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盛世(7)
書迷正在閱讀:Z的實驗室、女總裁的情人、雨夜的情色交易現(xiàn)場(短篇)、離婚前別和丈夫約會、白月光回來后、她鐘情于我(扶她rou文)、勾引校霸弟弟啪了以后【校園H】、《楠楠被反釣之“純情”小奶狗》、失聲求情(偽骨科,女主單出軌)、我在合歡宗挺好的
“爹,爹這,這也是沒辦法!”老李懋無顏面對兒子得目光,躲閃著解釋。 李旭看著父親,永遠不肯相信這個答案。家中雖然窮困,但比起鄉(xiāng)鄰中的赤貧人家,還能算得上富裕。讀縣學不需要給先生禮金,平時官府還為學子們提供一日兩餐。盡管那飯菜里鮮有油腥,如果不是需要幫著母親料理家務,自己幾乎可以賴在學堂里,每月只回家吃一次飯……. 李張氏默默無言,轉過身子,不住地擦淚。兒子不是不懂事,正因為他太懂事了,做父母替他做出如此大的決定時才分外艱難。如果沒有這該死的高麗,如果皇帝老爺不老想著四夷賓服……。那都是她管不了的事,如今,她能做主的,只有自己的兒子。 “家里不是沒錢供你!要打仗了,上谷郡一抽一,所有良家子弟都必須自備鎧甲兵器從軍。爹想讓你借著行商的理由出塞避一避,等后年大軍開拔了再回來照顧你娘!”李懋耐不住心中壓力,終于決定實話實說。雖然逼著兒子當逃兵不是什么光彩的舉動,比起讓兒子誤會自己為了省錢而葬送他的前程,這個理由多少能讓人透過口氣來。 “我不去塞外,當兵就當兵,功名但在馬上取……!”李旭聽父親說出真實原因,心里一塊石頭當即落地,漫不在乎地說道。 “啪!”腮邊一陣火辣辣的疼痛打斷了他的話。素來和睦的父親站了起來,批手抽了他一記耳光。剎那間,李懋被風霜和日子劃得滿是皺紋的老臉漲成了青黑色,豎起眼睛,大聲罵道:“閉嘴,功名但在馬上取?你瞪大眼睛瞅瞅,同鄉(xiāng)數(shù)百戶,哪家有人活著取過功名回來!開皇十八年東征,去了三十萬,死了二十九萬九……” “好好地,你動什么手你!”李張氏撲將過了,一把將兒子摟在懷里。想安慰一下兒子,沒待開口,眼淚先落了滿臉。 “爹――”李旭捂著臉,輕輕叫了一聲,豆大的淚珠順著手指滾滾而下。這一記耳光完全把他打楞了,本能地想說幾句軟話向父親賠罪,卻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了何處?!γ隈R上取’,族里的祖訓和先生的教誨都如此,偏偏此道理在自己父親面前變成了忤逆不孝的言辭。 李懋看看兒子,再看看妻子,心中一痛,火氣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重重跌坐回胡凳上,沮喪地說道:“明天你向夫子辭了行,準備出塞吧!你哥已經做了孤魂野鬼,我不能再送你出去,那樣,將來我死了,也沒臉去見祖宗?!?/br> 聽丈夫說起長子,李張氏更是悲從心來,抱著兒子的肩頭,嗚咽出聲:“旭子,聽你爹的話吧!?。∧锊恢竿愎庾谝?。只指望你平平安安地過完這輩子,娶個媳婦,生個兒子。你哥當年跟著高大人出塞,三百個人里騎射最精…….” 在李旭的記憶里,已經根本不記得哥哥的模樣。開皇十八年他才兩歲,據(jù)娘說終日騎在哥哥的脖頸上看過兵。后來哥哥也被征入伍,再后來,記憶里只剩下了父親的嘆息和母親的眼淚……. 縣學的楊老夫在李旭眼里總是那么睿智。幾天后,當李旭喃喃地說出自己準備辭學,替父親跑塞外行商時,楊老夫子立刻驚叫道:“難道又要打仗了么?你連書都顧不得讀?” “先生,父命,父命難違!”李旭登時面紅過耳,低著頭,聲音細若蚊蚋。 “也難怪,也難怪,你在家中已是獨子。而令尊年近五十,若讓你去做遼東枯骨,你們李家就得斷了香火。唉,只可惜你一筆文章,我本來給幾個舊友寫了信,準備在來年明經試后,叫他們照看一二的!”楊老夫子的話語里沒有任何責怪之意,只是帶著股說不出的惋惜。 “多謝先生抬愛,弟子雖然福薄,這份恩情,卻永不敢忘!”李旭俯下身去,長揖及地。求學這幾年來,楊夫子對他頗為看顧,人后小灶不知開了多少回。從經、算諸學到詩歌策論,幾乎是傾囊相受。甚至連當年追隨越公楊素南征時于軍旅中寫下的筆記,都不禁止他這個掛名弟子翻閱。只是以李旭的年齡和見識,背誦起來可以做到滾瓜爛熟,真正理解的,卻十中不及一二。 楊老夫子擺了擺手,回以一聲長嘆?!傲T了,你爹這么做,自有他的有道理。此番東征,有敗無勝。升斗小民看得出,可朝廷諸公,卻全做了睜眼瞎子!” “弟子受教多年,無以為報。這幾壇淡酒,不值一醉!”李旭嘆了口氣,指著放于院外的幾壇老酒說道。東征成敗,與他已經無關。今日之后,他就不再算良家子弟,按漢代以來的規(guī)矩,商乃賤業(yè),像東征這等國家大事,商人是沒有資格議論的。此后,楊老夫子的家門,非有事相求,他也不能再像原來那樣隨便來訪。否則,即便楊家老小不趕他出門,其他飽學鴻儒也要嘲笑楊老夫子交游不慎,自甘與商人為伍。 楊老夫子對于這個賴上門來,又主動請辭的弟子向來覺得投緣。他半生沉浮,見得風浪頗多,到老時心里也沒那么多羈絆。因此便笑了笑,斷然說道:“人家說行商是賤業(yè),為師從來沒這么看。人之貴賤在乎于心,其心貴,雖為販夫走卒,也難掩浩然之氣。其心賤,縱立身于廟堂之上,亦是卑鄙齷齪,臭名遠播。你的表字為我所賜,自然是我名下弟子。一日為師,終生為師。無論將來為商為盜,師門終是向你敞開!” “多謝師父指點!”李旭撩起長衣下擺,拜了下去。自幼讀的是圣賢書,各行各業(yè)的高低貴賤早已如銘文一樣刻在了他的心里。所以自從昨晚得知自己難脫行商命運后,李旭一直為此耿耿于懷。楊老夫子的一句話,等同于在他頭頂上開了一扇窗。讓他在突然變得灰蒙蒙的天空中,瞬間看到了陽光的顏色。 “你起來吧,為師授業(yè)多年,弟子之中,你天分不算高,但勝在性子耿直,心地淳厚。”楊老夫子閱人多年,豈又聽不出李旭話語中的不甘。有心再指點此子一次,語重心長地說道:“恐怕你將來吃虧,也要吃在這耿直與淳厚上!須知人生充滿變數(shù),是非善惡,俱不在表面。眼中看到的未必是事實,親耳聽到的,也未必是真相!” 看了看李旭茫然的臉,老夫子知道自己此刻說這些話,為時尚嫌太早。雖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李旭畢竟才十四歲,有些話他根本聽不懂。有些話即使他能聽明白,沒有相應的人生波折,他也無法領悟到其中真諦。 人生就像一壇子酒,經歷過歲月的發(fā)酵,才能釀出其中甘冽味道。少年人就如一壇新焙,即便再是精糧所凝,甘泉所制,依然要帶著幾分擺不脫的青澀。 “弟子日后若有所得,必登門來求教!”李旭亦是心思剔透之人,笑了笑,臉上帶出了幾分訕訕之色。 “若能來,則早來。過了明年,恐怕為師的安穩(wěn)日子也到了頭,該動一動了!”楊老夫微笑著搖頭。 “師父難道要去遠游么?還是應朝廷之聘?”李旭不解地追問,完全沒看見楊夫子笑容里透出的淡淡苦澀。 “也是為師命中該有之數(shù)吧。畢竟我曾受人之恩!”楊老夫子繼續(xù)搖頭,終是不愿把話說明。 “那是,師父曾經教我,受人滴水之恩,必相報以涌泉!”李旭順著夫子的話回答。 “此語未必盡對,但人生在世,心中羈絆又有幾人掙得脫!”老夫子大笑幾聲,故意把話題岔到了他處,“不提,不提。盡人力,安天命而已。趁你今日還未出我門,咱師父先論一論這東征勝敗之道!” “師父是考我么?”解脫了心結的李旭笑著反問。他昨晚曾經聽父親說此番朝廷為了東征下足血本?,F(xiàn)在已經開始籌備糧草、衣甲,明年春天征集舉國青壯,冬天或者后年春天才正式開拔。以他的理解,這么大個國家,耗費兩年的時間來準備一場戰(zhàn)爭,斷然沒有戰(zhàn)敗之理。但今天在夫子口中,聽到的卻是截然相反的論斷。 “先生莫非不看好這次東征么?我聽父親說要明春征兵,后年出發(fā)。朝廷如此充分的準備,想必是謀定而后動,怎會奈何不得一個小小高麗?”按照平日師父所教,反復推敲了大隋與高麗之間的實力差距,李旭依然得出同樣的結論?!拔矣袀?,攻其無防。我軍械精良,兵多將廣…….” “打仗未必憑得是人多,天時,地利,人和,哪一點能夠忽視。此去遼東,天時在我么?此去遼東,地利在我么?此去遼東,表面是我大隋征討高麗,以眾擊寡。實際上,靺鞨、契丹、室韋,還有遼東說不上名字來的數(shù)百部族,哪個不是與高麗唇亡齒寒。如此一來,人和又豈在我?”談及軍務,楊老夫子臉上頹廢之色盡去,須發(fā)皆飛揚而起。 “可,可我大隋天朝上國,持戟何止百萬!”李旭兀自強辯。雖然被迫做了逃兵,內心深處,他依然期待著大隋朝能橫掃遼東,打出赫赫聲威。作為一個在大隋朝長大的少年,有種榮譽感與生俱來。雖然,這個朝廷從來沒給予他任何實際好處。 “持戟何須百萬,如能指使如一,十萬足以蕩平遼東。大隋朝之危不在高麗,而在蕭檣之內。一旦變生大軍之后,恐怕,又是百萬雄鬼不得還鄉(xiāng)!”老夫子搖頭,拍案。 臨別在即,一老一小均知日后相見怕是不易。一個借著難得的好例子用心指點,一個借著最后的機會專心領會,感嘆幾聲,大笑幾聲,不知不覺間,聲音已經穿出了窗外。 “這老東西,前些日子就像霜打了的莊稼般。今兒個怎么又緩過了神!”窗外,楊師母納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