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節(jié)
不過那是歷史! 如今,自己才是朱允炆! 還有時間,還有得挽回。 畢竟,齊泰還沒有成為兵部尚書,黃子澄還沒有成為太常寺卿,方孝孺也沒有成為翰林侍講。 周王還活著,自己還沒削藩。 牌還是那副牌,王炸與四個二都在自己手里,發(fā)牌權(quán)也在自己手里,只要不亂來,不信搞不定朱棣。 …… 雨過天晴。 朱允炆在這一日,并沒有去武英殿審閱奏折,也沒有上輦車觀游,只是在馬恩慧與幾個太監(jiān)的陪同下,行走在皇宮之內(nèi)。 后世的明故宮,只能說是遺址,根本無法展現(xiàn)明帝國京師的繁華與盛景。 …… 朱允炆走入長安宮,剛?cè)腴T,便聽到了一道輕靈的女聲。 馬恩慧說道:“皇上,定是妙錦來看文奎……” “妙錦?” 朱允炆微微思索。 想起來了,是開國元勛徐達的四女兒——徐妙錦。 這可是明代第一位女奇人,傳聞朱棣為了她,在皇后死后,“竟虛中宮,不再冊立皇后”。 此時的徐妙錦,只有十八歲,相對朱允炆而言,只小了三歲。 “皇上哥哥來了?!?/br> 朱允炆抬頭看去,只見一位身著柳綠衽衫,杏黃長裙的少女盈盈而至。 柳眉杏眼,清秀絕倫。 一雙水靈靈的眸子轉(zhuǎn)動著,身上的氣質(zhì),透著清冷的高貴,還有一份似乎矛盾的純真與燦漫。 徐妙錦微微屈身,便算是見過禮,看著朱允炆,直說道:“你的頭怎么了?這些宦官照顧不好你嗎?” 朱允炆身后的太監(jiān)打了個哆嗦,連忙跪下,口喊冤枉,希望徐妙錦嘴下留情。 朱允炆不由一笑,也不跟少女心性的徐妙錦一般見識。此時的徐妙錦,只有十八歲,相對朱允炆而言,只小了三歲。雖然兩人年紀相當,徐妙錦甚至玩笑地喊朱允炆“哥哥”,但實際上,徐妙錦的輩分大過朱允炆。 畢竟,徐妙錦的大姐徐儀華嫁給了燕王朱棣。 他轉(zhuǎn)而問道:“魏國公今日在忙些什么?” 徐妙錦見皇上問起徐輝祖,也微微有些正經(jīng)起來:“整日在中軍都督府忙碌,也不知哪里那么多軍務(wù),連陪我上街的閑暇也沒有。”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徐輝祖是一個稱職、忠誠之人,在洪武后期,朝廷很多軍略、軍務(wù),皆是徐輝祖代為處置。 “父皇。”稚嫩的聲音傳來。 只見不遠處,一個大約兩歲的孩童,蹣跚地朝朱允炆跑來,一個侍女則是抓著孩童胖乎乎的手,緊張地跟在一旁。 朱允炆蹲下身,伸出雙手抱起孩童,笑道:“文奎,可有想父皇了?” “有。” 朱文奎伸手抓向朱允炆的額頭,被一旁的馬恩慧連忙攔了下來,道:“父皇受了傷,可不敢碰?;噬?,讓臣妾來吧?!?/br> 朱允炆將朱文奎交給馬恩慧,便由著馬恩慧、徐妙錦敘話,自己坐了下來,拿過一本書翻看著,一邊細細的感受著這難得的溫馨時刻。 一朝穿越,成為皇帝,還有愛自己的妻兒,幸福莫過于此。 …… “啟稟皇上,魏國公徐輝祖求見。” 沒一會兒,一個內(nèi)侍悄然進來,稟告道。 朱允炆收回了思緒,呵呵一笑,道:“看來教場的熱鬧結(jié)束了,讓他到武英殿吧?!?/br> 第四章 徐輝祖的驚愕 武英殿。 徐輝祖進入大殿,行大禮之后,恭謹?shù)貙χ煸蕿烧f道:“皇上,高陽郡王贏得了一把金刀?!?/br> 高陽郡王,朱高煦。 朱棣次子。 朱允炆微微點頭,說道:“看來四叔的兒子確實厲害,有四叔風采。只不過宗勛比試這種事,還不值得國公親自入宮吧?” 徐輝祖低頭,躊躇了下,跪了下來,肅然說道:“皇上,臣曾見過燕王三衛(wèi),朝廷經(jīng)制之兵,儼然成為燕王私兵,唯命是從,臣日夜惶恐,又見燕王三子各有所長,尤以朱高煦善戰(zhàn)。” “臣以為,藩王在外,手握重兵,朝廷旨意難達四海,于朝廷不利。懇請皇上推行削藩之策,以靖四海?!?/br> 朱允炆看著徐輝祖,眉頭微皺。 看來昨晚自己下令召燕王入京的消息,讓徐輝祖誤以為自己想要將燕王扣在京師,以行削藩。 所以提前一步,跑過來請求削藩。 一可以表達自己的忠心,看清楚,我老徐是你建文帝的人,你可要相信我。 二可以聲明自己的立場,你不是想削藩嘛,我跟著你混。 齊泰、黃子澄不斷進言削藩,這些事雖然保密,可再保密,也無法繞過五軍都督府。 “削藩?呵呵,為何要削藩?” 朱允炆站了起來,看著一臉驚愕的徐輝祖,說道:“你想多了,朕對幾位叔叔,還是信得過的?!?/br> 徐輝祖難以相信地看著朱允炆,不知道他是改變了主意,還是不信任自己。 朱允炆了解徐輝祖的心思,和善地說道:“帝國之治,在民昌國富,天下太平。叔叔們拱衛(wèi)邊塞,功勞自是有的?!?/br> 徐輝祖有些迷茫。 朱允炆也不多作解釋,道:“削藩之事,暫且按下吧。朕打算推行練兵新政,有些想法正要問你。” “練兵新政?” 徐輝祖看著朱允炆,連忙表態(tài)道:“皇上所命,臣莫敢不從?!?/br> 朱允炆微微搖頭,說道:“現(xiàn)下,京營有多少軍士?” 徐輝祖連忙稟告道:“當下京營軍士有五十萬,皇上可是打算擴軍?臣建議自兩廣、西北、山東等地調(diào)兵,那里士兵善戰(zhàn)勇猛,可充大用!” 徐輝祖的想法很簡單,若是朱允炆不打算削藩,那只能強化京軍實力,在軍隊上足以碾壓任何藩王,藩王威脅自然便會減弱。 朱允炆微微皺眉,竟然有五十萬之多,這么多人,咋來的? 朱元璋時期便考慮到了軍隊建設(shè)問題,采取了“內(nèi)外置大小二場,分教四十八衛(wèi)卒”的制度。 一衛(wèi)滿編制五千六百人,當時規(guī)格便近三十萬。 只不過隨著時間增加,加之洪武年數(shù)次北伐用兵,到了建文登基時,京營規(guī)模已達到五十萬,而此時,北方塞王手中,還有三十多萬兵馬。 朱允炆思慮良久,對一旁內(nèi)侍吩咐道:“去中軍都督府取一些軍中花名冊來?!?/br> 內(nèi)侍答應(yīng)一聲,便匆匆離去。 徐輝祖不解地看著朱允炆,問道:“皇上可是需要找哪位將領(lǐng)?” 朱允炆擺了擺手,道:“魏國公,且等上一等?!?/br> 一刻鐘左右,內(nèi)侍便帶來了十幾本花名冊。 朱允炆仔細翻看著,暗暗盤算一番,又繼續(xù)翻看,良久才抬起頭,對徐輝祖嚴肅地說道:“裁軍十萬如何?” 徐輝祖連忙說道:“調(diào)十萬精兵拱衛(wèi)……呃?裁軍?” 原以為是調(diào)軍的徐輝祖,頓時驚慌起來,此時不增強實力也就罷了,如何能裁軍,削弱自己的實力? 一旦藩王有異,如何應(yīng)對? 朱允炆沒有開玩笑,而是十分嚴肅地說道:“軍隊如何,你比朕更清楚,朕要的不是老弱病殘,這花名冊中,有些軍士已然六十有七,魏國公是打算讓他沖鋒打仗呢,還是讓朝廷給他養(yǎng)老呢?” 徐輝祖顫抖不已。 朱允炆沉聲道:“朕要的是能戰(zhàn)之師,精銳之師!不是老弱病殘!” 手里拿個長矛,你就敢說自己是精銳? 也不看看自己年紀,黃土都到脖子了。 報上名字,就真以為是個兵了? 誰不知道你是哪個勛貴的奴隸,或是哪個武將的家?。?/br> 徐輝祖冷汗直下,頓時明白過來,皇上這是打算查軍士吃空額之事,準備剔除老弱病殘與掛靠軍籍之人,走精兵之路。 “給你一個月時間整頓軍隊,一個月后,朕要檢閱!記得把動靜鬧大一些。” 朱允炆下令道。 徐輝祖高聲答應(yīng),施禮之后離開了武英殿。 回到五軍都督府,徐輝祖依舊驚疑不定,召來自己的兩個弟弟,中軍都督府僉事徐膺緒,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壽,將皇上打算裁軍十萬的事告知兩人。 兩人也是震驚不已,措手不及。 徐輝祖鎮(zhèn)定地看著兩人,感嘆道:“皇上這一手,極為厲害啊?!?/br> 徐膺緒不解地問道:“大哥,何言至此?” 徐輝祖喝了一口茶,壓了壓驚,說道:“皇上此舉,整肅軍隊是其一,敲打勛貴諸將是其二,而其三,便是告訴諸位塞王,皇上并無意動他們,希望他們在封地,安穩(wěn)守著?!?/br> “或許皇上還有一層意思,也或許是最重要的一層意思?!?/br> 徐增壽看著兩人,緩緩說道:“皇上在告訴塞王,自己可以對京營動手,那改日,對塞王節(jié)制的經(jīng)制之兵動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那時,塞王想要反對,也沒了由頭?!?/br> 徐輝祖贊賞地看了一眼徐增壽,卻轉(zhuǎn)移掉了這個敏感話題,說道:“如今皇上心思難測,但裁軍十萬,勢在必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