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本人已穿荒年,有事記得燒紙、七零軍婚:真千金她醫(yī)術(shù)超群、慕生、[咒回同人] 我,和貓,和老師、[咒術(shù)回戰(zhàn)] 飼養(yǎng)五條悟的那些年
側(cè)耳聽了聽里面的動靜,他問沒挪過窩的老三:“里面說到什么地方了?” 賀老三白了他一眼,嗡聲嗡氣地道:“說到他姓燕名七,是入贅的和陽縣鹽商燕家,在他老丈人死了以后接手了燕家的生意?!?/br> 第82章 二合一 得到老三的回答之后,姚四立刻比了個手勢。 兩人于是聚精會神去聽里面的動靜。 “和陽縣?” 風珉被這個在付大人調(diào)來的卷宗里見過的地名吸引了注意。 盡管從事發(fā)到動身來江南,中間的時間非常短促,可鎖定了突破口的付大人還是在臨行前調(diào)來了有關(guān)的卷宗——比如幾年前和陽縣被鎮(zhèn)壓下去的那場動亂。 大齊的軍制使然,各州各府的守備軍都非常多,每年光是軍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 身為靠著戰(zhàn)功殺出來的封疆大吏,桓瑾自然明白手中有兵馬的重要性。 同時,他也分得很清,不會像旁人那樣在軍費上來向朝中伸手。 因此,在景帝眼中,由他管轄的江南一直很平穩(wěn),他這個兩江總督也做得十分用心。 在他的治理下,不光軍務(wù)沒有給國庫增加負擔,而且這些年還給宮中上貢了很多好東西。 風聲雨聲從窗外撲來,風珉的腦海中慢慢浮現(xiàn)出了和陽縣的地理位置。 它本身靠近兩淮的鹽場,鹽產(chǎn)量很高,從本縣輻射到周圍的郡縣,歷經(jīng)數(shù)朝都是民運民銷,自給自足。 桓瑾來到江南以后,發(fā)現(xiàn)這里確實富庶,但是用錢的地方也很多。 大齊推行的又是“官山?!敝?,無論鹽、鐵都歸于朝廷,于是在得知鹽場附近這幾個郡縣還存在私鹽之后,就下令改為官運官解。 這就跟當?shù)匕傩掌鹆瞬恍〉臎_突,甚至還爆發(fā)了一場匪亂。 而在大齊境內(nèi),這不過是一件小事。 桓瑾所做的事有法規(guī)可依,而且他的大軍直接開進和陽縣,以武力悍然鎮(zhèn)壓。 所以,這場沖突中死傷的人并不多,幾乎算得上是和平演變了。 這個折子當時上報朝中的時候,并沒有人注意,很快就結(jié)案,將卷宗塵封了起來。 然而現(xiàn)在知道江南上下已經(jīng)腐蝕到了這種地步,付鼎臣就不會遺漏任何有關(guān)的信息,在離開京城的時候,他將這份卷宗也帶上了船。 一路上,風珉在船上并沒有什么消遣,就將這些卷宗都看了一遍。 他對和陽縣的事還有印象,現(xiàn)在聽燕七一自報家門,便說道:“就是幾年前發(fā)生過匪亂的那個和陽縣?” 燕七那豹子似的眼睛里閃過一絲精光:“沒想到公子知道?!?/br> 但隨即,他臉上又露出了不滿與嘲弄,“桓總督手下的大軍開進和陽縣,將百姓都嚇得倉皇出逃,反抗不能,何談匪亂?” 搖晃的燭影下,燕七的聲音低沉,“我岳家祖籍和陽,近水樓臺,加上我那老泰山又有遠見,所以早早拿到了牌子,成了一名官家鹽商,離開了和陽。 “但本地更多的鹽商是沒有民不與官爭這樣的前瞻性的,就比如我那義兄。 “公子也看出來了,我本不是站在陸上的人,只是在江上討生活的時候遇到了我義兄,與他意氣相投,結(jié)拜為兄弟?!?/br> “義兄家住和陽,登岸之后邀我同去,就是那一趟,我認識了我夫人。 “她是燕家獨女,少時時常跟在我義兄身后,被他當成meimei一樣看待。相識之時,她回家祭祖,不想遇上歹徒,為我所救?!?/br> “我蒙她青眼,對她也實在喜歡,我那老泰山便動了招婿的念頭,而我也搖身一變,從江上的泥腿子變成了燕家的姑爺?!?/br> “老泰山身體不好,他不久過世,燕家的生意就由我來接手。 “我是半點不懂,我那夫人也是金嬌玉貴,從來沒為生意的事cao心過,幸好有我義兄幫襯,教我很多,燕家的生意才沒有毀在我手上?!?/br> 燕七說了很多,覺得口干,伸手要去倒酒,卻發(fā)現(xiàn)風珉已經(jīng)提了酒壺,給自己斟滿了。 他道了一聲謝,將酒水一飲而盡。 風珉放下酒壺。 世間最輕的是情誼,最重的也是情誼,能讓人連命都可以不顧。 他問:“然后呢?” 燕七自嘲地道:“在和陽縣的事發(fā)生之前,我也勸過義兄,鹽的生意終究還是要歸于朝廷的,然而義兄并沒有在意?!?/br> 同縣里的很多人一樣,他們都認為幾百年來,換了幾個朝代,和陽縣都是這么過來的,就算換了新任總督,也不見得會來動他們的利益。 結(jié)果他在家中聽到鹽政要強改,和陽縣的鹽商跟府衙起了沖突的時候,他就感覺要壞。 果然軍隊一進去,人被抓的抓,被殺的殺,像他義兄那樣的大鹽商也被抓去下了獄,還對外封鎖了消息。 燕七夫婦聽到風聲,都十分著急,迫切地想把人撈出來。 “……我們動用了燕家在外經(jīng)營多年的所有關(guān)系,耗費了很多銀錢去疏通,也沒能把義兄救出來?!?/br> 到最后塵埃落定,和陽縣的動亂被壓下去,作為政績上報京師,所有民間私有的鹽窩也都被歸公,他們才知道義兄已經(jīng)在牢獄中沒了。 燕七緊握著拳頭,壓下喉嚨里的哽意,肩膀如窗外被風雨催打的竹子一樣顫抖著,“我輾轉(zhuǎn)所托,耗盡錢財,才把義兄的骨血撈了回來……” “結(jié)果回頭卻發(fā)現(xiàn)他們對三義幫下手了,是嗎?” 伴隨著天邊一聲悶雷響起,風珉的聲音也響在了燕七的耳朵里,甚至比雷聲更振聾發(fā)聵。 燕七抬起了頭,啞聲感慨道:“江南這些官可真蠢,居然都為公子的紈绔名聲所迷惑?!?/br> 先入為主,就看不到風珉的目光有多銳利,直覺有多靈敏。 風珉給自己斟了一杯酒:“救下兄弟的骨血,家中還有不通俗務(wù)的愛妻跟岳父交到手上的產(chǎn)業(yè),正常人都會選擇蟄伏,而不是冒險來這里。” 不管是找上自己也好,把這些事告訴自己也好,都可能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唯一的解釋就是,發(fā)生了比讓你蟄伏起來好好照顧妻子、將義兄的孩子養(yǎng)大成人更重的事,讓你豁出性命也要來這里,把你手中的證據(jù)交到欽差手中。” 天邊響起一聲驚雷,仿佛劈落在兩人之間,令杯中酒微微的搖晃。 風珉盯著他,問道:“你姓什么?——在你入贅岳家之前,你姓什么?” 又是一聲雷。 燕七看著他,緩緩地開口道:“我姓顏,三義幫的顏舵主是我的養(yǎng)父?!?/br> 想起余娘所說的紅袖招里的女子,想起她口中提到最多的顏清姑娘,還有三義幫在這場風暴中經(jīng)受的摧折、災(zāi)難,風珉驗證了自己所想。 這一刻,他的神色幾乎都有些像陳松意了。 就是那種面對自己明明應(yīng)該要看到,要去影響、去改變,可卻偏偏沒有機會去做的事時的沉重。 在他的心沉沉的,仿佛將要觸到胃里的時候,又“滋”的一聲燃起了火焰。 因為燕七在他面前起身,然后鄭重的、緩緩跪了下來: “請公子成全,讓我見付大人一面。 “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將兩江總督私設(shè)鹽稅、侵占鹽窩、草菅人命的證據(jù)交給付大人,為我父、為我兄報仇?!?/br> 風珉巋然不動,如果燕七只是要把東西交給自己,那他可以接。 可正如同燕七沒有完全相信他,不打算把證據(jù)直接交到他手中,他也沒有信他到肯讓付大人冒這個險。 他冷道:“你怎么證明你說的是真話?證明你不是受桓瑾指使來設(shè)下圈套,好引付公來上鉤?” 說著,他轉(zhuǎn)頭看向了窗戶,“這個廂房如此靠近江河,把人從那里推下去,轉(zhuǎn)眼就會落入滔滔江水之中,活不見人,死不見尸……” “我可以發(fā)誓。”燕七道,他并攏舉起了三指,眼睛在燭光下也沉得像夜晚的江面,“我向三位祖師發(fā)誓,我所言句句是真,所做的一切只為讓欽差大人鏟除jian佞,還枉死之人一個公道。如有半句虛言,必叫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他的誓言重若萬鈞,令在外面偷聽的兩人都有些害怕雷會就這樣劈下來,可他們公子爺卻嘲道:“我不信誓言,三義幫是怎么投靠的總督府,漕幫的幾個分舵又是怎么落入桓瑾的人手中的,我還不知道嗎?” 燕七一滯,正要說什么,就見風珉取出一瓶藥拋了過來。 他伸手接住,見面前的人盯著自己,開口道,“這是宮廷秘藥,據(jù)說服下之后一盞茶內(nèi)得不到解藥,就會腸穿肚爛地死去。你既然敢來,就說明已經(jīng)將生死置之度外,要我相信你,就吃了它。 “如果你沒有騙我,那你會在毒發(fā)之前見到付大人。如若你是來替桓瑾試探,那你就要想清楚,他就算再重賞你,你也要有命享受才行,死掉的人只會被當成棄子。” 燕七完全明白他為什么會這么謹慎。 所以他沒有絲毫猶疑:“我吃?!?/br> 風珉看著他打開藥瓶,倒出里面的毒藥,眉也不皺地吞下。 他觀察著燕七的神色,心中卻想道:“如果她在的話,不用這伎倆也能算出他的虛實,哪里需要這么多手腳?” 燕七服下藥物,把瓶子放回桌上,然后沉穩(wěn)地起了身。 風珉也從桌后起來,收回了藥瓶,準備履行約定:“在這里等著。” 燕七沒有半點等死之人的頹廢,點頭道:“靜候佳音?!?/br> 仿佛想起了什么,走向門口的風珉停住腳步,又問了一聲:“今夜樓外樓守衛(wèi)森嚴,你們是怎么進來的?” 燕七道:“有暗道,在水中?!?/br> 他扯了扯嘴角,一笑,臉上又有了往日漕幫子弟的那種豪情,“在州府,沒有人比漕幫子弟更清楚水中暗道通往哪里?!?/br> 風珉點了點頭,跟余娘說的信息一對照,心中對燕七的身份更多了幾分確信。 他走向門口,再想到白日付大人所說的“等”,或許,這就是他要等的消息。 哪怕是他,在見到突破口之后,心情也會變得輕松幾分。 只是剛打開門,灌進來的風就攜來了不同尋常的熱鬧聲息。 燕七在屋里也聽見了,立刻朝外面走來。 橫梁上,賀老三的動作很快,在雨中翻身上了高處,借著樹枝掩映,極目看向正踏入樓中的人。 看清之后,他神色一變,一個翻身就從樹上下來,回到了風珉面前。 在他身旁,姚四也背著包袱,跟著跳了下來。 “公子爺!”風珉跟燕七聽他說道,“桓瑾來了!” 本應(yīng)身在舊都的桓瑾冒著雨連夜趕來了樓外樓? 風珉沉聲問道:“他帶了多少人?” 說完,他目光一沉,立刻朝著屋內(nèi)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