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不良臣(科舉)在線閱讀 - 不良臣(科舉) 第18節(jié)

不良臣(科舉) 第18節(jié)

    晚飯是謝良臣穿到這里后吃得最豐盛的一頓, 貨棧老板送了幾條咸魚,而在經(jīng)過洛河鎮(zhèn)的時候,謝石頭又去買了rou。

    因為天氣炎熱,rou不能久放,所以就都和著干菜炒了,咸魚則是蒸了一條, 其余的就先掛在了灶房里。

    難得見到大葷,一家人吃飯都比以前香了不少,謝良臣原以為自己會嫌rou太肥, 如今卻也筷子不停。

    怪不得rou鋪上總是帶肥膘的rou賣得貴,原來都是因為大家肚里缺油水。

    吃完晚飯, 謝石頭把賣竹蓀的歷經(jīng)說了出來,同時還把捂了好久的銀子也拿了出來。

    趙荷花之前一直沒敢細問,此刻見丈夫拿了沉甸甸的一大袋銀子出來,唬了一跳, 差點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除去他們買東西花的, 此刻裝銀子的荷包里總共還剩白銀48兩, 趙荷花從沒見過這么多錢,一時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拿著銀子咬了一口,確實是真的。

    “我的老天爺, 那臭蛋竟然真的這么值錢?!”

    外頭二兒子正在油燈下看書, 旁邊大兒子也正在艱難的握筆寫字, 而最小的小兒子則扒在桌邊, 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兩個哥哥。

    謝石頭收回目光,想起兒子說的,要是能學(xué)會種竹蓀,那以后就不用全憑運氣去找,家里的收入也能穩(wěn)定下來,那說不定家里的三個小子都能進學(xué)堂了。

    “孩兒他娘,我現(xiàn)在算是發(fā)現(xiàn)了,人還是要多讀書才能有出息,你是不知道,狗剩他跟掌柜談價錢,談之前還知道講故事,那故事我都沒聽過,還有說這竹蓀吃了有什么用的話,狗剩說起來那是磕巴都不帶打一個的?!?/br>
    本來他想說兒子真能吹牛,話到嘴邊又臨時改了說辭。

    趙荷花還沉浸在發(fā)了筆大財?shù)呐d奮里,正仔細的數(shù)著銀子,心中盤算要留多少下來給三個兒子以后娶妻,給女兒做嫁妝。

    于是聞言也就隨口接話道:“那是,咱們狗剩多聰明啊,以前也就是腦子被堵了,可被那牛大頭一敲可不就通了?從那天他醒來后我就看出來了?!?/br>
    看著自家娘子微帶得意的神情,謝石頭沒想到妻子以前竟是在裝傻,驚訝得微張了嘴。

    原來那天她說兒子傻了,也是在做戲。

    趙荷花轉(zhuǎn)頭看著丈夫的傻樣,嗔罵一句:“行了,快收起你的呆樣,以后出去了可別說漏嘴?!?/br>
    謝石頭將微張的嘴閉上,又把打算將兒子送到鎮(zhèn)上私塾讀書的事給趙荷花說了,哪知卻被趙荷花給擰了一把。

    “說你呆,你還真就是傻,狗剩才多大?他大伯可是童生,難不成教個5歲的孩子也不成?”

    見丈夫眉頭仍舊皺著,趙荷花只好就把道理給他掰碎了說。

    “你放心吧,等他大伯覺得自己教不了狗剩的時候,自己就會提的,再說等咱們狗剩去了鎮(zhèn)上,村里人見他出息,肯定也會想著把孩子送到他那去,到時候咱們狗蛋也該讀書了,大伯還能多個營生,可不是正好?”

    最重要的是,之前他們一家到處去找竹蓀蛋,村里也是有人瞧見了的,雖然每次他們問起來,自家都是含糊帶過,可是要是現(xiàn)在他們突然有錢送兒子去上學(xué)了,可不就引人懷疑?

    在兒子說的種植之法被鼓搗出來前,他們也就只能去竹林和地里找,要是多了競爭對手,可不就是自己挖坑往里跳?

    謝石頭被他娘子的智慧折服,也明白看來他就是家里最笨的人了,于是不再掙扎,一切都隨妻子去安排。

    事情也果如趙荷花所料,三年后,謝正便對謝良臣表示他教不了他了,讓他再去尋名師。

    三年的時間,謝良臣算是把四書五經(jīng)都過了一遍,雖然說不上倒背如流,不過謝正隨意抽取其中一篇,他也都能背誦串講。

    唯一不足的是,謝正自己對于經(jīng)書中許多的深奧文意理解就不足,因此要再給謝良臣解釋,就又要打個折扣。

    所以,在下場之前,他得讓謝良臣多與他人思辯,也要有學(xué)問更高的人來指點他。

    見侄子有些不舍,謝正安慰道:“你也不必擔心,鎮(zhèn)上的孫秀才是你伯祖父當年的同窗,雖然只得了秀才功名,一直考舉人不中,不過他臨考的經(jīng)驗豐富,學(xué)問也算扎實,比起其他年輕的秀才更能花心思在教授學(xué)生上,你去了也不算耽誤?!?/br>
    “那大伯父可還要再考?”謝良臣想了想,又問道。

    謝正聞言輕笑一聲,臉上神色有些釋然,道:“再看吧,如今你與明文一同去鎮(zhèn)里讀書,我也想著干脆要不辦個私塾算了,左右弟妹她也找我說過好幾回,說要把狗蛋也送我這里來,二叔他也說想叫良順和良宏兩個孫子認些字?!?/br>
    謝良順和謝良宏正是謝良臣的親堂兄,兩人如今一個12歲,一個9歲。

    事實上平頂村近來想把孩子送給謝正教認字的不少。

    一是他們看謝良臣已經(jīng)很有些讀書人的架勢了,整個人氣度也與之前大不相同,二是村民們的生活狀況著實改善了不少。

    原來自從縣里回來之后,謝良臣便想著要如何將竹蓀的菌絲培育出來。

    他翻看了古人關(guān)于人工栽種蕈子的所有記錄,又不斷嘗試《天工開物》里頭那些培育農(nóng)作物的方法,終于最后給他試了出來。

    要培育菌絲,首先就要選種,而還未破土的竹蓀蛋就是最好的原種材料,里頭的孢子既多且活力很足。

    不過要育種也不容易,要將竹蓀蛋處理過后切塊,并重新接種放回竹蓀蛋的的斜面上,讓其作為接種的培養(yǎng)基,并最終長出菌絲來。

    至于栽培的材料,謝良臣開始時用的是混了碎竹和松針的腐殖土,也就是和竹林里差不多的土來作為栽培的地基,不過后來因為沒有滅菌,所有長出來的竹蓀不多,產(chǎn)量比用去的竹蓀蛋還少。

    所以他就又試著在碎竹里加了木屑、麥麩,并且蒸煮放涼之后再混入原種培育,這樣一來菌絲比以前多了不少,而且長出的竹蓀蛋也更多。

    有了種子,后頭的事就簡單了。

    謝石頭看了兒子培育竹蓀的木箱之后,明白了原理,不過就是要保濕、遮陰,再就是注意排水,于是便原樣挖了畦地,又搭了蔭棚,然后把菌種撒了下去。

    沒過多久,地里果然長出了竹蓀來,而且數(shù)量還不少。

    有了栽培的辦法,每當氣候適宜的時候,他們便在地里種,要是天氣太冷,則換了木箱,改在室內(nèi)栽種。

    種第一年的時候,只有謝家人跟著種,雖然因著量大了些,價格有所下降,不過總體收入還是不少,至少比種地劃算多了。

    而周老板看謝家人能穩(wěn)定供貨,干脆專門做起了這個營生,店里大半生意都是發(fā)干貨往各地,賺得比他們還多。

    后來村民們見謝家人果能把東西賣出去,而且還賺了不少錢,甚至不過一年就蓋了房,便也求著謝石頭,說想買菌種去種。

    關(guān)于菌種的價格,謝良臣其實定得不低,因為他自己光是試驗就耗費了不少時間和材料。

    不過既然大家都是同村的人,做生意最講究與人為善,就怕人搗亂,所以他便讓村民們先種,只不過等種出來之后,要用一部分貨來抵欠債。

    就這么過了兩年,平頂村幾乎家家都開始種竹蓀,不過他們始終也不知道如何育種,所以仍舊在謝家買。

    有了額外收入,村民們就也想把孩子送去讀書。

    鎮(zhèn)上的私塾當然好,不過有謝正在,這里離家近,平時又能來查崗看自己孩子有沒有偷懶,顯然就成了眾人的第一選擇。

    謝家大房跟著謝石頭家種竹蓀最早,而且謝良臣給他們的價格也幾乎就是成本價,所以謝鐵柱兩口子最開始想的還是讓兩個兒子在家?guī)兔?,好多掙點錢。

    可是前不久縣令因為貪污被查,縣里來人找謝正去作證,那些官員衙役個個看著“兇神惡煞”,大家都怕得不行,便想要自家孩子也去謀個出身,有個依靠。

    除此之外,就是現(xiàn)在家中每年有了固定收益,而領(lǐng)種以及交貨又都需要賬本記賬,他們不識字,也害怕別人蒙騙自己。

    便如現(xiàn)在謝家二房的謝栓子,也就是謝良臣他哥謝良富,現(xiàn)在便是管著家中賣菌種的活計,而且與縣里周老板交貨往來的事現(xiàn)在也是他在做,才不過11歲的年紀,卻比好些大人還能干。

    聽說謝正要開私塾,謝良臣也為他高興,便道:“這三年來多虧大伯父的教誨,侄兒才能勉強明些事理,伯父雖差些運氣,不過今后若是能桃李滿天下,也是一樁美談?!?/br>
    謝正聽他恭維,無奈搖頭,只嘆道:“我也不求別的了,只希望狗剩你幫我好好看著明文,讓他別在學(xué)堂里混日子,我也就別無他求了。”

    謝明文這次是要跟他一起去鎮(zhèn)里讀書的,他今年已經(jīng)14歲,而且謝正想讓他明年下場試試,所以看得很緊。

    不過謝良臣知道他這堂哥之所以這么多年了,才剛能把四書五經(jīng)過一遍,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思想包袱太重,經(jīng)常背了書很快就忘記,所費功夫比他多了不知多少倍。

    可這事外人不好勸,他也只能折中道:“大伯父放心吧,大堂哥他讀書向來勤奮,想來也不會蹉跎歲月。”

    三天后,謝良臣、謝明文便跟著謝正一起去鎮(zhèn)上拜師去了,謝石頭不放心兒子,也跟在了后頭。

    雖然現(xiàn)在整個平頂村的人幾乎都把謝良臣當半個大人在看,可謝石頭總想著兒子才8歲,還是小孩子一個,所以出門也不放心,總要跟著。

    只是這在他眼中的“小孩子”著實看起來也不算小了。

    謝明文今年14歲,比謝良臣大6歲,可是兩人身高卻只差了半個頭,甚至自家兒子看起來還健壯些。

    這一方面既有謝家這三年來生活條件大大改善,謝良臣吃得比以前好,個子長得也快的原因,更因為他會每天抽時間鍛煉。

    而他鍛煉的契機也是因為偶然生了一場病,而古代的醫(yī)療條件實在是不怎么樣,小小一場感冒他竟是半個月了才好,所以謝良臣便只好從增強自己免疫力入手了。

    因為要去拜師,此刻謝良臣特地換上了他娘做的青布長衫,頭上也學(xué)了如今的讀書人打扮,帶了同色的綸巾,腰間束著灰黑色的腰帶,整個人看起來挺拔又精神。

    謝明文與他差不多打扮,只不過他身子單薄些,衣裳也不怎么能撐得起來,所以看起來更文弱一點,不過卻很符合他讀書人的身份。

    兩人走在前頭,謝石頭跟謝正在后面看著自家兒子,都很滿意,順便也聊起了天。

    “大哥,你說那孫秀才能收下明文和狗剩嗎?”

    聽他又叫兒子的小名,謝正趕忙糾正他:“這名字你在家里叫叫還行,等到了地方,可別一口一個‘狗?!慕校〉帽煌皞兟犎チ巳⌒??!?/br>
    謝石頭聞言也趕緊捂了嘴,嘿嘿干笑兩聲:“我這不是一時叫習(xí)慣了嗎?”

    實際上村里人幾乎都不怎么叫謝家?guī)讉€孩子的小名了,甚至就連他家三小子狗蛋,大家也都開始喊他的大名謝良材。

    至于原因嘛,一是因為大兒子要在村里收貨,同時還要跟周掌柜來往,大家自從聽到貨棧的伙計叫他謝大公子后,就不怎么敢叫他栓子了。

    二也是因為謝家現(xiàn)在幾乎算是平頂村最有錢的人家,而且自家的生計也都全靠了別人,甚至連牛家,別人謝家人也沒計較,照舊與普通村人一并對待。

    平頂村村民們心里多了敬畏,所以也就慢慢改了稱呼,都叫起了大名。

    “你記住就好,也多虧良臣他自己想著讓改了大名,否則如今二弟你還得現(xiàn)給侄子取一個呢?!?/br>
    聽說要現(xiàn)取名,謝石頭也慶幸兒子自己就把名字取好了,否則真要他來取,估計也比狗剩好聽不到哪里去。

    他顛了顛背上的背簍,里頭裝著要給夫子的束脩,除了謝家自己曬的干竹蓀,再就是臘rou和黃酒。

    “大哥,你說孫夫子會不會收下狗......咳,良臣?”謝石頭繞了半天,到底沒忘記問謝正這個他最關(guān)心的問題。

    這份束脩雖算得上豐厚,可是他也聽說了,夫子收學(xué)生也是要看情況的。

    謝正對自己學(xué)生的學(xué)問心里有底,便是沒有自己父親這層關(guān)系在,侄兒的學(xué)問也足夠了,只是自家兒子還欠缺點,恐怕還要他說些好話才行。

    “你放心吧,孫夫子最看中資質(zhì),良臣他雖才8歲,不過學(xué)問卻是過關(guān)的?!?/br>
    沒了這層顧慮,謝石頭放下了心,反正他堂哥說沒問題那就是沒問題,自己只管出力背東西就好。

    路的前頭,因為是去鎮(zhèn)里正是上學(xué),謝良臣越謝明文兩人便把書和要用的筆墨紙硯都帶上了,書箱是用竹藤做的,很是輕便,因此背著倒也不算重。

    只是沒走多久,謝良臣卻發(fā)現(xiàn)他堂哥已經(jīng)開始氣喘吁吁,額上也冒出汗來,便問道:“大哥,你要是累不如咱們先歇一會?”

    謝明文確實很累,自從他讀書開始,他爹就沒怎么讓他下地干活,每天做得最多的也就是在家中讀書,因此不僅整張臉捂得很白,而且力氣也不大,甚至還比不過謝良臣。

    不過他既然比對方大幾歲,身為幼弟的謝良臣都沒喊累,他更不可能說歇,便搖頭,“不用了,眼看快到鎮(zhèn)上,咱們趕一趕也就好了?!?/br>
    謝良臣看了看遠處的房屋,雖看著仍有段距離,不過確實也不遠了,便點了頭。

    半個時辰后,四人終于到了洛河鎮(zhèn)。

    洛河鎮(zhèn)之所以由此得名,便是因為此處有落桑河的一條分支,只是因為要與落桑河區(qū)分開,便取了諧音字,洛河鎮(zhèn)。

    鎮(zhèn)上有個碼頭,而經(jīng)這碼頭來往的客船不少,所以這鎮(zhèn)子雖是不大,但也還算繁華。

    車馬人群在碼頭上來往,街道熱鬧嘈雜,四人穿過鬧市,一路往城東而去,等見街邊房屋越來越好時,謝正終于在一棟民房前停下了腳步。

    謝良臣抬頭,果然見屋上門匾上寫著“孫宅”二字,也不由得有些緊張起來。

    古人是有拜師的傳統(tǒng)的,這拜師與現(xiàn)代的上課見到老師只叫一聲“老師好”不同,而是要論出身。

    譬如要是師徒二人都在朝上做官,而要是老師犯了事,學(xué)生也會有很大的幾率受到牽連,以及被認為是同伙。

    當然,這里的師徒指的的正式拜入門下的那種,比像考科舉,主考官是當期取錄士子的座師那種關(guān)系要牢固親密許多。

    孫家的宅院不小,總共有兩進,前頭就是他用來做私塾的地方,后頭則是孫秀才自家住的房子,他的家眷都在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