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8
就抵達嶺南,但因著廣州府失陷,嶺南五府經(jīng)略使被殺,行軍速度也不會慢到哪里去。賀湛一路上興致勃勃,他的身體已習慣這種長途跋涉,不以為苦,反能苦中作樂。眼看即將抵達洪州,他忍不住詩興大發(fā),吟誦道:“莫愁前路無知己……”“賀家五郎狗不理?!迸赃呉或T漫不經(jīng)心接道。賀湛還未反應(yīng),后面聽見的人已經(jīng)忍不住笑出聲,見賀湛回頭,對方忙將笑聲改成咳嗽聲。“我、我喉嚨癢!”為表示自己沒說謊,他還故意清清嗓子,用力咳嗽了幾聲。這清嗓子的不是旁人,正是賀融他們的老熟人,前房州刺史譚今。在譚今身后,還有一騎,與賀融他們同樣熟識,則是譚今的老搭檔周翊。當年竹山之圍一戰(zhàn),譚今拼上自己的前程性命,配合賀家一家子,死守竹山,最后終于等到援兵,他也從此踏上青云之路,很快就頂替了司馬勻的位置,被擢升為房州刺史。說起譚今此人,他才能不過中等,但有一項長處,就是為人懂得變通,很會審時度勢,不似一般迂腐之輩,而他身邊也有一位好幕僚,不僅足智多謀,最重要是對恩主忠義雙全,立功之后,賀泰原是想請先帝給周翊也封個縣令之類,以彰朝廷恩德,但周翊居然拒絕了,說譚今對他有知遇之恩,自己不能得了功勞就棄譚今于不顧,先帝知道之后,也沒有強人所難,反而贊賞周翊所為,將他破格提拔為房州主簿,讓這兩人不必分開。這些年,譚今在房州刺史任上頗有政聲,賀融知道,這一切離不開周翊的輔佐,沒有周翊,譚今很可能到現(xiàn)在都還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縣令;而沒有譚今,周翊也很可能不會有人愿意如此毫無保留地信任賞識,至今依舊郁郁不得志。他一直留意譚今的表現(xiàn),見他已經(jīng)在刺史任上磨煉得差不多,這次南下平亂,就向嘉祐帝提出請求,讓譚今他們跟著大軍南下,嘉祐帝也還記得這兩個人,自然不會不答應(yīng)。于是譚今和周翊就出現(xiàn)在這里,當然,他們身上的官職,也已經(jīng)不是房州刺史和房州主簿,而是兵部侍郎與兵部員外郎。在本朝,兵部侍郎的品階與中州刺史相同,但在中央跟在地方為官,這差別就大了去了,譚今這種任命,明為平調(diào),實則升遷,是大大的提拔之舉。不過也沒多少人羨慕他,畢竟剛上任就要遠赴南夷那等瘴癘橫行之地,而非在京城享福,這侍郎的福,也得有命回來享才行,多少官員去了嶺南,因水土不服染上疾病,英年早逝的更大有人在。譚今生性小富即安,接到任命之后還有過猶豫,心想要不要辭官回去種田算了,萬一在嶺南染上什么瘧疾,丟了小命,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結(jié)果被周翊指著鼻子罵了一頓,這才打消念頭。如今他跟在兩位殿下身后前往嶺南,累是累了些,但他們隨行有太醫(yī),還有早就準備好的草藥,就地休整時,安王就下令士兵們以營為單位生火燒柴熬制草藥,每人一碗喝下去,這一路過來,得病的人居然寥寥無幾。譚今這才覺得自己完全是杞人憂天了,以當年竹山之戰(zhàn)時安王表現(xiàn)出來的謹慎細致,又怎么會沒注意到這種細節(jié)?此時聽見自家三哥的埋汰,又聽見譚今的笑聲,賀湛沒好氣道:“我哪里狗不理了!”賀融:“你這一路又是唱曲又是吟詩,嗓子都快嚎啞了,上回有條狗在路邊聽見了,立馬扭頭就跑,這不是狗不理是什么?”賀湛忽然嘿嘿一笑:“那你還理我,不是比狗還……”譚今在后面聽他們兄弟倆信口胡扯,又有點想笑了,得虧這回及時忍住,不然安王殿下斗嘴輸了,估計是要發(fā)作到自己身上來的。看著安王的背影,譚今就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仕途際遇,他人生的幾次轉(zhuǎn)折,都與這位安王殿下掛鉤,而當年在竹山時的瘦弱少年,如今也已長成高大秀頎的青年。那時候他也想過,皇長子這一家此去長安,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就不用再過從前的苦日子,但譚今萬萬沒想到,對方竟然是天降紫微星,從被廢庶人,居然還能一步步重新登頂。他知道,嘉祐帝有今日,離不開眼前這位安王殿下的籌謀。也因此,譚今對賀融懷有一種莫名的敬畏,比面對賀湛時更甚。他看不清自己未來的路,但他懂得順應(yīng)局勢,跟隨強者,在聽說自己的調(diào)令是賀融向皇帝親自開口要來之后,譚今與周翊商議了整整一個晚上,毅然決然上了安王這艘船。行軍十多日,大軍終于抵達洪州地界。洪州刺史姜尋提前得到消息,早已帶領(lǐng)洪州一干大小官員等候在官道上。姜尋從未見過賀融賀湛,但也聽過他們的事跡,也許朝廷不乏因為賀融賀湛年輕,而懷疑他們是否能完成這次的差事,但姜尋卻不敢小看這兩位,因為當初賀融他們從甘州出發(fā),前往西突厥,與甘州刺史梁昱打了不少交道,而梁昱正是他的好友。兩人書信往來頻繁,姜尋也比別人多知道不少關(guān)于賀融賀湛的事情,是以看見賀融下馬,他忙迎上去,恭恭敬敬行禮寒暄,命人將大軍安置在城外兵營,又將賀融等人迎入城中官驛歇息。“此地簡陋,還請兩位殿下包涵,下官已經(jīng)讓人準備了飯菜和熱水,為殿下與諸位洗塵?!?/br>“不忙!”誰知賀湛表現(xiàn)得比姜尋想象的還要急切。“嶺南如今形勢如何了?”第85章姜尋沒想到欽差如此迫不及待,幸好他早有準備。“那些叛軍本是南夷人,在山野居住慣了,根本不可能在廣州城久住,他們殺了經(jīng)略使,又劫掠一番之后,還未知是否已經(jīng)退出廣州,只聽說如今嶺南一帶車馬凋零,備受摧殘,百姓輕易不敢出門,甚是風聲鶴唳?!?/br>賀融問道:“上奏朝廷的奏疏里語焉不詳,我一直想知道,南夷六部內(nèi)亂,緣何殃及漢人?就算那些南夷人不像歸義夫人那樣,愿意歸附天朝,也不至于貿(mào)然挑釁朝廷大軍,為何黎棧竟敢如此大膽?”姜尋嘆道:“下官略知一二,此事說來話長。自古嶺南此地,南夷人眾多,至前朝時,中原朝廷打敗當時的南夷王,將南夷并入中原版圖,但朝廷依舊將嶺南視為蠻荒之地,將南夷人視為未開化之民,朝廷派去駐守的官員,也多數(shù)不了解當?shù)孛袂椋搅饲俺┠?,中原兵荒馬亂,朝廷對嶺南課以重稅,引得南夷人奮起反抗,直到高皇帝建立本朝,歸義夫人率南夷六部歸順,但中原人與南夷人的矛盾,并未因此消失?!?/br>賀融親手遞給他一盞茶,姜尋趕緊道謝接過,潤了潤口,繼續(xù)道:“高皇帝為了治理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