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醫(yī)[六零] 第20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煙娘(1V1,高H,古言)、涉江采芙蓉、旦那(父女 1v1)、夜色迷情·壹·白夜之風、孤子銘
最后便也放棄了繞路回家等辦法, 守在人類附近, 靜靜地倒嚼。 看見它恢復(fù)反芻功能, 還撒了泡尿, 林雪君放心許多。 一個人生病與康復(fù), 最明顯的反應(yīng)也常常出現(xiàn)在腸胃上下兩端,能吃能拉哪怕在動物身上, 也是健康的一個表現(xiàn)。 撮羅子里鋪上軟乎乎的褥子,林雪君疲累一天,晚飯后就鉆了進去。 木架子上方并沒有風口, 門也沒有。一圈氈圍前敞開著的口子正對著篝火, 她便趴在褥子上,托腮靜靜地看篝火搖曳, 聽大家絮語閑聊。 北方人真喜歡嘮嗑,天上地下、日常的、聽聞的、你的我的,什么事都能嘮半天。談話中不時爆出幾句妙語,逗得所有人笑。 糖豆屁股對著篝火, 面朝著林雪君的撮羅子, 雙爪往前一伸, 頭平平地搭在上面,睡得充滿安全感。 沃勒則像在家里一樣,鉆進撮羅子,林雪君的脖子在哪兒,它的下巴就搭在哪兒。呼吸吩兒吩兒地噴在她肩膀上或面頰上,像個自發(fā)熱、毛茸茸,但有些過分沉重的抱枕。 人類喝著熱茶精神百倍地尚未入睡,大狼和狗子們已經(jīng)睡過好幾覺了。 當大多數(shù)人都沉入夢鄉(xiāng),只剩守夜人獨自飲茶時,大狼的腦袋悄悄抬起,四肢撐地,從林雪君頸邊退出撮羅子。 全黑色的巨大野獸立在撮羅子的陰影中,警惕四望后,垂下尾巴聳起肩,低頭吊目,無聲無息地潛伏進黑暗,開始了它的夜間巡邏。 河上游一顆樹上立著一只30厘米左右的夜間空中捕獵者,圈圍外幾十米處快速跑過一只小型野獸。河下游有一只狍子mama帶著小狍子飲水,嘗到危險的氣息后,快速逃離…… 所有這一切都在沃勒的監(jiān)控之中,它在黑夜的森林中穿梭,散發(fā)著危險的氣息,隔絕了潛伏著的每一個危機。 寧靜的夜,有植物悄悄破土,發(fā)出人類難以察覺的窸窣聲。 河流中的大魚無聲甩子,成為需要保護成千上萬小魚苗的母親。 巴雅爾體內(nèi)的藥和自身系統(tǒng)悄悄發(fā)生著作用,毒素對它的影響正悄悄流走。 駝鹿弟弟和jiejie挨著睡在一起,安詳?shù)孟駛€寶寶,令人完全無法想象,它白天時曾像巨怪一樣發(fā)飆,還殺死了一個逃竄途中誤撞上它的可憐黃鼬——幸而它并不害怕黃大仙,沒有噩夢,睡得很香。 榛子樹梢小小的花苞偷偷張開花瓣,發(fā)出細微的撲簌簌響動,不待被誰發(fā)現(xiàn),便與花香一齊隱沒于春風。 靜謐的夜,吵鬧的勃勃生機。 … 第二天早上,巴雅爾正常排便,之前的遲緩癥狀也好了許多。 趙得勝圍著巴雅爾直念叨林雪君醫(yī)術(shù)神了,林雪君卻還在感慨幸虧小紅馬膽小、幸虧蝮蛇不大、幸虧巴雅爾夠大只。 早飯后,其他人收了撮羅子,趕去外圍幫著趙得勝砍樹開路。 林雪君給巴雅爾補了一針后,解開巴雅爾的繩子,跟牧觀察。巴雅爾在后山慢悠悠地走、慢悠悠地吃草,林雪君和阿木古楞就在后面慢悠悠地跟。 到中午時巴雅爾身體狀態(tài)幾乎完全恢復(fù)如初,林雪君這才徹底松快下來,帶著阿木古楞折返駐地。 恰巧吳老師和付小蘭老師幫她校對好了文章,林雪君請兩人在大食堂吃過午飯,下午便窩在屋里重新謄抄報告,直到傍晚。 檢查報告確認無誤,將之裝封,林雪君又借著燈光,對照著這份報告,以更平實易懂的文字、穿插更多故事性的描述,將報告改寫成了一篇可讀性強的文章。 文章寫好,捉過錯別字,她將之謄抄數(shù)份,裝進分別郵寄給不同城市不同報社地址的信封。 第二天,場部來取信的人一齊帶走了林雪君的投稿信。 呼色赫公社抗旱抗蟲災(zāi)第一季度報告被送去呼盟草原局和呼盟盟長辦公室的同時,三千字長篇投稿《草原抗蟲災(zāi)形勢很好,牧民們做對了這幾件事》也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向各個對林雪君文章求之若渴的報社收稿辦公室。 3天后,杜川生關(guān)于化學藥劑殺蟲好與壞的論文終于完成,并提交《科學探索報》等專業(yè)報刊,另有幾份分別送至相關(guān)專家教授辦公室做審讀。 回學校后,杜川生在收發(fā)室取到了林雪君給他的信。 信里附上了林雪君的工作報告和改寫的文章,杜川生讀到“雪被牛糞墻擋住,留在了草原上,春天融化時裹住糞便中的營養(yǎng),一同滲入土壤,滋養(yǎng)草原?!薄澳撩駛兟N首以盼,終于盼到了與春風同來的候鳥。人類為鳥兒準備了新的家園,鳥兒為人類奔波食蟲,保護了大家共同的草原。”“……草原上生活的人民,也不乏愚公移山的精神。大家奔波千里,用最笨最辛苦的辦法,為干渴的植物們‘人工降雨’。干旱正在發(fā)生,但它并沒能真的肆虐,我們的人民在戰(zhàn)斗……”等句子時,只覺熱血沸騰。 這些親歷一線感受到的東西,是他們身居幕后做研究的學者們,難以在第一時間捕捉到的。 但也是最振奮人心,最動人的部分。 他端著大茶缸,如飲酒般大口喝水,仿佛也受到了草原精神的感召,變得豪情萬丈。 文章后面,他讀到了林雪君描述的關(guān)于鳥巢制作的部分,其中附上了插圖——這些圖畫是林雪君根據(jù)他當初幫她查資料時畫的鳥巢結(jié)構(gòu)圖描摹的,她在文章中標注了它的由來,感謝了杜川生教授對草原的幫助。 她寫到,鳥兒們很喜歡這些鳥巢,嘰嘰喳喳歡叫著,仿佛在夸贊這些鳥巢正是最適合它們居住、產(chǎn)蛋的家。 她說一只野鴨在哺育后代階段,一天捕蝗半斤左右,連蝗蟲的蛹也會吞掉。正是那些按照杜川生教授描述的方法、由穆俊卿知青等能工巧匠制作的窩與巢,挽留了這些‘捕蟲英雄’,為草原博得生機。 下一段里,林雪君又描述了牧民們圍捕燒殺蝗蟲后,進行的用生物藥劑潑灑草葉、補充滅殺工作,以及獲得的成效—— 針對性的煙葉水等藥劑,遏制了相應(yīng)蟲類對春草的啃食?;认x或不愿啃食有刺激性味道的草葉,或啃食后出現(xiàn)中毒癥狀。 這大大的阻礙了蝗蟲的繁衍和遷飛,讓一生能產(chǎn)卵2001000粒的草地螟等蝗蟲危害降低,群聚行為減緩,遷飛停滯,使本就在旱情中艱難生長的春草得以喘息,為后面一輪牧鴨牧雞工作爭取了時間,是非常重要的舉措…… “……生物藥劑噴灑后的草葉,牛羊采食雖覺味道辛辣,卻并不影響健康。煙葉水中毒的蝗蟲被雞鴨吃進肚子,也不會間接中毒。 “冬天瘦下來的牛羊,在干旱、蟲害的春天,奇跡般地沒有餓死,反而緩慢復(fù)膘。與牛羊同牧在草原上的雞鴨,日夜增膘,長得肥肥胖胖,憨態(tài)可掬。 “牧民們造一個又一個鳥巢,壘一個又一個擋風雪的墻,運一桶又一桶的水…孕育出的這一片尚存的綠色草場,送給春天,送給每一份勤勞的付出,送給幫助草原的杜川生教授,也送給正閱讀文章的、勞作在祖國另一方土地的你。 “牧民們的希望仍在,汗水繼續(xù)拋灑…… “勞動人民不害怕,他們奮勇前進著,只待秋天牛羊肥、雞鴨壯。” 杜川生雙手捏著信紙,紙張上娟秀的字跡忽然有些模糊。一滴熱淚滴落紙張前,他快速舉高信紙,摘下眼鏡以袖拭淚。 這大概就是他們這些人沒日沒夜研究的意義。 那些在第一陣線拼搏著的牧民農(nóng)民們,褪去青春,面上風吹日曬出溝壑褶皺…已經(jīng)那么苦那么累了,不能讓他們哭泣和絕望。 經(jīng)大自然磨礪的一張張面孔,希望是笑著的。 深吸一口氣,杜川生又捧回信件,繼續(xù)閱讀。 讀過了報告和文章,再看林雪君的信。那些細碎日常的筆觸勾勒的草原生活,辛苦、勞累與淚水總是一筆帶過,歡笑和收獲卻向他濃墨重彩地分享。 他不需經(jīng)歷她面對的風霜雨雪,只用共鳴最快樂的時光和最幸福的感動。 她一定是個很溫柔的孩子吧。 信件中林雪君認真向他表示,她已經(jīng)給多家出版社投稿,每張稿件里都實名記錄了‘杜川生教授的付出’,署名時不僅提及了參與創(chuàng)作的穆俊卿和衣秀玉同志,還落了為她提供理論支持等的杜川生教授…… 終于忍不住笑出聲,分享她帶來的抗災(zāi)成功喜悅,接受她的夸獎,這些喜悅最終都疊加在她這段孩子氣的描述上,化成一陣笑聲。 學校走廊里學生們路過杜教授的辦公室,忽聽一陣笑聲。 大家往常最多見的就是杜教授冷著的臉孔,自視甚高的驕矜,和對這世上大多數(shù)事物缺乏耐心的煩躁不耐,很少聽到他這么爽朗的笑。 有膽子大的學生踮起腳尖,透過門上有些模糊的窗玻璃往里探看,便見杜教授正捧著一封信,笑容灑脫而愉快。 在杜教授自得的神態(tài)間,好像還有欣賞和難見的熱情。 “杜教授果然在看信?!蓖悼催^的學生轉(zhuǎn)頭道。 “果然,每次杜教授看過信都會變得很奇怪?!?/br> “對,不是在圖書館里廢寢忘食,就是東奔西走地折騰學生?!?/br> “現(xiàn)在又多了一個,他看信的時候還會笑?!?/br> “不知道是什么信?!?/br> “古怪的信……” 辦公室里的杜川生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驚動了好奇的學生們,他放下信,細細品味林雪君的行為。 之前寫的論文署了她的名,那時林雪君就在回信中表示她付出得很少,受之有愧。 如今為了回報他的認同與善意,她也寫了篇很好的文章,給他露臉加署名。 草原磨礪了她的意志和能力,但也保留了她的童心,這很好。 … 對著信又讀了幾遍,杜川生夾著信再次趕往圖書館。 查了2天資料后,他在林雪君投稿的文章后補充了一些關(guān)于新疆等西北草原的內(nèi)容。 比如新疆區(qū)域食蝗量最大的鳥是候鳥粉紅椋鳥,它們喜歡在石灘堆筑巢,鳥巢形狀如何,怎樣制作等等。 這樣一來,林雪君這篇文章就不僅是對今年春天呼色赫公社社員抗災(zāi)成績的歌頌,和內(nèi)蒙東北部草原抗災(zāi)的具體cao作方法的分享,還包含了西北草原針對林雪君書寫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修改策略, 那么不僅內(nèi)蒙古草原上的牧民讀之有用,西北牧民讀之也會收益了。 6天后,《科學探索報》登載了杜川生為林雪君補過內(nèi)容的版本文章。 又7天后,《新疆牧區(qū)報》轉(zhuǎn)載了該文章,當?shù)馗鲄^(qū)各公社也開始有序地對蝗蟲進行圍堵坑燒,對益鳥益獸益蟲進行人工筑巢吸引、針對性的保護等等。 雖仍存在一些基層落實不及或落實不好的情況,但領(lǐng)導辦公桌上還是越來越多了從中受益的報告。 在杜川生關(guān)于化學藥劑的論文登報后,農(nóng)業(yè)部針對化學藥劑的使用發(fā)布了保守使用、酌情使用和謹慎使用的通告。生物藥劑可各公社自行安排使用,化學藥劑則需打報告使用,尤其是在應(yīng)對自然環(huán)境占比大的草原等環(huán)境的災(zāi)情上…… 杜川生教授的論文和林雪君的文章,連同另外5位專家教授的8篇文章,成為這一年春夏所有相關(guān)部門抗旱抗災(zāi)的理論基礎(chǔ)。 雖然各篇文章重量級程度不同,但在相關(guān)的行業(yè)和區(qū)域范圍中,‘呼盟呼色赫公社’仍稱得上大放異彩。 中華廣闊的土地上,一些可能一生都不會踏足呼倫貝爾的人,熟知了在國土東北部,有一片特別美的草原,叫呼倫貝爾大草原。在那里,生活著一群不畏辛勞,聰明又勤奮的人民。 … 大自然的施法并沒能真的打垮這片土地。 6月初,端午帶來一場大雨,濕潤了初夏,結(jié)束了呼倫貝爾盟長達一整個冬天加一整個春天的旱情。 土壤得到滋潤,植物猛力生長,自然環(huán)境中菌群活躍,大量被菌寄生的蟲卵永遠失去了爬出土壤的機會。 旱情和蟲災(zāi),在這片草原上,終于結(jié)束了。 呼盟人并沒有原地宰殺雞鴨,而是用一輛又一輛拖拉機和馬車,將雞鴨運往西南邊仍受災(zāi)的土地。 6月下旬,新疆迎來一群從內(nèi)蒙出差的‘戰(zhàn)斗雞’‘戰(zhàn)斗鴨’,沒有火車和飛機,它們都坐馬車來。 一落地,雞鴨們沒有更多消耗國家本就不富裕的運輸力,雙腳當11路,咕咕嘎嘎充滿斗志地走上西北更干旱的土地,開始了新一輪吃吃喝喝的艱苦工作。 …… 上半年即將結(jié)束,呼盟盟長辦公室里,盟長看著面前秘書打印的【全盟優(yōu)秀勞動者】空白名單。 他的左手邊擺著呼盟各公社提交的各自優(yōu)秀勞動者名單,及其優(yōu)秀事跡。 其中一位年輕社員的介紹文件,足有十幾頁之多。 沉思半晌后,盟長終于捏起鋼筆,拔蓋后朝鋼筆尖哈一口哈氣,伏案在空白名單表格上,書寫下了第一個名字: 呼色赫公社第七生產(chǎn)隊林雪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