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元穆安似乎看到了自己留下來的理由。 “正巧,在下會些皮毛,今日又恰無事,正好試著教教他們?!?/br> 他似乎不想給秋蕪找理由反對的機會,不等她反應,便沖顧攸之略一點頭,轉身進了隔壁那間屋子。 屋里的兩個小郎君已脫下最外面的一件棉袍,站在中央的空地上,摩拳擦掌似的揮動著小胳膊。 元穆安在旁邊看了片刻,認出這是軍中教年紀最小的新兵每日清晨練的簡易拳法,他們雖記住了拳法的動作,卻因無人指點、糾正,看起來有些散亂無力。 他很快找到二人的缺點,在適當的時候過去,一面放慢了演示給他們看,一面在他們方才練得不到位的地方停下來,耐心講解。 等他們自己再嘗試時,他又仔細地糾正。 雖是第一次這樣手把手地教小孩童,元穆安卻并未露怯。除了最開始不知孩童的力道到底幾何時,有些拿捏不準方法外,很快就變得自如起來,時不時還會說起自己從前在天南海北征戰(zhàn)時的所見所聞。 不過兩三刻的工夫,兩個小郎君望著他的眼神,已從原本的陌生和拘束變成毫不掩飾的崇拜和好奇,口里更是親近地喊著“袁先生”。 就連方才一起跟來的顧攸之都不禁有些佩服。 只有秋蕪在看到他練拳法時挺拔英武的樣子時,莫名感到幾分惆悵。 她曾見過少年時的元穆安,那樣的英姿颯爽、一往無前,好像從天而降的英雄,又似照在她心間的一束光。 在興慶宮的時候,英雄變得模糊,光線變得黯淡。她割舍了心中對當初救她那個少年的仰慕,讓自己在金玉錦繡織就的富貴榮華中保持清醒。 可是,在她覺得已遠離那一切,來到讓她耳清目明、心無旁騖的地方時,那個少年卻又闖了進來。 隨著午時的臨近,清晨的日光變得越來越燦爛明亮。顧攸之已在其他孩子的呼聲中離去,屋里只剩下四人。 兩位小郎君因練拳法而出了滿身的汗,秋蕪上前替他們擦了擦。 而元穆安就站在窗欞邊靜靜看著她,溫暖的陽光從縱橫交錯的窗欞間照進來,從他身上輕柔地拂過,再籠罩在她的身上。 不知怎的,這樣的情形落在元穆安的眼里,莫名讓他想到一家人的樣子。 他從沒體會過所謂家的溫馨,腦海里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小時候偷偷躲在甘泉殿的簾幕之后,見到的父皇耐心地聽兩位皇兄說著新得一只畫眉的瑣事,時不時露出他從未見過的溫和笑意的畫面。 那時的他無法明白,也不屑明白父皇的心里到底是何種感受,現在,他卻開始有些憧憬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了。 如果那兩個嘰嘰喳喳的小郎君就是他和秋蕪的孩子,他剛教完他們習武,而秋蕪這個母親則溫柔地等在一旁,給孩子們擦汗,耐心地聽他們說著天真的話語…… 腦中的場景似乎與眼前的一切漸漸融合。 就在這時,其中一個小郎君驚喜的話音一下打斷了他的遐思。 “顧先生,方才我們學會了新拳法,將來能保護秦娘子和顧先生啦!” 元穆安已悄然揚起的唇角頓時垮了下去。 去而復返的顧攸之溫和地沖孩子們笑著,自然而然坐到秋蕪身邊兩尺的地方,一邊替另一個小郎君整理衣襟,一邊語重心長地教他們:“是不是該向袁先生道謝?” 兩個小娃娃乖乖地轉身,齊齊作揖,高聲道:“多謝袁先生指教?!?/br> 如此一來,倒像是在元穆安面前劃了一道無形的界線,秋蕪和顧攸之坐在一起,卻將他襯托得像個外人。 他臉色僵了僵,到底不想在外人面前顯得小肚雞腸,只得沉沉應一聲。 好在顧攸之只有半日空閑,又在椿萱院逗留了半個時辰后,便不得不離開了,讓元穆安心中放松了許多。 午后,孩子們歇覺起來,秋蕪帶著他們念了兩句詩,給他們說了兩個自己小時候聽母親說過的黔州一帶的奇聞逸事,聽得孩子們如癡如醉。 元穆安哪兒也沒去,只是留在椿萱院,看著秋蕪與七娘相處,與孩子們相處。 這是過去從沒有過的感覺。 他一次也沒注意過她在別人面前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后來,也只從竹韻的口中聽到了一些,今日總算親眼看到了。 她仍舊是溫柔的,卻與在他面前時的溫柔不同。 對宋七娘說話時,她是活潑的,帶著與姐妹分享小心思的促狹;教孩子們念詩時,她是認真的,被澄澈的光芒籠罩著;給孩子們講奇聞逸事時,她又是生動的,仿佛一下子變小了好幾歲,和當初她手下那些十三四歲的小宮女一樣嘰嘰喳喳。 這樣的她,有一部分與竹韻描繪的那個秋姑姑漸漸融合,也有一部分與他心里那個秋蕪重疊。 傍晚回府的時候,他沒再騎馬,而是在胡大吹胡子瞪眼的表情中上了馬車。 路上,元穆安忍不住想去握秋蕪的手,可還沒碰到那露在衣袖外的蔥白指尖,她便有所察覺,像被刺到了一般,飛快地縮了回去。 “蕪兒……”他喚了一聲,想凝視她的眼神,卻只能看見她有些倔強的側顏。 “府上的馬車不夠寬敞,不敢委屈郎君,郎君還是下車騎馬為好?!?/br> 元穆安嘆了口氣,說:“蕪兒,你別總是這樣避著我,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