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書迷正在閱讀:豬爺爺在七十年代、娛樂圈之巔峰王座、夾在主角和反派之間的慘烈修羅場、摳腳的水仙花美男子、我要辭職不干啦、客戶全都是戲精[快穿]、重生之失落神座、重生為狗、宿主君情商低怎么破、快穿之主神沉默系統(tǒng)落淚
宮女們是從靠近京城地界的人家選上來的良家子,入宮十年換家中五年不必繳徭役賦稅,愿意入宮的大多家境貧寒,明白“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道理,沒人嘲笑樊素吃得多。一人一張的食案上直接放了碩大的飯盆,每人準(zhǔn)備了十道菜。 “膳房還準(zhǔn)備了蒸餅,若是不夠,小郎君喚奴婢添菜飯便是,不要餓壞了身子?!?/br> 樊素大口大口往嘴里塞菜飯,胡亂點頭,顯然已經(jīng)餓壞了。 顧念早聽過樊家上下全都胃大如牛,但親眼看著樊素以均勻的速度很快將整整一盆飯塞進(jìn)肚子,還是慢慢睜大了眼睛。他忍不住垂眸往自己腹部看了看,確信自己的腰圍便是把內(nèi)臟都挖出去也不足以容納樊素吃下的食物。 沈瑜也看得目瞪口呆,等到顧念放下筷子發(fā)出一聲飽足的呻/吟,他再看自己幾乎沒動過幾筷子的餐盤,不由得生出一股莫名的羞恥來。 樊素對于自己食量早就習(xí)慣了,憨直大笑,毫不避諱的說:“家里都這樣能吃。我聽祖父說,當(dāng)初就是因為太能吃了,別人家養(yǎng)不起才投到太/祖門下效力。太/祖還說,千里馬能吃,我祖父也能吃,所以我祖父肯定是千里馬呢。你們別看我瞧著不長rou,門前的石獅子我一把就能抱起來。就是平日里總覺得肚子里沒底,餓得快?!?/br> “承慶殿外的石獅子足有五百斤。樊氏兒郎果然都天生神力。” 樊素被顧念這一聲贊美鬧了個大紅臉,趕忙謙虛,“天下太平,用不著我家,我就是個糟踐糧食的。我腦子笨,以后在一處念書,你們不要嫌棄?!?/br>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阿兄自謙太過了?!鳖櫮钚Σ[瞇的把自己缺點也說出來,“我也只會死讀書罷了,家父因為我只好算學(xué),詩文平平的事情沒少打我手板?!?/br> 分享過秘密,關(guān)系徒然就親近起來。 穆懷淵四人又說笑幾句消食后,各自回房。 宮女們一早在房中備好熱水,連新衣都擺放在了木桶邊上。 神龍殿下登基后,改善留宿宮中臣子的待遇,也讓值夜的官員倍感舒心。 穆懷淵看著熟悉的舉動,心中一暖,不自覺露出笑容。 原來在年少時,神龍已經(jīng)是個內(nèi)心如此柔軟的人了,難怪后來坐上皇位能讓那么多的官員心折。 “當(dāng)當(dāng)”的低響喚回穆懷淵神志,他放下摩挲了半晌的新衣開門,門口站著神色緊張的沈瑜。 穆懷淵直接把人請進(jìn)來,沈瑜一揖到底,攥緊了拳頭問,“入宮伴讀之中只有穆兄與我情狀相似,握瑾無能,想不明白在宮中該如何自處,想向穆兄請教。” 穆懷淵任由沈瑜弓著背,坦然在他面前落座,“沈家自恃前朝公主下降,不肯歸順。才不到三十年就耐不住窮困了么?” 沈瑜面上失去血色,抬頭怒視穆懷淵。 穆懷淵笑了,“你連這種話都受不住,偏來問我如何自處?我父親刺殺今上的事情舉朝皆知。”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 “心無所求,便可泰然處之。”穆懷淵說完,伸手送客。 作者有話要說: 神龍:出場好多人,你戲份都沒了。 穆懷淵:一句話足夠時髦值了。 第12章 逢場作戲 沈家也曾煊赫一時,家中能人輩出,前朝最著名的宜陽書院便是沈家的。 朝代更替,沈家老太爺在世的時候身為公主之子,自不肯歸降于新朝,將太/祖的多番征召置之不理,臨死前更是逼著兒子發(fā)誓絕不侍奉新朝。 沈家老爺子鬧了這么一出,帶著一身風(fēng)骨離世,沈家卻陷入巨大的麻煩。 因為特殊的背景構(gòu)成,宜陽書院的學(xué)生也免不了在考學(xué)時候受到排擠。如今做官一半靠舉薦,另一半拼真本事自己上考場。宜陽書院出來的學(xué)生自然沒有前面一種機會,可他們好不容易穿過考試的一關(guān),到了查出身時候,主官們見了“宜陽書院”四個字一樣把人刷下來。 商賈人家沒資格讀書考學(xué),有田產(chǎn)的富戶傾舉家之力都未必供得起一個讀書人。 大周建立十多年后,所有人發(fā)現(xiàn)宜陽書院再無一個能夠入朝為官的學(xué)生后,宜陽書院便土崩瓦解了。 沈家全家都是讀書人,宜陽縣有著上百畝良田,本不缺吃穿,可家人仁善,不忍心看到被自家老太爺不肯歸順而耽誤的學(xué)生過苦日子,周濟完了這個、周濟那個,甚至為了弟子娶妻連田產(chǎn)都送出去不少。等到回過神來,周家已經(jīng)入不敷出,連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 典籍年少時周游天下,曾在宜陽書院暫居,得到了沈老爺子的指點,沈老爺子對他算是有半師之宜。 典籍在七年前帶著妻子安平大長公主和弟子穆懷淵故地重游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沈家的窘境。他索性說服了沈家現(xiàn)在的當(dāng)家人沈固。在沈固的安排下,自己繼續(xù)守著對父親的誓言,留在宜陽縣,沈家其他子弟則被典籍舉薦給許多官員做謀士、屬官,也算給他們找了一條活路。 剩下幾個沈姓的子嗣隨著典籍上京,住在安平大長公主名下的二進(jìn)小院靜心求學(xué),只待日后由典籍舉薦出仕。 沈瑜欽佩曾祖父的堅持,也理解祖父為了全家的變通,往日安貧樂道,并不以吃粗糧、穿舊衣為恥,甚至在年少情況的夢中描繪過高中時踏馬游街的美景,可他沒想到在今日從天而降一個天大的餡餅,狠狠拍在他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