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jié)
中華的惆悵 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國。 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模式和樣式、制度和尺度,都是由組成這個國家的國民,以及他們的文化和歷史決定的。強大的國民喜歡弱小的政府,自由的國民欣賞松散的制度,愚昧的國民盼望英明的領(lǐng)導(dǎo),軟弱的國民依靠強權(quán)的統(tǒng)治。因此恩格斯說,如果某個國家的政府是惡劣的,而且盡管惡劣卻仍將存在,那就可以用該國國民相應(yīng)的惡劣來解釋。[16] 但,這里面有問題。 眾所周知,人類最早的國家,大多是君主制,少數(shù)是共和制,極個別是民主制。西學(xué)東漸前的中國人,更一直認為君主制天經(jīng)地義,別無選擇,反對派一個都沒有。如此說來,難道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都是不要自由,想做奴隸的? 當(dāng)然不會。 這就必有原因,必有道理。 什么原因?什么道理? 天下必須有序,群龍不能無首。 沒錯,中國原本就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如果再攤上洪水泛濫、外敵入侵,就更需要堅強有力的領(lǐng)導(dǎo)核心,需要號召力和凝聚力,至少得有萬眾一心的象征。這個功能,在那時不可能由別人來承擔(dān)。為此,人民只能做出犧牲和讓步,對高舉旗幟的君主俯首稱臣。 這,大約是法家以外思想家們的想法。[17] 因此,除法家外,其他各家對君主制度和君主權(quán)力,都是“有條件的維護,有保留的贊同”。比如儒墨道三家都認為,君主可以有,但得是圣人,至少要合格。孟子甚至認為,君主如果不合格,就應(yīng)該下臺。又比如,三家都認為,君臣之間不能是奴役與被奴役的關(guān)系。孔子就說君對臣要彬彬有禮,孟子更認為君若“目中無人”,臣可“視如寇仇”。如果那君主太不像話,人民還可以發(fā)動革命殺了他。這能說是“想做奴隸,不要自由”嗎? 君主制,并不等于奴隸制。 獨立、自由、平等,畢竟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不會有哪個民族是例外。 只不過,歷史會有不同的嘗試和選擇。 可惜,儒墨道三家主張的條件和保留,離民主或憲政還有十萬八千里,實行起來也有諸多問題。比如什么叫“圣人”,三家就說法不一。儒家講“仁民愛物”,墨家講“明察秋毫”,道家講“清靜無為”,請問以誰為準?還有,君主如果不合格,怎樣請他下臺?有辦法嗎?有法律嗎?有制度嗎?有程序嗎?沒有。 那就只有一廂情愿,以及惆悵。 中華民族的國家史和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斷追求獨立、自由、平等,又屢屢求之不得、得而復(fù)失的“惆悵史”。 是的,正如希臘實行過“直接民主”,我們也試行過“直接君主”;羅馬實現(xiàn)了“以法治國”,我們也探索了“以禮治國”。我們甚至設(shè)計了種種方案,希望能夠做到“君權(quán)與民權(quán)并重”。最起碼,也不能生靈涂炭,民怨沸騰。 然而曾幾何時,這些都成為泡影。分權(quán)變成了集權(quán),集權(quán)變成了專制,專制變成了獨裁。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每下愈況。改朝換代一次,起死回生一次,也腐敗潰爛一次。最后,不得不拜西方列強為先生。 其實“先生們”又何嘗一帆風(fēng)順?希臘城邦,孤帆遠影;羅馬共和,日落西山;民主進程,一波三折;自由之路,險象環(huán)生。宗教裁判所就不說了,十字軍東征也不說了。單是20世紀,世界大戰(zhàn)就打了兩次。 文明的步伐,總難免一腳深一腳淺;國家的意義,誰都不可能一夜看清。唯獨需要國家,古今中外一樣,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臣民還是公民。 那么,國家的秘密又在哪里? * * * [1]阿歇爾(ussher),又譯厄希爾、厄色爾。相關(guān)材料請參看朱狄《藝術(shù)的起源》第13~15頁及注,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2年版。 [2]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誰先誰后,有爭議。這里不討論。 [3]如果加上奧爾梅克,是“六大文明”。 [4]《明史?志第五十七?食貨五》:“每鈔一貫,準錢千文,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1600年后的黃金白銀比例是1:4,后來又變?yōu)?:5(《明史?志第五十四?食貨二》)。1644年后由于白銀大量流入國內(nèi),當(dāng)時黃金白銀比率為1:8左右,按照當(dāng)時5500荷蘭盾=110盎司黃金≈880盎司白銀(1盎司=28.3495231克)。古代1斤=16兩,1兩白銀≈37.3克,換算出來,1荷蘭盾≈0.567克黃金≈4.536克白銀≈0.1216兩白銀。 [5]倫勃朗的畫室緋聞?wù)垍⒖疵绹鴷r代生活圖書公司編著《歐羅巴的黃金時代?北部歐洲》。 [6]赫西俄德和奧維德的說法請參看赫西俄德《工作與時日》,奧維德《變形記》。 [7]“大同和小康”的說法,見《禮記?禮運》。 [8]“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見《論語?八佾》:“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br> [9]《荀子?王制》:“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人能群,彼不能群也?!?/br> [10]《荀子?非相》:“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 [11]《荀子?王制》:“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br> [12]《荀子?王制》:“君者,善群也?!?/br> [13]羅馬人趕走最后一任“勒克斯”(部落王),是在公元前509年;屋大維成為皇帝,則是在公元前27年。 [14]關(guān)于城邦與公民的解釋,見商務(wù)印書館1965年版亞里士多德《政治學(xué)》(吳壽彭注本)。 [15]臣的解釋,見《古文字詁林》第四冊。 [16]恩格斯關(guān)于國家與國民關(guān)系的說法,見《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xué)的終結(jié)》。 [17]法家從不討論為什么要有君主,他們對君主和君權(quán)的維護是無條件的。 清風(fēng)從葉間梳過,倒映在水面的垛墻顫動并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