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警戒 第1245節(jié)
沈約沉吟道,“真相就是——有幕后之人不想方臘和你見面,這才用一個假的沈約找你到了延福殿,隨即蠱惑太子逼宮,將你們留在此間。而幕后之人殺了高小山,偽造出你和方臘談不攏的場面,希望我?guī)淼拿鹘瘫娙?,再鬧一波?!?/br> 韓世忠早看到邵青云等人,一直奇怪沈約帶來這些女人是怎么回事,聽到明教兩字,微有震顫,隨即再望邵青云,失聲道,“紅火青云,你是……邵青云,你不是……” “死了嗎”三字梗在喉間,韓世忠滿是不可思議的表情,在平明教叛亂的時候,韓世忠身先士卒,對的都是明教的精銳力量,和邵青云曾有過照面。 邵青云淡然道,“邵青云的確死了,如今死而復(fù)生,得沈先生指點,如今想通了很多事情?!?/br> 韓世忠暗自詫異,暗想明教朝廷仇怨太久,可聽邵青云的意思,竟有意化解嗎? 趙佶沉聲道,“那幕后之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聶山聽聞,內(nèi)心顫動。 那一刻,他聽到的不是軟弱相詢,而是暗有定論的詢問。 趙佶變化極大。 真正的明君豈不是自己就能看清楚方向、縱覽大局? 沈約看向趙佶,半晌才道,“聽過事實后,我想你……心中,已有定論?” 他不再稱圣上,只以“你”字代稱,自有深意。 眾人聽聞,倒多數(shù)感覺沈約和趙佶有了隔閡。 趙佶卻是未有絲毫惱怒,緩緩道,“我只能想到有關(guān)于我的事情?!?/br> “說來聽聽?!鄙蚣s滿是鼓勵道。 趙佶微微吸氣道,“對方有人冒充沈先生,誘騙我前來,卻隨即消失不見,有……太子隨即過來以清君側(cè)為名,說要將沈先生嚴(yán)懲……” 聶山立即意識到——這是針對沈約的一場攻擊。 邵青云同時想到這點,向沈約望去,見到他沒有絲毫波動的表情,心中暗想——都說清者自清,可真如沈約做到這種驚濤駭浪中仍舊風(fēng)淡云清的實在世間罕見。 “我本來有諸多不明。” 趙佶對沈約也改了自稱,緩緩道,“我那時懷疑李斌說謊……” 李斌打個冷顫。 趙佶隨即道,“我也痛恨逆子忤逆之行。”看向沈約,趙佶緩聲道,“我也曾懷疑過沈先生有什么打算……” 沈約笑笑,“人之雜念,須臾千轉(zhuǎn),有念頭不是過錯?!?/br> 趙佶沉默片刻,沉聲道,“被念頭帶偏本心才是大錯特錯?” 沈約終有欣慰的笑容,喃喃道,“很好?!?/br> 趙佶居然也露出絲微笑,“我到現(xiàn)在才明白先生的用心良苦,也看清楚幕后之人是想動搖我的信念,再將我拖入永劫城那種萬劫不復(fù)的境地?!?/br> 這是趙佶一直害怕的事情,但說出這些后,他內(nèi)心居然不怕了。 沈約凝聲道,“心若清明,無處不佛土,心若愚癡,處處皆牢籠?!?/br> 趙佶聞言,臉上居然似有光芒綻放。 眾人望見,無不驚詫,哪怕沈約望見,亦是略有驚奇。 沈約知道趙佶只是癡、卻未見得是壞,這還是有本質(zhì)的不同。 貪嗔癡雖均為六道中的下三道,癡對應(yīng)的是畜生道,貪是餓鬼道的標(biāo)簽,而嗔卻和地獄道密切相關(guān)。 雖然三者皆毒,對世人影響很大,可若要比較,癡比貪的境況要好些,而嗔為下三道中最難以化解的輪轉(zhuǎn)。 一入嗔之地獄,累劫難以解脫。 當(dāng)聽到水輕夢提及無間地獄之名的時候,沈約其實就想到——這是形容一個極度憤怒的世界,在這種地方,憤怒永無化解的可能。 永劫城的迷宮不就是這樣? 沈約早就看清楚本質(zhì),釋迦也早就告訴世人化解三毒的方法——戒定慧! 去貪用戒,去癡因慧。 而真正化解嗔的無上妙法,就是定! 嗔怒帶不動如定海神針般的沈約,就在被沈約悄然化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世人多知道這個道理,可又有多少世人明了——一個無間地獄、滿是嗔怒怨恨的所在,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沈約早就出手,他一直在破解無間地獄的形成。 圣人之治,斬病未萌! 他以無上定力化解諸多怨毒,這是修行的真諦,也是他為之奉行的方法,他影響趙佶,但不控制趙佶,如今趙佶對于兒子趙桓的反叛雖然頭疼,但趙佶已能控制住怒氣,這就是個好現(xiàn)象。 不但如此,趙佶未忘前因,還一直在苦思永劫城輪回的問題,甚至明白永劫城形成的原因,這非有大智慧不能想到。 “多謝沈先生指點?!壁w佶臉上陰沉盡去,望向李斌道,“我錯怪了你,還請見諒。” 李斌嚇的差點挖個坑將自己埋了,“圣上何出此言?小人絕不會對圣上有半句埋怨!” 趙佶輕輕一嘆,“幕后之人的用意,就是讓我等互相猜忌,甚至希望我動搖對沈先生的信任。我若動搖,沈先生還是沈先生,但我卻不再是我?!?/br> 沈約微笑再道,“很好。” “我想……幕后讓太子清君側(cè),到時候太子恐怕會以沈先生勾結(jié)明教為借口要驅(qū)逐沈先生。”趙佶沉吟又道。 眾人詫異,暗想太子若真的這般指認(rèn),似乎也沒過錯。 方臘屠殺宮中禁軍,沈約又和邵青云走的很近,這勾結(jié)明教謀反的罪證幾乎瞎子都能認(rèn)定。 沈約微有皺眉,“可清君側(cè)素來清的不是君側(cè)!” 他想的不是自身,而是另外的事情。 清君側(cè)本意是鏟除皇帝周邊的小人,可歷來被叛逆用的多,而且真正的目的,就是清理皇帝。 趙佶臉色微變。 沈約瞥見趙佶的隱瞞,詫異道,“太子發(fā)難的根本原因,你……知道?” 他問話時,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人、一桿槍。 槍是瀝泉龍槍,持槍之人,正是岳飛! 第1843節(jié) 趙佶的私心 多數(shù)人犯罪是要考慮成本的。 當(dāng)成本無法承受,犯罪的幾率自然衰減。很多人倚老賣老的原因是——無恥卑鄙換取的收益遠(yuǎn)大于懲罰成本。 一理通,百法明。 沈約用這個道理可以推知世上太多問題的原因,可這個道理到了太子趙桓身上,卻有點解釋不通。 趙桓的犯罪成本實在太高昂了——他是在用太子之位賭鏟除沈約?然后逼趙佶退位? 歷來清君側(cè)的真正目的不是清理jian臣,而是打著以百姓名義的旗號讓昏君退位,讓自己撈好處登基。 以別人的名義,多是為了自己。 古人當(dāng)然也知道這個道理。 沈約對自身被趙桓列入清理的名單并不在意,但他更感覺趙桓是在逼趙佶退位! 趙佶居然明白這點? 那趙佶絲毫沒有意外的表情只能說明一件事情——趙佶知道趙恒為何要發(fā)飆。 一系列的問題讓沈約的超級大腦運作,然后超級大腦就給了他一個結(jié)果——岳飛?! 趙恒逼趙佶退位,是因為岳飛? 這根本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事情,那他沈約如何會這般想? 影像閃過的時候,沈約腦海中又閃過李斌曾經(jīng)說過的話——圣上找宗……澤入朝,本想封他為宗正少卿…… 當(dāng)時李斌說這句話的時候,有點欲言又止的味道。 他沈約當(dāng)時也有些困惑——靖康之難的時候,宗澤在汴京附近的黃河保衛(wèi)戰(zhàn)十三戰(zhàn)全勝,讓金人都不得不稱呼一句宗爺爺表示尊敬,趙佶人在金人的上京時,想必對宗澤的事情也是有所聽聞。趙佶招一個這么能領(lǐng)軍的人物入朝,不封個樞密院的官來運籌軍事,為何封個不知所謂的宗正少卿呢? 這不合情理! “宗正少卿是做什么的?!鄙蚣s突然問了句。 這句問話實在讓眾人莫名其妙。 趙佶和李斌卻是臉色都變了下。 梁紅玉不知沈約的用意,下意識說道,“那是掌管皇室族譜的一個職務(wù)。沈兄弟,怎么了?” 沈約目光微凝。 梁紅玉實話實說,可沈約那一刻的震撼卻是少見——趙佶匆忙找宗澤入京,然后封他一個掌管皇室族譜的官? 這聽起來簡直滑稽異常。 可真的滑稽嗎?還是趙佶本有深意,而太子趙恒的逼宮,就是因為老子的這個深意? “宗大人如今何在?”沈約輕吁一口氣。 趙佶臉色又變了下,看了韓世忠一眼。 韓世忠解釋道,“沈兄弟,我等都覺得你雖然以雷霆手段拔除六賊,可余波仍在,是以始終對京中城防很是關(guān)切。” 微有停頓,韓世忠再道,“宗大人說余波若是反撲,多會里應(yīng)外合的動手,然后他讓我密切關(guān)注宮中的動靜,而他掌軍就在宮外汴京城內(nèi)戒備?!?/br> 稍微有些不安,韓世忠低聲道,“之前我們未向你提及此事,可哪怕紅玉,也對此不知情的?!?/br> 沈約笑笑,“韓兄職責(zé)所在,不用解釋什么?!?/br> 他明白韓世忠不安什么——他沈約主要精力都是用在天柱山那些人的身上,對汴京的俗事不算盡力。 可他沈約又算是盡心了,因為他將正確的人安排在正確的位置上,剩下的就要看正確的人行使正確的職能了。 孟子曾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千余年前,孟子就告訴所有君王有關(guān)王道治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