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線閱讀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4節(jié)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4節(jié)

    陸遠咬著牙,沒有退讓,倔強地說道:“知府大人,這破楚門乃是在下所管!沒有路引,就是不能入城!”

    “我乃是蘇州府的知府!我的話都不好使了嗎?!”

    姚善厲聲呵斥。

    陸遠上前一步,毫不畏懼地喊道:“我奉的乃是太祖律令,知府又算什么?!您只照顧他們一家人,可曾想過我們?上一任守正仁慈,可他的尸體呢!現在還沉在這護城河里!”

    姚善面色一凜!

    沒錯,上一任守正就是因為好心,放了幾個沒有路引的人入城,結果被人上報,也不知走得什么途徑,竟然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之中。

    于是,守正死了,那些沒有路引的人,全部充軍了!

    朱元璋制定的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

    凡軍民人等往來,但出百里,即驗文引。如無文引,必須擒拿送官……

    縱容者同罪……

    天下要沖去處,設巡檢司,專一盤詰往來jian細、販賣私鹽犯人、囚徒、無引面生可疑之人。

    同時明確了處罰方式:

    凡無文引,私渡關津者杖八十。

    若關不由門,渡不由渡而越度者,杖八十。

    路引,說白了,就是通行許可證。

    路引制度并不是獨立的,而是戶籍制度的派生品。

    朱元璋頒布法令,以“黃冊之式于天下,令天下之人各以本等名色占籍”,考慮到元末流民問題,便以更造戶籍黃冊的方式,約束百姓。

    大明朝,自然不會學習元朝,搞出什么“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四等人制度,朱元璋有朱元璋的想法,所有人都一樣,一起上戶口。

    只不過,雖然沒有四等人制度,但卻有四種職業(yè)制度,設定了民、匠、軍、樂四類戶籍(這是一級戶籍,后增加了其他二級戶籍),不同職業(yè),各歸其處,不能逾越。

    是什么戶籍,就干什么戶籍的事,別想著逃籍,越籍。

    你是什么地方的,就在什么地方待著,別想著亂跑。

    朱元璋想要的結果,一言以蓋之,便是:

    民安于籍。

    對于農民,朱元璋的管理政策,明顯不是按規(guī)定的百里,而是更為嚴苛。

    比如老張今天種完地,晚飯不小心吃撐了,想著去遛遛,消消食。

    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嘛。

    于是,老張便走了走,抖了抖,哎,突然被抓了,一問,有路引沒?

    老張冤枉,自己消消食而已,哪里有路引?

    沒路引好辦,噼里啪啦一頓胖揍。

    友好一點,讓你回家養(yǎng)傷,不好友的,直接拉走充軍。

    為什么?

    因為你消食跑了一里之外去了,超過一里路,就得有路引,沒路引,不抓你抓誰?

    一里路,多遠……

    老張回頭看了看家的方向,在太陽余暉之下,能看得到茅草屋,老婆孩子好像還在等自己回家睡覺呢。這要是被抓去充軍,哎……

    估計明代初期的農民,晚上都吃不飽,不是沒糧,就是怕?lián)?,怕遛彎…?/br>
    你就是想走個親戚,一嗓子能嚎到對方家里的,只要是超出了一里路,那就得開路引,沒有,后果自負。

    丟了路引,可比后世丟身份證嚴重太多了。

    也正是因此,守正陸遠寧愿對抗知府,也不敢讓人入城。

    縱容者同罪??!

    他可不想挨八十棍子,活活被打死。

    姚善拿陸遠沒辦法,人家憑規(guī)定辦事,你能說什么?

    無奈之下,姚善只好讓韓奕去城里請大夫出城,這才給孩子把了脈,開了藥。

    姚善在城外幫著這家人臨時租了一間房,留下了一些銀錢,在孩子好轉些許后,才返回知府衙門。

    “臣蘇州知府姚善頓首:路引、商引之制,禁錮民商,不利民生,不利交易,臣懇請廢路引、商引之制,以解百姓、商人之困……”

    姚善奮筆疾書,寫下了《廢路引、商引之制》疏。

    只是姚善不知道的是,這一封奏疏,上的不是時候。

    因為此時的京師,百官再次雄起,成群結黨,質疑,攻訐建文新政,要求廢棄一條鞭法、國策、屯田商賣。

    而這些人的理由是:

    建文帝施政不當,惹老天發(fā)怒了。

    具體來說,南京又地震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子,你爹發(fā)怒了

    四月初,京師地震,有聲如雷,死難二十余,傷民過千。

    好了。

    百官積蓄已久的怒火,徹底爆發(fā)了。

    我們反對一條鞭法,皇上強制執(zhí)行了。

    我們反對國策,皇上發(fā)怒,強制我們執(zhí)行了。

    我們反對屯田商賣,皇上不經過我們,就已經執(zhí)行了。

    不能再任由皇上如此胡來了,是時候站起來了。

    為了我們逝去的土地,為了我們被割走的利益,為了我們這代人與后代人的幸福!

    官員們,不要再沉默了,團結起來,讓我們反對建文新政,反對一條鞭法、反對國策、反對屯田商賣,我們要恢復祖制!

    地震不是人,但卻給了這些人無盡的膽量。

    一時之間,百官彈劾建文新政的火焰,徹底引爆朝堂。

    一封封奏疏,都聚焦在了一個點上:

    皇上德行不修,施政不當,引發(fā)上天警告,當下罪己詔,焚天示錯,糾偏以入正道。

    “罪己詔?自省書?嘖嘖,這些人,真當自己是漢成帝了啊。”

    朱允炆欣賞過一封奏折,便丟到火爐里,然后繼續(xù)翻看,微微搖頭,道:“人君不德,謫見天地,災異婁發(fā),以告不治。這文采,當個教諭最合適不過了?!?/br>
    古人嘛,他們對地震并不了解,給他們講述地震縱橫波,他們也聽不懂。

    古人有古人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觀點。

    西周伯陽父:天地之氣,不失其序……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好了,“陰陽失衡”說就此登場。

    地震,就是陰盛陽衰引起的。

    如果哪位年輕姑娘或老姑娘正在努力向上爬,準備攝政、監(jiān)國什么的。突然地震了,好了,這位姑娘要倒霉了……

    可是,將陰陽之說與地震綁在一起,沒啥價值,你說陰盛陽衰吧,幾百年難得遇到一個女漢子,總不能全靠運氣吧?

    學說應該有用,沒用,那還有什么存在價值?

    于是,大家開動腦筋,翻查史書,發(fā)現伯陽父提出“天地之氣,不失其序”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然后沒過多久,周朝便覆滅了。

    這不是告訴所有人,地震便是亡國之兆,乃是朝代滅亡的跡象?

    好了,“朝代滅亡”說上臺。

    可是問題又來了,朝代哪里有那么容易滅亡的,可地震又經常出現,你要總用這一招晃點帝王,不砍死你才怪。

    這個學說,雖然看似有理,但可靠性不足,實用性不好,風險系數又太高,所以這個學說,也沒什么市場。

    中國人嘛,變通的本事還是有的。

    既然陰陽失衡、朝代滅亡學說不管用,咱就創(chuàng)造一個管用且好使的學說。

    皇上不是自詡天子嗎?

    也就是說,皇上他有兩個爹,一個本生爹,一個非本生爹——老天爺。

    這好辦了,既然老天爺是你爹,那你這個當兒子的德行不修,你爹肯定會不高興,下個暴雨,那是陰沉著臉,弄個旱災,那是給你臉色看。

    如果你不聽話,或施政錯了,惹你爹發(fā)怒,一拍桌子,好,這就是地震。

    地震越大,死的人越多,說明你爹越是生氣,也說明你犯的錯越嚴重。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趕緊道歉,知錯悔改,善莫大焉。

    因為老天爺這個爹在天上,你又沒交通工具飛天出差,所以只能寫個罪己詔,燒了之后,這些文字,便隨風而上九萬里,算是送信去了……

    這就是地震的“君王德行”說!

    比如漢成帝,就因為一場地震,嚇得吃不好睡不好,干脆寫了一封自省書,讓所有官員批評自己,說說哪里做得不對,好馬上改過……

    即所謂的“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乃戊申日蝕、地震,朕甚懼焉。公卿其各思朕過失,明白陳之?!?/br>
    因為地震的“君王德行”可以約束君王,且沒什么風險,偶爾還可以利用下地震辦點私事,好用又便宜,所以一直流傳了下來。

    到了朱允炆時期,地震與君王德行已密不可分。

    一條鞭法的時候便有小型地震,動靜不大,加上朱允炆太過強硬,不是調人去邊疆放牧,就是讓人去海里釣魚,官員也就忍了。

    可現在是大地震,死了人,傷了人,這說明皇上惹老天爺大怒了。

    你作為天子,不聽我們的,也要聽聽老天爺的吧?

    大明以孝立國,皇上您若是不聽老天爺的,那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