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8
書迷正在閱讀:機甲小皇子、離婚了,還鬧?、豪門影帝的隱婚男妻失憶了、我是貝特曼、渣受從良后、破產(chǎn)后我和大佬網(wǎng)戀了、在黃昏日落前、你疼疼我吧、領(lǐng)主沉迷搞基建、醋成這樣還怎么離婚
崇禮”,在京中賜宅居住──當然是要受到嚴加看管的。然后別失八里的生活如何,就暫時沒人關(guān)心了,因為京中還有更重要的事情。事情還是要從太上皇說起。太上皇他老人家畢竟是因為中風退的位,就算素日里身體一直不錯,也抵不住年紀大了,底子又受到了破壞。天子得勝回京,太子圓滿完成了監(jiān)國任務(wù),京中氣氛漸漸熱鬧起來以后,太上皇忽的就不好。先是宮人來稟,上皇休息、看書甚至吃飯的時候,都逐漸出現(xiàn)了忽地入睡的情況,又有上皇親自點名,讓皇帝和太子去見他,他有話要囑咐。種種情況加起來,宮中氣氛便漸漸凝肅起來,原本因為天子親征得勝而熱鬧起來的氣氛、宮中洋溢的喜氣,也一下子消失了。鄭王出入興慶宮的次數(shù)變多了。說到這里,皇太子實在不能不為自己親爹的宗藩策略說一聲好。除了已經(jīng)確定世襲罔替的秦王、晉王二王爵,以及大概率依然會世襲罔替的鄭王、襄王爵(就是到時候爵封是不是親王還有待商榷,畢竟天子現(xiàn)在看起來沒有讓他們就藩的打算,原本的襲爵計劃安排能否正常實行還是個問題),其余的王府,即便是有守邊之責的藩府,也得小心天子對他們駐守之地的更換以及王府護衛(wèi)的裁撤。天子這樣對待宗藩,于太上皇來說,其實是不希望見到的。任何一個父親,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嗣能夠友愛的。尤其是天子如今是上皇最年長的兒子,又廣有天下,其他藩王和他比起來,就顯得格外需要扶持。人總是會同情弱小的,上皇也免不了有這種傾向。他老人家是個堅定的嫡長繼承制擁護者沒有錯,但是天子都已經(jīng)繼位了,其余諸子也按照他的規(guī)劃按部就班的在生活,既然這樣,對天子在宗藩政策上的一些問題,上皇其實是不太贊同的。手心手背都是rou,宗藩穩(wěn)了,大周的江山不也能更穩(wěn)固嗎?然而天子又沒有明著的實行削藩那一套,上皇也只做隱晦的提醒,平素是一貫不多言的。在給天子保留顏面,保持權(quán)威這個方面,上皇已經(jīng)算做到極致了。然而現(xiàn)在,上皇卻要在臨死前,為自己看重的兒孫,爭一分利了。能讓上皇掛念提醒的,自然還是鄭王。有王號有爵封之后,按道理便應該去就藩了,可是鄭王等王仍在京中居住。還不只他們,連上皇的諸多幼子,也仍在京中居住,沒有去就國。原本天子打著的旗號是兄弟叔侄在京中居住,一家人不遠離才更親近,且上皇在興慶宮休養(yǎng),有子孫陪伴能讓上皇的心情更愉快。可是現(xiàn)在連上皇自己都發(fā)話,說諸王還是應當發(fā)奮,為國家效力,天子再怎么著,也得給個明確的說法出來。祁元詢是知道自己親爹的,別看他對那一群武將勛貴很優(yōu)容,實際上,真的觸犯了他的利益,對方怎么倒霉都不知道。而且武勛的富貴都是來源于天子,他非常樂意借此彰顯自己的權(quán)威,真的要讓他重用宗藩,那就實在是強人所難了。宗藩的問題是不適合拿到朝堂上討論的,乾圣帝又不是史書上記載的建文帝那個連戲都不會做,一套組合拳把自己玩了個半死的主兒,即便是削藩,他也很懂得耐心是什么,最起碼,乾圣年號已經(jīng)用了7年,從沒有哪個藩王或宗室在上皇面前告過天子黑狀。不能和別人說,那就是能自己家人關(guān)起門來說了。于是乎,皇太子殿下就被迫和他爹開起了只有他們兩個人的小會───而且還是一定要出結(jié)果的小會。祁元詢默默的為自己鞠了一把冷汗,親爹這是要拉著他上賊船啊,事情要是一個處理不好影響的可是天家的名聲和形象??!第65章第六十五章急癥(下)皇帝和太子兩個人在武英殿開的小會,要討論的自然是和他們家的切身利益有關(guān)的東西。有些話,天子連皇后都不能說,只能和親兒子交流一下自己內(nèi)心的焦慮。對此,祁元詢表示很理解。別看監(jiān)國期間皇太子一切按部就班,甚至四方朝貢諸事都納入掌中——這基本上就是皇帝的專屬——看起來就是按程序體驗皇帝如何治國、積累理政經(jīng)驗一樣,但是,皇太子也是有壓力的。倒不是怕弟弟告他黑狀——只要太上皇和皇后還在,漢王、梁王走這個路子會成功的可能性就無限小,更何況,在天子登基之前,天下人都知道這兩位有奪嫡之心了。沒有了信任危機,皇太子這個儲君在這個方面,當?shù)谜娴氖菦]什么壓力——而是身上挑的擔子太重了。國計民生、賑災濟民、官員任免,種種大事都要皇太子點頭應許,要cao心的方面實在是太多了。可是要cao心的地方多,對皇帝來說,心中也是愿意的。監(jiān)國的時候,皇太子對各地可能出現(xiàn)的作亂跡象都很警惕,而手握重兵的藩府諸王,他們的存在就顯得有些微妙了。將這樣的心情替換到皇帝的身上,效果不僅不會減弱,反而會擴大。而且藩王一旦就國,需要供養(yǎng)宗藩的財帛糧食,又是一筆支出。封國的百姓的繳納便要分給藩王,這又是另外一筆。祁元詢監(jiān)國的時候天子率大軍出征,打仗是最燒錢的事,偏偏祁元詢還發(fā)明了罐頭,軍糧的供應是多樣化了沒錯,但這都是錢堆出來的??!天子面對來朝貢的那些屬國,除了馬康平下西洋那一回來朝的幾個,稍微表現(xiàn)出了散財童子的架勢外,其余的時候,賞賜還是斟酌過的。漢王、梁王在交趾省是有實封的,可那畢竟是戰(zhàn)爭所得,而且分給親兒子和親弟弟,能一樣嗎?乾圣帝愿意給他的兒子花錢,皇太子呢,也愿意讓自己的同母弟弟得到一些實惠,好歹不會有人到時候揪著這一點做文章不是?可是輪到給其他藩王花錢的時候,天子就不太樂意了。和讓諸王到封地就藩比起來,京中已經(jīng)起好了王府,不必再花錢,藩王們留京便不能參預政務(wù),也省去了天子提防他們的心力,堪稱是省心省力。然而現(xiàn)在太上皇明確提出了藩王得為國效力,就得想個法子好好安排他們了。天子不樂意出錢,其實祁元詢也是不愿意的。朝廷的宗藩政策已經(jīng)改革了,但是呢,目前還是大周初年,宗室的人口繁衍也才剛剛開始而已。算上所有的兒子,上皇足足生了二十六個,二十六個皇子,每個都是王爵!到現(xiàn)在為止,沒有去封地就藩的還有五個,外加鄭王、襄王這四個懿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