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書迷正在閱讀:病美人大佬只想咸魚[異世]、捏個大佬當對象、獵物、Omega教授高冷人設(shè)崩了、重生后師尊崩人設(shè)、病美人師尊又裝綠茶、全魔域都在說東北話、替身都死一千年了、開局一口鍋、No Romantic(ABO)
想到這里,姜殊不由生出幾分不忍。 蕓連姜氏在他的小說里并沒有什么戲份,有也只是背景里一句簡單的“巽陽城破,數(shù)萬城民葬于匈奴刀下”而已。 他不知眼前婦人的命運,但想必作為守城之人,姜氏一族必然逃不過被匈奴屠殺的命運。 “阿母何不隨兒一同前往外祖家?” “又在說些胡話,我若走了,家中事務(wù)誰來cao持?” 雖是責備之詞,柳氏神情卻很是平和慈祥,不等姜舒再勸,她便轉(zhuǎn)開話題,從腰間拿出一枚雕刻為蟬的羊脂玉道:“此玉乃你外祖任華陽太守時宣臨公所贈,玉蟬高潔,有驅(qū)災辟邪之功效,你戴在身上,可保一路順安?!?/br> 姜舒神色微怔,好一會兒才接過玉蟬道:“謝阿母?!?/br> 自古黃金有價玉無價,柳氏給他的這只玉蟬細膩潤澤、雕琢精細,一瞧便知價值不菲。 以免路上遺失,姜舒接過后便將其掛到了自己脖子上貼身保存。 溫涼的玉石貼上胸前皮膚,引起肌膚一陣輕微顫栗。 姜舒突然想到玉蟬除了辟邪,還有一層羽化重生的寓意,如今由他這重生之人佩戴,倒是湊了個巧。 剛這么感慨著,倏然一道冰冷機械音在耳邊響起: 【檢測到合適管理員?!?/br> 姜舒頓然抬眼看向身旁的婦人與孩童,見兩人面色如常,他還以為自己出現(xiàn)幻覺了,然而隨即卻又聽到機械音再次響起:【游戲啟動中……】 下一瞬,一道半人高的半透明面板出現(xiàn)在眼前。 面板上方是“模擬大魏”四個大字,下方是游戲“開始”鍵,最底下還有一條“我自愿與《模擬大魏》簽訂百年契約,成為《模擬大魏》游戲管理員”的提示選項。 簽訂百年契約? 姜舒微微皺眉,既然穿書這種事都遇上了,再來個系統(tǒng)也不算稀奇。 不過找遍整個面板,這游戲所提供的就僅有一個“模擬大魏”的游戲名稱能算作有效信息。究竟玩的什么游戲,什么樣的玩法,玩家是誰,他一無所知。 上來就是簽訂百年契約,看起來像個賣身打白工的系統(tǒng),并不怎么靠譜的樣子。 “阿子?” 聽見柳氏呼喚,姜舒回過神來對柳氏微微一笑:“無事,兒一時不察,走神了。” “都什么時候了,待到了你外祖那邊,可不能這般輕忽怠慢了?!绷舷仁怯柫艘痪?,旋即又微微嘆氣:“罷了,去向你阿父辭行吧,我再去后院瞧瞧,行裝中有什么缺漏的好及時添上?!?/br> “諾?!?/br> 隨后,姜舒便帶著姜澤去到了衙署正堂,原主的父親和二哥正在那處理公務(wù)。 姜舒的這具身體有兩個哥哥,大哥姜澈曾任吳興縣令,于去年六月戰(zhàn)死于鮮卑軍下,沒多久兄嫂也跟著病逝,二人僅留下一子,也就是他將要帶往沂州的侄子姜澤。 二哥姜顯現(xiàn)任郡中功曹,職責所在,他也必須留在巽陽守城。 不得不說,若不算上自己,按照接下來的劇情走向,姜家一門父子三人皆為守城而死,可謂是滿門忠烈! 想到這里,姜舒不免有些動搖,但思索片刻后,他還是不準備改變遠走避難的計劃。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之后發(fā)生的事了。 魏國立國不到四十年,先后經(jīng)歷兩代暴君與一位癡傻皇帝,到如今年僅十一歲的幼帝登基,魏國政權(quán)已然進入了無可轉(zhuǎn)圜的衰微之期,要不了多久中原大陸便會陷入戰(zhàn)亂之中,屆時四海鼎沸,豪杰并起,連這天下都將改名換姓。 他不是沒想過憑借自己的“先知”技能更改劇情線,可這實在是太難了。 他只是個平凡讀書人,紙上談兵還行,真要身處在亂世之中,別說憑一己之力拯救萬民,就連改變這姜氏一族的命運,他都無能為力。 心情沉重地與兩位長輩告別,姜舒帶著侄子再次回到了后宅。 穿過院落,沿著潮濕的石板路走到后門,門外車馬已經(jīng)就緒。 除了乘坐的馬車和裝運行李的木板車,跟隨叔侄二人一同離開的還有幾名奴婢僮仆,以及護衛(wèi)途中安危的姜家部曲三十人。 瞧見那三十個身強體壯的部曲,姜舒這才有了種自己是官宦人家子弟的真實感。 “阿母留步,就送到這里吧?!睂⒅蹲铀蜕像R車后,姜舒轉(zhuǎn)身面向柳氏。 許是天色灰暗之故,門檐下,夫人本該雍容端麗的妝容在此時略顯黯淡,眉眼間透著股沉郁暮氣。 巷道拂來之風吹動寬大衣袖輕晃,天氣寒涼,胸口的玉蟬卻在隱隱發(fā)燙。 與柳氏無聲相望片晌,姜舒輕咽了一口唾沫,旋即振衣拂袖,躬身拱手道:“兒在此拜別阿母,襄郡之行山遙路遠,此去離家千里,未知何時能再相見,還望阿母與父兄千萬保重身體!” 第二章 馬車駛出城門時又下起了紛紛細雨,車輪軋過凹凸不平的路面,咕咕聲不絕于耳。 微涼春風吹起欞格窗的帷幔,透進潮濕寒意。 姜舒一直沿途觀望窗外景象,方才在城內(nèi)還好,畢竟是魏國都城,再如何清冷寂寥,多年底蘊仍在,穿行于寬闊直平的道路之中,見四周樓宇林立,諸多建筑氣勢恢宏,依稀仍可聞昔日太平年間之繁華。 然而等出了城后,入眼景色便頓時為之一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