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書迷正在閱讀:同桌今天使用美人計了嗎、侯爺你馬甲掉了、在戀愛綜藝勸分手后爆紅、同桌臉盲怎么辦、撩完大佬后我跑了、社恐練習生為了口吃的能有多拼、在災難中靠種田求生、攻略氣運之子后綠茶她跑路了、和小作精協(xié)議結婚后、小男友又狠又乖
玉蓉輕搖臻首,也是說的很客氣:“若是不知曉倒也罷了,既然知曉了,也只粗略準備了一番,還多謝她老人家對小輩們的愛護,其實我做的那些又算得了什么呢?!?/br> 二人素日都是能言善辯,無數(shù)男男女女追捧之人,但相顧卻無言。 韋玄凝怕自己唐突佳人,玉蓉也怕自己哪點做的不好,讓人生厭…… 詭異的沉默之后,天色突變,方才還是大晴天,忽然狂風亂作,雨點刷的下了下來,真是六月的天孩子的臉,下雨天你就是趕客人走也不能了,況且范氏保胎,輕易不出門,父親哥哥都不回來,朱氏早出晚歸,玉蓉也只有自己硬著頭皮留客了。 她上前對韋玄凝道:“您先隨我進花廳避避雨吧?!?/br> 她在前走,韋玄凝長手長腳的跟在她身后,楊家四房并不大,花廳里玉蓉請他坐下后,下人們忙著端茶送水,玉蓉和韋玄凝面面相覷,又對視了一眼,玉蓉忍不住笑了出來,倏而韋玄凝也覺得自己夠呆的,也忍不住笑了。 打破了僵局,才算自在些。 “從山西回來累嗎?一路星夜兼程,可要好好歇上一日才成啊?!?/br> 韋玄凝忙逞能:“不累的,聽說你在家中一直在繡繡件兒,也不要累著了。” “嗯,那些大件兒都是請的繡坊做的,只你的……是我做的?!?/br> 見她的臉微紅,韋玄凝不知怎么也有些不自在。 還好玉蓉不是那等真的扭捏小娘子,很快就找了話題,“你們家辦了喜事,我爹娘都有事在身,還請你們不要見怪啊?!?/br> 主要是太尷尬了,朱氏只送了禮去,楊兆更是要當值,出不來。 更何況,玉蓉也想知曉韋玄凝是怎么看待這事兒的。 果然韋玄凝淡笑:“無事,只不過是我爹續(xù)弦,本也沒有大肆cao辦,又怎么會怪你們?!彼X得周紫英那個女人實在是太瘋狂了,以前明知道他有未婚妻的情況下,四處跟狗皮膏藥似的跟著自己,現(xiàn)如今她不知道發(fā)什么瘋,冒天下之大不韙,嫁給他爹。 那個瘋子…… 他是真的不想讓外人,尤其是玉蓉知曉。 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提都不想提。 玉蓉也善解人意道:“長輩的婚事我們也不予置評,只希望我們能順順當當?shù)??!迸c人交往最忌諱交淺言深,盡管她們可能第三次見面就是成婚了。 外面下著雨,雨聲嘩啦啦的,韋玄凝看她,總好像隔著一層霧一樣。 “新安公主也要下降了,她在宮里對你威脅不大,若她出來了,有何事,你只管去找我祖母,她老人家總有幾分薄面。” 這是個很細心的男人,盡管他沒有向自己剖開心扉,但是他會盡力想到這一切。 玉蓉卻搖頭:“不必,我們家雖然位卑,但是我們家和韓王妃關系不錯,有這一層關系在,她肯定也不敢如何的?!?/br> 她如此篤定,這又讓韋玄凝想起這樁婚事的由來,他有個貴妃姑母,宮闈消息自然靈通,楊玉蓉原本是韓王妃十分中意的,想給江夏王做側妃的,也正因為如此,才讓新安公主認為她水性楊花,之后就讓楊玉蓉嫁給他。 即便是現(xiàn)在楊玉蓉仍然認為她的保護傘是韓王妃,而不是韋家。 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有點生氣,“韓王妃若真的想助你一臂之力,那想必你就是江夏王側妃了,她怎么會愿意得罪新安公主,雖然她兄長失勢,但仍舊圣寵俱佳,為了表示大度,韓王還親自為新安公主建造了公主府,那可比他視為親妹的隆華公主的府邸要華美多了。” 其實玉蓉就是客氣推拒幾句,才拿韓王妃出來說的,也是不想讓韋玄凝擔心,但他怎么和別人的反應都不同啊! 大部分的人可都不愿意攬事在身上,包括她爹都是如此。 “笑,你笑什么呀?”韋玄凝還真不懂楊玉蓉。 玉蓉則柔聲道:“你這是關心我嗎?” 韋玄凝這才露出些孩子氣,“大姐,我們都定親了,馬上就要成婚了,你的事兒也是我的事兒啊?!?/br> “哎呀,我才不是你的大姐呢。你說的,我都記下了,成了吧?” 他—— 他好像還挺有擔當?shù)摹?/br> 玉蓉在心里偷偷竊喜,自己好像還找了一個不錯的夫婿呢。 見她這般說了,韋玄凝心里的火氣也散了些。 “你”“你” 二人同時開口,韋玄凝看著她,“你先說?!?/br> 玉蓉咬了咬嘴唇,“你,你對這樁婚事有什么期許?” 這……韋玄凝想了想才道:“至少是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可我希望一生一世一雙人。” …… 朝暉堂中 韋老夫人見孫子陪她用膳,忙吩咐眾人個不停,什么好菜都一齊上,祖孫二人用完膳,她才問:“聽說你去了楊家?” “是,明兒我又要星夜兼程趕去太原,路過那兒就看看?!?/br> “唔。”韋老夫人倒不很在意這些,只是道,“纖云和飛星伺候你許久,她們都老實笨笨的,這二人對你一向照顧的妥當,如今你要成親了,她們也過個明路,偷偷摸摸的倒不好?!?/br> 這二人是預備給韋玄凝通曉人事的,但當年有新安公主在,別說是女人了,就是母蚊子也不能靠近韋玄凝,如今孫子要成婚了,與其年輕男女鬧出什么事兒來,還不如她過了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