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四四節(jié) 參加科舉考試(點個收藏再走)
“那可未必?!眳s聽李巖幽幽地說道,“皇上敢抽二厘銀子的皇糧,下面的官就敢攤派到一錢銀子,再加上火耗、虧損,總共加到二錢銀子一點也不稀奇?!?/br> 姬慶文立即附和道:“沒錯。諸位還就別信,你看錦衣衛(wèi)都是可以用錢來收買的,更何況是地方上那些官員了。還有,你方才說大明朝耕地在一千一百萬頃,這數(shù)字又是從何而來的?我看也未必是真的。” 五爺趕緊說道:“這土地面積,是萬歷十一年,張居正在位時候測量的。此人品行雖然有些瑕疵,可辦事還是認(rèn)真的,他主持測量出來的數(shù)字應(yīng)該是真的……”語氣已經(jīng)有些發(fā)虛。 姬慶文卻道:“既然是張居正測量出來的數(shù)字,那這數(shù)字大概是真的??扇f歷十一年距離現(xiàn)在都多少年了?” 李巖掰著手指算了算:“四十四年,快四十五年了……” “對!”姬慶文接著說道,“這都過去四十多年了,土地總數(shù)有沒有什么變化?土地又都掌握在哪些人手里?地里畝產(chǎn)多少糧食?這些糧食在當(dāng)?shù)赜帜軗Q多少銀子?這些都是未知之?dāng)?shù)。沒有弄清楚這點事情,就要貿(mào)然加稅,恐怕會出亂子的。” “那么照你的意思說,是要重新統(tǒng)計丈量土地了咯?”那少年喃喃說道,“可現(xiàn)在這些官員又都不靠譜,萬一層層報上來的數(shù)字都是假的,那……” “那就先整頓吏治。”那許久沒有搭上話的中年人說道,“反正皇上就要開科取士,選幾個中用的人才,將那些貪官污吏全都更換下去,不就行了?” 那老者果然老成許多,撫摸了一下濃密的胡須,說道:“皇上剛剛拿下魏忠賢,朝局還不穩(wěn)定。只能以肅清閹黨為由頭,對吏治略加整頓而已,恐怕還不能大刀闊斧地改革弊政?!?/br> 一旁的吳三桂卻不耐煩起來,說道:“你們說得有來有回的,可我竟連一句話也聽不懂。關(guān)外的女真人是厲害,可我們關(guān)寧鐵騎遇到他們,就從來沒慫過。反正一句話,有錢、有糧、有人、有馬、有武器,我們就能干;缺了幾樣就只能守;啥都沒有,就只能退回關(guān)內(nèi)了?!?/br> 他這幾句話帶著明顯的東北強(qiáng)調(diào),說的又是大實話、大白話,逗得眾人無不一樂。 眾人笑了一陣,那老者見時辰不早,便拱手告辭道:“諸位,現(xiàn)在時辰已晚,我們五爺還要回府休息。不過我們相處得甚是投機(jī),想必今后還有重逢之日。這位吳三桂吳公子我們已知道姓名了,卻不知這兩位公子尊姓大名?” 姬慶文剛要回答,李巖卻搶在他面前說道:“我們兄弟此次赴考,是做好了金榜題名的準(zhǔn)備。幾位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到時候自然會知道我們姓名。若是名落孫山,自然也就沒臉再登門拜訪,名號也就不用通報了?!?/br> 李巖這話說得傲氣十足,可那老者卻不以為意,揮揮手道:“那好,不愿通報就不通報吧。我等告辭了?!?/br> 說著他和那中年人便朝姬慶文、李巖和吳三桂作了個揖,陪著他們口中的那位“五爺”離開了連升客棧。 經(jīng)過這樣一場風(fēng)波,姬慶文終于知道京師之內(nèi)藏龍臥虎,自己穿越過來之后,在西安城里積累的那些如何當(dāng)個富二代有錢人的經(jīng)驗,放在這里居然毫無作用。 于是姬慶文只能尾巴做人,原本一顆還想在京師里見見世面的好奇之心,頓時冷卻下來,除了出門吃飯之外,便同李巖待在房中,不過偶爾去陜西會館,同多九公、杏兒和黃得功見上一面而已。 此次科舉,李巖卻是志在必取。 他雖然極少踏出“連升客棧”的大門,然而客棧之中的趕考舉人極多,互相出題破題、揣測考官心意、打磨文辭章句,也是忙的不亦樂乎。 姬慶文雖然志不在此,然而來也來了,便也想?yún)⑴c其中。卻不料八股文章極為艱深,自己旁聽了兩天,只覺得越聽越是一頭霧水、一竅不通。 無奈之下,姬慶文只能自己上街,到路上買了兩本《水滸傳》、《三國演義》之類的通俗說,悶在房間里一個人看。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便是崇禎元年的春節(jié)了。 今年是新皇登極之年,年前又拿下了民怨極大的魏忠賢,因此今年春節(jié)京城里頭過年的氣氛更加熱烈濃郁,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鞭炮齊鳴,將一座偌大的京師籠罩在一片歡慶喜悅的氣氛之中。 只有連升客棧里頭,一心記著功名利祿、金榜題名的考生舉子們,同這歡慶喜悅的氣氛格格不入,似乎忘了時間一般,依舊沉浸在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之中。 這樣又過了一個月,終于到了會試之期。 那天姬慶文和李巖起了個大早,用過店家專門烹飪的“出征飯”,便匆匆往考試的貢院而去。 過了幾道關(guān)卡之后,姬慶文終于按照事先排好的順序,進(jìn)了天字第二十七號考房。這考房只有巴掌大,從外看去便是一覽無余,讓在里頭的考生沒有半點可以作弊的機(jī)會和遮掩。 點齊人數(shù)之后,第一道題目便分發(fā)下來。 姬慶文拆開封存嚴(yán)密的考題一看,卻見上頭寫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個字。 這幾個字姬慶文每個都認(rèn)識,可連在一起卻只看了一個半懂不懂,而若是要根據(jù)這個考題來寫一篇八股文章,那可就真要了姬慶文的命了。 只見他提起手中毛筆,就好像提起了孫悟空的金箍棒,極認(rèn)真地在硯臺里舔飽了墨汁,剛要寫下第一個字,然而筆鋒上的墨水卻不合時宜地滴了下來,在白色的宣紙上留下了蠶豆大的一塊黑斑。 姬慶文嚇了一跳,慌忙伸手去擦,可他這一擦卻不要緊,這塊墨點立即被抹擦開來,半張宣紙都擦上了又灰又黑的墨漬。 姬慶文暗暗叫聲“不好”,趕緊將面上的一層宣紙揭開,想要另選一張??蛇@墨點是這樣濃厚,滲透下去,竟將下面六層宣紙全部浸透,弄得沒一張紙是干凈的。 就在這尷尬時候,第二道、第三道考題又送了上來。 姬慶文接過考題,見第二道題自己有些熟悉,是《大學(xué)》開篇一句:“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第三道題姬慶文也見過,寫的是:“元吉,以中正也。” 只不過“元吉”兩個字,他記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的名字;“中正”么,則是那位需要在名字前空一格以示尊敬的大人物的名號。 至于這兩人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姬慶文就一概不知了。 就這樣,三道考題發(fā)下來,姬慶文還一個字都沒寫。 姬慶文這才覺得后世那些把高三學(xué)生們折磨得死去活來的高考題目,在這幾段莫名其妙的科舉考題面前,竟然是那樣的親切——高考題目不管能不能做出來,至少是能看懂的吧…… 如此這般,姬慶文懵懵懂懂地在考場里待了整整一天,見兩旁的考房里頭陸陸續(xù)續(xù)有考生起身交卷,便也招呼考官交卷準(zhǔn)備離場。 那考官倒是個好人,見姬慶文卷子上除了一灘墨跡之外,沒寫半個字,便問道:“怎么?污了考卷了?要不要我再給你拿幾張新紙過來,你重新答過不遲?!?/br> 姬慶文厚著臉皮說道:“算了,弄得沒有靈感了,也寫不出好文章,三年之后再來吧?!?/br> 那考官倒沒有識破姬慶文的裝逼,反而還在安慰他:“也好??茨氵€年輕,下科來考不遲,本官也是四十歲才中的進(jìn)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