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圖書館
安瓷起了好奇心。 她以往只在一些名人拍的Vlog里看到過這種位于豪宅深處的圖書館,它們通常包括好幾面墻的書架,能讓十個人坐在上面嬉戲的書桌,以及裝下一整座城市的落地窗。這還是她頭一次真正身處于一間室內(nèi)圖書館。她猶豫了片刻,情不自禁地將手按在了扶手上,打定主意如果它鎖著門,自己就立刻離開。 紅木大門發(fā)出吱呀一聲,輕柔地滑開了。 周圍的雨聲和雷聲忽然變得遙遠而沉悶。 安瓷首先聞到了一股極其濃重的油墨味,這種味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常見,只有上個世紀的報紙夾縫里還殘留著它的尾巴。她試圖找到開關把燈打開,但是摸索了好一會兒,也沒能找到,安瓷泄氣地抬起手,繼續(xù)用手機自帶的電筒當照明,沿著墻壁小心翼翼地朝深處走去。 這里面還真是把紅木書架直接嵌在了墻上。 由于沒有光線,安瓷沒辦法看清這座圖書館的全貌。只能嘗試靠走完一圈來大概估算它的大小。這個房間應該是打通了二三樓,靠近右手邊的方向有一道旋轉樓梯,通往如緞帶般環(huán)繞在墻上的走廊。這里面的書籍數(shù)不勝數(shù),每一本的書籍都是燙金的,撰寫語言也各不相同,安瓷只認出了俄語、英語、德語和中文,還有至少六種她不認識的語言的書也跟著擺在上面,她隨手拿出了一本,發(fā)現(xiàn)這上面基本沒怎么落灰,代表主人應當常來照看。 而書籍的種類亦是包羅萬象,從文學名著到地緣政治以及戰(zhàn)爭回憶錄,乃至于一些普通的通俗小說,都分門別類地列在上面。而當安瓷走到大約兩百步的時候,她則看見了一大堆已經(jīng)泛黃發(fā)脆的報紙。這些報紙占據(jù)了足足一整排的書架,但哪怕是日期最近的一沓報紙也是1991年8月的了。安瓷只知道這報紙是用俄語寫的,但是認不出它的具體意思,一時好奇之下,用手機自帶的翻譯軟件掃了掃,結果出乎她的意料。 這居然是《真理報》。 并且,看這些報紙的數(shù)量,安瓷估計這間圖書館最初的主人說不定是把從1912年到1991年所有的真理報全買了下來……自東歐分裂之后,這些報紙可都成了文物,也不知道買下它的人到底是出于研究目的還是純粹的懷舊。安瓷隨手拿起一份。結果下一秒,有什么東西從報紙里面骨碌碌地滾了出來,落到了地上,安瓷嚇了一跳,連忙俯身撿起,在手電筒白色的光暈底下,她看清這是一枚造型古典的勛章,上面雕刻著紅旗、月桂還有火炬,旗子上同樣用俄語寫著她看不懂的句子,最底端有個白色的小方框,用阿拉伯數(shù)字寫著“5”。 而隨著這枚勛章一同落下的,還有一張黑白照片。安瓷一開始忙著去撿勛章,沒注意到那張輕飄飄落在地毯上的照片,站起來的時候,才在自己腳邊發(fā)現(xiàn)了它。她撿起來。相片的邊緣早就泛了黃,主角則是兩位身著軍裝的青年,兩個人都十分年輕俊秀,身上除卻制服外,沒有佩戴任何能夠表明身份的飾物,然而神情卻洋溢著一種他鄉(xiāng)遇故知般的激動和欣喜。兩人的背后是莫斯科白宮,地上垂落的斜影表明當時應該是夏季。相片的左上角龍飛鳳舞地寫著一串時間:1939.8.23。 這個特殊的日期讓安瓷忍不住皺起眉頭。她將照片翻過來,發(fā)現(xiàn)了整整一頁的德語,于是打開翻譯軟件,再次拍照搜索,大概是因為這個軟件主攻中英,翻譯出來的句段非?;靵y,安瓷又用其他不同軟件連續(xù)翻譯了好幾回,才磕磕絆絆地從許多散亂的詞句中找到通幽曲徑。 “寫給……海、海因茨·馮·曼施……坦因?!彼刈x到,“我對你上次提出的,嗯,理論還是見解?有其他,不一樣的看法,呃,怎么突然跳出地名來了……” 【……寫給海因茨·馮·曼施坦因(Heinz Von Manstein): 你寄過來的德文版《實踐理性批判》我已收到,萬分感激。然而附信中你所撰關于實踐理性唯一客體的部分看法,我卻異議頗多。但正如貴方所言,‘從波羅的海到黑海,沒有一個問題不能通過協(xié)商解決并使雙方感到滿意’。我景仰你在辯證法方面的深厚學問,并誠摯地邀請你回信與我探討。 亞哈·康斯坦丁諾維奇·科涅夫(Achab Konstantinovich Koniev)】 正在這時,安瓷隱約聽到外面似乎傳來了什么動靜。她連忙把照片塞回報紙里面,踮起腳打算放上去,但由于報紙堆得太高,且旁邊還有不少大部頭原典,在安瓷試著把它放回原位的時候,其他迭在一起的書籍和報紙開始搖搖欲墜,在她慌亂的目光里,一股腦地掉了下來。她連忙閉上眼睛,舉起手護住臉,打算迎接疼痛的沖擊。 安瓷感覺自己的腰忽然一緊,整個人不受控制地往后退了好幾步。書本和報紙噼里啪啦地灑了一地。 “當心?!?/br> Ivan用手虛虛地護住她的腰,讓她靠在自己懷里,另一只手則是舉著燭臺。安瓷驚魂未定地側過頭,正看到他翡翠般的眼睛里跳躍著火苗,呼吸可聞。 作話: 好耶,明天有親親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