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 第10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綁定寫文系統(tǒng)后我稱霸星際、錦堂春(重生)、誘她入婚、嬌養(yǎng)王妹、后媽文中的漂亮原配[八零]、平凡之路2010、萬物風華錄、核動力劍仙、戀上了你的rou體、女s反思日記
上到皇后和長公主,下到其他列席之人,都是言笑不迭,倍感輕松。 趙王聽了這話卻一本正經(jīng)搖頭道:“父皇此言差矣,兒臣以為,父皇每日和大臣們言政事,然后才來陪伴兒臣,所以大人們就該送大菜,兒臣送小料足夠了。大菜是宴席之上的必需品,就像諸位大臣是父皇所掌天下之賢能,不可或缺,兒臣嘛……這花椒給父皇的菜里添味道,兒臣就只管給父皇的日子添點樂趣就足夠了?!?/br> 一番稚語童言卻驚艷眾人,連皇帝都難掩驚嘆贊美的目光,點頭道:“好!朕缺了你,豈不是佳肴無鹽?” 趙王素來以聰睿聞名,只是多在親貴之間傳言,臣工之際不過只是閑談聽聞罷了。今日大家卻都深感百聞不如一見,趙王不過七歲,便已有此雖是小兒之言但深思亦有哲意道理的話語,許多人心中便又覺得趙王如此顯能再加之皇帝的寵愛,他日或許…… 四下有人飛快交換眼神,但最終,所有人的私心都化作一句句對趙王殷切的贊美。 坐在前面的卓思衡一面覺得趙王可愛聰明,一面又松了口氣。 還好太子沒有只送那些山珍之類的東西,否則豈不和趙王一個小孩子送來的東西一樣?如果真是如此,那太子是必然要經(jīng)受責備的,在旁人眼中也會顯得格外無能。 真的好險。 不過如果太子再不來……可能會更麻煩。 終于,在卓思衡一顆心都提到嗓子眼馬上要蹦出來后,太子姍姍來遲。 皇帝剛得到了兩個兒子不同風格的表孝進上,心情似是大好,也沒責怪太子遲來,只問道:“先前你說要晚到片刻,是去做這個了么?”皇帝看了看太子雙手捧著的木色托盤,上面盛放著一個雙耳蜜瓷豆,“這是你的進上?” “正是?!碧訉⑷萜鞣旁诨实勖媲?,親手掀開道:“這種江鯽魚湯不同于父皇平日御膳里的魚湯,父皇可飲湯一試?!?/br> 相比于越王的豐盛華麗與趙王的可愛討巧,太子所獻似乎比中規(guī)中矩還少了點巧思,不過皇帝并未有何神色,嘗了口后卻贊道:“果然不同,雖魚小但湯濃且香美,鮮味更甚。這是你自己自江中釣的?我以為你去林中狩獵,會帶回些山獸美味,沒想到還有水中珍饈,也是用心了?!?/br> 太子笑道:“江中垂釣對兒臣來說太難了。不敢欺瞞父皇,今日狩獵兒臣空手而還,這才打算釣魚進上?!?/br> “你可是之前做了功課,知道江中此魚?”皇帝倒覺得有趣,于是追問。 太子記得卓思衡的叮囑,實話并非不能事半功倍,如何說實話卻要看技巧。 “其實……兒臣原也不知是什么魚,問過御廚才知此乃邰江鯽,為此地獨有,雖刺多而細,卻rou質(zhì)鮮美,適合做魚湯純飲?!彼诸H為無奈地笑笑,“而且……這魚也不是兒臣釣的?!?/br> “那是……” “是兒臣用木枝插上來的?!?/br> 不止周圍的人,連皇帝也訝然道:“你是說下到水中?” 太子趕忙搖頭道:“回父皇,兒臣不是很通水性,便去上游溪間垂釣,但……釣魚實在是有些難,兒臣便干脆下水去摸,父皇放心,兒臣并未去激流里,只在溪中摸索,也只抓住這一條來……承蒙父皇不棄,兒臣今后……還是好好讀書讓父皇寬心罷……” 皇帝看太子滿頭大汗,顯然是著急往這里趕,又聽了這一番不加修飾的肺腑之言,忙叫他過來近前道:“你這孩子,總是太死心眼,下到水里萬一有危險怎么辦?你是國之儲君,要懂得珍重自身,不為自己與朕和你母后,也要為江山考量,不能再一板一眼做事了。你看你滿頭都是汗,此處江邊夏夜的風也多少帶些寒意,若是因此發(fā)熱豈不更令朕憂心?” 此番話一出,那些之前對越王和趙王多有心思的人卻都是愣住了。 皇帝如此關懷太子,又在這樣的宴會上強調(diào)其是儲君,言語之中多有回護和切愛……實在讓他們無法確鑿,到底皇帝是不是如傳言一般對太子心嫌不寄? 而他們細想太子所言,皆覺得言語雖然質(zhì)樸無華,菜色也普通并無出眾,圣上所感必然是因其明明可以美言修飾,卻還是選擇直言實語,倒顯得真摯純孝了。 果然有種大巧不工之感! 皇帝此時已在吩咐皇后找人去熬一些能揮發(fā)的熱湯來給太子,又賜他坐在自己身邊,垂問如何捕魚刺魚,又是否受傷。 太子的實話里有一半是謊話,他剛受到來自父親的關懷,心中正熱,腦子里卻十分清楚卓思衡的警告。他沒有一時感動而飄然,只笑著仿佛當自己是笑料一般,將他釣魚失利又被迫狼狽下到水中,跌跌撞撞都沒補上魚來的部分強調(diào)講出,帝后聽完都是笑聲不止,可左右卻只敢賠笑,畢竟天底下除了皇帝和皇后,哪有人敢嘲笑太子的笨拙。 哪怕太子心慈寬善,但如果笑聲太大惹怒人家的親爹,他們也承受不住…… 畢竟此時看上去,太子真的就是一個備受器重的儲君。 “……后來兒臣才悟透,水面之上觀魚卻非魚,其是魚在水中偏折之影,而非魚之實形……之后才略的要領,帶回此魚。” 太子將卓思衡所講心得用一種比較笨拙的理解方式講出,博得皇帝的點頭贊許與夸獎:“你能因小知大,生活瑣事亦有所悟,讓朕深感欣慰。天下智識雖多在于書本,卻也有些非得躬行己身才可得知,很多道理朕亦是如此學得,哪有捷徑可言?” 太子忙垂首連稱受教。 這些話,是卓思衡要他以自己的方式講出,不需要太有條理,也不需要多漂亮的辭藻,只是如實表達即可,他也是深思熟慮后才想好說辭要怎么將話講得自然而然。 現(xiàn)在看來,卓思衡在那短短一炷香不到的時間所教會他的,比多年讀書學到的還更能立竿見影。 太子知道卓侍詔坐在那里,即使不去朝那邊看也有種莫名安全感,好像有他在自己就不必擔驚受怕,也無須憂慮不安。 此時卓思衡正在看向太子和皇帝,看父子二人一來一回說得十分投契的樣子,心中感到的不只有欣慰。 太子的身上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稚拙感,他并不是討巧惹人喜愛的個性,若是編出魚龍百變的言辭來贅述,皇帝如何看不出來是有他人傳授?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與其揚長避短,不如變短為長,在人人都挖空心思做足漂亮功夫的時候,只做本分又不失璞真之情,使得太子這份樸拙更加天然和真摯。 當朝皇帝、太子的親爹又不是昏君,他太了解每個人的個性和習慣,所以在他最能接受也最習慣接受的一點上稍加修飾,就足以顯得下過功夫了。 這是卓思衡為太子做的打算,但當時時間有限,只說了些概要,不過現(xiàn)在看來太子完成得很好。 卓思衡徹底放下心來,終于舒適且愜意得喝下今晚第一杯香醇的佳釀。 第142章 三位皇子進獻佳肴完畢,原本輕松的氛圍卻多了絲莫名的緊張感,卓思衡去看各懷心事的眾人,似乎都在為方才皇帝的態(tài)度暗加揣測,而他心中清楚,越是不安心之人越是尚未做好判斷站定位置,相反那些不以此為影響之人,才可能真正危險。 宣儀長公主是與先前相較最難看出異常的。不過她的話情況特殊,卓思衡相信,長公主的鎮(zhèn)定自若是因為她心中有一份旁人無有的自信和篤定,如果圣上對儲位之事另有安排,第一個得知的必然是她自己,所以長公主依舊載笑載言妙語解頤,仿佛三位皇子之事與之無關。 而沈敏堯和自己的老師這兩位老臣當然不會因為此事而表現(xiàn)出任何波瀾,此二人均混跡官場伴隨圣駕多年,絕非心事流于表面之輩,這時候兩個人正在交換一些老年保健知識,比如喝什么茶對日漸昏花的眼睛有明目作用一類的話題。 虞雍倒是自斟自飲十分泰然,軍中之人離這種事從來都是越遠越好,作為能搶在自己前面先對答案的人,卓思衡雖然討厭他,可也相信他的明智。 高永清則自落座以來就一如既往的緊繃,他就沒有松弛過。 卓思衡用不察之眼暗中逡巡,最后料定其實大家都對皇帝的心意沒有任何準備,可見皇帝在這方面故意令人捉摸不透的諸多舉動是有成效的。一個皇帝如果輕易被人猜中心事尤其還是繼承人問題這樣大的計劃,那定然會招致麻煩。 有一個精明強干的上司有時是好事,但有時也令人隱憂非常。 此時,這位上司正在和三個兒子共敘天倫,畫面十分溫馨。太子穩(wěn)重、越王張揚、趙王可愛,三個孩子各有天性,皇帝似乎很享受這樣的陪伴,總能聽見自上傳下來的笑聲。 而其他各家進上的佳肴珍饈也陸續(xù)被送至皇帝面前,皇上每個都會嘗一口再分賜左右,每個進上之人他都會與之交談,家中有老人的便問身體是否康健、剛娶親的祝福夫妻同心、有孩子的則關懷學業(yè)是否可心。 儼然一副圣天子在朝的和樂之景。 不一會兒,卓思衡看到楊令顯和自己的弟弟同攜著蜜汁鹿脯一道獻上,皇帝問了兩人些狩獵的趣事,又朝將卓思衡傳至近前笑道:“聽聞你弟弟在國子監(jiān)太學也是一等一的出挑,不知今年你是不是肯放他秋闈一試?” “臣弟得蒙圣上抬愛一問,臣不敢過謙,雖其學問仍需砥礪,但臣也卻也有放手一試之心。”被皇帝夸獎過分自謙就是惺惺作態(tài)了,卓思衡三分需七分實恭敬道。 “朕記得你當年狀元及第也是二十歲整,當真是春風得意好年華,朕此時還能想起你殿試的文章來,新用前朝司馬文正公的‘興亡在知人,成敗在立政’言古論今,不可不謂之佳篇。你之所寫今日歷歷在目,一轉眼已快十年過去,如今你在朝已為朕股肱之臣,身負重任,有導行天下教化之責,可見文章知人百代不欺?!?/br> 卓思衡聽罷不由微怔,他沒想到皇帝竟記得如此清楚。 作為讀書人,自己的文章能被他人記住,即使冷靜如他,多少也略有心潮澎湃。 而他還未回應,皇帝已轉向悉衡和煦道:“你要望你兄長項背,存韋編三絕之毅,立匡世衍德之志。朕還記得當年沈相看過他的文章后,直贊好文章當配紫金鞍,朕希望你的文章與你兄長所書一般,也能配得上你的姓氏和家傳?!?/br> 卓思衡沒有想到,原來沈敏堯曾經(jīng)如此稱贊過他,可這么多年他們之間有過一次極其深入的切談,還有一些公務上與公務后的只言片語,沈敏堯一次都沒有講過這件事。 卓悉衡受此天子面策之隆恩,于是再三拜過道:“草民必竭盡己能,不辱皇恩?!?/br> 他還沒有入仕,只能如此稱呼。 皇帝又看楊令顯,也是一樣以關懷口吻道:“你兄長為國戍守邊關,你如今也在軍中效力,你們兄弟同你們的父親一樣都是國之柱石,但你也要記得,兄長不在,家中你是男兒,既是男兒,就要把照顧好家人當做安民護國一樣的重責,你家于社稷有定邦之功,你要傳習父兄之志,切記切記。” 楊令顯也深深拜道:“臣必不負圣言?!?/br> 與卓悉衡不同,楊令顯身上已有了個牙尉的小軍職,雖是不大,但已然可以稱臣。 皇帝很是滿意這一文一武兩個臣將之弟的表現(xiàn),又看有幾人進上,也都是各家的英才少年,自是夸贊一番如今青出于藍,聽到自家孩子備受褒揚,幾家勢位極高的有爵之家也都倍感天恩浩蕩,紛紛起身謝恩,一時皇帝近前子弟云集,十分熱鬧。 卓思衡從剛才兩次的恍惚中回過神,看著皇帝欣賞夸獎這些晚輩,忽然意識到哪里不對! 糟糕!這是遭遇戰(zhàn)! 他剛意識到的瞬間,皇帝已經(jīng)放開音量開口道:“眼看諸位愛卿之子年紀輕輕便已開始獨當一面,尚未能入仕的也都有青云萬里之羽,實在令人感嘆。其實……朕的孩子何嘗不是也有到了該有所作為年紀,卻因朕的溺愛和驕縱被留在朕的身邊無處施展,朕想,是不是也該到了讓孩子們出宮封府的時候了?” 卓思衡幾乎能聽見所有人腦內(nèi)警報大作的此起彼伏之聲,自己老師已經(jīng)是將眼睛睜到最大。 這是什么危險的話題?真的適合在這種溫馨融洽的場合討論嗎?難道在朝上討論不是更好? 除非……皇帝希望這個討論能在非正式場合進行。 那他一定也多少有試探而非真的要大家討論可行性的目的。 或者是是不是真的封府出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兩位適齡皇子會在這個問題拋出后如何應對。 好的,目的明確了,現(xiàn)在來思考皇帝想要的答案。 皇帝一直以來閉口不提成年皇子的出宮封府之事,皆因不想像前幾朝尤其是他親爹那一輩發(fā)生諸位皇子過早封府而老皇帝又是個老不死的情況,于是每個皇子都擁有足夠多的時間來為自己積蓄政治力量角逐皇位,這也是導致皇帝的戾太子親爹最終無有善終的重要原因。 他不希望朝野混亂,也不希望任何人過早對皇子進行站隊,甚至不惜為此當年鋪墊許久,徹底斷了各家子弟入宮伴讀皇子之常俗。 這樣一來,百官公卿無法在他還在壯年時就首鼠兩端,大家也難有合理之由重提言及此事,時至今日,皇帝當然樂得假裝成年的孩子還是孩子。 那么,他想要的答案,其實就并非是一個確切且確鑿的期待,而是態(tài)度上的表現(xiàn)。要知道他如果希望得到明確答復,在朝堂之上見到那些模棱兩可的太極高手,他便可以以皇帝的身份斥責,逼迫他們必須做出選擇,但在今天這場賓主皆歡宴會上,即使有人和稀泥他也不能將人怎么樣。 今日水龍法會宮宴,重要的文武臣子和皇親勛貴都在,沒有什么時機比眼下更適合試探的了。 所以,皇帝想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除去皇子反應以外,其余人的表態(tài)。 最后,知道了皇帝的提問的目的和正確答案的方向,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和太子到底該如何作答? 卓思衡的頭腦風暴速度之快,幾乎是皇帝每說一個字他的思考就推進一個進程,等到皇帝話音落下,他已基本理清思路,再一眨眼,答案便已陳上心頭。 只是他知道了,太子還沒知道啊…… 因為剛才皇帝因悉衡進上后敘話的傳召,卓思衡眼下就站在上一級高臺的側列,這距離離皇帝一家都很近,別說打手勢和遞眼神了,就是朝太子看一眼都會被皇帝發(fā)現(xiàn)。 這輩子沒做過弊的卓思衡忽然很后悔,他這兩輩子都應該嘗試嘗試的,不然現(xiàn)在也不會全然無措,只能寄希望于太子悟道一些其中關鍵。 太子,務必努力回想!我給你押過這道題的! 這時候,多虧趙王又及時出現(xiàn),為所有人爭取了時間。 “不!我不出宮!我要和父王還有母妃在一起!”趙王大概只聽懂了自己要出宮,已經(jīng)快要哭出來了,拽住皇帝的龍袍便不松手,羅貴妃忙起身安撫,然而卻并無作用,趙王的眼淚順著臉頰就落了下來。 這個年紀的小孩子又是自小在父親身邊長大,聽這個消息確實算是晴天霹靂了。 皇帝忙攬過趙王,親自安撫道:“你當然不出去了,你還是孩子,書才讀了幾本?如果沒朕督促,你怕是天天要貪玩到不知什么時候,就算你想朕都是不肯的??赡銉蓚€哥哥都已念了十幾年書,要是再不放出去,怕是都再也坐不住了。再說朕的菜里,哪能沒有你這小花椒?” 聽到皇帝這樣說,趙王終于破涕為笑,皇帝示意羅貴妃將兒子暫且?guī)ё撸l知趙王卻不肯,執(zhí)意挨著他坐,皇帝對這個兒子總是不忍苛責,于是便又讓羅貴妃回去位置上。 卓思衡是真心感謝這個小可愛,有他這一緩沖,氣氛已然舒緩許多。也有素來親近的公侯此時同皇帝笑言說天子為父也是慈愛非常,皇帝笑著搖頭,直說自己怕了這孩子能哭能鬧的,為人父當真是難。 不,卓思衡憤懣地想,做你兒子才是真的難。 雖然氣氛舒緩了,可問題還沒解決,皇帝看了看左右的另外兩個成年兒子,柔聲道:“你們也到了成家立業(yè)的年紀,是否對自己的將來有所打算?” 卓思衡很想扯著自己頭發(fā)一邊尖叫一便繞場三周來發(fā)泄此時的焦慮。 你這是什么問題?你問越王還好,怎么回答都對,你問太子?你讓太子說什么?說將來的打算是等你死之后接班?儲君不就是這個功能么?可是卻不能這么說,因為沒有皇帝愿意聽自己兒子說這種實話。 實在是難題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