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8
林文檔里,滿朝官員都看著,可怎么撇得清?”謝瑛聽著楊檢討的名字吃了一驚,但還來不及深思,就被他那句直擊心頭的話奪走了注意力。撇清……他當初想撇清兩人的干系,只是怕錦衣衛(wèi)的名聲不好,怕自己跟崔燮來往太多會影響他在清流中的聲譽和前程。可既然楊檢討肯寫這出戲,李學士能在其中牽線……他們做翰林的都能給錦衣衛(wèi)寫戲,或許心里也并不覺得崔燮不該與他來往?是因這種事在他們翰林心里并不要緊,還是因為他在京里巡城數(shù)月,叫那些人覺著他人品不錯,還可交往?若是后者,那么只要他公公正持獄,保護清流,做成個叫人敬重的官兒,崔燮再與他多有來往,應(yīng)當也不會背后叫人指摘什么阿附錦衣衛(wèi)之類了。那么他為什么不能大膽一點,期許著將來兩人可以不在這更深人靜,沒人看到的地方共坐一會兒,而是在朝廷上公然交好呢?他的手叫崔燮捂得發(fā)熱,心里也叫自己的念頭撞得發(fā)熱,握緊那只抓著他的手,偏過頭朝崔燮露出個淺淺的笑:“既撇不清,那就不撇了?!?/br>崔燮的血壓砰砰地升了上去,甚是后悔當初叫他來看戲,而不是找個包間嚴密的酒樓吃一頓。但此時再想這些也太晚,戲臺上的封云和窈娘都在謝千戶的主持下成親了。這段是觀眾的最愛,下面撒錢的、叫好的如波浪般起伏不停,再過不久這戲就該謝幕,他們也該回去了。他沒法兒叫時光倒流,只能緊緊握著那只手,深深看著謝瑛。謝瑛就仿佛已經(jīng)懂了他的意思,朝他點了點頭,停了一會兒,看著臺下說:“咱們這就下去吧,到樓下還能看清掀蓋頭那一場,出去也容易,省的叫樓下的人堵住?!?/br>那就走吧。有正版的謝瑛在,崔燮連戲里的謝千戶都不想看了,何況謝千戶到洞房花燭這段后就不再出場了呢。他們下樓之后終究也沒看成親戲,而是直接叫小二牽過馬來,各自上馬。這酒樓離著謝家較近,兩人并不順路,崔燮拱了拱手便要先走,謝瑛卻默默打馬上去,說道:“天色晚了,我送你回去。若遇上前中所巡邏的人我還能跟他們說一聲,叫他們照應(yīng)你?!?/br>送這么長一段路……他明天還要上班呢。崔燮下意識有了摸手機看表的沖動,手才伸到腰間,忽然自嘲地一笑——大明朝哪兒來的手機呢?謝瑛過來牽住他的韁繩,輕輕一夾馬腹:“走吧,天晚越晚就越冷,別站在這兒不動,容易受寒。”然而這一路上他們也沒遇上巡邏的、打更的人,只隔著街巷遠遠聽見他們的聲音,看到許多房門緊閉的大院里透出的燈光。兩匹馬的馬蹄聲在夜色中清脆地響著,聲音卻一輕一重,馬上的人早換到了那匹栗色的、雄健的成年馬背上。夜里的風太冷了,崔燮出門時又沒套一件皮的、棉的大氅或披風,又剛吃了飯,就這么騎一路著了風,生病了怎么辦?謝瑛體貼地將衣裳分了一半兒給他,直送他到家,才勒停馬,將前襟部分收回來。崔燮牽著自己的馬,側(cè)身看著他,敲響了崔府的角門。門從里面打開,一盞燈籠自門縫里探出,照亮了他歸家的路,而另一側(cè)謝瑛的身影卻越來越遠,沒入了深深的夜色中。崔燮站在門口看了許久,直到門房凍得跺了跺腳,他才回過神,把目光從長長的巷子盡頭收回來,轉(zhuǎn)身走進了宅院。院子里有明亮的燈火,有溫暖的屋子,有熱騰騰的湯水和宵夜,有等待他的家人……還有一堆待背的歷年科試考題。離著明年八月的鄉(xiāng)試只有十個月,三百天出頭了。李東陽、楊廷和、楊一清這些著名神童們都等著他繼承乃師的光榮傳統(tǒng),十九歲前就拿下進士——要求放低點兒的話,進士還可拖個三年、六年再考,可舉人必須得趁這場拿下,不然他們當老師的臉往哪兒放?太子的臉往哪兒放?照這些神童前輩們的說法,科考時是“縣試難,府試難,道試最難;鄉(xiāng)試易,會試易,殿試尤易”。他能輕易考取小三元,寫得出叫能翰林看入眼的文章,取個舉人自是如探囊取物。因童試前都是考的小題,特別是有那種“無情搭”的截搭題,光是要把兩段毫無干系的題目扯到一起,破出像樣的破題,就能讓人耗盡心力。再要將文章做得絲絲入題,花團錦簇,那非精研經(jīng)書,心思活絡(luò),還有足夠運氣入了考官的眼不可。而到鄉(xiāng)試、會試這一步就都是大題,成段成段截取圣人文章,不加扭曲。而且每年會試后朝廷都要放出幾篇程文,立準下一場鄉(xiāng)試與會試的文字風格,之后市面上很快就會有仿程文的時文集出來,作者中也不乏剛考中的進士,選館的翰林……就算寫不好的,難道還不會背么?就是祖宗風水不好,前世有冤孽惡報,纏著人阻人上進,多也是在會試這一關(guān)卡人,鄉(xiāng)試總卡不住他的。然而只有崔燮自己知道,他頂多就是那種頭腦比較好,又拼命努力的學霸,并不是這群翰林、舍人一樣的天才學神。所以為了應(yīng)付明年的考試,他從八月起就開始找老師要歷年考題,按著星期排班,每周一三五背題,二四六背題,禮拜日自己???。至于明朝沒有帶星期的歷法——那有什么要緊的,他開始背的那天就是禮拜一了。他回家時祖父母早已睡了,別的院子也都靜悄悄的,沒了人聲。門房提著燈把他送進小院里,叫廚房的打水來給他洗漱,廚子又送來了養(yǎng)胃的米粥。崔燮打發(fā)他們回去睡了,自己坐在桌邊慢慢舀著粥喝,就著半明半暗的燈光,閉上眼背著白天看過的四書文PDF。是他老師近日新作的文章,“由堯舜至于湯”三節(jié)。這篇文章與他那種樸實古文風格的時文不同,講究聲律“高下長短之節(jié)”,文章“cao縱開闔”之法。李東陽稱作海內(nèi)文宗,自然靠的也不只是詩詞清麗,文章也是叫當世人欽慕的。他將詩詞韻律變化引入文章,注重把控文章節(jié)奏,文中常用虛字舒緩語氣,排比對偶也極合韻律。作老師的文章長在此處,學生的偏偏正好差在此處,還有什么法子比仿寫更快?李老師苦心孤詣,不盼著他能出自胸臆,就盼著他寫文章時能仿仿自己的風格,將那古樸陡峻的文風裁剪得更圓熟些。崔燮看了一遍又一遍,漸漸定下心神,把滿腦子戀愛的熱情換成上進的熱情,背起了“圣人之生有常期,或傳道于同時,或傳道于異世……”第157章才背完李老師的文章,就又趕上李老師吟詩,吟的還是應(yīng)制詩。崔燮到李東陽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