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聶少澤瞪著一雙遍布血絲的混濁眼睛,緩緩倒在地上,最后一眼,還保留著nongnong的不甘。 轉(zhuǎn)瞬間的驚變,叫阮秋著實嚇呆了,他余光瞥見那條掉到他們身邊的手臂,再抬頭看向殷無塵。殷無塵眼中也有幾分疑惑,帶著阮秋回頭看去,就見那刀光飛出祭壇。 然后,落到一個紅衣女子手上。 看到這個人,謝玄卿和宋燕臺、蘭摧以及唐霰等人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阮秋也是如此。 “掌教……” 李三思收回刀飛身落下,聽到這一聲輕喚,一眼就精準(zhǔn)找到二人所在,見到殷無塵和阮秋,她便笑了,“宗門事務(wù)繁忙,我收到消息后趕了幾天路才趕到,看起來師弟還活得很好,不錯不錯。你們放心待著,大師兄和嫂子已經(jīng)到山腳下了,很快上來給你們療傷啊。”她說著還拿刀尖戳了戳聶少澤的尸體,“這是誰啊?” 既是玄極宗掌教,李三思的大師兄,除了那位被譽(yù)為醫(yī)圣的莫師兄莫寒水,還能是誰? 有醫(yī)圣在,就穩(wěn)了。 蘭摧看到她就躺了回去,也不管遍地的碎石有多咯人,他累死了,就想躺下來歇一會兒。 宋燕臺搖了搖頭,收回骨劍,轉(zhuǎn)身就去找唐霰。 而李三思也奔著謝玄卿去了,臉上是說不出的興奮與好奇,“老謝啊,你怎么也在這里?還有宋城主,大國師,你們怎么湊到一塊來了,來這里打麻將也不叫上我嗎?” 她那些胡話,只讓人發(fā)笑。 殷無塵搖了搖頭,低頭望向阮秋,阮秋也正回頭看向他,師徒二人相視一眼,便都笑了。 因為慶幸。 因為還活著。 殷無塵用額頭抵上阮秋的眉心,二人輕輕抱在一起倚靠著對方,也都放心地閉上了眼睛。 這次,鬼城真正恢復(fù)了寧靜,日頭從山邊爬起來時,露水浸潤草地,柔風(fēng)拂過遍地骸骨。 山下街道響起一陣清脆的鈴鐺聲響,鬼奴兒裹著褪色的紅色綢布,將自己當(dāng)成風(fēng)箏跑來跑去,腰間的鈴鐺也毫無規(guī)則地吵鬧著。 玩了好一陣,他也玩累了,看見陰無常從后院門里走出來,他噠噠跑上去,從紅綢下探出一顆小腦袋,“爺爺,我們要走了嗎?” “嗯?!?/br> 陰無常摸了摸他的腦袋,抬頭望向天上的初陽,微瞇起眼睛,“看來,他們應(yīng)該打完了。” 鬼奴兒不知道他說的是誰,看到他手里有一封信,好奇得眨巴眼睛,便丟開了紅綢,盯著那信問:“爺爺,這個又是什么啊?” 見陰無常神情恍惚,鬼奴兒又問:“這幾張紙,就是爺爺這次出門來這里要找的東西嗎?” 陰無?;剡^神,怔怔道:“只是故人留下的書信,但不是給我的。我要找的,大概永遠(yuǎn)也找不到了,有些話我也沒資格說出口。” 他低頭看向了眼手里的信,想到昨夜開了一夜的信封,看了一夜的信,最后怎么就拿走了這一封?想來也不重要了,他隨手將信扔了出去,便拄著拐杖,往門外走去。 “走吧?!?/br> 鬼奴兒看著那兩張信紙輕飄飄地落到地上,上面寫滿了字,可惜他不識字,便遺憾地嘆了口氣,一轉(zhuǎn)頭,晃著銅鈴跑向陰無常。 爺孫二人走出聶家本家后門的巷口,一高一矮兩個身影漸漸遠(yuǎn)去,高的那個背影怎么看都有幾分寂寥,小的那個倒是無憂無慮。 兩張淡黃的信紙?zhí)稍诘厣?,風(fēng)一吹,就被卷了起來,又被屋檐掉下的一捧碎石壓住了。 若有人在此處經(jīng)過,大抵就能看到信紙最末的署名,那是一個叫做阮青陸的女子留下的。 被碎石掩蓋的娟秀字跡之外,只能看到一句她曾從書上讀到過,刻意抄下給心上人的詩——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月暫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復(fù),三五共盈盈。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比較難搞,總算寫完了qaq “車遙遙,馬憧憧。 君游東山東復(fù)東,安得奮飛逐西風(fēng)。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月暫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復(fù),三五共盈盈?!?/br> ——《車遙遙篇》南宋,范成大。 第9卷 尾聲 第一百零三章 重新開始,我回來了。 白家寨陳舊的小木樓上, 日光穿過窗外樹蔭,照在床上青衣少年蒼白的臉上,他眼皮顫動了下,緩緩睜開一雙迷蒙的秋水眸, 望向素色的床帳上, 撐著床頭坐了起來。 屋中一片沉寂, 樓外鳥雀啾啾,一股淡淡的藥香沿著窗口飄進(jìn)來,無聲喚醒少年的意識。 阮秋看著陌生的房間, 抬起包扎過的右手,動作間沒有一絲痛楚,想來手上的刀口應(yīng)該已經(jīng)結(jié)痂,再看自己身上也被換上了干凈的衣裳,因透支靈力而灼痛不已的丹田與經(jīng)脈好了許多, 隱隱有些不適的腹中流淌著一股暖意, 仿佛是在護(hù)著胎兒。 先前在聶家祭壇與聶少澤死戰(zhàn)的記憶涌上, 阮秋清醒過來,撐著有些酸軟無力的身體下床,走向門前, 打開房門的剎那,春日清晨微涼的撲面而來,阮秋也忽地頓住。 樓外, 儼然是白家寨。 不過此時的白家寨與他們上回來時有些不同, 風(fēng)沙早已停歇, 樓外一片綠意, 生機(jī)盎然。寨中村民不再躲躲藏藏, 從樓上往下看, 還能看到不少在山田上勞作的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