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城美食錄 第44節(jié)
從前去過不少食店酒樓,也見過不少或簡樸或古雅的食單,卻沒有一張像此刻手里拿著的這般精巧。 打開一看,里面竟描紅畫綠地把每種吃食成品都畫了出來,五光十色的,十分熱鬧。 在外面吃飯,有時吃的就是那股熱鬧勁兒。 光是看著食單,陶進便覺得心情豁然開朗,捋了捋長長的胡子,回憶著粉絲在信中的推薦,在食單上一頁頁翻過去。 鮮蝦燒麥,信中推薦了,點上;玫瑰腐乳rou,名字好聽,點上;松鼠桂魚,畫兒畫得不錯,點上…… 一連點了七八道菜,阿藍已然瞠目結(jié)舌:這老丈看著身形清癯,沒想到這么能吃! 林稚也被這大肚老頭吸引了注意,正好粥也熬好了,停了火過去搭話。 “老丈胃口如此之好,一點都不輸給年輕郎君。” 陶進捋著胡子笑道:“店主人謬贊。小老兒一個人哪里吃得下這么多?一會兒還要裝起來帶走的?!?/br> 他看了看后廚邊上露出的那一點砂鍋影子,“冒昧問一句,店主人那砂鍋子里煮的是什么?味道香得很?!?/br> “是海鮮粥?!绷种蔀樗榻B,“里面放了蟹子、明蝦、元貝,還有一些雜蔬?!?/br> 陶進深深嗅了一口空氣中飄散的粥米香氣,“勞煩店主人再給我來一份這砂鍋粥?!?/br> “……好。” 林稚又與他說了幾句客套話,回到庖廚去準備吃食了。 七八道菜,著實是一筆不折不扣的大單子! 因砂鍋海鮮粥已經(jīng)提前熬好,阿藍盛出一碗,給陶進端過去。 陶進笑著接過:“有勞。” 細白瑩潤的白粥漂著星星點點的芹菜碎,用勺子一舀,沉底的蝦子和蟹塊便露出廬山真面目,偶爾還帶出幾塊鮮嫩的貝rou。 雖然還沒真正嘗到味道,但陶進對這道海鮮粥已經(jīng)打出了七八分的印象分——不說別的,用料就很足。 在這個魚rou注水、酒攙灰、雞塞沙等造假現(xiàn)象屢見不鮮的年頭,能在一鍋小小的粥米里放滿四五只蝦和一整只蟹,相當難得。 陶進拿起瓷勺,舀了一小口粥。 吸飽了蝦蟹鮮甜的粥米綿密香滑,一嘗就知是文火慢熬而出。 再說那蝦rou蟹rou,鮮而不淡,帶著恰到好處的咸味,肯定又是費了不少功夫,才能做到這般和而不同。 從前他也吃過不少以魚蝦蟹為主的粥,要么魚蝦味道夠了,粥也咸了;要么粥底咸淡正好,魚蝦卻淡了。能把魚蝦和粥米的味道做得如此和諧統(tǒng)一,著實不易。 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單從這一碗小小的海鮮粥,陶進便對林氏酒樓的其他菜品有了信心。 一碗粥激起了談興,陶進拿出隨身攜帶的紙筆,鋪在食案上,刷刷刷寫了起來。 林稚端著腐乳rou和松鼠桂魚出來,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 白胡子老頭左手捋胡,右手握著一支宣筆,不知在紙上寫著什么東西,還時不時低頭瞅一眼那碗海鮮粥…… 莫非,這是在給他煮的粥作詩? 本朝文人墨客素來有這種愛好,比如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這是吃到好吃的春盤了;再比如“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這是好吃的銀絲煲膾和香芹香羹…… 不知他這鍋海鮮粥能得到什么妙趣橫生的詩作? 懷揣著這樣的好奇心,林稚輕手輕腳把菜放下,探頭看了一眼—— “今于林氏酒樓食砂釜鮮粥,味成腴,薦君等試之。” 翻譯過來就是:我今天在林氏酒樓吃到了好吃的砂鍋海鮮粥,味道那叫一個鮮美,推薦你們都來試試。 這是什么,美食軟文? 雖然和他想象當中的詩詞不大一樣,但畢竟是彩虹屁,林稚也很樂于接受,笑道:“多謝老丈傾情相薦?!?/br> 阿藍扯了扯他的袖子,“小郎君,這老丈似乎是那位‘饕先生’?!?/br> 就像開飯店的人熟悉各種美食公眾號一樣,林稚對這位大宋探店博主也不陌生,只是沒想到對方竟探到他這里來了。 上輩子母親的飯店也迎來過不少探店網(wǎng)紅,風水輪流轉(zhuǎn),也轉(zhuǎn)到他這里來了……就是時間上晚了一千多年。 林稚還沒想到的是,這位饕先生留了這么長的胡子……吃起東西來,多不方便? 罷了,能在古代做這種后世才流行起來的探店活計,多半是個有個性的人,留些有個性的胡子也很正常。 林稚把那空了的海鮮粥碗撤下去,“老丈慢用?!崩⑺{走了。 陶進點了點頭,徹底進入工作狀態(tài),嘗一口腐乳rou,寫下一句,嗦幾根螺螄粉,又寫下一句…… 如此洋洋灑灑寫了兩整頁,他打了個嗝,“店主人,勞煩將剩下的飯食給我包起來。” 原先他去探店也會把吃不完的飯食打包,倒不是味道有多令人難以忘懷,只是為了不浪費糧食。而這次卻是意猶未盡,真心實意地想要帶回家好好再嘗一嘗。 林稚應了一聲,拿出幾個油紙袋子和食盒給沈小七。 看見紙袋和食盒上戴帽子的兔子商標,陶進會心一笑,不知想起什么,拿起筆在紙上又補了一句。 兩日過后,林稚真切地感受到了饕先生的力量。 從前客人也多,但都沒有這兩日這樣絡繹不絕,不說一樓的散座閣子全部坐滿,就連二樓已經(jīng)裝修好但還沒開放的酒肆,也都被坐了個七七八八。 但凡是饕先生在“軟文”里提到的菜,銷售量全都上漲了一兩倍,便是那些瞧著不起眼的清淡素菜,也都賣了不少。 林稚壓下翹起的嘴角,這就是廣告的威力嗎? 一大清早,高夢華和友人一同邁入林氏酒樓。 “環(huán)境不錯?!备σ贿M門,友人如是說道。 高夢華也贊同稱是。之前也吃過林氏的飯菜,只不過采用的外送形式,這還是第一次來到店中。 前陣子去了蘇州辦事,別的不說,倒很想念這林氏食鋪的吃食,結(jié)果幾月不見,食鋪竟搖身一變成了酒樓。 聽說那店主人年紀并不很大,果真后生可畏…… 尋了處清靜的位置,高夢華和友人落了座。 沈小七把食單遞過去,“兩位客人要吃什么?” 想到那老饕先生的撰文內(nèi)容,友人道:“螺螄索粉,和菜餅,再來一份紫蘇桃姜?!?/br> 高夢華照舊點了從前常點的那幾樣菜,燒麥、烤鴨、小雞燉蘑菇,還不忘抽空問沈小七:“魚生怎的沒有了?” 沈小七解釋,魚生是要現(xiàn)釣現(xiàn)殺才最鮮美,春天吃最好,眼下乍暖還寒的時令已過,便不上這道菜了。 高夢華點點頭,心道店主人果然精益求精,差了些味道就不上了。 但還是頗為惋惜地和友人抱怨幾句,“那魚生是真鮮美,可惜,要等到明年了。” 友人勸慰:“魚生這種東西還是少吃為妙,當心生了虛火?!?/br> 高夢華卻滿不在乎地笑了笑,“吃魚生對不住我的眼,不吃又對不住我的嘴,都是身體的一部分,我怎么好意思厚此薄彼?” 友人無奈:“你啊……” 片刻,林稚把菜端上來,“菜熱,二位客人小心燙?!?/br> “多謝店主人。” 高夢華第一次來食店,忍不住多看了他幾眼,誰知這一看就看出了問題。 為何這小郎君……看著有幾分面熟? 直到林稚離開,他仍舊沒想出個中原因,問了問一旁大快朵頤的友人:“你可知那店主小郎君的姓名?” 友人正嗦著螺螄粉,含含糊糊地回了一句,“名字不知道。姓氏……姓氏不是就寫在牌匾上了嗎?” 高夢華恍恍惚惚地想起來,對……姓林。 他看向林稚離開的方向,意味深長地皺起眉頭。 作者有話要說: 1“吃魚生對不住眼”這句話是蘇軾說的 第49章 鐵板魷魚 高夢華端起紫砂壺, 給孟瓊舟斟了碗茶,“這是我從蘇州帶來的方山露芽,你嘗嘗。” “多謝老師?!泵檄傊劢舆^茶盞, 輕抿一口, “確實是好茶?!?/br> 高夢華笑了笑,忽然開口:“昨日我去林氏酒樓, 見到那店主小郎君了。” 孟瓊舟不語。 高夢華看他一眼,繼續(xù)道:“你這些天前往建康, 除了調(diào)查私鹽一案,也在查訪當年林太傅謀反之案吧?!?/br> 孟瓊舟語氣淡淡:“他已經(jīng)不是太傅了?!?/br> “聽這口氣, 該是查出來了?!备邏羧A微微一笑,“如何?那些卷宗手札可有什么冤假錯漏?” 好半天, 孟瓊舟才回答:“沒有?!?/br> “我跟你說什么來著, 錯了就是錯了?!备邏羧A斂去一貫笑盈盈的神色,“每個做錯事的人, 都會得到應有的懲罰?!?/br> 孟瓊舟不置可否,只道:“稚子無辜。” 聞言, 高夢華也微微嘆了口氣。 當年他與林政威一同入仕,雖非摯友,但也算親眼見證了對方的仕途之路。若非一朝行差踏錯,現(xiàn)在的臨安城一定有林氏的一席之地。 再說稚子……那孩子聰明伶俐,要是像尋常官宦子弟一樣科舉入仕, 定能謀個大好前途。 可惜了。 孟瓊舟微側(cè)著頭把玩手中茶盞, 思緒同樣飄得很遠。 母親為人仁善,早年經(jīng)常前去慈幼局給棄嬰添置衣物。十五歲那年, 他跟著母親第一次來到這里。 慈幼局李局長熱情大方, 做了一桌豐盛佳肴款待他們, 可惜他剛吃下一口就吐了出來,面對滿座驚詫的目光,一個人懊惱地躲到院子里散心。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七八歲的小孩跑了過來,聲音稚嫩地問:“你迷路了嗎?” 那孩子瘦瘦小小,生得卻很白,孟瓊舟下意識軟了聲音:“沒有?!?/br> “只是有些心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