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
書迷正在閱讀:我?guī)腿姼偨渚W(wǎng)癮、重生之愛渣成病、被戲精鎖定怎么辦、老攻有人查水表、這不魔法、王爺?shù)哪墟?/a>、不正常戀愛關系、承恩侯情史、我守護的女主竟然是男的、[快穿]我只是來做任務的
“那里坐的是誰?”李祈熹伸手指了指,轉而問身任巡官的大臣。那巡官順著李祈熹指的位置一看,都不需要跟陛下確認,就知道他指得是哪一位——那孩子太過出挑,于眾人之中極其醒目。他一邊翻看名冊,一邊回答道:“啟稟陛下,此人乃云水貢生,名叫林彥弘,今歲剛滿十六,曾取云水童生試的案首,鄉(xiāng)試、會試皆名列前茅?!?/br>李祈熹有些訝異,隨即道:“難怪看著如此特別……”看上去并不大,氣質卻極為出塵,原來是與韓齊一樣,當?shù)氖巧倌暧⒉拧?/br>“若朕沒有記錯,盧相入朝之時也是這般年歲?”“回陛下的話,盧相確實是寶元十二年的狀元?!彼麄兯f的盧相,正是歷經(jīng)三朝的睿宗帝師盧文略。李祈熹點了點頭:“只不知這林氏子,是否能成為朕的盧相了……”伍立新聽出梁帝對此貢生有些喜愛,立刻附和道:“如今九州升平,八方寧靖,天下英才聚于天京,到時候就怕趙相、錢相、孫相一起來了,老奴都看花了眼。”李祈熹拍了拍御座的扶手,笑道:“一起來了?虧你想得出來!”大概是想到了高興的事情,李祈熹也有了興致,他在殿上坐了小半個時辰才起駕離開。殿上發(fā)生的事情,帝王與內監(jiān)的對話,殿中的貢生們一無所知,他們甚至連梁帝何時來、何時走的都不清楚,只埋頭奮筆疾書,不敢耽擱一息之時。……臨近傍晚,皇城正南的城門開啟,被宮中華車送至城門的貢生們又被等在外面的仆從接走。五日之后,他們才要再次回到這里。而此時,十七名閱卷官已經(jīng)準備就緒,至閱卷日,他們每人一桌,輪流傳閱這三百份卷軸,各加極佳、上佳、佳、中、下五種記號,而后在所有卷中,得極佳最多的十本將進呈梁帝,由官家來決定一甲名次。三日后,李祈熹受眾官禮,道了一句“愛卿平身”,就看到案上所擺十卷。他坐在御座之上,伍立新按順序取了最右的一卷,呈給李祈熹觀閱。才看到第三份,李祈熹頓時眼前一亮,再看名諱,不禁滿意地點頭:“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此子立意深遠,行文流暢,可見功力學識。”伍立新見梁帝對此卷愛不釋手,就沒有立刻再取下一卷,等李祈熹看了好一陣,才意猶未盡地將那份卷軸攤開來,放置在手邊。廳中的閱卷官雖未看到卷中姓名,但聽李祈熹所言,也知道陛下看的是那一份卷子,心中皆道“看來這狀元之位,已八_九不離十了”。不過他們也為下一卷的人感到遺憾——有珠玉在前,恐怕接下來這份答得再好,恐怕都要打個折扣了。“綱目并舉,有為而治……”李祈熹看著接下來的一卷,評道:“這字倒是不錯,秀潤華美,正雅圓融,雖規(guī)整,但又不失風骨?!?/br>眾人一聽陛下只評此卷字型而不評內容,心道一聲“果然如此”,知其果然受到前卷的影響,難能出彩。不過能得陛下一句稱贊,這份卷子也算給官家留了個好印象,名次應當不會太差。國子監(jiān)博士陸季也是此屆閱卷官,聽出陛下所持之卷為何人所作,不禁心中暗嘆:可惜了,可惜了。他曾為云水童生試的主考官,因喜一學生不華而務實的文風而取之為案首,當?shù)蒙掀淅蠋煟娝麜r運不濟,遇到了前卷極其出色的情況,多少有些惋惜。原本今上就喜歡華麗之筆,現(xiàn)在看到他的卷宗,恐怕就更沒有太多興趣了。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等李祈熹繼續(xù)看下一卷的時候,他瞥了一眼卷上的名諱,腦海中忽而浮現(xiàn)了一個面如冠玉、皎如明月的身影。“原來是他……果真字如其人?!?/br>李祈熹原本要關上那卷軸,想到這里停頓了一下,隨后將此卷也攤開來,放在了剛才那卷的下方。眾人見狀,無不驚奇萬分——沒想到陛下竟然會青睞此卷!很快的,李祈熹將十卷翻閱完,桌上一邊是鋪開的卷軸,一邊是半開的,他又把鋪開的那部分再看了一遍,將自己極喜歡的一卷拿在手里,再稱贊了一遍才放下。“云水的韓齊和西滄的趙廣穎,蜀陵的陳宇峰皆是不錯,”李祈熹將四卷放在案中央:“還有這一份,亦得朕心。”他提筆,依次在這四卷之上做了批:“既如此,就這般定下了。”眾閱卷官聞言,立刻躬身行禮應和:“臣等謹遵陛下旨意。”……仁賢十八年,五月一日,鑾儀衛(wèi)設鹵簿法駕于太福殿前,樂部和聲署設中和韶樂于殿檐下兩旁,設丹陛大樂于門內兩旁。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在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內,身穿朝服靜待。諸新晉貢士穿公服,戴三枝九葉頂冠,按名次排立在文武各官東西班次之后。鴻臚寺官引新進士就位,宣制曰:“仁賢十八年五月初一,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韓齊。”一甲三名,每名皆連唱三次。其唱名之后,有寺官引韓齊出班,就御道左跪。隨后,鴻臚寺官繼續(xù)唱道:“第一甲第二名,趙廣穎。”有寺官引其出班,就道右稍后跪。又是唱名三次之后,緊接著,鴻臚寺官持黃卷而道:“第一甲第三名,林彥弘。”隨著這個名字被叫出,站在丹墀內的文武百官就見一俊雅非凡之少年被引出班,隨后就御道左又稍后而跪。至此,仁賢十八年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之名,皆花落其家。再之后唱第二甲及第三甲某等若干,僅唱一次,不引出班。唱名畢,樂作,大學士至三品以上各官及新進士均行三跪九叩禮。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禮成,梁帝乘輿還宮。梁國殿試發(fā)榜用黃紙,表里二層,分大小金榜。小金榜進呈皇帝御覽后,存檔大內;大金榜加蓋“皇帝之寶”,傳臚唱名后,由禮部尚書奉皇榜送出太福中門,至東門外張掛在宮墻壁。唱名之后,由狀元領諸進士再次拜謝皇恩,到宮門外觀看張貼金榜,隨后第一甲的三名還有游街儀式。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京中花。少年之名,始于足下。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第93章恩榮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今時雖鮮少有能御戰(zhàn)車者,但御馬對君子來說卻是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青桐書院在這一方面從不吝嗇,不僅于山中建了馬場,還請了專門的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