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7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第七十五章 已經(jīng)換上一身公主行頭, 雖然沒帶多少首飾,但是三公主常年在外承受風吹日曬,變得有些暗黃粗糙的皮膚,已被宮人用最好的潤膚膏與胭脂水粉給涂好。 這般精心妝扮過后的三公主, 看上去與之前相比, 簡直是判若兩人, 正寧帝欣慰的點頭。 “三皇兒生得好,著官服顯得英姿颯爽,著女兒裝, 則是分外端莊大氣,很好?!?/br> 三公主下意識看了眼太子, 想不通自家父皇是如何做到, 當著生得天人之姿的太子的面,如此誠懇的夸她這被襯成狗尾巴草的容貌。 畢竟她不知道這世上有一種神奇的存在,叫做父親看女兒的濾鏡。 三人剛來到鳳元宮外,就見皇后已經(jīng)快步迎了上來, 一把攬住正要給她行禮的三公主。 “我們母女之間, 就不要講究這些個虛禮了,總算盼到你回來, 母后實在高興?!?/br> 說完,皇后又不悅的看了眼皇上與太子。 “你們爺倆也真是的,有多少正事,竟然需要說這么久, 就不能等等?明明有的是時間,樂平剛回京, 累了吧?唉, 看這瘦的, 你身邊跟著的人,都是怎么伺候的?你可是公主,都不知道要精心些……” 聽到皇后自打見了她,就沒停過的話,三公主算是知道了厲害,她若以之前的模樣來見拜見皇后,那后果,著實讓人不堪設想。 何殊從旁勸道,“母后,既然三皇姐回來了,就派人去宮學說一聲,讓meimei們下課后,都過來聚聚吧,可惜大皇姐與二皇姐都不在京。” 皇后一邊拿著帕子擦拭眼角激動的淚水,一邊有些感傷的回道。 “是啊,你們都長大了,各有各的事,想要一家團聚下,都湊不到一起,不過她們兩人這幾年好歹都曾陸續(xù)回京過幾次,就數(shù)你最狠心,一出去就是這么多年。” 三公主賠著笑臉道,“母后,兒臣是在忙正事呢,職務在身,回京一趟一耽誤就是一兩個月,讓外人看了又要說閑話?!?/br> 皇后也知道這其中的緣由,嘆了口氣道。 “母后知道你是個要強的,總想多掙功績?yōu)樽约赫?,為你父皇爭光,可你一個女兒家終年在外奔波勞碌,身邊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讓我們當父母的怎能放心。” 意識到這個‘照顧的人’,就是皇后將要提及催婚的前奏,三公主立刻笑著說道。 “母后,兒臣不辛苦,這幾年在外面,可長了不少見識,您不知道,民間不僅有很多有意思的風俗,提起您與父皇,也有許多猜測,他們聽說皇弟特別擅長耕地后,就認為您肯也很擅長織布……” 看著皇后因三公主講的那些民間趣事,成功被轉移注意力,正寧帝與何殊不約而同的對視一眼,算是松了口氣。 年齡小的公主與幾位年齡大的公主都不怎么熟悉,但是她們都曾聽說過這位三皇姐很會當官的事,對她頗為仰慕。 在晚上的家宴上,一群小公主們圍著三公主不停的問長問短,可是她們也就只是問問而已。 何殊算是看出來了,最小的幾個目前還看不出來,六七八三個已經(jīng)年滿十歲以上的公主,雖已接受數(shù)年皇子教育,有些將騎馬射箭之類的功課也學得很不錯,但是對于政事,都沒什么悟性。 跟三公主打聽宮外的事,更好奇的也是那些民間秩事,或是對書上提到過一些大安名勝景點感興趣,就沒人提到民生經(jīng)濟。 這難免讓何殊感到有些失望,畢竟她們具有古往今來的女子中,從不曾有過的大好機遇和環(huán)境。 但她也知道人各有志,不可強求,若有選擇,她自己其實也不會愿意選擇現(xiàn)在的位置。 能讓她們通過讀書開智、明理,以后不會成為一個容易受人蒙蔽,或是耽于情愛的公主,就算是成功,也不枉她們姐妹一場。 三公主雖未成親,但是早在她及笄入仕后,就已在宮外開辟公主府,不再住在宮里。 結束一家人的小聚后,何殊送三公主出宮并順便回東宮的路上,三公主才好奇的問道。 “皇弟,父皇今日怎么沒有派人召原平進宮?” 聽到她提及四公主,何殊才想起來那位。 “四皇姐還被禁在她的公主府中學規(guī)矩呢,已經(jīng)一年多了,父皇對她的學習成果不滿意,一直不曾召她入宮?!?/br> 三公主聞言,心中暗自吃驚,雖在大公主與二公主的書信中,知道老四應該是徹底惹惱了皇上,將她禁足在公主府的消息。 但是聽到太子這么輕描淡寫的提起四公主已被禁一年的消息,她不免有些好奇。 “原平這是做了什么錯事?” 何殊不是喜歡在人后議論他人的性格,但是問出這話的是三公主,她還是很給面子的低聲解釋了一下,讓對方要引以為戒。 畢竟何家成為皇族后,兩百多年下來,分散各地,早就沒了何氏宗族身份的后代可不少。 示意二人周圍的隨從都退遠一些后,何殊才語氣平淡的低聲講了下事情的經(jīng)過。 “這屆新科進士游街時,四皇姐聽信別人挑唆,連人家名字都不打聽一下,就匆匆進宮要求父皇將其中一人指給她做駙馬?!?/br> 這些都是大公主與二公主都不知道的隱情,也是涉及到皇家公主的丑聞。 雖在小范圍內傳了下,但是隨著宮里反應及時,以雷霆手段重罰所有涉及人員,也就變得沒人再敢提及,尤其是在皇家公主們面前。 那么丟臉的事,連皇后都不知道內情。 畢竟在公主們的名譽這塊,不止公主,所有宗室女們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也就只有極少數(shù)像那兩個實在沒腦子,只想到要看四公主笑話的宗室女,因教養(yǎng)有失,才會做出那么不知輕重的事。 聽到這話,三公主的反應很快。 “那人身份有問題?” 問完,她突然想起去歲的大考上,給她留下過深刻印象的一人,所以她接著便以不可置信的語氣問道。 “莫不是榜眼何昌逸?” 見何殊滿臉一言難盡的點頭,三公主下意識想要抬手捂臉。 “瑞王伯家的小兒子,我們小時見過的啊,她但凡長點心,也不至于鬧出這么拙劣的錯誤吧?!?/br> 三公主覺得她們這些公主的臉面,都要被老四那個蠢不自知的家伙給丟盡了。 何殊也想不通這世上為何會出現(xiàn)那么滑稽的事情,最后只能歸因于可能是公主當?shù)锰^隨心所欲,給對方造成某種錯覺。 所以她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不動聲色的為四公主被禁一事層層加碼,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阻止正寧帝心軟。 “是啊,孤也沒有想到,在我們都不知道的時候,四皇姐竟已將自己放縱到這種程度,父皇為此大動肝火,便將她禁了?!?/br> 所以你們就不要以為是她又在背后干了什么,才能慫恿她們的父皇對四公主下狠手了。 想起二公主提及四公主被禁足一事時,看向她的那道飽含深意的目光,何殊就覺冤枉。 也不知道在這些年齡大的jiejie們心中,她都是個什么形象,反正是好像不怎么善良的樣子。 與此同時,三公主也正在心中暗自思忖,看來這次確實是老二猜錯了,老四分明是被她自己作死了,與太子有何干系。 她就說嘛,這世上就沒有比太子更貼心,更關愛jiejie們的弟弟,老四又向來是個欺軟怕硬的性子,從來不敢招惹太子,太子怎么可能會對老四下狠手? “禁了好,再任由她這么不知輕重的下去,肯定會給父皇與皇弟帶來不好的影響?!?/br> 三公主對老四沒有一絲同情,與兩人從小就關系不睦無關,只為她實在看不上老四與其母親一樣又蠢又小心眼的性情,不值得同情。 而她的生母,就是死在對方生母又蠢又毒的算計之下。 雖然她從小就長在皇后膝下,與兩位嫡女一起長大,所享受的地位與待遇也和嫡女無異,可她畢竟是庶女,沒有生母的陪伴與照顧,只能寄人籬下,是她這輩子都無法釋懷的遺憾。 何殊身為太子,又是弟弟,哪怕是在這位她最欣賞的三公主面前,也不好就此事做出主觀評價。 “這件事自要聽從父皇的決斷,孤也不好勸阻什么,希望四皇姐能跟著教養(yǎng)姑姑們好生學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早些讓父皇滿意,也能早些恢復自由吧?!?/br> 她肯定不會就此多說什么,只負責在一邊添磚加瓦,手動提升四公主可以恢復自由的難度。 說話間,已經(jīng)來到宮門前,雙方道別后,三公主登上前來接她的馬車時,還忍不住再次感慨,太子是真厚道,對她們這些姐妹真是既寬容又大方。 不僅給她這個jiejie高官厚位,還讓下邊的meimei們都能接受皇子教育,全力培養(yǎng)。 對老四那個不爭氣的東西,也格外寬容。 反正她做不到像太子這般大度,只盼著她父皇這次的態(tài)度可以更堅定一些,堅持得更久一些,要讓老四受足教訓。 當三公主正式現(xiàn)身在次日的朝堂上時,再次引起朝堂上文武大臣們的爭議。 當初堅持認為三公主選擇炸堤泄洪之舉太冒失,只能論過,不能算功的大臣,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終于不好意思繼續(xù)昧著良心攻訐三公主只有過。 但是他們眼中從來只有利益算計,所以也就只是稍改口風而已,堅定的認為三公主只能算是功過相抵。 認為因她的提前泄洪之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導致后來者為謀功績而隨意效仿,從而給朝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那些冠冕堂皇的話說得義正言辭,附和者眾多。 何殊知道那些嘴上各種悲天憫人,實則滿腹利益算計的人,其實都在暗地里打什么主意。 與此前寫信回京,闡明自己想要推遲回京的原因,以及她想用自己過往積累下的功績,為東合府受災百姓換取高產作物種子的三公主,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可是身為上位者,她再怎么不滿,也不能真由著性子來,將這些可憎的嘴臉都逐出朝堂。 因為她若真將朝廷都變成自己和正寧帝的一言堂,且不說此舉會為大安留下的嚴重隱患。 那些在朝野上下根深蒂固,諸多勢力盤根錯節(jié)的各個派系,一旦合起伙來反噬,不管是她,還是正寧帝,都承擔不了那嚴重的后果。 所以這些年來,她只能盡量無視,除了會抓住各種機會,適當?shù)臑槠湫拗舾瑥亩鸬揭恍┚孀饔猛?,沒有動一些根本性的東西,也不曾表現(xiàn)出她對某些人與事其實是真的很厭惡的態(tài)度。 這也是何殊并不愿走到臺前,將自己正式曝露在朝堂之上,與那些人直接打交道的原因,因為她不確定自己在某些時候能忍得住脾氣。 第七十六章 正寧帝處理政務不行, 但他因為一直生活并成長在相應的環(huán)境中,對這些人與事的容忍度較高,甚至在大多數(shù)時候,都意識不到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隱患。 就算是在朝堂上直接生氣發(fā)幾通脾氣, 看上去也只是政見不合后的正常反應, 這些人老成精的家伙都能看得出來, 正寧帝本身并不帶有什么立場,真就只是對事不對人。 這么一位皇帝的思想理念,對他們而言, 顯然是沒有威脅的。 所以這些年來,他們雖曾多次合起伙來反對些一些政令的實施, 卻因沒有讓他們傷筋動骨, 最后還是選擇妥協(xié),并沒有上升上你死我活的程度。 這場力量角逐后的結果,以三公主主動出面表態(tài),請求繼續(xù)外任, 不留在朝堂上作為結局。 三公主不留在朝堂上, 就意味著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年內,不會受到對方的威脅, 所以那些大臣也終于松口,一致承認三公主的功績。 對于這個結果,正寧帝十分不滿,總有種自家女兒吃虧了的感覺。 可是不想留京, 而是選擇外任,是三公主已經(jīng)提前在他與太子面前表明過的態(tài)度, 在外多年, 三公主看了太多的人間疾苦, 深知百姓的不易,所以她很清楚自己這種背景絕對過硬,身份讓人忌憚的官員,留在地方可以發(fā)揮出的作用更大。 最后議定的結果,是三公主何欣月因功晉為三品巡按監(jiān)察御史,行代天子巡視天下之權。 這場朝議結束后,知道負責記錄本次朝議內容的官員是何昌逸,三公主態(tài)度爽朗大方的直接上前打招呼。 “昌逸堂弟,好久不見,能在這里見到你,jiejie很高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