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魚后我被迫上位了 第1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七零嬌嬌知青太會撩,糙漢臉紅了、色色網(wǎng)紅的大肌肌飢渴癥、委芳塵
而一個(gè)孩子,活下來都是難事,老國公看他可憐,就帶在了身邊。 傅仲宴面色有些許復(fù)雜,沉默片刻才道:“沈自諶也是糊涂?!?/br> 只是沈自諶一家樣貌平平,沒想到竟能生出如此鐘靈毓秀的孩子來。 老國公道:“他不參加科舉,所以我不打算送他去書院,他未曾讀過書,勞你給他啟蒙,通禮即可,明年開春回蕭陽,我還帶他回去?!?/br> 傅仲宴大約明白老國公的意思,不能科舉,若是天資愚鈍也就罷了,倘若學(xué)得好,未免覺得太過可惜。 通禮即可,那就是馬馬虎虎。 左右燕明蕎都是自己學(xué),他便單獨(dú)給沈元景啟蒙好了。 傅仲宴點(diǎn)了點(diǎn)頭,“明蕎也剛啟蒙,正好一道學(xué)?!?/br> 傅仲宴喜歡這個(gè)學(xué)生,難免多說些好話,“明蕎上進(jìn),很有毅力,你有個(gè)好孫女,真是令人羨慕?!?/br> 老國公昨日給送了墨錠和澄心紙,也有鼓勵燕明蕎好好用功之意,“我未曾管過,都是她母親教的好?!?/br> 上午燕明蕎去上課,屋里就多了張桌子,桌上有筆架,筆架上掛著兩支筆,旁邊一方硯臺。 墨錠半支在硯臺邊緣上,桌上沒有書本,而旁邊的桌子是燕明蕎用的,上面書就有三本。 每日上課,燕明蕎都是自己看書,今日也不例外。 她沖傅先生行了一禮,“先生好。” 傅仲宴道:“今日新來了一名學(xué)生,進(jìn)度照你差了不少,你自己看書,老師先給他講課,你遇到不懂之處再問?!?/br> 燕明蕎點(diǎn)了點(diǎn)頭,翻開書頁很快就看進(jìn)去了,偶也遇見難懂的詞句,就給記下來,也就看了一會兒,門口就傳來腳步聲。 沈元景來的比上課時(shí)辰提前半刻鐘,他給傅先生行禮問好,見燕明蕎動作頓了頓。 燕明蕎年幼,該她見禮的,“元景哥哥,我是家里的五姑娘,叫明蕎。” 沈元景錯(cuò)開視線:“明蕎meimei?!?/br> 這會兒還沒上課,燕明蕎看了眼傅先生,猶豫要不要現(xiàn)在把啟蒙用的書給他,但是,沈元景說完話后就坐好了,他把書袋放下來,從里面拿出一本嶄新的《三字經(jīng)》。 有書用就好,燕明蕎不再cao心這事,安心讀書了。 傅仲宴也開始給沈元景啟蒙,啟蒙課很簡單,把《三字經(jīng)》翻開,他讀一頁,沈元景跟著念一頁就好。 只不過人與人天賦不同,又或許是因?yàn)榻萄嗝魇w的時(shí)候太快了,所以難免覺得沈元景愚鈍。 但是故人的孫子,傅仲宴又不得不拿出耐心來。 偶爾他也會慶幸,幸好不是如明蕎那般聰慧的孩子,不然知他聰慧,卻因?yàn)樽孑叺脑虿荒芸婆e,不能入朝,也是憾事一樁。 半個(gè)多時(shí)辰的課程很快結(jié)束,下節(jié)課是撫琴,沈元景一同聽的,不過是燕明蕎撫琴,只留了一刻鐘給他講音律。 下午的課亦是如此。 除了見禮,燕明蕎沒和這個(gè)新來的哥哥說上話,但總覺得,看見了從前的自己,甚至比從前的自己更可憐。 家里人都不在了,又是寄人籬下。 但她在心里囑咐自己好幾遍,千萬不要多管閑事,只能把除了《三字經(jīng)》那幾本偷偷放在沈元景桌斗里,別的她就幫不了了。 指望她給沈元景補(bǔ)課,那不行,一來她也是學(xué)生,怕誤人子弟,二來,她沒那個(gè)功夫。 各人有各人的命,相較而言,三jiejie和四jiejie也學(xué)不會,總之,母親和祖母沒發(fā)話的事,她是不會做的。 下午的課結(jié)束,燕明蕎本想去玉明軒吃晚飯,但是李嬤嬤說,老夫人讓她和二jiejie去壽安堂吃。 燕明蕎對祖母不熟悉,昨兒家宴她是坐在母親旁邊的,說實(shí)話,雖然祖母長得不可怕,但她心里是敬畏這個(gè)長輩的,很難像對母親那樣對她,所以她先找二jiejie,兩人一道去了壽安堂。 燕明玉亦是如此,好在兩位老人有半年多的時(shí)間在蕭陽,收著點(diǎn)性子,也能糊弄過去。 到了壽安堂,未等丫鬟通傳,就被領(lǐng)進(jìn)了屋。 正堂豎了面屏風(fēng),因?yàn)閷幨夏昙o(jì)大,所以壽安堂比別處要更暖和些。 屋里裝潢看著莊重,坐在主位的寧氏對兩人招了招手,“快過來,烤烤火?!?/br> 冬日嚴(yán)寒,兩人一路走過來,盡管穿的厚實(shí)還披著斗篷,可外面露著的還是凍得冰涼。 寧氏離開盛京有半年了,先問了燕明玉身子如何,又問燕明蕎冷不冷,上課累不累。 燕明蕎答道:“不累的,先生講課很有意思?!?/br> 寧氏不知別人如何,但燕明燁這么大的時(shí)候是不喜上課的,她不由一笑,“功課是功課,也得注意身子,如今這天,湖邊少去?!?/br> 國公府有面湖泊,不大,兩畝地的樣子,燕明玉就是在那兒落水的。 燕明玉淺笑著點(diǎn)頭,“孫女記著,以后小心些。” 這廂祖孫倆說了會兒話,寧氏讓丫鬟去外面看看,“看看元景來了沒有?!?/br> 寧氏對兩個(gè)孫女解釋道:“他一個(gè)人在府里,難免冷清些。” 可還沒等丫鬟出門,沈元景便進(jìn)來了。 燕明蕎突然想到一個(gè)人,她二jiejie,從前也是這般踩著點(diǎn)進(jìn)來。 如今見母親祖母會早些,但見府里幾個(gè)小娘和父親,依舊是踩著點(diǎn)。 見面少不了問安,行過禮后寧氏讓丫鬟傳飯,老國公今日出門會友了,就祖孫四人一道吃。 但桌上足足有十道菜。 寧氏用的也不是府里的廚娘,而是一直跟著自己的,最會照顧她的口味。 十道菜,看起來琳瑯滿目,還有一例羊rou蘿卜湯,飯是米飯,可米粒晶瑩剔透,看起來油潤漂亮。 寧氏道:“這是明玉愛吃的豆豉鳳爪,明蕎,你母親說你喜歡甜食,嘗嘗這道荔枝rou?!?/br> 寧氏對燕明蕎說不上多喜歡,但都是孫女,又一道來吃飯,不好只準(zhǔn)備燕明玉喜歡的。 桌上也有沈元景愛吃的菜,不過是隨口吩咐的小事,但是寧氏瞧見燕明蕎眼睛一下就亮了,大約是想說感謝的話,可見哥哥jiejie都沒有,又把嘴抿上了。 也是討喜。 寧氏點(diǎn)頭道:“快吃吧?!?/br> 壽安堂的飯里摻了些糯米,所以比普通的白米飯更香更粘糯,那道荔枝rou是甜口的,雖然名字是荔枝,可是吃著卻是rou味,不過燕明蕎沒吃出是什么rou,總之很好吃就是了。 比著正院、玉明軒、壽安堂三個(gè)地方,燕明蕎最喜歡的還是玉明軒的飯食,當(dāng)然,其他兩個(gè)地方的飯菜也很香。 寧氏年紀(jì)大了,胃口沒有年輕人好,壽安堂的飯菜更酥軟,而且,寧氏是喜歡和吃飯香的人一起吃的。 而沈元景則是那種不管吃什么,臉上都是一種神色,說不上年少老成,但是寡言少語,估計(jì)是從前顛沛流離,話少些。 燕明玉過年就十四了,她白日不虧嘴,所以吃飯的時(shí)候再好吃也吃不多。 就燕明蕎一人吃得香噴噴的,看得寧氏不由多吃了幾口菜。 吃過飯,寧氏又讓丫鬟端點(diǎn)心茶水上來,這回只有燕明蕎吃了,點(diǎn)心樣子是圓的,里面一層甜甜的豆沙餡兒,還有一種是牛乳味兒的,聞著香甜吃著香軟。 燕明蕎吃了兩塊點(diǎn)心,又喝了熱茶,這才回去。 燕國公府進(jìn)了內(nèi)院門走半刻鐘就是正院,其余院子分散而落,玉明軒離正院不遠(yuǎn),而沈元景住的地方和壽安堂比較近。 出了門,三人就分開了。 燕明蕎也不怕寒風(fēng),不停地和燕明玉說學(xué)堂的趣事,燕明玉聽得也認(rèn)真,她不上學(xué),但看別人上學(xué)還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燕明蕎聰明,如今還多了個(gè)同窗。 燕明蕎:“元景哥哥不太愛說話,學(xué)得也慢些,傅先生教他,我就在一旁看書,我還把用過的啟蒙書放他桌斗里了,也不知道他用不用得到?!?/br> 燕明玉摸了摸燕明蕎的腦袋,“有句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算不讀書,以后也能找到活命的法子。” 燕明蕎覺得jiejie說的有道理,女子便不考狀元,世上不讀書的人有許多,都活得好好的,她很快把這件事拋在腦后,“那這回放假要去鋪?zhàn)訂?!?/br> 鋪?zhàn)永锏臇|西已經(jīng)搬空了,從雜貨鋪改賣烤rou,雖然有掌柜伙計(jì)忙活這事兒,但還是得花心思做裝潢、選菜品、找?guī)煾怠?/br> 為此,兩人又各拿了四十兩銀子來,燕明玉每日拿兩個(gè)時(shí)辰出來,出門看看裝潢(消食),嘗菜選菜品,燕明蕎晚上會幫著理賬,做賬本,也會幫著選菜。 她最喜歡的就是選菜,擺一桌嘗個(gè)遍,看哪個(gè)好吃。 但是,這鋪?zhàn)舆€沒賺錢,姐妹倆就一人搭進(jìn)去四十兩,至于以后能不能賺錢,還是個(gè)未知數(shù)。 燕明玉銀子多,四十兩對她來說不算什么,而燕明蕎則是覺著,做生意有賺就有賠,不能光指望著賺錢。 這也才幾日而已,鋪?zhàn)泳突巳鄡摄y子,還不算試菜在內(nèi),因?yàn)椴硕际怯衩鬈幍膹N娘做的,是沈氏花的銀子。 不過沈氏對這兩個(gè)女兒本就偏心,并不算放水。 燕明蕎記賬很快,基本上用不著珠算,也是幫了不少忙。 這上了兩日課,初八上完下午的課,又放假了。 臨走的時(shí)候,燕明蕎在桌斗看見幾本書,是她前兩日放到沈元景桌斗里的。 第18章 放假 ◎燕明玉光看燒餅了,況且書坊這種地方她向來都是選擇性忽視的,順著燕明蕎的目光,她什么都沒看到,“那邊,怎么了?”◎ 燕明蕎搖了搖腦袋,把書裝進(jìn)書袋里,書出現(xiàn)在她的書斗里,只能說明一件事,那便是沈元景不要。 不要就不要吧,她愛惜這些書,給別人還舍不得呢,給也是因?yàn)樗亲婺笌Щ貋淼娜恕?/br> 燕明蕎把東西收拾好,背上書袋回去。 因?yàn)榻袢辗偶?,燕明蕎把放假這兩日看的書也背了回去,再加上打算給沈元景的三本,今日的書袋尤其沉。 斜挎在肩膀上,背著肩帶那邊肩膀都往下壓。 李嬤嬤來接人,燕明蕎不習(xí)慣別人幫著背書,也沒說,就這么一路背了回去。 從學(xué)堂回正院要經(jīng)過小花園,國公府的路向來以美觀為勝,大約應(yīng)了那句“曲徑通幽”,而在燕明蕎心里早就回去了的沈元景,卻躲在小花園的石山后頭,看著她沉甸甸的書袋出神。 沈元景看著燕明蕎和她的嬤嬤離開,并未上前幫忙,按照老國公的心思,他該離府上的人遠(yuǎn)些,做個(gè)馬馬虎虎的人,一輩子大差不差。 至少,給他們看到的要是這樣。 這邊燕明蕎回到屋里喘了幾口氣,又喝了大杯奶茶,歇夠了才把書放回書架。 先生這回也沒留作業(yè),明日要去鋪?zhàn)?,燕明蕎想晚上多看一會兒書。 在屋里待了一會兒,守門的林棗就道:“姑娘,壽安堂來人,請姑娘過去用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