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0
不好有關系,還是說高皇帝對年幼的兒子畢竟容易心軟,不似早年教子的時候那么嚴格,以至于疏于管教,反正以伊王為典型代表,高皇帝的幾個幼子行事都很放肆,而伊王則是里頭最出格的一位。原先還在京師的時候,伊王就特別容易放飛自我,如今更是夸張。到了交趾后不過短短時日,他便弄得當?shù)卦孤曒d道。奪人宅地、抑買民房、大辟官街,仿佛要成為交趾房地產無本萬利開發(fā)第一人,這還只是他諸多惡行中的一項而已。什么騎馬奔馳,在大街上隨手就襲擊百姓,私人作風出閣,凡此種種,數(shù)不勝數(shù)。以他的行為,被送回高皇帝的老家鳳陽府(原為鐘離府,高皇帝在世時升格為中都,另命之為鳳陽)的高墻之內圈禁都不為過。除伊王外,另外兩位被實名制告發(fā)的吳王和齊王也都不是省油的燈。齊王為人驕橫,在高皇帝諸子中,本身就屬于霸道的那一類,這也就不必說了。自從當年鄭王因光幕言削藩事而被廢后,齊王還是收斂過一陣子的,可是之后他自忖在廢太孫之事上有過出言,于今上能安穩(wěn)受封太子有功,是以行事愈發(fā)無狀。只不過高皇帝在時,他不敢做得出格,如今還是收斂的時候,沒有什么把柄。其他的罪狀,并不足以天子對他治以大罪——而齊王據(jù)有富庶之地,本身為人又過于驕橫,以小罪治之,其實不甚符合朝中的利益——只能且先留中不論。如果說齊王犯的還只是宗王們常見的過錯,言行放肆、狂悖無禮,這也就罷了,高皇帝的諸多子嗣,哪個不是有些脾氣在身上,犯起混來一個比一個出彩的?像天子當年做藩王的時候那樣,夫妻搭配、美名遠揚的,才是少見。和兄弟們相比,吳王家可就太熱鬧了,堪稱是好戲連臺。今上與吳王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彼此之間的兄弟情分與其他兄弟不同,朝野內外,盯著吳王的人也最多。宣武末年,光幕記載剛剛出現(xiàn)的時候,曾經說過歷史按照正常軌跡發(fā)展,建文帝登基后削藩的種種舉措。其中提及吳王的時候,說過他被廢為庶人,而究其原因,是因為他的次子汝南王——現(xiàn)在當然是不可能受封王爵的了——告發(fā)。子告父,這已經是遠遠超出一般情況的家庭慘劇了,在外人看來,能與之媲美的,顧忌就只有晉府的弟告兄。但是,怎么說呢,老祁家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有時候也是有傳統(tǒng)的。吳王在親哥登基之后,曾經誠懇地提出請求,這種孽子,要不就開除宗籍一了百了吧。他沒下手弄死他的次子算是他有父愛,可讓這個糟心兒子成天在他眼前晃,無論是他還是對這個兒子,都是一種折磨??!祁元詢知道的比外人多一點,他叔家鬧出的笑話其實不只這一回。在吳王不知道的時候,他的這個親兒子除了告爸爸,還告過兄弟,只是天子知曉這侄子是光幕出現(xiàn)之后就遭了厭棄,做的事情都像是失心瘋了似的,沒多去計較,否則的話,吳王就不是上稟天子請除宗籍那么簡單了。吳府的熱鬧,真的論起來,實在是說不完。事情沒鬧出來,可能別人以為吳府只有吳王次子這一個兒子不孝子,可是實際上,除了最年長的吳王世子,吳王的幾個年長兒子,都不大好。吳王世子到年齡就因受封世子之故,提早到京師受教于高皇帝膝下,起碼具備了一個合格的宗室典范的必備修養(yǎng)。除了他以外,也不知道吳王是怎么養(yǎng)孩子的,居然讓自己府上出了那么多的奇葩。吳王次子,有子告父的逆行,而除了這位之外,吳王的三子、五子,也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吳王的四子不像兄弟一樣行事出格,雖然“智瑞頑皮”,但也算知書識禮,算是他們家除了世子之外,年長諸子里最端莊的一個。子告父、弟告兄,大周老祁家兄友弟恭,這樣的行為,若是沒有光幕,高皇帝去后,指不定會有多少人想要付諸行動,在王位繼承上,告倒了前頭受封的世子,自己繼承主支爵位,這可以算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只是高皇帝在時,見不得自己的子孫里出這樣的混人,壓制了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原先就蠢蠢欲動有苗頭的吳府老三和老五,這才收斂了幾分,他們家愛給世子長兄找不痛快,京師這邊都快見怪不怪了,祁元詢感同身受,也是非常同情吳王世子這個堂弟。吳府的老五考封后受封的是新昌郡侯,和他的二兄汝南郡侯是吳府現(xiàn)今有爵位的王子里爵位最低的兩位。汝南郡侯畢竟有以子告父這樣的行徑在,爵位再怎么低也不會讓人意外,新昌郡侯嘛,只能說他在諸兄弟里本身就不是什么起眼的人。朝廷的宗藩諸府,王子受封爵位后,爵號仍以其父王爵所轄之地的地名作為分封,但是實際上他們任事的地方,已經被調換,另做安排了。新昌郡侯不理事,對自己的爵位高低也似乎不是很在意,他在意的只有雷勉在奏疏上寫明的一個愛好——食&人。祁元詢看了以后,感覺不寒而栗,回想起這個堂弟的模樣,只覺得毛骨悚然。他原先是不知道新昌郡侯的這個愛好的,而高皇帝若在,知曉子孫里有人有這個愛好,指不定會當場革除宗籍,打死了事。他原先不知曉新昌郡侯這個愛好,只覺得這個堂弟行事實在狂悖沒有禮法了些,雷勉在奏疏上言及此事后,縱然沒有其他證據(jù),他也打算要著人好好查一查了。這哪里是人能干出來的事?如果說吳王的三子——其受封爵位為順陽郡公——和新昌郡侯聯(lián)合起來對付兄長的原因,是因為他有機會奪得世子之位——畢竟吳王的次子受到厭惡,又有光幕所言子告父的污點在,吳王已經上告朝廷,連開除宗籍都說出來了,更何況是請求剝奪次子對吳王爵位的繼承權呢?那順位繼承的時候,吳王的三子自然比他的這位二兄更有機會——還可以用正常人的邏輯思維去理解的話,那他們家老五,可能就是純粹看不得大哥好,想法清奇了。吳王青蔥年少的時候,也是走馬章臺、行事無忌的人物,甚至于身為藩王,還公然違反不得擅自離開封地的禁令,跑到中都鳳陽去旅游了一圈。結果后來他就被親爹教做人了,吳王被廢黜了王位,發(fā)往云南,按照祁元詢的理解,就是高皇帝要讓吳王親身體驗一回苦日子,好醒醒腦子。當然,吳王畢竟是親兒子,發(fā)往云南游了一圈,人就被叫回了京師——吳王爵位雖被暫時廢黜,但封地仍由吳王世子看管著,該是他們家的,依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