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
餅來。” “南瓜?哪樣的南瓜?”柳mama沒明白,忙問道:“倒沒聽說過,是不是您濮州家鄉(xiāng)的東西?” 姜采青依稀記得,中學(xué)時生物課老師就講過的,南瓜種植歷史悠久,這東西南方北方都能種,應(yīng)該有啊,難道她記錯了?忙找了個說辭。 “濮州是有的。這當(dāng)?shù)貨]有嗎?秧子上結(jié)的,開黃花,能做飯能煮粥的?!?/br> “噢!您說的番瓜吧?”柳mama一拍大腿,“那東西有的是,窮人家當(dāng)糧又當(dāng)菜,富貴人家倒不常吃它,難得您想起這個了,我就去跟趙二家的說去。” 柳mama忙得就走了,結(jié)果晚飯時端上來的南瓜餅,叫姜采青半天沒認出來,她咬了一口才知道,趙二家的是把老南瓜去皮切了細細的絲,加白面和雞蛋、蔥姜花椒,攪在一起,用做蘿卜絲餅的方法,攤在油鍋里煎的。 雖然不難吃,可這樣做法油得很,不是她想的那種軟軟糯糯的南瓜餅。姜采青索性跟柳mama說道了一遍,老南瓜去皮先蒸熟,壓成南瓜泥,兌少許糯米粉和糖做成小圓餅,下鍋小火烙熟就行了。 好在除了這南瓜餅,綾姨娘和絹姨娘又下廚做了一樣餡餅、一樣蒸糕,加上饅頭和兩小碟醬菜,一并送來的。姜采青吃著飯尋思,這張家似乎有點怪,眾多妻妾一個院子住著,竟不在一起吃飯? “周姨娘、綾姨娘她們,也都各自用飯了?” “平常都在自己屋里用的,逢年過節(jié)時候,或者官人和大娘子生辰,才叫姨娘們一起吃飯?!绷鴐ama回答,“如今不是守孝嗎,她們跟您不同,都在自己屋里用些粥菜?!?/br> 人家都是清粥咸菜呢,就她在這兒好飯好湯,吃得不亦樂乎。姜采青忽然良心發(fā)現(xiàn),多少有點負罪的感覺了。脫不掉現(xiàn)代思想的熏陶,想想院里那些年紀(jì)輕輕、容顏美麗的守寡女人,姜采青心里總有些不落忍。 第10章 大戶(加更) 想想院里那些年紀(jì)輕輕、容顏美麗的守寡女人,姜采青心里總有些不落忍,然而她現(xiàn)在自顧不暇,一切才剛剛開始呢,這張家看著平靜,她卻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否真正的生存立足,這樣輕飄飄的同情心還是算了吧。 才想到那些姨娘,就有人來了,周姨娘帶著綾姨娘、菊姨娘她們幾個一起來的,只缺了棠姨娘沒來。天色已經(jīng)漸黑,花羅點起了燭火,姜采青正坐在小桌旁翻看賬冊。這張櫸木小桌是吃飯用的,看賬卻不方便,姜采青琢磨著,改日叫人弄意個書案來,筆墨也叫一并準(zhǔn)備了。見周姨娘她們來了,便起身招呼一下,叫花羅看座倒茶。 “姜姨娘,您認得字???”菊姨娘略帶驚奇地問。 姜采青抬頭看看菊姨娘,心說這不廢話嗎,我不認得我拿著它翻了這半天?難道翻著好玩???她也想過了,反正她才從濮州來,這些人對她原先并不清楚,裝不認字也沒必要,反倒耽誤事。 “認得幾個字的?!苯汕嗍蛛S意地說。 “哎呦,您真認得字???”柳mama在一旁插嘴,“前晌我見您翻賬冊,只當(dāng)您隨便翻翻的呢。家里原先就只有周姨娘認得字,她是讀書人家出身,如今您也認得字,果真都是讀書識理的好?!?/br> “我是什么讀書人家出身?家父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曾教我讀書的,自幼跟著家中兄弟一起,才認得幾個字。”周姨娘說著轉(zhuǎn)向姜采青,又說道:“竟不知您也認得字?!?/br> “小時候有個親戚讀過書的,他平日教自家孩子寫字,我也是整日跟著一起玩,才勉強認得幾個字?!苯汕啾愀芤棠锏淖V子編了個說辭,橫豎濮州遠隔千里,她這樣含糊其辭的,也無法求證。 “這就好了。你往后辛苦持家,要管著開支出入,要看賬的,我剛才還想著,我自己也看不好賬本,幫不了你多少,家里要好好挑一個穩(wěn)妥可靠的賬房先生,好方便你使喚。如今知道你本就識文斷字,倒是我瞎cao心了。” “哪里呀?!苯汕嗝蜌饬艘痪?,“周jiejie最是細心體貼,處處為我想著,我先謝謝了?!?/br> 姜采青這一聲“jiejie”,卻讓周姨娘露出幾分羞赧來。她拉著姜采青的手說道:“你我這樣客氣做什么。如今張家弄成這樣,正該我們大家親熱坦誠,齊心地把日子過好,免得叫外頭那些人欺負我們。我虛長你幾歲,倒是托了大,不如往后我就叫你青娘,你呢也就叫我的名字銀瓶,才顯得我們姐妹隨意親切,你說好不好?” 叫名字才更隨意親切?姜采青腦子里轉(zhuǎn)了一圈,卻仍不太明白,古人關(guān)系親密了,不是都喜歡姐妹相稱、義結(jié)金蘭什么的嗎?不過這一聲“青娘”倒也能讓人接受,她琢磨這周姨娘做事向來小心周全,她這樣說,定然是有什么理由的,便從善如流地說答應(yīng)了。 “那好,銀瓶jiejie,我年紀(jì)畢竟輕,掌家也沒經(jīng)驗,往后你多擔(dān)待些?!?/br> 一段時間過去,姜采青才漸漸地發(fā)現(xiàn)“青娘”這稱呼的效應(yīng),先是其他幾個姨娘,再后來擴展到前院、后院的家仆奴婢們,漸漸都改口稱呼她為“青娘子”了。 姜采青不喜歡別人叫她姨娘,沖花羅發(fā)火,柳mama琢磨出來了,周姨娘自然也會琢磨。張家又沒有了正經(jīng)主子、主母,如今姜采青掌管張家,她懷的要是個男丁,那就是張家未來的正經(jīng)小主人,謹慎如周姨娘,便不敢托大叫她meimei,卻又礙于妾室名分不能稱她為姜娘子,便聰明地找了個折衷法子,“青娘”顯得親切而又尊重,她這么一改,其他人便也跟著她改叫“青娘子”,不會逾制,卻又尊重多了。 姜采青對這些稱呼問題倒不太細思量,不過是以前看的多了,對“姨娘”兩個字實在感冒。青娘子就青娘子吧,好歹比“姨娘”聽著順耳些。 橫豎實質(zhì)還是一樣,穿成這樣夠倒霉的。要說家里就只剩這一群倒霉女人,日子已經(jīng)夠枯燥了,依她的想法,就盡量過得簡單些好吧。 閑來無事姜采青倒也琢磨過稱呼問題。在這朝代,“夫人”是得了封誥的官員正妻才能用的稱呼,普通人家,一般稱呼已婚的婦人為“娘子”,而“小娘子”則是用來叫那些未婚少女的。比如張家那位“大娘子”,外頭的人則加上姓,稱呼她“吳娘子”,周銀瓶這樣的良妾,可以被稱呼為“周姨娘”。而其他幾個賤妾則是帶上名字,比如“綾姨娘”、“菊姨娘”。 姜采青自己揣摩,大約因為賤妾往往是丫鬟抬的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