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1
書迷正在閱讀:一只小媳婦兒、娛樂圈之重生克隆人、方宅十余畝[系統(tǒng)]、被退婚三次后,我嫁給了廢物皇子、少來倒貼我家愛豆!、朕被宮妃刷負分、血罐、王爺他跟著我穿回來了、網配之小透明的春天、正邪不兩立
幾耳朵,算是占據優(yōu)勢。所以略一沉吟,唐春生便開始動筆。 動手書寫之后,唐春生便驚異地發(fā)現(xiàn),用這鉛筆寫字,比之毛筆暢快太多。既不必轉筆尖,又不必時時舔墨,更不用懸腕牽衣,速度快了何止一倍!若是用慣了,只會更快。 他本來就是個聰明人,而且總有些歪才,所以察覺到這一點,一瞬間腦子里就閃過了無數念頭。 若這樣的筆能夠推而廣之,讀書識字便不再需要大量錢財供養(yǎng)的風雅之事。須知筆墨紙硯,哪一樣的價錢都不便宜。如今除了紙之外的三者融合為一體,便能省下一半消耗! 那是什么概念? 這東西看著不起眼,但由小見大,唐春生已隱隱看到了那位護國大長公主的野心。 因為鉛筆的便利,所以早晨還未過去,第一道題眾人已答得差不多了。到了午時初,考官便鳴鑼收了答卷上去,又發(fā)下了第二場的卷子。唐春生這才愕然發(fā)覺,所謂三場考試,未必是要如會試那般考三日!看現(xiàn)在的進度,似乎今日天黑之前就可結束? 雖然這樣必然少了許多時間,讓他們不能仔細打磨潤色自己的想法,但一回想起會試時三天吃住睡都在考棚里的日子,唐春生便大呼慶幸。要知道,會試結束之后,他可是被抬回家的,之后連著睡了整整八個時辰才緩過來。 隨即他就后悔了。早知道只考一日,他根本不必給家里留書,完全可以等張榜公布結果,確定被選中之后再告訴家里。 現(xiàn)在他一旦回家,必然會被祖父嚴懲,萬一不中,豈不是白受了這頓磋磨? 抱怨中,第二場的題目也已經出來了。 時務的試題同樣出人預料,問的是夏收秋收時官府搶收工作的安排。天時這種東西總是神秘莫測,而夏秋兩季都有陰雨連綿之時,若不能搶在那之前收割,糧食就會在地里泡壞,一整年的辛苦打水漂。 如今農耕乃是國本,朝廷的歲入多半都從土地上來,所以每年的糧食產量,稅收多少,便是親民官們政績的最大體現(xiàn)。然而即便如此,催收工作也沒有什么進展,最多是派人到村里督促一番。 唐春生也算錦衣玉食長大,自然沒有下過地,連莊稼種植過程都不知道,要他答這樣的題,顯然十分為難。抓耳撓腮半日,眼看時間快到了,只能想當然地胡謅了幾個意見,心虛地上交了考卷。 但等第三場的題目出來,唐春生才發(fā)現(xiàn),第二題其實已經很友好了。 第三場科學,只有一道大題,是人船模型。 【重量為三百斤的船停在靜止的水面上,船的長度是三十尺,一個重量為一百斤的人,從船頭走到船尾,若不計水的阻力,則整個過程,人和船相對于水面移動的距離?】 看到這個題目,唐春生頓時傻眼了。 不止他傻眼了,考場里其他的考生也同樣傻眼。 但考生們不知道的是,事實上,此刻的咨平殿里,齊聚于此的部閣重臣們,同樣在傻眼。大部分人看完題目就已陷入茫然,甚至不知該如何入手。少部分對科學稍有了解的,抓耳撓腮半日,也同樣只能搖頭。 科學研究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但是許多公式和定律卻還是沒有蹤影。所以當下的人想要描述科學問題,就只能使用文字陳述的方式。 這樣一來,問題一旦復雜了,就容易出錯,十分考驗邏輯思維能力。 唯一一個還在認真思考的就是顧錚了。他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敏銳地意識到,這其中應該涉及到一個通式。但因為他不知道這個通式,所以就無法給出答案。不過顧錚確定,這個通式應該可以通過不斷的實驗得出——而這正是科學的核心。 只是眼下他們正在咨平殿內,自然是無法進行試驗的,所以這個題目,他暫時也答不上來。 見顧錚微微搖頭,原本就聚集在附近想要打探但又不敢打擾他的眾人連忙圍上去,低聲詢問。顧錚簡單解釋了幾句,微微搖頭,眾人不由露出失望之色。 姚敏抬起頭,見賀卿正若有所思地看著眾人,忍不住問,“殿下,卻不知此題該如何解?” 之前賀卿說要親自出題考試時,不少人嘴上不說,心里卻不免覺得她一個女子,想來出不了太深奧的題目。然而等三個題相繼揭曉,卻讓他們不得不對賀卿說一個服字。 第一題也就罷了,錦繡文章,這里的每個人都能寫出來,而且必然有理有據,內容詳盡。但后面兩題,卻著實叫人為難。 賀卿聞言回過神,抬起頭來,十分坦然地微笑道,“我也不知?!?/br> 她沒有說謊,這道題賀卿自己也沒有解。她能從記憶的角落里扒拉出這個題已經很了不起了,至于到底該如何解答,則完全沒有頭緒。不過她不知道答案不要緊,反正考的又不是她。這個題目,正好可以看看考生們在力學上的進度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甚至是假想能力。 ——很多科學道理,都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 這個答案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殿內頓時陷入可疑的沉默之中。好在很快就有人送上來了第一場的優(yōu)秀答卷,打破了這種氣氛。 唐春生以為考完試之后還需要很長時間批閱,過幾日才會張榜公布,但賀卿習慣了現(xiàn)代的高效率,決定當天就出成績。 所以第一場的試卷收上來,禮部就先組織了一場評閱。好在人數不多,十幾個同考官員,一人也不過分幾十份,很快就看完了。就算交叉篩選也費不了太多功夫,很快就將優(yōu)秀的試卷送了過來。 不過這也是因為進士科的考試為了避免作弊,需要糊名謄寫之后才能送到同考官那里批閱,自然要耗費許多功夫。 這個時候的文章通常都不會太長,鉛筆寫的字又小,所以每一份答卷都只有一兩張。賀卿一目十行,很快就翻看過了,用朱筆在自己看中的幾份上畫了圈,然后才道,“諸位卿家都看看吧?!?/br> 雖然只從舉人之中遴選,但同樣也是人才濟濟,有好幾篇文章所寫的海貿策略,倒是正好合了朝廷的海上計劃,而且頗有亮眼之處。 最后,五份試卷被單獨挑了出來,放在最前面。 接著是第二場。第二場送過來的優(yōu)秀答卷就少了很多,只得寥寥幾份。事實上,按照考官的說法,有不少人交了白卷,還有些雖然寫了,但胡言亂語,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