧縣稱鄧州,歸河南省,襄陽(1949年以后與隔江相望的樊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2010年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歸湖北省,兩地相距70多公里,合漢代200里。而在漢末,鄧縣與襄陽的距離卻非常近,其縣治與襄陽僅隔漢水一條河。 載古諺“襄陽無西”,說的是襄陽往西幾乎沒有邊界,一出城就到了鄧縣的地盤。諸葛亮隱居的隆中,在襄陽城以西20里處,是鄧縣的管轄范圍,也就是南陽郡的地面。 南陽郡雖然也屬于荊州,可從未被劉表控制過,先是袁術(shù)據(jù)此,袁術(shù)之后是涼州軍舊部張繡,曹cao三征張繡未果,后來張繡主動投降了曹cao,南陽郡是曹cao的勢力范圍。 諸葛亮隱居隆中是在建安二年(197),此時南陽郡的大部分地區(qū)還在張繡控制之下。當然,張繡的勢力范圍并未到達襄陽城下,靠近襄陽城的地區(qū),包括漢水對面的重鎮(zhèn)樊城,以及鄧縣的大部分地區(qū)還在劉表手中。 ☆、穿越諸葛亮jiejie(四) 漢末時節(jié),隱而不仕也是士人的一種風尚,得時則行,不得時則退而息意,面對社會動蕩和人身無法保全的時勢,一部分士人自動地退居山林,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諸葛諾和景灝選擇的便是這樣的隱士生活,居于歷史上有名的諸葛亮的隆中草堂之中。景灝與弟弟一起學習,一起結(jié)交各方友人,一起名動三國。 當時的荊州,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劉表本人又特別重視文化教育事業(yè),他興建學校,援引名師,博求儒術(shù),培養(yǎng)人才。當時洛陽殘敗,太學被廢,劉表在襄陽設(shè)立的學業(yè)堂,無疑是當時全國最好的學府,吸引了各方有志青年前來求學。當時的著名學者有宋忠、龐德公、潁容等人,他們多年致力于延續(xù)文化和學術(shù),形成了一個有名的荊州學派。 景灝便和諸葛諾的兩個弟弟諸葛亮和諸葛均一起在學業(yè)堂學習。這一世,因為諸葛玄依然活著,并且在劉表手下為官,擔任一郡太守,所以他們?nèi)艘菜闶枪倩伦拥?,是有門路進入這里學習的。而不必像歷史上那樣只能走二姐夫的道路,寄人籬下,很是辛苦。 這一世,諸葛亮和諸葛均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察言觀色,依舊是心理健康的有才之士。 龐德公在歷史上是諸葛諾丈夫龐山民的父親。而現(xiàn)在他是諸葛玄的好友,諸葛玄為龐德公介紹自己的侄子們,和侄女婿,希望得到他的認可。 有龐德公的傳記,說他是襄陽人,家住襄陽城南的峴山一帶,從未到城中居住。他是本地知名的學者,劉表多次請他出來做事,他都沒答應(yīng)。 龐德公不出來做官,還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說:“有一種叫鴻鵠的鳥,筑巢于高林之上,使其暮而得所棲;有一種叫黿龜?shù)膭游飜ue于深淵之下,使其夕而得所宿。人們的趨舍行止也是人的巢xue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br> 劉表不死心,親自去請,龐德公正和夫人耕田,見到劉表來了,就停下耕作,站于壟上,而他的妻子繼續(xù)耕耘。劉表指著龐德公的妻子說:“先生苦居畎畝不肯官祿,拿什么東西留給后世子孫?” 龐德公答道:“世人留給子孫的是貪圖享受、好逸惡勞的毛病,我留給子孫的是耕讀傳家、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怎能說沒留,只是所留不同罷了(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br> 他們?nèi)藢嫷鹿己茏鹁?,才學和品德都得到了龐德公的認可。學習了一段時間后,龐德公把他們推薦給了司馬徽為師,進一步開闊了眼界。 司馬徽字德cao,中原地區(qū)的潁川郡人,避難來到荊州。他是一位知名的學者,與龐德公志趣相投,二人關(guān)系很好,龐德公稱其為水鏡先生。 記載,司馬徽比龐德公小10歲,稱之為兄。一次,司馬徽去看龐德公,恰巧龐德公到漢水對面為先人掃墓去了,司馬徽徑直來到內(nèi)室,叫來龐德公的妻子、兒女,告訴他們:“徐庶說今天有重要客人來找我和兄長交談,你們準備準備。”龐德公的妻子和兒女們一個個跟司馬徽見禮(皆羅列拜于堂下),之后奔走忙碌,準備飯菜。龐德公回家,還跑到司馬徽跟前問候,鬧不清誰是主人誰是客人了(不知何者是客也)。 司馬徽終生未仕,所以史籍對他的記載有限,似乎沒有太大的知名度,但在當時他的名氣很大,并且早在中原時他就已經(jīng)很知名。記載,有人慕名前來請他,被他堅拒,有人想讓他幫忙出謀劃策,他一律說“好”“好”,這也好那也好,他的妻子忍不住說他:“人家問你事,你怎么一律都說好呢?”司馬徽答道:“你這樣說,也很好(如卿之言,亦大好)?!?/br> 這就是“好好先生”典故的由來。其實,司馬徽這個好好先生不是糊涂,而是裝糊涂,他和龐德公一樣,都不愿意介入世事紛爭。 司馬徽在襄陽避難期間主要以開館授徒為業(yè)。他們?nèi)嗽趯W習期間遇到了歷史上被諸葛亮十分器重的向朗,向朗自小就拜司馬徽為師(少年事師于司馬徽門下)。他們還遇到了歷史上曾經(jīng)在諸葛亮手下?lián)芜^參謀處長(軍謀祭酒)的學者尹默,他也拜司馬徽為師,學習古文經(jīng)學(遠游荊州從司馬徽、宋忠受古學)。 當時朝廷和州郡辦的學校是官學,一些學者開館授徒稱為私學,漢末時節(jié),隨著今文經(jīng)學的興盛,私學也得到大力發(fā)展,盧植在北方開私學,教出公孫瓚、劉備兩個著名的學生,當時最有名氣的私學是鄭玄,他的學生中有不少名氣大的,如崔琰、國淵、郗慮、劉琰以及長期追隨劉備的孫乾等。 龐德公向司馬徽推薦景灝、諸葛亮和諸葛均三人,一來是敬佩司馬徽的學識,二來緣于司馬徽辦有私學,他們?nèi)顺嗽趯W業(yè)堂學習外,還可以在司馬徽的私學里得到系統(tǒng)性的學習。 龐德公不僅推薦了他們?nèi)?,還推薦了自己的侄子龐統(tǒng)一塊去學習。 龐統(tǒng)字士元,生年不詳,年齡應(yīng)與諸葛亮不相上下。龐統(tǒng)小時候為人樸實,看上去并不聰明。龐統(tǒng)去拜見司馬徽時,司馬徽正好爬到一株桑樹上采桑,龐統(tǒng)就坐在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