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書迷正在閱讀:掌間砂、兄弟的meimei不好惹、山河美人謀、她軟、野蠻纏綿、精神體是幻想系如何貼貼、誰家清冷白月光天天咬人腺體啊、十三夜、命剩兩年,假千金發(fā)瘋撕劇本了、八零軍婚:嬌軟美人被硬漢寵上天
得,多余擔心。 后來,兩人生了孩子,倒是互相犟起來的少了。 一起對付孩子嘛。 “你覺得他能哭多久?”七公主淡淡道。 季寒輕抱臂,“最多一盞茶的功夫?!?/br> “那不管了,我餓了?!逼吖骼竞p的袖子。 季寒輕的唇角便勾起來,“走,我們先用膳?!?/br> 地上坐著的小豆丁看著爹娘走遠,頓時干嚎的更大聲了。 “我要吃糖葫蘆,我就要再吃一根兒!一根兒,我就不哭了!” “行了公子,起來吧,人都走了?!?/br> 小廝上前把人拉起來。 “哼,我知道?!奔拘」优呐纳砩系幕摇?/br> 呲著沒了門牙的笑,又快步追上去。 “娘,我也餓了?!?/br> “餓死你,再多吃幾顆糖,掉的牙就長不出來了。”七公主冷哼。 季小公子又往另一邊挨,“爹,我餓了?!?/br> “嗯,餓著。”季寒輕淡淡道。 “爹!” 季小公子跺腳。 但也只喊了一聲兒,又默默跟上。 陽光下,一家三口的身影倒也暖意融融。 第六百四十一章 番外:帝王,貴妃 裴曜這一生,走的其實很快。 二十來歲登基,十年的功夫就為大齊開疆拓土,將版圖擴張了一倍。 放在大齊的歷史上,絕對也是名垂千古的功績。 尤其裴曜雖戰(zhàn)了,但不好戰(zhàn),拿下北方的上陽國后,便勵精圖治,將心思都用在了發(fā)展上。 不像是有那么一些君王,喜戰(zhàn),以戰(zhàn)勝為樂,只顧著打仗而不管后方建設(shè)。 所以在吞并了上陽國之后,一開始,上陽國的子民以及舊朝官員,還心存國仇家恨,但時日長了,親眼看見、親身體會到,生活越來越好,倒也再沒有人提起舊事。 要說起來,裴曜是明君,擅于治國,這是一回事,再就是靠同行襯托了。 藺氏皇族在的時候,藺宸這個昏君,親小人遠賢臣,搞得民不聊生,自然百姓們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新君主的好。 尤其裴曜不是個小心眼兒的,上陽國的能人賢才,他也用,舊臣里頭,有本事的,真心想為百姓做事的,都給機會。 而上陽國的普通百姓商販這些,也和大齊子民一視同仁,不存在徭役賦稅不同的情況。 如此,自然是深得人心。 不僅是裴曜,后宮里,方玧也是默默做著旁的事情。 塵埃落定之后,方玧覺得,裴曜既然想開辟新紀元,那不如在女子身上也下一些功夫。 讓女子和男子一切權(quán)利都平等這些,自然不可能做到了,多年的固化思維,沒有那么容易解放開來,況且,方玧作為土生土長的本時代女子,也想不到這些。 但她能想到的是,給女子讀書的機會。 開辦女子書院,讓女子讀書。 原本,大戶人家的閨秀,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只不過不會教導(dǎo)她們和男子一樣的政史國策罷了。 可只要識字,就能讀自己想讀的書,能明理。 世人夸贊懂事優(yōu)秀的女子,不也常用知書達理一詞么? 裴曜自小生活的圈子,除了丫鬟,身邊的女子幾乎都是識文斷字的,尤其他自己的三個女兒,都是和皇子們一樣,三歲就開蒙,讀書識字,一樣不差,所以對裴曜來說,讓女子讀書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等方玧和他提起這件事后,裴曜便表示了支持。 故而方玧便拜托了宮外的弟妹曲璟若幫忙,開辦了大齊第一所女子書院。 自不必說,來讀書的都是京都官宦人家的閨秀了。 方玧也不著急,這只是一個開始。 這女子書院能開辦起來,辦的好了,便能讓更多的人看見,女子讀書是有好處的。 即便貧苦人家的女孩兒們讀不起,但這些讀過書的姑娘們,思維發(fā)生了改變,總會有一個一個的人站出來,慢慢改變這個世界。 方玧深知,即便她成了貴妃,也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做出翻天覆地的改變。 固化的認知,是需要一代一代人努力去融化的。 其實即便是她,也根本想象不到后世的女子能頂半邊天。 她如今想讓姑娘們讀書,只是不愿女子們局限在一方宅院里,無論多聰慧優(yōu)秀,都被困住一生罷了。 這些年,站在裴曜身邊,方玧比其他女子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朝政,史策,等等這些女子們根本沒有機會去學(xué)習(xí)的東西。 方玧覺得,自己能看懂,能學(xué)會,偶爾能為裴曜提出一些不錯的意見,那這世界上其他女子一定也可以,甚至做的更好。 只是首先,這些聰明的姑娘們要有讀書的機會。 所以,哪怕那些官員們送女兒去讀書,只是為了巴結(jié)她這個貴妃娘娘,給她捧場,哪怕是先生只教詩詞歌賦,但姑娘們只要識字了,你就不能再死死的框住她,不許她們?nèi)タ磩e的書,自學(xué)別的道理。 而那些沒有機會讀書的女子,方玧思來想去,選擇出錢開繡坊。 姑娘們只要愿意來,肯學(xué)手藝,肯用心干活,那就有收入。 如今的普通百姓家里,還是種地為生的多,女子天然在出力氣的活兒上要弱于男子些,但可以有別的謀生方式呀。 lt;a href= title=畫堂繡閣 target=_blankgt;畫堂繡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