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山,你隨便捏 第14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綠茶真千金在七十年代文里躺贏了、末世大佬一手抓槍一手抓奶(末世1V1高H)、表小姐要出家、醒日是歸時、巔峰墜淤泥(修仙兄妹)1v1、我的酒店開遍末世[經營]、對照組一心只想搞事業(yè)[六零]、今天也在努力當助攻NPC、外室美人、神明的野玫瑰
“正是,剛于客棧落腳,就聽掌柜告知,云州讀書人盡聚首于知府衙門,為云州百姓爭一條活路。雖然我們并非云州人士,但聽聞云州之亂,同為順人,亦有一份心意前來相助?!鄙需枵f著,雍涼而來的書生齊齊點頭附和。 而這時,眾人才將希望的目光落在華夫子三人身上,急切地問:“華夫子既然出來了,不知與楊大人所談如何?” 這么多讀書人聚集在這里,就是為了知道結果。 “楊大人什么時候殺了這些吸食民脂民膏的貪官?” 華夫子面露為難道:“楊大人之意還得押解進京受審?!?/br> “等進了京,有端王護佑,梁成業(yè)是不是死不掉了?” “楊大人不是內閣首輔,欽差大人嗎?難道連當場處決貪官污吏的權力都沒有?” “莫不是也想包庇他們?” “那新政呢,息苗法和免役法,這兩大毒法,什么時候收回去?” “對,若狗官不是以此名目,盤剝百姓,云州何至于動亂?” “哪怕殺了梁成業(yè),有這新法在,便會有下一個狗官,無窮盡啊!” 一人一問,將華夫子他們團團圍住,華夫子搖頭嘆息,一見到他的模樣,書生們都明白今日又要無功而返了。 但是已經接連這么多天,他們心中便憋著一股氣。 “諸位先回去,院試只有幾日的功夫,莫要拿自己功名開玩笑,先考完再說吧?!比A夫子勸道。 “還考什么?”忽然有人大喊,“咱們讀書為國為民,若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就是考中了又如何?” “于這樣不將百姓死活放在眼里的官員同朝,我等不屑!” “華夫子,山長怎么說?我們干脆集體靜坐于此,逼著楊大人給出說法,這樣一次次來,只會被隨意打發(fā)!” “對,我們不怕!” 華夫子臉上愁容更深,抬起手按了幾次才將周圍激動的書生也安撫下來道:“大家先別急,此事等我問過山長,明日再來回復各位,屆時,再仰仗諸位?!?/br> “好,只要虞山居士有用得到我們的地方,我等義不容辭!” “多謝諸位!” 而尚瑾凌一行人早已經被擠到了外面,聽著這一聲聲激情昂揚,心情復雜。 秦悅道:“其實,新政無罪,無非是不夠完善,多有疏漏,若能坐下詳談,商議妥帖之法,倒也不至于如此。” 張志高也道:“舊法舊歷與百姓負擔何其之重,一味恢復舊制,并非良藥,偏頗了?!?/br> 一同的雍涼考生也點了點頭。 他們站于外頭,沒有一同激憤,顯得格格不入,再聽此這翻話,終于有人看不過去譏諷道:“說什么來綿薄之力,一同助威,原來不過是來瞧熱鬧,說風涼話!” “被人瞧不起倒是敢怒敢言,真需要仗義執(zhí)言之事,卻當起了理中之客!” “虞山居士帶著書院上下為了云州奔走,在你們嘴里竟成了偏頗,豈有此理!” “難道雍涼也實施了新政,給百姓減輕了負擔?否則,有什么資格說這種話?” 這一聲聲的指責,讓他們群情激奮,書生熱血,為了信念可勇往直前,是一群可愛之人,可卻也往往帶著沖動。 竟這樣被圍攻了? 尚瑾凌他們有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雙胞胎有心上前爭辯,卻被尚瑾凌拉了回來。 這并非侮辱,無需爭吵,不過是立場不同而已。 尚瑾凌往前一步道:“諸位,雍涼并非蠻荒,也屬大順之州,自然在新政法令之內,朝廷頒布的每一條法令,雍涼都在執(zhí)行。恰恰與云州相反的是,百姓歡欣鼓舞,直言好策,諸位可信?” 第138章 主張 好策?歡欣鼓舞? 周圍的書生聽了,不由連連可笑,竟是連反駁都不愿多說了。 尚小霜看見他們的表情,皺眉問:“怎么,你們不相信?以為凌凌在撒謊嗎?” 就是連一同而來的考生也面露疑惑,“尚公子說的沒錯,不管是免役法還是息苗法,在雍涼,百姓的確毫無抵觸。問及之人,皆說是惠民之策?!?/br> “是啊,是??!” 這些考生并非雙耳不聞窗外事,他們雖然不是新法辦的,但是因為讀書人,總會比普通百姓多關注幾分。 “真是愚蠢,云州百姓若非忍無可忍,哪個敢說新政不好兩個字,還不是為了官府政績,做給朝廷看的,逼著百姓將苦水往肚里咽?!?/br> “尚家保家衛(wèi)國,西陵公英雄人物不假,可也是鐘鼎君侯之家,如何明白民間疾苦,百姓微末?嬌少爺,你們若是往鄉(xiāng)野之間看一看,問一問,就知道你們自己的話又多可笑了!” 尚瑾凌眨了眨眼睛,對面前義憤填膺的書生感到莫名的好笑,他反問道:“你怎么知道我沒去過田間,鄉(xiāng)野?” 那書生傲然而輕視道:“錦衣玉食在身,出門呼奴喚婢,又有jiejie相護,不是嬌少爺又是誰?” 尚瑾凌點點頭,“原來如此,以貌取人?!?/br> “你……難道我說錯了嗎?” 尚瑾凌笑道:“在雍涼,自去歲四月開始實施免役法起,至今年末封印,共有八萬七千余名百姓服從徭役,分時段而進行,于城墻修補,道路修建,河流擴渠等水利工程,人均三十日,總計約二百六十一萬工時日,雍涼官府收取役錢約四萬五千兩,按十文錢一個工日計算,共支付役民二萬六千一百兩,除去服役期間的三餐食宿,以及衙役官差補貼,還剩約五千兩入雍涼銀庫……秦主事,我說的與你們新法辦記錄的可有出入?” 秦悅搖頭,“雖不夠詳盡,但大體無差?!?/br> 而這一段話,卻讓周圍瞬間安靜了下來,就是原本都不以為然的華夫子都面露驚訝。 書生們面面相覷,不由地問:“你怎么知道?” 這話不需要尚瑾凌回答,自有一旁的考生說:“這些在春節(jié)過后,官府就形成告示貼在衙門口了,百姓們自可以前往查看?!?/br> “不僅在衙門口有,集市口,城門口,人來人往之地都有貼著,旁邊有識字的衙役幫忙解釋。而且每一次徭役征用范圍和人數(shù),以及歷時工時日,發(fā)放銀錢,都有記載,人人皆可知?!?/br> “除此之外,下一次徭役涉及街坊村莊,預計征用人數(shù)和時日,若無意外,也會提前半月通知,讓鄉(xiāng)民們有所準備?!?/br> “這怎么可能呢?”云州書生聽此,震驚極了。 “你們不信,也可以去看,不過咱們蠻荒之地,就怕你們不愿屈尊降貴?!钡谝淮蝸碓浦菘荚嚨臅€帶著被歧視的氣,說話不由帶著沖。 尚瑾凌見此擺了擺手,他微微踱步,然后繼續(xù)說:“再者息苗法,去歲秋末開始施行,剛好卡在年關之前,家計困難以至難以過冬的百姓自發(fā)前往官府貸銀,我記得前來共有千余戶?”尚瑾凌看向了另一名新法辦的張志高。 張志高回答:“共記錄一千四百二十三戶,多是真的沒錢過冬的窮苦百姓,借貸的也不多,一般都在最低一檔五百文,怕來年還不上,共借出九百三十三兩銀。” 尚瑾凌點頭,“這筆銀子不多,不過是雍涼對息苗法的試運行而已,官府提倡量力而行,計息二分利……” “為什么是二分,不是二分半嗎?”忽然有人問道。 只聽到秦悅補充:“因為另外半分由寧王殿下自己貼息,為了讓百姓更好的過冬過年,減輕負擔。殿下告誡百姓,莫要再找民間高利,有事官府來抗,盡力幫助!” “原來如此?。 币晃挥簺龅臅腥坏?,“怪不得我在想明明出的官文寫的是兩分半的利息,怎么街坊鄰居拿過來給我看的息苗條約中寫的是二分利?!苯又麑χ簺龅姆较蛱Я颂郑皩幫醯钕抡媸怯眯牧伎?,對我等窮苦百姓關愛有加!” “寧王殿下恩德,我們無以為報。” “不過一年,咱們雍涼的日子跟以往都大不一樣了。” 一頓馬屁,讓正在街上溜達的劉珂接連打了三個噴嚏,他揉了揉鼻子,不太高興道:“不知哪個混蛋又在背地里罵爺了?!?/br> 尚瑾凌看著怔然的云州書生,看向最先喊他嬌少爺?shù)囊晃?,溫和地笑道:“我身體的確不好,做不來這些又苦又累又瑣碎的事情。不過在雍涼自有專門的新法辦,以及上下官吏,他們上山下鄉(xiāng),前往民間,一一丈量土地,統(tǒng)計每一鄉(xiāng),每一坊的戶數(shù)和戶級。他們駐守集市,以一顆為民的公益之心將新政新法條條例例告訴每一位百姓,讓他們明白新政并非只是朝廷為了斂財,不顧他們死活的毒策。而是真正為了這群苦難深重的黎民,讓他們從千百年來繁重的徭役中解脫出來!息苗法這本該是朝廷給窮苦人家,走投無路,顆粒無收之時的一線希望,并非是將他們推向地獄深淵的魔爪!” 尚瑾凌的聲音不緩不急,音量也不高,卻有一種自信的力量吸引著旁人傾聽,“世上無完法,端看何人施為,如何施為,若一概而論,非黑即白,那么世上再無好策,諸位捫心自問,第一眼看到新政的時候,究竟是歡喜期待還是厭惡抵制呢?” 這一問,卻是將人都問倒了,人的第一印象最為深刻。 作為科舉的讀書人,他們對新法上的條例自然不會看不懂,只是那時候的肯定和期待在官府一次又一次地陽奉陰違之中失望透頂。 沈書生對華夫子嘆道:“雖然雍涼地處邊陲,不過尚公子所言千真萬確,若華夫子以及諸位兄臺不信,盡可以問一問往來雍涼的商賈,他們親眼所見總是能信幾分吧?!?/br> 尚瑾凌說完這些便拱手行禮,也對之前輕視他,口中相譏的書生報之以笑容,然后轉身離去,而雍涼的考生在怔怔之后跟隨離開。 “等等。”華夫子忽然喊道,“尚公子。” 尚瑾凌站住腳步,回頭看他。 華夫子道:“敢問在雍涼,這新法辦究竟是何人所提倡?” “高學禮?!鄙需杌卮?。 華夫子鎖眉而思,“這位是……” 所有書生都搖頭,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其父乃高自修?!?/br> 華夫子頓時恍然,“原來是高自修大人的公子,怪不得有如此見地?!?/br> 高自修的名望實在太大了,即使他已經死去多年,可如今提起來依舊令人肅然起敬,而他的新政自然比楊慎行更著人信服。 等尚瑾凌他們一走,便有虞山書院的書生提醒道:“華夫子,我們現(xiàn)在怎么辦?”周圍的書生也一同看著他。 華夫子看著對面遠去的背影,思忖片刻說:“不管如何,先見過山長再做定論,諸位,且等一等。” “是?!?/br> * 聚集在衙門前數(shù)百名書生隨著虞山書院的離開慢慢散去。 差役見此,進屋稟告:“楊大人,都走了?!?/br> 楊慎行點了點頭,差役退下,可他的眉頭卻依舊沒有展開。 方瑾玉道:“外祖,我不明白,區(qū)區(qū)一個學院,加上數(shù)百名書生,無兵無權,為什么您要這么忌憚他們,還一次次與他們好商好量?您可是當朝首輔,欽點欽差,只要平息暴亂,不就可以回京向皇上交差了嗎?” 楊慎行看了外孫一眼,搖頭道:“你想得太簡單了,暴亂雖平卻未平,百姓愚昧不足為懼,可就怕這些書生煽動,再一次動蕩,若是如此,老夫就是回京,皇上那兒也無法交代。你怕是不知道吧,虞山書院的山長手里就握著暴亂百姓的請愿書,字字血淚,云州之亂,朝廷地方都看著,一旦風波再起,這新政……怕是真得無疾而終了。” “懲治貪官還不夠嗎?大不了殺了梁成業(yè),給他們泄憤就是了!” “梁成業(yè)死不死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消除百姓對新政的抵觸,否則就是老夫來做這云州知府,也無法推行下去?!?/br> 方瑾玉最后道:“那該怎么辦?難道要接受虞山書院的條件,暫時云州這里緩行新政?” “不行,云州緩行,其他地方也會如此要求,這跟失敗有什么區(qū)別?”楊慎行一口拒絕,“玉兒,老夫如今能夠站在朝堂上,就是因為新政,一旦新政沒了,楊家也就沒了?!?/br>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方瑾玉不禁道:“這虞山書院究竟何意,暴亂之前為何不曾有任何話語,不是說在朝中有人嗎?” 楊慎行聽到這里,笑起來,看外孫的目光多了一份贊賞,“你總算看到關鍵了?!?/br> “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