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流放罪妃后的發(fā)家生活 第10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落難女神(GL)、劫仙、人族傳說、辭職后老板成了前男友、【耽美】竹馬不想喜歡我、熊、溫柔癮、城里的月光、空之下、寵妾恢復(fù)記憶
魯夫人還怕耽誤許記的事兒,給許沁玉配了輛馬車,讓成哥兒或者風哥兒每日趕著馬車來回接送許沁玉,畢竟馬車跑起來比驢車的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許沁玉忙著食肆跟酒坊那邊的事情。 寧姐兒也在忙著找商鋪。 前幾日酒坊那邊還沒開始釀酒時,許沁玉找寧姐兒談了談,說是,“寧姐兒,你現(xiàn)在的包越做越好,有沒有想過弄個小作坊,請些女紅跟繡活好的婦人來做,你專門畫樣式,每個包限量,做十個左右,成本也可以提高些,做好后不止在源寶鎮(zhèn)售賣,還能讓魯夫人的商隊送往其他州城賣?!?/br> 沒想到寧姐兒激動道:“四嫂,不瞞你說,我前幾日還想著同你商量商量,準備盤個鋪子專門做包,之前還問過魯夫人,魯夫人也覺得可以,還說要是我能弄個小作坊,做出來的包往后可以順路幫我送往其他州城售賣?!?/br> 魯夫人是覺得寧姐兒的作坊一開始也不可能開得太大,一個月做出來的包肯定有限,平日商隊都會前往其他州城,免費幫著帶去售賣,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和人力。 加上她跟許沁玉合伙的酒坊往后肯定越做越大,也算是給許沁玉一個人情。 寧姐兒沒想到四嫂也有這個想法。 四嫂果然很關(guān)心她,平日里她的事情四嫂都有放在心里頭。 寧姐兒又說,“作坊我一個人肯定管不來,還能讓桃姐兒過來幫我做掌柜。” 桃姐兒就是聞家三房的聞蘊桃,成哥兒功哥兒的親jiejie,比寧姐兒大上兩歲。 之前桃姐兒就天天在幫著寧姐兒做包的,性格隨了三房的孟氏,面上看著溫婉,其實骨子里有股倔勁,對家里人好,不會任人隨便欺負的那種。 許沁玉道:“有桃姐兒幫著挺好,那鋪子的事情要不要嫂子幫你瞧瞧?” 寧姐兒搖頭,“不用,四嫂你忙你的,其他的四嫂也請放心,我跟桃姐兒自己去找就成,桃姐兒也想跟我一起做。” 鋪子的事情,她只想跟桃姐兒兩人來cao辦,也算是鍛煉下兩個人。 桃姐兒這一年多也存了些銀子,打算一起投進來,但她占大份,給桃姐兒一成的分成就好。 兩人都已經(jīng)商量過了。 平日里桃姐兒幫了她不少忙的,之前她就遇到個挑剔的買家,從她這里買的包用了幾個月回去,自己不愛惜,洗得破破爛爛,來找她麻煩,讓她退銀子。 她這手工做的包,就跟平日那些精致的綢緞刺繡衣裳一樣,需要洗護,洗的時候需要輕柔,得用上好的胰子清洗,清洗好后,里面也需塞上東西,放在通風的地方晾曬,不然日頭太大容易傷到料子。 桃姐兒平日溫溫柔柔,那姑娘來找麻煩,被桃姐兒一通臭罵,問她有沒有按照她們說的法子洗護,還說就算她身上穿得絲綢衣裳平日里清洗都得輕柔些,她用了幾個月還想來退,做什么春秋大夢,不給退,那姑娘家也只能灰溜溜離開。 而且有桃姐兒跟她一起,算賬跟平日里照顧客人都可以讓桃姐兒來,她只用在后面專心畫自己的樣式。 許沁玉擔心小姑子身上一百多兩銀子不夠,又拿了五百兩銀票給小姑子,說是租了鋪子,還得置辦綢緞絹紗這些上好的布料,還要請繡娘,都需要銀錢,讓她先把五百兩拿著,省得不夠。 寧姐兒只能收下,打算以后賺了銀錢,再還給四嫂。 所以寧姐兒這幾日跟桃姐兒都忙著找鋪子。 她們想在南街這邊的尋個商鋪,距離許記近一些,平日能跟四嫂一起打烊回家,或許許記有什么事兒,她也能快點過去幫忙。 而且寧姐兒也不擔心她的包不好賣,就跟四嫂的許記一樣,酒香不怕巷子深,包做得好,不管是開在哪里,女郎都愿意上門挑選。 找了幾日,找到一家兩間房門的商鋪,還有后院雜物間廚房柴房這些。 以前是個米鋪,東家想換個更大的鋪面,就打算把南街這邊的商鋪給租出去,一年四十兩銀子的租金。 這個租金價格也是合理的,就是鋪子里頭以前是賣糧食,邊邊角角有些破舊,不適合做工坊賣包,租下后還得重新裝飾修葺。 寧姐兒沒猶豫,立刻把鋪子租了下來。 之后就開始忙著鋪面的修繕,整日會跟桃姐兒過來盯梢。 天氣也越來越熱,山里頭的山楂也都成熟了。 陶齊他們有時候看到山楂,也順便摘了不少回來,一些送到許記,剩余的一些就讓酒坊那邊的工人把山楂表面擦拭一遍,切片晾曬成山楂干。 這也是許沁玉要的。 去年時候,許沁玉手上沒人,就風哥兒他們幾個,也只能忙著弄葡萄,就顧不上山楂。 今年人手足夠,不用成哥兒他們?nèi)ド嚼镱^采摘葡萄,所以山里頭的一些山楂,許沁玉讓陶齊他們平日里瞧見,都給摘回來,她有用。 山楂這東西沒什么人摘,就是做糖葫蘆的原材料,平日摘的人不多。 山楂可以做山楂飲,山楂飲可以降血脂,夏天時候喝上一碗酸酸甜甜的山楂印既能開胃又能降血脂。 山楂飲雖跟酸梅湯一樣都是酸酸甜甜的味道,但是口感完全不同。 有人偏愛烏梅的口感,有人就比較偏愛山楂的口感。 除了山楂飲,山楂能做的東西還不少。 還能做山楂糕,掛霜山楂,山楂果醬,山楂罐頭,炒紅果,甚至還可以代替番茄燉牛rou,可以跟蘿卜一起燉大骨湯喝,做法極多。 許沁玉打算用山楂熬山楂飲。 山楂飲用新鮮山楂加上冰糖還有茶葉熬煮而成。 山楂熬成汁,撈出殘渣跟茶葉,加入冰糖小火熬化就能關(guān)火。 茶葉的比例要少一些。 她做出來的山楂飲,湯色紅亮,酸味跟甜味剛好適中,酸酸甜甜,里面還有山楂細碎的果rou,放在水井里冰鎮(zhèn)上一晚,第二天剛好能喝。 除了山楂飲,她還打算加一道山楂蘿卜筒骨湯,另外加上一道炒紅果。 炒紅果也是比較出名的一道小吃。 雖然叫炒紅果,但并不是炒出來的,把山楂清洗干凈后去除果核,倒入山楂冰糖跟清水大火熬煮,煮的過程中需要適當翻動,以免沾鍋,要熬煮到山楂果剛好軟糯,又濃稠掛汁兒的狀態(tài)可是不容易的,還得一次給剛好的清水和冰糖,不然發(fā)現(xiàn)沒煮透或者糖沒給夠,后續(xù)再加水加糖,會影響口感的。 炒紅果口感濃郁,糖水已經(jīng)滲透到紅紅軟軟的山楂果rou里頭,入口.爆汁,軟糯酸甜,特別開胃。 山楂飲跟這道炒紅果一出,就成了暮食時每位食客必點的飲子跟甜點。 不過酸梅湯點的人就少了許多,主要也是食肆的客人喝慣了酸梅湯的味道,所以食肆里每日酸梅湯就做的少了些,更多的是山楂飲。 除了炒紅果這道甜點,食肆里頭還加了另外一道甜點。 紅糖鮮奶麻薯。 麻薯的味道不用說,各種奶茶甜點里頭必備的一樣,吃起來軟糯,甜而不膩,彈牙勁道。 麻薯煮起來也容易,糯米粉加上牛奶冰糖和一些淀粉,大火熬煮攪拌,攪拌到可以拉絲的狀態(tài)就行了。 這樣的麻薯光是裹上一些熟的黃豆粉就已經(jīng)很是美味。 而紅糖鮮奶麻薯,是用煮好的麻薯倒入紅糖水中,再加上一些糯米小丸子撒上點桂花碎,一碗q彈軟糯的紅糖鮮奶麻薯甜點就做成了。 這也算是道用牛奶做成的新吃食,少不了牛奶,加上平日里的奶黃包奶饅頭還有奶茶等等一些奶制品,食肆每日牛奶的需求就越發(fā)大,早就從二十斤到了四十斤。 一時之間,許記食府的炒紅果跟紅糖鮮奶麻薯成了源寶鎮(zhèn)最熱議的話題。 不管男女食客,對這兩道新吃食都很喜歡。 一道軟糯酸甜還能爆汁兒,還有一道香甜軟糯,彈牙,奶味十足。 不少熟人平日里在集市上撞見,打招呼都變成,“吃了沒?” “去許記吃過沒?許記新出了兩道甜點,炒紅果還有紅糖鮮奶麻薯,快去嘗嘗,實在很有滋味,連我這種不愛吃甜食的大男人都忍不住點上一碗吃吃。” “許記新出的甜點?唉喲不早說,這兩日天熱起來,雖然還惦記著許記的吃食,不過都沒怎么出門,聽你這么說,我可要去嘗嘗?!?/br> “趕緊去嘗嘗,真得美味?!?/br> 所以許記又出了新吃食,用山楂跟牛奶做的炒紅果跟紅糖鮮奶麻薯很快就在源寶鎮(zhèn)傳遍。 山楂做的那道山楂蘿卜筒骨湯還好,喝起來也是帶了點酸味,湯很濃郁,味道很好。 但相比炒紅果和紅糖鮮奶麻薯,山楂蘿卜筒骨湯就不夠出彩。 入了夏,其他酒樓食肆的生意都普遍受到影響,客流減少。 只有許記食府的生意照常,跟冬日時候比還是一樣,甚至還有人愿意大熱天的都排隊過來許記吃。 就算如此,不少酒樓食肆都不愿意做出頭鳥來對付許記。 因有平安食肆的前車之鑒,加上許記東家的人緣,自然就沒什么人敢明面上惡意針對許記,連那些下三濫的手段,他們也不敢隨意用在許記里頭,就怕跟平安食肆一樣。 …… 這半個月,許沁玉都忙著做新吃食,同樣也把新吃食的做法交給大妞成哥兒他們。 每日還要過去大谷鎮(zhèn)盯著釀酒的事兒,的確有些累。 許沁玉比前些日子又瘦了些,但她就算瘦也只瘦了腰身跟小臉,白皙小巧的下巴又尖了些,腰細也是如此,就是胸脯沒怎么瘦,似乎還在發(fā)育,她平日去許記干活穿得都是比較寬敞的衣衫,回家洗漱后才換上綢子衣裳。 就感覺綢子睡衣的胸部那里越發(fā)緊了些,打算再去買些綢緞回來做兩身。 次日一早,她又去食肆里頭忙碌起來。 等到晌午去大谷鎮(zhèn),下午才回食肆,忙到晚上打烊。 食肆打烊后,許沁玉悶出一身汗,想早些回來溪巷的宅子洗漱歇息,就見食肆外頭站著個四十來歲的婦人,穿著一身綾羅綢緞,戴著兩樣簡單的金飾,瞧見許沁玉的時候,面上笑瞇瞇的問,“可是許記食府的許東家?” 許沁玉并不認得此婦人,聞言點點頭,“敢問夫人是?” 婦人笑道:“今日尋許東家,是有些生意想同許東家談?wù)?,許東家可否給個機會讓我們進去說?” 許沁玉點頭,“那夫人請進吧?!?/br> 許沁玉領(lǐng)著婦人進到許記食府,許記前面的堂廳都已經(jīng)灑掃干凈。 兩人尋了個窗牖旁坐下,食肆里頭還剩些山楂飲,也是留給風調(diào)雨順幾個哥兒,還有袁氏林氏她們一會兒下工時候喝得,這會兒有客人,自然先上了兩碗。 “這是食肆的山楂飲,比較解渴,夫人嘗嘗?!?/br> 許沁玉把一碗山楂飲放在婦人面前,婦人端著碗飲了口,舒服的嘆了口氣,“好喝?!?/br> 這山楂飲,婦人早就喝過,哪怕她的身份不適合來許記吃吃喝喝,但許記的每一樣吃食跟飲子,她都讓人打包回去嘗過了。 哪怕自己丈夫就是大廚,吃了幾十年大廚做的吃食,婦人都覺得自己丈夫的廚藝跟許記這位小東家沒得比。 這位許小娘子實在手巧,不過十六七的年紀,廚藝就已到如此地步。 說實話,她家的大酒樓比不上許記這個小食肆,她覺得不冤,她雖沒去過京城,但恐怕就算京城里頭的大廚子,手藝都沒法比得上許小娘子吧,嘴巴是騙不得人。 但不冤是不冤,沒人愿意自己家里的生意受到影響。 她已經(jīng)忍了一年多,不想繼續(xù)忍下去,所以想找許記的東家談?wù)劇?/br> 婦人喝了小半碗山楂飲,放下碗,對許沁玉道:“許東家,我是東來居的東家姓冬,冬日的那個冬,今日找許小娘子是有樁生意想跟許小娘子商談。” 也正因為她姓冬,所以酒樓才取名東來居。 也意味著紫氣東來,討個吉利。 許沁玉還是有點意外的,就算許記生意好,但其實對東來居的影響沒有大到離譜的地位,或許對一些小食肆的影響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