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談過的白人男友們、閃婚后,千億總裁單手開拖拉機、怎么辦?我奶她天天想賣我、我算命,你進獄,警局業(yè)績666、蠻荒大商人:賺點貝晶養(yǎng)崽崽、結婚兩年,軍官丈夫按耐不住了、火速退婚:她被前任小舅全球通緝、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來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
草甸上到了冬天的氣溫不會特別低,畢竟是南方城市,可也不是完全不冷,怎么說海拔都有一兩千米,還是會下點雪的。 只有小麥油菜比較耐寒能夠熬過冬天。 孫奶奶拿出來的種子就是小麥油菜的,兩人前幾天就把種子準備好了,今天的太陽大,孫奶奶拿出來將種子晾曬起來,又隔了兩天之后見所有的豆子都被兩人脫粒完畢,就又催促著趕快把地給整出來。 老人家這么多年的種地經驗,她看著夏天的天氣就知道冬天是個什么情況。 “今年冬天估計有些冷,這段時間太陽不算大,你們這里還有遮陽棚,就趕緊把種子撒到地里去,再晚些就要趕上秋雨了?!?/br> 第541章 火龍果 雖說秋雨不影響有棚子的作物,可陰雨天還是不利于作物的生長,容易生病和長蟲子。 孫奶奶看著時間有些著急,恨不得自己也下地去幫著干活。 兩人不慌不忙的從種植地下室里弄了一臺手扶拖拉機出來,安裝好合適的前掛犁耙,一個下午就把地給開出來了。 孫奶奶都愣了,指著外頭那轟轟作響的拖拉機問自己的老jiejie:“這就是你說的在山里沒人幫襯的兩個小可憐蛋?” 馮老太太也傻了,她也不知道自家的小侄女還有這樣的機器,只知道有個手持的收割機,后來去到村寨搬東西的事情就沒怎么細說了,只說找到了蠶種和桑樹。 就連這火龍果都是后來了才知道的。 馮老太太用簽子插了一大塊火龍果遞給自己這老meimei:“這下是真不用咱們cao心了,來吃果子吧?!?/br> 關于吃的方面,這段時間兩個老太太別的不說,就這火龍果真是吃得舒坦。 后院里趙葉青種的幾株火龍果現(xiàn)在已經陸續(xù)開始結果了。 最早的一批已經采收,果rou又甜又細膩,放在冰箱里,饞了就拿一個出來剝皮吃掉,解暑解饞還飽腹,在炎熱的夏秋交替之際,吃不下飯這東西還有開胃的作用。 火龍果相對來說耐儲存,趙葉青把一大袋子放進了冰箱里冷藏起來,打算等過段時間送老太太們回去的時候拿到城里送人。 到了現(xiàn)在九月中旬,火龍果還在不斷的生長掛果。 這種水果兩人沒種過,兩位老太太也沒種過,眼瞧著吃掉一批又結一批,趙葉青才趕快去查農學書籍,這么高產莫不是他們這品種變異了不成,或者是什么特殊品種? 看到資料上的介紹之后,大伙才知道這火龍果就是這樣的,每年能開十幾次花,也就能結十幾次果子。 火龍果的莖葉就像是仙人掌那樣的,邊緣波浪條紋狀,每一個波浪起伏的‘浪頭’之間都會開花結果,可想而知能有多少果子,這產量太嚇人了。 (此處有圖片) 怪不得前幾年地裂之前,在網上看到桂省的火龍果便宜的時候低至五毛或是一塊錢一斤。 趙葉青還問了下兩位老太太,這火龍果的種子要不要也給城里捎一份,主要是不知道城里是不是已經在種植了。 孫奶奶是知道得最清楚的,立刻就點了頭:“城里沒有,倒不是弄不到,這東西種子易得,去到產地城市肯定能換到,只不過現(xiàn)在誰也想不到這上頭來,還是以糧食為主,但是你給了,種植部一定會種上?!?/br> 就像趙葉青之前在草甸的時候那樣,解決了最開始的基本生存需求,就會開始追求精神上和rou體上的享受。 以他們國家的人民幾千年來的文明就可以看出,吃好吃的,就是對于他們精神和rou體的雙重享受。 沒有哪個國家能比他們更愛吃也更會吃了。 “只不過可能不會種很多?!睂O奶奶戴著老花鏡,把書拿的遠遠的,研究火龍果的資料,“上頭寫了,這東西只要有充足的光照就能不斷開花結果,光照是高產的關鍵...可城里的環(huán)境也許并不算多么合適。” 穆奚用手機連接上電腦,把手機上的三維立體地圖給傳上去,鼠標拖動著界面,放大的畫面清晰可見,在城市的周圍是幾面高聳的大山。 “就是這個原因了?!瘪T老太太指著地圖說:“咱們這個城市和川省的成市有些相似,雖然說不是像那邊盆地那么凹陷,可周圍的山體把陽光阻隔,每天的日照并不算很適合火龍果的生長?!?/br> 日照? 趙葉青微微側頭看向窗外,院子里三百六十度的環(huán)繞炙熱太陽光曬的人腦子發(fā)暈。 怪不得他們這火龍果長得這么好呢。 在旁邊一直沒怎么說話的穆奚突然轉頭看向兩位老太太,開口:“要是我們這里大規(guī)模的種植火龍果,您們覺得可行嗎?” “光照上是可行的?!瘪T老太太和孫奶奶對視一眼,兩人的想法一致,孫奶奶接話:“可是海拔上有些不太行。” 火龍果的種植溫度最好是全年平均溫度在十八度以上,海拔在八百米以下才適宜。 種地,除了講究技術技巧,還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少一樣都不行。 趙葉青知道穆奚會這么問是因為前段時間自己突然想到的,想要做些什么營生能讓他們在山里也賺到錢才會這么問。 她想了想,也問:“那在您們看來,我們這草甸上能種些什么比較好?” 趙葉青也不藏私,直說了自己想種點什么,到時候城里發(fā)展好了也能賺點小錢,馮老太太垂下頭思索的時候,旁邊的孫奶奶卻直接開口說:“這有什么好猶豫的,種棉花啊。” 穆奚把草甸的情況和孫奶奶說:“我們這邊的雨季不算少,而且也不像是疆省那邊的氣候特點和土壤環(huán)境,能種得好嗎?” 孫奶奶問了春夏的梅雨季和秋天的情況,趙葉青這幾年都會做筆記,除了種植作物的情況,天氣的變化,雨季持續(xù)多少天都會仔細的記錄下來沒這樣才能讓他們知道來年是不是需要提早種植或是提早收獲,避開雨季。 孫奶奶把筆記本仔細的看過之后,直接拍板:“沒問題!就種棉花!” 她抬手扶了一下老花鏡,指著記錄上雨季說:“你看啊,除了前兩年氣候剛剛開始恢復正常的時候,這春夏的梅雨季是偏多的,到了今年其實是有顯著的減少的?!?/br> 趙葉青指著下面:“那您看這秋雨呢?每年都會來上好幾場呢?!?/br> “不怕!”孫奶奶道:“剛才小穆說了你們這不像是疆省的氣候土質是吧?大眾都是這么想的,疆省的棉花確實很好,可是不是所有的棉花都是那邊種出來的,要知道我們國家的棉花產業(yè)可是從未下過世界前三?!?/br> 能在世界排到前三,可想而知肯定不能只靠一個地方的人發(fā)力種植,這里的發(fā)力和種植面積無關,更是每個地方的農學家對棉花的研究心血。 孫奶奶把筆記本翻到空白的一頁,握住筆在上面畫下了長長一道,“這就是長江,在這上下游的城市都在種棉花?!庇衷谧笊虾椭胁慨嬃藘蓚€圓圈,“這是南襄盆地和東南疆。” 銀色的筆尖在紙上點出一個黑色的墨點,孫奶奶語氣中帶著懷念,“從四九年建國以來,這些地方就已經在領導下開墾出了大片的棉田,老領導還來視察過,說咱們有一定要讓全國十幾億人,都能穿上暖和的衣服?!?/br> 第542章 大部隊 那時候的政策和指令很少會有‘盡量’這樣的詞,更多的是強硬的‘一定’‘務必’‘必須’這樣的字眼,所以大伙都是拼了命的干。 才能這么快,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里從不被承認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不過大家這么想正常,畢竟地裂之前疆省的棉花產量占據(jù)了國內棉產的九成之多,這草甸上雖然條件不如新疆那邊的好,可也不是不能種的?!?/br> 說到這,馮奶奶有些猶豫:“你們確定想種棉花嗎?其實草甸上的條件用來發(fā)展畜牧業(yè)更合適一點?!?/br> 發(fā)展畜牧業(yè)不需要再辛苦的開墾,他們家里又有種羊,這么好的草甸條件地方空曠,養(yǎng)殖會更簡單。 她這么問,不只是出于經濟效益的考量,也是對于環(huán)境保護的考慮。 趙葉青也是想過干脆就在草甸上養(yǎng)牛羊再和城里合作,草原放養(yǎng)的牛羊無論是rou質還是毛皮的品質都要更好,事半功倍,得天獨厚。 可這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趙葉青說:“我是這么想的,可現(xiàn)在您也知道了,城里的牛羊種有些都是我提供過去的,雖說城里本身也有山羊和rou牛,可數(shù)量不足以供給我大批量在草原上養(yǎng)殖?!?/br> 要是城里愿意全力支持,數(shù)量肯定是夠的,可不用想都知道他們不會同意把所有的牛羊都交給她。 “我買不到足夠數(shù)量的種羊,要發(fā)展起來需要的時間太長了,起碼三年以上才能夠勉強步入正軌,這還是在人工干預繁殖的情況下,在這之前,我還是想先做的點別的?!?/br> 孫奶奶了然點頭,轉頭和馮老太太笑著道:“你這侄女倒是有些像你?!?/br> 馮老太太躺在椅子上輕輕打著扇子,一直沒有搭話,聽到老meimei這么說笑瞇著眼睛看過來,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可是你們要想好,光是開墾就不是個輕松的活計,后期管理也不簡單?!?/br> 這話問出來,不用趙葉青來回答,穆奚直接說:“只要不超過五十畝,應該沒有問題?!?/br> “五十畝?”趙葉青可沒想過搞這么大,兩人現(xiàn)在技術工具都成問題,穆奚怎么有的把握說這么多?可她了解這人不是說大話的性格。 孫奶奶反倒是不覺得奇怪,問:“你打算和城里訂設備?” “是,我已經問過了?!?/br> 趙葉青還有點懵,“什么設備?” “就是耕種設備和管理設備,成立已經研發(fā)了一套十分成熟的系統(tǒng),上次送給我們的伸縮大棚就是其中一部分,我前幾次去城里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申請到購買資格,除了棚子之外,還有灌溉系統(tǒng)和監(jiān)測系統(tǒng)?!?/br> “我怎么不知道?” 穆奚解釋:“也是這次去才通知我應該可以申請到,但是還沒有完全確認,怕你白高興就沒和你說,這套系統(tǒng)不管是種什么都能用到,還能監(jiān)測泥土的水分和養(yǎng)分的缺失情況?!?/br> 沒等趙葉青說話,孫奶奶就似笑非笑的看著穆奚:“那怎么現(xiàn)在說出來了?” 穆奚大大方方直言:“這不是跟您兩位老人家求助來了嘛,要是到時候上頭不批,還得您兩位幫幫忙?!?/br> 五十畝地在那套系統(tǒng)的加持下,確實不算特別離譜,可也不會真的種這么多,草甸的面積廣,可能夠耕種的平地其實有限,和孫奶奶商量好之后就去勘察了附近的情況。 倒是在不遠處有一塊地方合適,只是要用那里的話,還得推平兩個小山頭,不知道能不能和城里借到工具。 但好消息是確定環(huán)境和土質沒問題。 初步敲定之后,孫奶奶和穆奚就去了一趟城里,把設備的事情定下來,又等到了家里的這一批百香果成熟能夠拿到城里去售賣。 這次不是到小市場去換了,而是直接被官方全部收購。 趙葉青留了不少送人,冰箱的冷凍區(qū)也存了滿滿一袋。 他們給官方了一個十分優(yōu)惠的價格,條件是希望明年百香果種植前能送給他們一批果苗,他們就能省去自己育苗的功夫,官方的育苗室育出來的也比自己育的更粗壯健康。 笑得合不攏嘴的種植部又得了一袋子火龍果,對于百香果苗的事情直接一口答應。 他們的棉花種植小基地也開始動工。 草甸的大部分小土坡山頭都是純泥土的,少量的巖石混在里面也能撬出來。 但兩個人干這么多活得累上半年才能弄完,穆奚去購買設備的時候和助理打商量,“幫運送設備的時候能不能帶點人回去幫幫忙?” 助理也好說話,現(xiàn)在外頭的反動勢力被清除了七七八八,城里也會逐漸放寬約束,“隊里有放假休息的,你要是能說服他們去幫你,那就跟著運輸機一起去?!?/br> 這簡單,穆奚到隊里叫了一圈,說是去幫忙的話,晚上能吃烤乳豬和烤全羊。 這話一出,之前他們隊正休假的人還帶上了別的小隊休假的成員一起坐上了運輸機。 穆奚本來只想著叫五、六個,最多七、八個就夠了,沒想到這一喊就來了十一、二個,他趕緊提前說:“家里不夠住人的,去的話得扎帳篷?!?/br> 可隊里的人平時出任務或是幫忙搞建設,也都是背著帳篷睡袋到處跑的,哪里會介意這些。 于是在家里悠悠閑閑端著百香果茶的趙葉青,見飛機回來的時候,出門打算接應一下,沒想到這飛機浩浩蕩蕩的下來了十幾個人,都給她整內向了。 下來的人一見到她,還整齊劃一的喊:“嫂子好!” 趙葉青:....這是什么黑道大嫂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