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st Letter(4-3)
「叔叔他曾經(jīng)跟一個進口商有些爭執(zhí)?!?/br> 許冠廷的眼神在說出這句話后變得銳利。 「沒有記錯的話,那個進口商叫做葉宏昱,他專門做茶葉和咖啡豆的進口,跟叔叔有些生意上的往來。但是叔叔曾經(jīng)跟我提過,葉先生企圖將廉價茶葉混入高級茶葉中販賣,卻被叔叔給發(fā)現(xiàn)。當時他要求叔叔假裝不知情,跟他一起犯罪,可是叔叔覺得這樣太不道德,于是拒絕了?!?/br> 「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我立刻追問。 「我想想……大概是兩年半之前吧。為什么我直到現(xiàn)在才想起來呢……」許冠廷一臉扼腕地喃喃自語。 大概是案發(fā)當時太急著找到兇手,反而遺忘了一些可能相關(guān)的事情吧。 兩年半……那跟命案發(fā)生的時間確實很相近,中間只隔了短短幾個月。 既然許志承知道葉宏昱打算做非法勾當,那的確有機會選擇去告發(fā)。這樣一來,葉宏昱的公司很可能遭到重罰,除了損失金錢外,業(yè)界名聲也將一敗涂地。 如果說以此作為動機,又為了脫罪或躲避調(diào)查而僱用殺手,似乎也合理。不過,作為一名專業(yè)的偵探,就這樣下結(jié)論自然是言之過早。 「這樣的話,確實有可能。不過,我們還需要找出更明確的證據(jù),才能說出肯定的答案?!?/br> 我直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問了許冠廷葉宏昱的名字怎么寫??雌饋斫酉聛淼恼{(diào)查中,勢必需要加進有關(guān)這個人的部分。 許冠廷也認同我的想法,于是表示他也會盡量找出有關(guān)葉宏昱的資料。 今天的面談到此便算是告一個段落。我們兩人暫且先約定了下一次見面的時間,準備回去蒐集更多資訊后再討論一遍。 但是,我仍有一件相當在意的事。 「許先生,我可以再問一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如果是我知道的,那我一定會回答?!?/br> 我吞了吞口水,斟酌著選詞說出我的疑問。 「你說那份結(jié)案報告是你父親所想的,但是,為什么他會提出許絢粼有精神疾病,還以他就是兇手來結(jié)案?」 對方是他的姪子吧?而且也是那起命案的受害者。既然如此,又為什么要讓他背著殺人罪離世呢?我真的很難理解。 「關(guān)于這點,我可以告訴你,許絢粼確實沒被診斷出精神疾病。」許冠廷看著我回答,語氣相當平靜。 我忽然從他的態(tài)度里看出一絲冷漠,但那很明顯不是針對我。當我正準備對此發(fā)問,他便接著說了下去。 「雖然如此,可是整個現(xiàn)場只有他沒中毒,而是死于墜樓意外。就算還有別的疑點,但如果以此來說他是兇手,跳樓只是畏罪自殺,其實也很合理。」 說到這里,許冠廷倏然停頓,然后稍稍放慢語調(diào)。 「而且,他并不是許家人。讓他來承擔一切,所造成的傷害會是最小的?!?/br> 他的語氣雖平淡,卻像是在強調(diào)。 我不禁追問:「但他是你叔叔的養(yǎng)子吧?為什么不是許家人?」 「鐘先生說得沒錯,他的確是我叔叔的『養(yǎng)子』?!乖S冠廷輕推眼鏡,忽然露出淺笑,「在他身上并沒有許家的血緣,當然不能算是許家人。」 隔著透明隔板展現(xiàn)在面前的,是一副非常里所當然的表情,看上去就像是他由衷地這么認為。 「可是……」 我想說些什么……應(yīng)該說是對他們的這種想法有所不滿,想質(zhì)問他們?yōu)楹我獙⒃S絢粼排除在外,可是許冠廷的從容態(tài)度卻讓我問不出口。 「鐘先生?!?/br> 許冠廷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垂下眼簾,沒等我問便逕自往下說。 「那些媒體在查案期間編造了各式各樣的謊言。有人說我叔叔是打算騙取高額保險金給外面的女人,也有人說我叔叔有病,所以才會對全家人痛下殺手,甚至有人說是宅邸里的傭人被叔叔一家欺負,忍無可忍之下才引發(fā)殺機……」 說到這里,他抬眼注視著我。 「這些不實謠言,在我們死者家屬心里會造成多重的傷害,從我爺爺奶奶因此而病倒就能知道了。這種情況下,我爸當然不會以讓叔叔他們背負罪名的方式結(jié)案。 我們失去親屬已經(jīng)夠痛了,調(diào)查過程中還要遭受批判……如果連結(jié)案時還必須說他們其中的誰是兇手,那這真的是件太殘忍的事?!?/br> 「……」 看著他痛苦的表情,我說不出任何話。 這場面談在這之后便迎來尾聲。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始終五味雜陳。 我不禁開始思考所謂的家人究竟是什么樣的存在,難道一定要有血緣關(guān)係才是親屬嗎?那我跟羅哥,跟我的養(yǎng)父母就不能算是家人嗎? ……養(yǎng)子對于領(lǐng)養(yǎng)他們的家庭而言,會是「多出來」的孩子嗎? 會不會在我失去的記憶里,我也一直是那個「多出來」的存在? 我忽然覺得,也許自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許絢粼這個人的處境。試想自己被帶到一個陌生家庭,卻始終無法融入其中,心里一定很難受。 思及此,我不由得對這個人產(chǎn)生了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