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談過的白人男友們、閃婚后,千億總裁單手開拖拉機、怎么辦?我奶她天天想賣我、我算命,你進獄,警局業(yè)績666、蠻荒大商人:賺點貝晶養(yǎng)崽崽、結(jié)婚兩年,軍官丈夫按耐不住了、火速退婚:她被前任小舅全球通緝、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來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
檢查后,發(fā)現(xiàn)大黃的年紀已經(jīng)是九歲多了,訓犬員覺得可惜,要是七歲以內(nèi)就好了,還能再生幾個好苗子。 幾只狗子里就只有小黑是小公狗,小花小黃已經(jīng)年紀比較大了,最好不要懷孕。 只有小黑能到狗群中去挑選媳婦。 第539章 外援 以前聽說,三花貓是貓中大美人,趙葉青以為小黑說不定會在適齡的狗狗里選到那只史賓格犬,毛色繁復,看著也十分溫順。 沒想到它卻徑直的走向了一只看起來憨憨的,有些可愛的白毛拉布拉多。 訓犬員一看就樂了:“怎么看中這只了?” “這只有什么特別的嗎?” 訓犬員上前去扯了扯拉布拉多的耳朵,趴在地上的拉布拉多一動不動,翻開眼皮看了一眼大伙就又閉上眼睡了。 “這只沒什么毛病,就是懶得很,平時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不過搜救和搜毒搜爆的時候,倒是一條好狗?!?/br> 趙葉青一下子就對這條狗子十分親切了,不過看它好像對他們家小黑沒什么意思的樣子,不免有些失落。 想張口讓小黑找找別的狗子,這時被小黑在身后聞得有些不耐煩的拉布拉多慢悠悠站了起來,耷拉著眼皮看起來像是有些無奈,可最終還是昂著腦袋蹭了蹭過來的小黑。 訓犬員說這只拉布拉多今年三歲多一點,正是繁育的好年紀。 趙葉青這下的心情有些像是當初第一次看到雪餅帶著小木來家里時的復雜。 老狗吃嫩草。 不過總算是相親成功了,小黑會在城里留一段時間,讓它和大黃它們告別后,兩人就帶著三只先回家,家里的農(nóng)活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好好打理,眼看大豆就要到采收的時間了。 春大豆在氣候變得正常之后,收獲時間大約是在九月份,也就是最近。 原先兩人預(yù)計的時間是大豆和棉花同時收獲,可不知道為什么,這棉鈴的成熟過程比兩人預(yù)想的要長很多。 有的在花冠凋落之后就已經(jīng)慢慢膨大了棉鈴,有的卻是還才剛剛開花。 趙葉青有點懵了,眼看大豆都快曬黃了,棉株上的棉鈴還有大有小,有的已經(jīng)快干裂成熟,有的還是大拇指頭大小。 沒辦法,兩人只能又到城里去請教老太太。 手機拍了照片拿過去,老太太一看,就說這是沒有整葉枝的原因。 整葉枝是什么?趙葉青一頭霧水的和穆奚對視,紛紛從對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清澈的愚蠢。 她根據(jù)字面意思猜想:“這棉花也得打掉枝葉?可下面的枝葉也是開花結(jié)棉鈴的啊?!?/br> 老太太說:“就是要打掉的,不過具體該怎么弄更細致我是不專業(yè)的,當時跟我們一起研究的還有個老meimei,姓孫,她對棉花有研究,你們讓馮立軒帶你們?nèi)フ宜惶??!?/br> 老太太口中的老meimei已經(jīng)是七十多歲高齡,身體十分硬朗,兩人過去大棚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下午五點快下班的時候了。 這位孫奶奶完全沒有因為年紀大而要提早下班的樣子,一般大家到了下午下班前都已經(jīng)累得跟狗似的,可他們離得老遠的時候就聽到了中氣十足的叫喊聲。 “小錢..小錢!把我的鋤頭拿過來,帶齒釘?shù)哪莻€!” 趙葉青還以為是哪個中年主管,感嘆了一句:“你們部門還挺熱鬧,這么遠還這么大聲喊多費嗓子,沒有對講嗎?” 這片城中大棚的占地面積比草甸的糧食地還大十倍不止,全靠人喊那也太不合理了。 馮立軒嘆氣:“有啊怎么沒有,可人孫奶奶就愛喊...”說到這,他把嗓音壓低了說:“聽聞年輕的時候是縣里女子山歌隊的隊長?!?/br> 就是那種男女對唱山歌,男的一個山頭,女的一個山頭的那種山歌隊。 “誰?你說剛才那是孫奶奶?” 棚子里的聲音傳出來:“誰???誰喊我?” 好家伙,給趙葉青穆奚嚇一跳,趙葉青雖然沒刻意壓低聲音,可他們距離前面的棚子還有幾米遠呢,更何況這孫奶奶不是說已經(jīng)七十多了嗎?這么好的聽力真的科學嗎? 棚子被掀開,孫奶奶露出頭來看到馮立軒帶著兩個人過來:“小馮啊,這兩個年輕人是新來的?” 馮立軒搖頭:“這是我小姑姑和小姑父,是聽我奶奶介紹過來向您請教怎么種棉花的?!?/br> “種棉花?這倒是新鮮,還沒聽說附近山上有人種棉花呢?!甭牭绞抢蟡iejie介紹來的,孫奶奶把手里的水壺放下,“你們說說看,你們那棉花怎么了?” 趙葉青簡單的打完招呼,就把棉田的情況簡單說了一通。 “堂姑姑說是沒有整葉枝,我們也不懂就來問您?!?/br> 孫奶奶還以為這倆是種了幾排來給自己做棉被棉衣而已的那種,聽他們說竟然是種了一大片地,瞬間來了點興趣。 她以前家里就是靠種棉花為生的,說起種棉花,整個城里怕是都沒有她在行。 “簡單來說,你們在山里住,肯定有自己種些苞谷吧?就是那個差不多,得只留下一兩個在上頭才能長得好,留太多了只會搶奪養(yǎng)分,到了能分清果枝葉枝的時候就得打掉了。” 趙葉青在孫奶奶開始說的時候就掏出了小本本記錄,順便把之前穆奚買回來的農(nóng)業(yè)書上關(guān)于棉花種植內(nèi)容不清楚的地方也問了。 專業(yè)的就是專業(yè)的,寥寥幾句就讓她醍醐灌頂。 趙葉青興致勃勃,不由得感嘆:“要是您能跟我堂姑姑一塊去我那兒住一段時間就好了,我也能多學一些?!?/br> 孫奶奶笑著擺手:“不行咯不行咯,就算是有空,我這身子骨哪里還能爬得動山?!?/br> 穆奚抓著字眼:“那您有空嗎?” 馮立軒在旁邊搭腔:“孫奶奶已經(jīng)不算是在職員工了,上頭領(lǐng)導早就批了她的退休,是她放不下這里才天天來。” 趙葉青一把握住了孫奶奶的手:“不用爬山,您去嗎?” ...... 這一趟,兩人的收獲極為豐富,除了學到了不少棉花的知識以外,還帶走了兩位種植大佬——馮老太太和她的老meimei孫奶奶。 得知兩位老人能去草甸,張正老爺子恨不得脫了白大褂就跟上來,被小徒弟抱住了大腿:“師父您不能走!我不敢給老領(lǐng)導扎針!” “有沒有出息!針都不敢扎學個屁的中醫(yī),放手!” 小徒弟使出殺手锏:“您一個單身老頭跟著兩個單身老太太屁股后頭跑,是要被說閑話的!” “臭小子!今天我就清理師門!” 第540章 學藝 沒有人會不喜歡她的草甸,這點趙葉青極有自信。 安裝竹墻的滑軌早就已經(jīng)弄回來了,把一樓隔出來兩個小房間,兩位老太太一人一間。 擔心兩位老人坐一個多小時的直升機會有些難受,穆奚用最快的速度把床鋪好之后想說能讓兩位老人趕緊好好休息。 馮老太太一到中午就得睡午覺,幾乎每天都是雷打不動的作息時間。 而孫奶奶就不是了,一到草甸放下東西,屁股都沒挨板凳就直奔棉花地。 一看到生長得郁郁蔥蔥的棉株,就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 “很多人在剛開始種棉花都是不太懂怎么打理的,你們年輕人第一次能種成這樣已經(jīng)算是不錯的了,以前我們種的時候,畝產(chǎn)大約能在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公斤之間,你們這個估計能有了一半多吧?!?/br> 趙葉青聽到前半句的時候還有些開心,一聽到畝產(chǎn)才剛到人家的一半,心瞬間掉回去了。 “產(chǎn)量還不到你們那時的一半這哪能叫好...” 孫奶奶手指輕輕戳趙葉青腦門:“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第一回 種就想要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誰都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你們這片棉田已經(jīng)到后期了,干預(yù)的效果不大,等明年的時候再種,我從頭教你們,產(chǎn)量就不一樣了?!?/br> 兩人按照種糧食種菜的規(guī)律來種植棉花,確實很多地方都不會針對性的處理到位,孫奶奶站在田頭,指著棉田說:“間隔還能再寬一些,你們平時種水稻吧?是自己打秧板育秧嗎?” 趙葉青點頭:“是,在田里頭放水育秧的。” 孫奶奶點頭:“就是差不多那樣,兩行之間留個小溝,這東西吃水重,夏天的時候在溝里放淺水潤著土,就不會那么容易生病干枯?!?/br> 從田頭走到田尾,孫奶奶看著旁邊那幾排高高的桑樹:“喲,你們還這是養(yǎng)蠶還是種桑葚???這長桿子的桑樹,是養(yǎng)蠶的吧?” 孫奶奶家里以前是種棉花為生,自然也知道周邊有的種棉花的散戶會搭著種一些桑樹來養(yǎng)蠶,特別是附近的少數(shù)民族,有的村子還保留著以前那種較為封閉的習俗。 非必要情況很少會與外界接觸,衣食住行全都靠自產(chǎn)自銷。 趙葉青把孫奶奶帶到了地下室去看他們養(yǎng)的蠶和織布機。 “桑蠶絲線倒是有一些就是不太會織布,這次把我家老太太請回來,也想讓她指導指導我。” 孫奶奶笑著說:“別的我比不上老jiejie,可種棉織布這種事我倒還有幾分勝過你家老太太的信心?!?/br> 趙葉青聞言一喜:“那您能不能教教我?” “教可以,但可不能白教?!?/br> 趙葉青拍拍胸脯:“那您說怎么樣才肯教我,只要我能做得到的不違法亂紀的都沒問題?!?/br> “我可以先教給你,后續(xù)報酬什么的就再說吧?!?/br> 棉花估摸還得一個月才能采收,但也不是所有的棉花都得一個月之后,少部分先成熟的大概半個月左右就能收獲了。 兩位老太太在地下室手把手的教趙葉青紡織,這手工紡織是一門學問,經(jīng)線緯線,手腳并用,讓她學得頭暈眼花的。 穆奚這段時間在家里把大大小小的活給攬了,得空了就到下面去看偷師學藝,等到趙葉青終于學得個七七八八的時候,穆奚也學會了四五分。 豆子的收割時間到了,趙葉青也不能再在地下室待著,得一塊兒下地去幫忙。 孫奶奶也想換衣服幫一把手,沒等趙葉青和穆奚勸阻就被馮老太太攔住了。 “行了,一把年紀了還瞎折騰什么,年輕人大把的力氣還用得著你?過來陪我看電視?!?/br> 孫奶奶家里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兒子女兒都不在了,整天就想著找事情做來讓自己不胡思亂想,可現(xiàn)在這個太陽這么大,還是身體更重要,別一會兒中暑了更麻煩。 紅綠黃豆加起來一共種了不到一畝地,兩人手頭上還有收割機, 最早成熟的是紅豆,已經(jīng)被穆奚收割了大半了,等到現(xiàn)在成熟稍晚的綠豆和黃豆也相繼飽滿,該曬干的也干得差不多了,手持收割機一下地,隨著發(fā)動機的轟鳴聲一排排豆子被割斷在地上。 豆子打捆拿回家來脫粒,坐在屋子里看電視劇的孫奶奶有些坐立不安,馮老太太心里嘆了口氣,“想去就去吧,別在太陽底下太久?!?/br> 孫奶奶還有點不好意思,清嗓子掩飾面上的不自然,但還是沒忍住站起身出門,走到院子里拿著連枷給黃豆脫粒。 趙葉青從外頭陸續(xù)把豆株扛回來的時候,看到孫奶奶站在院子里敲打黃豆,連忙把盛裝著豆株的塑料布往屋檐底下拖,讓她能站在遮陰的地方干活。 等兩人把外頭的豆株都搬進來之后就不讓孫奶奶干活了,趙葉青從她手里拿走連枷,把她趕到屋子里去休息,孫奶奶又轉(zhuǎn)了個身走進了原主屋,把兩人前幾天準備好的糧種拿了出來。 豆子收完之后還得連著秋播,不然這好不容易養(yǎng)肥的地又要浪費掉了。 現(xiàn)在氣候恢復正常,四季分明,冬天也不能再任性的種別的作物,只能按照以前的規(guī)律來,種上小麥或是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