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0
安以示孝道(1593年3月,由于明兵的介入,宣祖的朝廷暫在開山落腳,光海君則駐守定州,9個月后才回到漢陽)。但是由于光海君頻頻臥病在床,因此辜負了宣祖的期望,導致宣祖對光海君多有不滿。 其二,分朝直接讓光海君分享了一部分宣祖的王權。宣祖在戰(zhàn)爭時貪生怕死的表現(xiàn)讓自己失盡民心,受到臺諫(即司憲府、司諫院之合稱)不留顏面的指責,更有大批儒生上疏要求宣祖退位于光海君。 如此,宣祖致力收復王權,打壓世子。壬辰倭亂期間(1592-1598),他18次提及禪讓王位或讓光海君攝政,但其目的只不過是在考驗世子和群臣對自己的忠心,以便除去任何威脅。為了限制光海君的權利,宣祖在分朝時,以光海君還沒有受到大明冊封為借口,不愿頒發(fā)世子印。宣祖甚至禁止光海君入殿請安,讓光海君的世子之位岌岌可危。 自懿仁王后過世后,宣祖對待光海君的態(tài)度每況愈下,從他重視選繼妃而有意阻擾遣使臣要求大明冊封世子來說,宣祖似乎考慮到了廢世子。 雖然按照宗法(宗法規(guī)定,兩班在確立繼承人(庶子或繼子)之后,即使有嫡子降生,繼承人也不會更改),光海君的世子地位不會因為永昌大君的誕生而有所動搖。 況且永昌大君年齡太過幼小,廢長立幼也太不合理,但由于宣祖對光海君的冷淡和缺乏明朝的正式冊封,讓光海君坐立不安,擔心宣祖會不顧宗法,改立永昌大君為世子。 朝中讀懂宣祖心意的人趁機結黨營私,其中以柳永慶(柳永慶本是東人黨,后來變卦投奔北人,之后又加入小北。 1602年任戶曹判書,兩年后其孫迎娶翁主,升任領議政,與其他外戚勾結,被稱為“柳黨”,在宣祖的最后四年一時權傾朝野。 “柳黨”在宣祖病重期間私藏宣祖欲退位讓賢的教旨,后被光海君問罪)的“柳黨”風頭最盛?!傲h”擁立永昌大君,常常挑撥離間,使光海君更覺地位不保,迫使他無論如何都要鏟除永昌大君。 190章 兩股勢力的美女 萬歷二十三年,宣祖冊封光海君為世子,并上表明朝請求批準。明朝答復:“繼統(tǒng)大義,長幼定分,不宜僭差”,遂不許。光海君由是對明朝暗有怨言。 萬歷二十四年、三十三年,朝鮮再次上表請求易儲,其時明朝也正為立儲的事情鬧得雞飛狗跳,遂均不許——似乎光海君是受了鄭貴妃和福王的連累。 宣祖末年,朝鮮國內在立儲問題上也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因為當時宣祖仁穆王后已經(jīng)生有一子(永昌大君,1606年生),棄嫡立庶,與儒家宗法觀念不合。 朝廷中的北人黨因此分裂為以李爾瞻為首、主張擁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慶為首、主張擁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受到打擊,柳永慶被賜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而大北派則又分裂成骨北、rou北和中北三派。 萬歷三十六年,宣祖大王病逝。事實上的世子光海君嗣位,并上表明朝,自稱權署國事,請求冊封。 萬歷皇帝惡其專擅,不予理睬。但是當時東北亞的國際形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新興的女真勢力對明朝構成了威脅。 為了確保東北邊疆無虞,需要拉攏朝鮮,所以明朝在拖延了幾個月之后,于是年十月乃冊封李琿為朝鮮國王。 光海君從被立為世子到登基的14年間,明廷5次拒絕冊封光海君(當時明廷也出現(xiàn)了與立儲有關的爭執(zhí)。明神宗偏愛第三子朱常洵,欲立為太子,以禮部為首的滿朝文武強烈反對。 最后,在1601年,明神宗辨不過內閣,只好立長子朱常洛(即明光宗)為太子。因此,明朝禮部多次以非長子為由拒封光海君,堅持立長不立幼的立場),這在朝鮮歷史上史無前例,令光海君顏面盡失。 繼位后,大明禮部仍拒絕冊封光海君為朝鮮王。 在禮部的詢問下,使臣李好閔聲稱臨海君患有精神疾病,自愿讓位于光海君,禮部于是派遣了兩名使臣親自前往漢陽拜訪臨海君求證。 朝鮮使用大量白銀賄賂了使臣,終使禮部同意冊封。1609年,敕使入漢陽,正式冊封光海君為朝鮮王。 明廷的態(tài)度對光海君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除了讓光海君對大明心存芥蒂(致使日后不愿意出兵相助),更進一步加讓光海君意識到只要臨海君在世一日,自己的王位便坐不安穩(wěn),因此,臨海君是非死不可。 李琿即位后,按照朝鮮仁祖后史書的說法,是“昏亂日甚,幽廢母后,屠兄殺弟”。從事實來看,后兩條倒也確實。 光海君即位后,宣布仁穆王后為廢妃,囚禁在西宮(慶云宮)內,自己則搬到新修復的昌德宮(東闕)去住。 而對其王位威脅最大的兩個人——其同母兄、宣祖長子臨海君,和年僅兩歲的弟弟,宣祖嫡子永昌大君,則分別于1609年和1614年被害。 李琿即位后不久,即有三司官員彈劾臨海君。雖然光海君表示不忍,但是就在同一天,光海君未經(jīng)推鞠審問,便采納三司(即弘文館、司憲府、司諫院)的提議,以私藏軍器、陰養(yǎng)死士、在宣祖殯天當日密謀出兵篡位、私協(xié)武器入宮等四條逆反罪名將臨海君流放,關押圍籬。官員們沒有對此提出異議,雖然此事由北人打頭,但是南人和西人也不約而同地支持除去臨海君。 之后,不斷有上疏要求處死臨海君,光海君沒有首肯。1609年,臨海君被流放地守衛(wèi)李廷彪殺死。表面雖傷心欲絕,光海君卻沒有下令追查,也沒有懲罰李廷彪,只讓其呈上一份報告書。光海君為了避免背負殺兄的道德污點,以甸人殺害(指示守衛(wèi)或地方官員秘密將流放的罪人處死,指示人通常為在位者,以此避免公開處死想要除去的人,保證自己公義正直的形象)的方式秘密處死了臨海君。 七庶獄事發(fā)生在1613年4月,故亦可稱癸丑獄事,一群西人黨名門后裔(頭目包括:故相樸淳之庶子樸應犀;故牧使徐益之庶子徐羊甲;故監(jiān)司沈銓之庶子沈友英;故副相樸忠侃之嫡子樸致毅;西人黨名儒金長生之庶弟金慶孫;故判書金睟之嫡孫金斐)以搶劫和謀殺的罪名被捕,其中一人坦誠欲擁立永昌大君篡位,引發(fā)黨爭,牽連無數(shù),連仁穆大妃也被牽扯其中。一名被供出的高官樸東亮招供:宣祖病重時,仁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