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數(shù)年后,才在遠離旱地的一處小坡上,好死賴活挖出了八分大的一塊水田。 田挖得快趕上小池塘一般深了,但水卻不好存,稍微旱幾天就干到底了,需得人力挑水去灌,這么些年耗費了無數(shù)心血,可仍是他的心頭愛。 田地處在這樣的地方,種起來難是難,可清靜得很。 而且,瓦山的北山腳這片,林木少,石頭多,高聳崎嶇,說起來都是缺點,可好處也是有的——沒有猛獸。 這些年,他也只見過一些蛇鼠鳥雀等等,且附近的小瓦河河岸陡峭,小獸都不去那里飲水,他山邊的地最多被啃掉幾個土豆,踩過幾根薯藤。 去年,莫清澄塞給他一根玉米棒子啃,許是新鮮的緣故,感覺比紅薯土豆好吃多了。 而且聽說玉米栽種也很省事,粒子能磨粉做面吃,也能煮粥當飯。 今年他打算嘗試在旱地種一半玉米,紅薯真的吃膩了。 水田圍出了一小塊,當做苗床正在育秧苗,如果秧苗已有四寸來長了,天氣漸暖后長得飛快,再過七八天就好移栽到大田里去了。 常平縣已四五十天沒下雨了,他隔段時間就得挑些水補進苗床里,如今水還夠夠的,漫過秧根半寸,秧苗綠油油茁壯得很,瞧著就討喜。 水田的另大半邊在年初的一場大雨后,便被堵上壩埂儲了滿滿的水,如今水已流失殆盡,露出了一田的爛泥。 莫非用鋤頭挖了挖,泥下也不怎么潤了,插秧前如果不補水進來,今年的春種就毀了。 田處在這半坡上,四周也沒有水溝溪流,幸虧離小瓦河才百米距離,否則就算想用人力挑水都無從下手。 想想就頭疼的很,可也沒有其它辦法,總不能坐等老天開眼,若是讓田干透了,苦的還是自己。 如今,田地的收成再精心也只能這樣了。 成親,或是結契......以后大家吃什么呢?水田產的稻米往年都是賣掉,換成實打實的銀錢存下來的,難不成以后這塊也要吃進肚里,那不等于一家子座山吃空? 可還能去哪里找補呢? 這片山腳他每一處都踩過,真沒有能挖得開的了。 若是出去做工,田地他就顧不上,接進來的那個人...能做得來嗎?看他的樣子,怕是......啊,想到哪里去了!打?。?/br> 莫非晃晃腦袋,重新扛起鋤頭往坡上去。 石縫的邊邊角角里長出許多茅草,根莖都是極長極堅韌的,割了又長,一茬接一茬。 他拿出彎刀開始割草。 農人種地下肥靠的就是草木灰、人畜糞水,正所謂“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他一個人,糞水少得可憐,又沒有家畜,田里稻草也不多,還要留一部分修補草棚和編些草墊什么的,只能靠外面割野草來燒肥。 家里的大草棚已堆了許多干草,都是他平日割的,到了栽秧、種玉米紅薯時直接燒了來用。 日頭掛上半山頂,莫非已經(jīng)割出一大片茅草,鋪在這里曬上幾天就可以挑回家了。 他解開手上的布條子,坐下緩口氣。 野茅茨比稻草難割得多,哪怕綁了布條子,手腕上還是劃出了幾道淺淺的血痕。 莫非盯著其中一條長的,發(fā)起了呆,這一點淺紅在他黝黑的皮膚上并不顯,怎么有人出血都那么好看呢...... 他一個激靈,趕緊起身敲敲額頭,拽住了脫韁的腦子。 遠處的瓦山村冒出條條細煙,此時才是他們的早飯時間。 不忙的時候許多人都只吃兩頓,早飯吃晚點,晚飯吃早點。 莫非年紀輕飯量大,平時活又重,都是正正經(jīng)經(jīng)吃三頓,還得吃得飽飽的。 晌午回家,莫非見日頭正好,于是將床上的稻草、被條統(tǒng)統(tǒng)抱出去曬。 隨后摸出一包菜種,挑了兩桶臟水來到后邊菜地。 小青菜剩的不多了,得抓緊補上,這玩意雖然賣不上價,但它種起來簡單,長的又快,還無需時常打理。 菜園不到兩分大,分成七個長壟,有兩壟上蓋著草墊,撒著幾樣菜種子,半個月過去了也不知道苗出得怎么樣;另有三壟原本都種的青菜,如今吃空了一大半;剩下幾壟空著等移苗來栽。地頭稀稀拉拉長著十幾顆青蒜和幾叢小蔥,頭年底埋的,如今苗才兩指來高。 菜園的土層更薄,還是他四處搜集了幾筐土渣背來的,勉勉強強鋪到一尺厚,種什么都長不肥。 他小心掀開所有的草墊,菜苗有點小,但出的還不錯,其中番椒苗最多,剩下是黃瓜、萵苣和茄瓜等家常小菜。 給菜苗們清了清雜草,又細細澆一層水,曬足了太陽后將會長得飛快。 種完青菜,莫非直起腰,長舒一口氣。 這些細致活太難為他了,不過半個時辰就覺眼睛泛酸手也抽筋。 只是還要搭黃瓜架子。 黃瓜脆鮮,他很愛吃,所以種得有點多,架子相對也要搭多點,等瓜苗長大了,怕趕上農忙來不及弄。 過些天就是踏青節(jié),莫非打算趕在節(jié)前再置弄點東西去賣,順便采買些蒜種、日用回來。后面農活一天忙過一天,再想去就不容易了。 拔了幾顆青菜和小蔥回到院里,肚子已經(jīng)餓得咕咕叫。 打開自制的食櫥,里面一目了然:一個布袋裝著十來斤粗面,另一個布袋癟塌塌的,只裝了約么一斤大米;一個小筐裝饅頭用的,已經(jīng)空了,一個小簍裝著五六個帶泥紅薯;三個帶蓋小罐子,一個裝鹽一個裝油,目前都還有八成滿,另一個空著;再有兩個大大的帶蓋粗陶缽子,既當湯鍋菜盆又當他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