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4
過什么虧,劉長當年跟文帝關(guān)系很好,文帝對他也多有縱容,結(jié)果縱容到最后,就又是一出鄭伯克段于鄢的典故了,之后劉長一死,文帝就加恩劉長的兒子,幾個兒子都封了王,這也是推恩的雛形了,之后先帝對梁王劉武,也是這般cao作的,劉武抑郁而亡,先帝為了哄自家老娘開心,就將劉武的四個兒子都封了王。
劉長這一脈呢,對于當年劉長的死一直耿耿于懷,劉安自從繼承了淮南王的位置之后,就一直致力于造反。當初要不是他有個靠譜的國相,七國之亂的時候,他就跟著反了。而如今呢,淮南國呢,依舊在準備造反的路上呢!
一直以來,漢室在與匈奴的往來之中,從來沒少了一些里通外國的貨色。有的呢,純粹就是為了錢財,而有的呢,為的就是其他了!
就像是漢室有不少歸義侯,匈奴那邊,也有一些在漢朝這邊因為各種原因逃亡過去的貴族,匈奴人對這些人都給予了高位,匈奴人并非都是仇漢者,或者說,對于匈奴人中的一些智者或者是一些目光長遠的人來說,他們非常樂意吸收漢人帶來的一些文化和技術(shù),別的不說,以前的時候,匈奴人使用的都是石頭還有動物的骨骼打磨的器具和武器,而如今呢,匈奴人那邊已經(jīng)有了相對粗陋的青銅煉制工藝。
當然,匈奴那邊缺少探索礦石還有開采礦石的手段,雖說他們從漢室這里擄掠了不少工匠,但是呢,匈奴人的那些青銅武器來源更多還是漢室內(nèi)部的走私渠道。因此,各個匈奴部族對于草原上那些商人都非常友好,這也是為什么之前聶壹能夠直入匈奴王帳,見到軍臣單于的緣故。
漢室之中,最大的那些走私商人,往往都會有一些靠山,有一些就是諸侯王。北地的諸侯王是很少會做這種事情的,他們受夠了匈奴人的劫掠,被動一點的,只想要討好長安,好換一個哪怕不是那么富庶,卻非常安全的封國,就算是偏遠一些,那他們也認了。還有一些呢,卻是宗室中典型的主戰(zhàn)派。這些人或許怕死,但是,他們或者會在關(guān)鍵時刻,直接拋棄自己的封國和百姓直接逃跑,卻不可能會投降匈奴人。
但是,反而是中原腹地的那些諸侯王,并不介意偷偷摸摸跟匈奴人有些勾搭,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吳王劉濞起兵造反的時候,還直接派出了使臣,想要讓匈奴那邊出兵叩關(guān),可惜的是,那時候匈奴人也正處在權(quán)力交替的關(guān)鍵時期,壓根騰不出時間和人手來。對于任何一個政權(quán)來說,平定內(nèi)部,都是要比對外征戰(zhàn)關(guān)鍵的。
而吳楚之亂壓根沒能持續(xù)多長時間,幾個月的時間,叛亂就平定了,朝廷甚至根本沒有動用長城那邊的力量,正兒八經(jīng)投入平叛序列的也就是細柳營。
不過呢,中原腹地乃至南方一些諸侯王,與匈奴之間的眉來眼去,卻是可見一斑了。
淮南王這邊為了牽制中央的力量,赫然在戰(zhàn)時,依舊讓自己手下的勢力保持了對匈奴那邊的支持,軍情什么的,那些人是弄不到的,也不敢弄,但是偷偷摸摸,將一些犯禁的東西走私到長城之外,就非常簡單了。甚至,在匈奴人叩關(guān)的時候,還有一些人會充當帶路黨,在邊塞關(guān)內(nèi)搞一些破壞活動。
當然,這些事情成功了還好,一旦失敗,那么,那絕對是夷三族的罪名!對于劉徹來說,這樣的人別說是夷三族了,就算是親朋好友乃至鄰居都應該被株連。
漢室的戶籍制度是沿襲自秦代,當年劉邦第一個進入咸陽,蕭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各類資料都封存了起來,里頭自然就包括了完善的戶籍資料。等到漢室開國之后,開啟了授田令,因此,許多隱戶也都冒出來登記了戶籍。如今漢室開國這么多年了,可以說,想要偽造身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便這里頭有諸侯王幫著遮掩,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朝廷只要愿意追究,那么,用不了多長時間,差不多就連你祖宗十八代都能查出來。
所以,劉徹派出去的人很快就查出了一些痕跡,頓時暴怒起來。
老實說,其他人背叛漢室,劉徹都能理解,但是諸侯王也跟著背叛,這就讓劉徹難以理解了。畢竟就算是那些號稱與國同休的列侯,開國之后不是沒有投奔過匈奴的,其中還有人在匈奴那里被封了王,比如說現(xiàn)在匈奴那邊的東胡王,就是當年跟劉邦一塊起兵造反的盧綰的后代。
而作為宗室,難道他們以為匈奴人真的打入了中原,他們能有什么好下場不成?劉徹可是從大鴻臚那邊知道,匈奴人對于那些戰(zhàn)敗者中的王族,那是要直接砍下頭顱制作酒器,甚至直接被匈奴人拿來祭祀他們所謂的天神的。
劉徹身邊雖說不至于跟篩子一般,但是這個時代呢,對于保密什么的,壓根沒有太多的意識,所以,宮里頭很多原本應該是秘聞的事情,很多時候很快就會流傳到宮外。一個個說得有板有眼,固然有些是外頭那些家的腦補,但是更多的呢,還是有著足夠的事實基礎(chǔ)的。
淮南王這些年在長安這邊又多有經(jīng)營,這么多年下來,不知道收買了多少人,以至于劉徹這邊才接到了信息,那邊,消息就傳到了在長安主持淮南國事務的劉陵耳中。
劉陵因此大駭,劉陵在長安也這么多年時間了,從還是一個少女的時候,到如今都二十多歲了,期間她還跟劉徹勾搭過,因此,對于劉徹的一些性格還是非常了解的。劉徹是個極為薄情的人,但凡威脅到了他,他真的是六親不認的。別說劉安就是個堂叔,就算是他親叔叔,劉徹都能直接抄起家伙砍上去。
劉陵原本在淮南國的時候,被劉安灌輸?shù)木褪菍﹂L安那邊皇帝的仇恨,甚至在劉安看來,當初要不是文帝,自己的父親當年也是有機會做皇帝的,那樣的話,自己就是未央宮的主人了,哪里需要在淮南國這邊籌謀。何況,這中間還隔著一層殺父之仇在里頭,長安那邊覺得給劉長的幾個兒子都封了王,這事就算是解決了。
但是對于劉安來說,這完全不夠!別的不說,當年劉長的淮南國,可比現(xiàn)在劉安的封國大多了,劉安本來就是長子,按照那時候的規(guī)矩,本來就是可以繼承全部的淮南國的,結(jié)果封國縮水了不說,作為諸侯王的許多特權(quán)也在后來不斷被剝奪,這讓他越來越無法甘心。
因此,劉安對自己的幾個子女,一直就是灌輸著對長安那邊的仇恨,另外就是,他們這些人一定要奪得他們應有的權(quán)力云云。
劉陵從小也是接觸的類似的教育,但是她本身就是極為聰明之人,到了長安之后,見識的事情多了,難免會對自個父親的那些打算有些覺得不切實際。當年吳楚等七國何等聲勢,尚且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nèi)就被撲滅,淮南國的軍隊數(shù)量還有質(zhì)量尚且不如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