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節(jié)
還在販賣的報紙則大篇幅大篇幅的刊登著叱罵的文章,文人罵起人來總是比夸人更加犀利有文采,這一篇篇的簡直博古通今文采斐然,罵得老人家都看不過去了,有些不認字的聽年輕人讀完,搖搖頭:“到底還是在長城上流過血的……” 可拍案大呼罵得好的明顯更多。 黎嘉駿都有些動搖了,張自忠后來那么義無反顧的殉國,莫非帶著點贖罪的心理? 若是他只是殿后,像黃郛先生那樣是個接盤俠,此時被如此千夫所指游行示威,那心底里又會是什么感受? 她不敢猜,可卻又隱約覺得,北平交接之事,不管真相如何,冥冥之中已經(jīng)注定了張自忠未來只能殉國的命運。 如果跳進黃河都洗不清,那死行不行? 黎嘉駿托小齊先生去電報局向上海的黎家和天津的大公報總社那兒發(fā)了個平安信,信中并沒有提腿上的傷,她實在不敢確定自己接下來會怎么辦,她一個人是絕對不敢亂動的,莫名死在半路上就哭瞎了。 其實實際點想,呆在北平是很安全的,畢竟北平也是和平解放的??墒撬稽c都不想再嘗試亡國奴的日子,那種精打細算,擔驚受怕,出門看到日本兵都要低頭鞠躬的日子,她不能忍。 她不像其他人那樣麻木的逼迫自己習慣這些,因為她知道自己是勝利者,她不需要卑躬屈膝的等待希望。 六天只夠養(yǎng)的傷口不再輕易裂開,連痂都還只是淺淺一層,可她卻已經(jīng)坐不住了。這幾日北平街道上日本兵越來越多,而張自忠卻已經(jīng)帶著部下避入一個德國醫(yī)院,這番做派顯然是已經(jīng)撐不下去準備撤了。 一時間,整個北平城寂靜清冷,如秋風掃落葉。所有人的表情都是黯然的,驕傲的北平人知道,亡國奴的日子要來了。 很多人不愿意做亡國奴。 小齊丈夫的父親當年雖然已經(jīng)病重,但是綏遠抗戰(zhàn)的突然爆發(fā)卻是他闔然長逝的主因之一,他尤其不能忍受被日本人統(tǒng)治的日子,而小齊醫(yī)生似乎也有離開的意向,夫妻兩人這幾日天天商量著,又舍不得老人,又擔心老人跟在路上受罪。 黎嘉駿就更茫然了,不過她好賴自己有個小基地,實在不行等一段時間就南下去,也不是什么很困難的事,天津沒撐多久就掉了,這兩日前往天津的火車又開始運行,但是也僅只是到天津,再往南要看日軍什么時候打過去了,所以究竟怎么趕在日本人之前到達上海,這還真是個困難的問題。 如果要走水路……且不說安全問題,光那千回百轉(zhuǎn)的路線就讓她一頭霧水。 八月七日的時候,這一片區(qū)的保甲長突然上門,提著個大麻袋,上來就掏出小紅旗,賠笑道:“明日日本人進城,要求咱每家派一個人出去迎接,你們看……” 保甲長相當于后來的區(qū)委會主任,等閑也不會上門,此時所有來迎接的人呆呆的看看他,又看看那面小紅旗,上面寫著“中日親善”四個字……當場就炸了! “魯四兒我日你姥姥!誰去爹跟誰急!”齊老爺子第一個喊了出來,喊完就開始哐哐哐的咳嗽,他捂著胸不讓小輩拉他下去,只是用拐杖指著保甲長點點點。 保甲長魯四兒笑得比哭還難看:“齊老爺子您當我樂意么?人直接就端著槍拉我們?nèi)ヮI(lǐng)旗子派活兒了,我全家的命都擱您們手里頭,要是我死了鬼子就不進城那我也認了,可我死不死人家都進城啊,我能咋整?” 齊老爺子咳得眼眶通紅,他哼一聲犯了倔勁兒:“我們家不去!” 魯四兒嘆氣:“得嘞老爺子,家家都這樣咱也沒法兒,我今兒個是權(quán)當來跟您們道個別了,東西我就擱這兒,您要真不去我也沒法子,就希望下一個保甲長的活兒別攤到您們這兒就成了,咱這片區(qū)的都是好人,為難誰我都不樂意,總歸話我是帶到了,明早七點胡同口,天熱,注意身體?!?/br> 說罷,他滿臉惆悵的撐了撐麻袋走了。 院子里的人全看著石桌上那面小紅旗,許久都沒聲音。 齊老爺子狠狠的一敲拐杖,頹然坐在石凳上,揮手把小紅旗甩在地上,半響,只聽他哽咽著:“熬過八國聯(lián)軍……熬過革命……這一輩子……”他沒再說下去,可女眷俱都忍不住哭了起來。 小齊先生默默上前撿起旗子,沉聲道:“明日我去吧?!?/br> “去了就別回來!”齊老爺子果然暴怒,小齊醫(yī)生哭道:“可是爺爺!總得有人去吧!阿平又不是樂意去!” “老子死都丟不起這個人!去!你們?nèi)ィ∥易?!”老爺子說著站了起來,跌跌撞撞往外走,“鬼子問起來!就說是我這老不死的以死相逼,到時候讓他們到胡同口找我的尸體!一切和你們沒關(guān)系!” 齊家人頓時亂成一團,攔的攔哭的哭。 黎嘉駿眼瞧著小齊先生最終還是沒放下那把小旗子,一直沉默的站在了人群之外。 她看得出來,小齊夫婦作為齊家目前最年輕的一輩兒,小齊先生父母雙亡來了北平,在齊家人眼里多少有點上門的意思,雖然大家都沒說,但多少對小齊丈夫不是那么客氣,可這個時候若要出一個人,無論怎么點,小齊先生都是當仁不讓的。 只是經(jīng)由這一遭,小齊先生以后在齊家估計就更尷尬了。 晚上,小齊醫(yī)生來給她換藥,本來活潑愉快的她通紅著眼,愁眉苦臉的。 齊家人吵了一下午,黎嘉駿聽了一下午,也糾結(jié)了一下午,此時見她那樣,最終還是做了決定:“小齊,你把旗子給我吧,明日我去?!?/br> “?。俊毙↓R愣了一下,似乎突然意識到黎嘉駿話里的意思,她張了張口顯然是要拒絕的,可等到反應過來后,立刻表情復雜,喜也不是,憂也不是,“小黎,我們沒那個意思的?!?/br> 黎嘉駿摸摸床頭的相機,輕笑:“我也想看看那群牲口怎么趾高氣揚進的城,你瞧,我畢竟是記者,多看看也好。這樣還不用你們老爺子生氣,一箭雙雕,對不?” “又不好看,你一副去看西洋鏡的樣子。”小齊還是搖搖頭,“算啦,都已經(jīng)決定了的,你別湊進來了,我知道你好心,今日藥費免了,怎么樣?” “那順便免了今日的床費,明日就讓我去吧?”黎嘉駿抱著她的手臂,“如果不放心,早點讓你家先生送我過去再回來,迎接完了再來接我,老爺子只要看到他沒去,你們?nèi)也痪湍芎秃蜌鈿獾牧???/br> “可是,那畢竟是日本鬼子……會不會……”小齊有點心動了,還是皺著眉。 “中日親善是他們自己導的大戲,他們死活都要演完的,出不了事兒。”黎嘉駿篤定。 小齊還是不放心:“明日我一道送你去,看看鄰居有沒有誰可以照應一下的。” “那最好不過了。”黎嘉駿笑。 結(jié)果第二天一早,保甲長魯四兒一臉感動的兼了黎嘉駿的保鏢一職,而這一片區(qū)的其他人家都還是很個面子的派了人來,雖然揮舞著小紅旗,但是表情如喪考妣,活像是去參加追悼會的。 ……其實確實是去參加追悼會。 兩個警察開了車子帶著一個日本軍官到他們大隊伍前,下來就開始跟魯四兒對人數(shù),確定沒少人就放行了,一大群人就往朝陽門浩浩蕩蕩而去,沿途不少百姓一群群的從胡同里出來,俱都握著小紅旗往外走。 這種情形讓黎嘉駿腿軟。 她覺得周身的氣息壓得她喘不過氣來,魯四兒的兒子雖是扶著她走,但是手也是抖著的,沒一會兒,抖得就更厲害了,黎嘉駿抬頭一看,宏偉的朝陽門到了,一群警察配合著幾個日本兵在那兒拉拉扯扯的指揮隊伍,讓百姓們排出一副夾道歡迎的姿態(tài)了。 一個中年男人在一個日本軍官的陪同下大聲的重復著:“一會兒皇軍進來了,大家要笑!要歡迎!中日親善,知道嗎!?什么叫親善?我們親了,他們就善了!”大概是他路過的人低聲說了句什么,他的臉色很不好看,抹了把臉又大聲重復:“要笑!我們親了,他們就善!懂不懂?!” 所有人弄死他的心都有,大多一副沒聽到的樣子,默哀狀等在路邊。 中年男人很著急,時不時回頭陪著笑和那個日本軍官說兩句什么,日本軍官竟然很大度的樣子拍拍他的肩膀,大聲的說:【沒有關(guān)系!我們是文明的軍隊,是來解放他們的,他們很快就會明白的!】 “狗日的……”黎嘉駿低罵,旁邊魯四兒的兒子問:“黎先生,您說啥?” “沒啥……哦,來了!” 前頭,日軍進城了。 沉默的軍隊,前面幾個軍官騎著高頭大馬,后面是步兵,步兵后面則是幾輛卡車,上面有些站著人,有些放著武器。他們就這么從古老的城門里緩緩走來,帶著一種殘酷的高傲感,一點一點的將陰影帶進了這個屹立千年的古都中。 這樣的進入,遠比八國聯(lián)軍的長槍短炮更讓人感到屈辱和絕望。 只有這時候,他們才深切的感受到,二十九軍走了,屬于中國人的政府,不再庇佑他們了,以后統(tǒng)治他們的人,正在緩緩靠近……穿著還沾有同胞鮮血的軍裝,騎著踏過無數(shù)同胞尸體的馬。 啜泣聲隱隱從人群里傳來,甚至要蓋過日軍進城部隊前頭的軍樂團。 “歡迎皇軍入城!”那個中年男人忽然大吼一聲,他雖是笑著的,但是聲音尖利顫抖,帶著一種聲嘶力竭的感覺,他像個指揮家一樣轉(zhuǎn)向路邊的人群,幅度夸張的揮舞起手中的紅旗,“來!歡迎皇軍入城!中日親善!” 這時,騎兵部隊已經(jīng)走進人群中的道路上,他們有的得意,有得森冷,看著兩邊的百姓,而人群前面,中年男人身邊站著的日本軍官,在朝前頭的騎兵立正行禮后,瞇著眼回頭,手扶在腰間的槍套上,不懷好意的看著路邊的百姓。 “歡迎……”不知誰起了個頭,歡字略響,迎字卻極為氣弱。 可還是有人接上了:“歡迎皇軍……進城!” “中日親善!”有人接著喊。 你一句,我一句的,雜亂無章中,笑中帶淚的歡迎儀式開始了。 步兵跟在騎兵后面走在人群中,他們大多也沒有特別開心的樣子,或者說開心的樣子在走進人群后就變成了繃緊和不善,四周投去的眼神顯然讓他們不適,于是他們一邊走也一邊冷冷的看回來,有些略帶好奇的看兩眼,隨后也變成了木然和不屑。 相互折磨的入城歡迎。 黎嘉駿躲在人群中,她摸著相機,本想偷拍兩張,卻陡然發(fā)現(xiàn)對面的百姓后面有幾個日本兵站在高處四處巡視,便只能作罷,胡亂的揮著小紅旗,四面看著。 步兵后有一輛卡車忽然停了,幾個步兵落在后面圍上去,將卡車上一個用油布包著的大東西扯下來,那竟然是一個巨大的氫氣球,氣球上掛著巨大的條幅,看他們的動作,似乎是想把氣球升起來。 很多百姓就揮舞著小紅旗,好奇的往那邊望去,順便避免與沿途的日軍對視。 而很多走在前頭的日軍也停了下來,轉(zhuǎn)頭望著那邊,不知交流了什么,忽然都興奮起來。 黎嘉駿有不好的預感。 氫氣球被繩子拴著,緩緩升了起來,它尾巴上掛著的橫幅,也漸漸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 “慶祝北平陷落。” 轟的一下……黎嘉駿腦子里一片空白,她就這么望著,望著,忽然淚如泉涌。 即使不識字的人,也很快明白了那上面寫著什么。 身邊的日軍列著隊,山呼萬歲,激動的臉頰通紅。 而幾米外同一條路上,北平的老百姓癡望著頭頂升至最高的氣球,一片死寂。 一個廣場,兩個世界。 黎嘉駿低下頭,她看到前兩日還沒來得及被掃掉的傳單正被踩在地上,其他地方油墨已經(jīng)模糊,卻正好有一行還清晰無比: “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 她撿起這張通電,死死瞪著這句話。 旁邊,魯四兒的兒子魯卓抖著聲兒,抽噎著道:“黎,黎先生,我,我想去參軍!” 黎嘉駿好不容易挪開視線看向他,卻見他的視線正從這張紙上收回來,也堅定的看向她。 她擦了把眼淚,笑了笑:“好,我?guī)闳ァ!?/br> 忽然間,對于前幾日所想的,在北平待一段時間再南下的計劃,她一點也不想執(zhí)行。她要走,繼續(xù)走!看著那些該死的氣球一個個升起來,然后再看著它們一個個掉下去! 直到一個都不剩! 作者有話要說: 多事之秋,我也不多說了,最近人不人鬼不鬼的,不好意思啦。 ps:上一章有個bug,本來想改的,結(jié)果人說我審讀沒通過不允許cao作,可我也沒看到被鎖什么的,只能現(xiàn)在這說明一下 上一章中有一個女主撤退在樹下遇到趙登禹和佟麟閣收容落后的兵的情節(jié),后來我回頭看資料,發(fā)現(xiàn)佟麟閣并不在場,其實當時我寫的時候也有點違和的,怎么攔截日軍的有他,前頭收容的也有他,所以是我記錯了人物,等到可以改的時候我就改掉,本身于劇情是沒什么變動的。 ☆、第96章 友人托付 嘉駿吾妹: 家中一切安好,切勿掛憂。 你走后未過幾日,驚聞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憶及你之所言所行,大抵應是心中有數(shù),只盼你能自珍自重,切莫熱血沖動,家中父母與姨太日日切切思念,你二哥數(shù)次欲北上,皆被家人勸住,全因你曾有留信叮囑,望吾等能加緊于重慶穩(wěn)固基業(yè),故黎二已收拾行裝,常駐重慶。 值此國難當頭之際,四面皆是抗戰(zhàn)呼聲,每聞及窗外講演,不由熱血沸騰。奈何為兄不濟,急行則喘,奔跑不能,正當壯年卻要弟妹扶持,由黎二擔起家業(yè),東西奔波,本以為只要吾常駐上海,定能護家人周全,不料世事難解,三妹兇狠,竟自陷囫圇,以女兒之身行兄之所想,左右思量,竟不知如何順從父意狠狠斥之。 聽聞你走前曾允諾必然歸家,你身陷北平,黎二已聯(lián)絡(luò)好友代為照拂,吾等信你家書所言,徐徐圖之,望你切莫失信于吾等,切切盼歸。 黎嘉武于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日。 黎嘉駿放下信封,繃著臉拿起手邊一張剛到的報紙,這是《盛京時報》的最新一刊,上面明明白白的寫著,八月十三日,中國守軍在上海主動向日軍發(fā)動了進攻。 沒看錯!是中國守軍,向在上海的日本陸戰(zhàn)隊,主動,發(fā)動了進攻! 沒有大哥,沒有二哥,沒有周先生這些諸葛亮在,黎嘉駿一個人臭皮匠看著這樣的新聞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兒,她腦子里的中國地圖上,戰(zhàn)線默默的就劃出了兩道,長江一道,黃河一道,戰(zhàn)區(qū)地圖被割裂開來,四分五裂的,這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