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21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yǎng)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皇帝說中他的心思,楊尚義忽然覺得一股涼氣從背后直沖腦殼,他馬上露出一副感動涕零的表情,以頭觸地,大聲泣曰:“陛下對臣恩重義深,臣就是榆木腦袋也該領會一二,又豈敢多想。臣心中早已立志,要繼承太傅遺志,誓死為陛下效忠!” 朱厚照眼睛含著微微笑意。不久后,侍從室遞來一張條子,上面寫著少府令入宮。 安撫好北邊,接著就是南邊,開海與復套本就是一體的。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夜城 顧佐回京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入宮面圣。 浙江的事皇帝催過幾回,所以他知道事情著急,一刻也不敢耽擱。 楊尚義本想告退,不過叫皇帝給攔住了,并說:“你是寧夏總兵,從寧夏再往北,越過了長城就是河套。加上你驍勇善戰(zhàn),楊閣老總制西北,不管是什么情形,定然是首戰(zhàn)用你。若要復套成功,人,朕是不缺的,但錢還得另想辦法,所以你也聽聽吧?!?/br> 浙江貪墨案,許多商人之家遭了大禍,當然官員也沒落了好,皇帝雖然還沒有明確的數(shù)字,但除現(xiàn)銀之外的查抄之數(shù)也要在百萬兩之巨,現(xiàn)銀更是有一百六十多萬兩之多。 皇帝在江南‘搶銀’花在了西北的戰(zhàn)事上,這一條多多少少是引起了一些怨憤,尤其在江南沿海一帶,只不過皇帝威名太盛,許多人敢怒不敢言而已。 顧佐小個頭,與楊尚義站在一起有一些萌萌的身高差,令朱厚照有些想笑。 “……布匹店、茶肆這類于軍國大事無關緊要的行當,少府可以待浙江案的影響褪去之后逐步賣掉,本身留著賺不了多少,還要去管理,實在犯不著,而且朝廷也不能占了所有的營生。更為重要的是,少府要集中銀子,干些更大的事?!?/br> 更大的事。 顧佐還不明白皇帝指的是什么。 朱厚照則知道,這個顧良弼其實是個經(jīng)濟之才,是他這個皇帝一直逼著戶部務實、最后逼出來的這么一個人。 否則叫韓文一個六十多、讀了一輩子之乎者也的書生去算賬,就是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沒多大的才能。也就是守著錢,不亂用,這一點令他一直待在大司徒的位置上。 顧佐從戶部主事一路干起,憑著苦干,成為韓文離不開的人,最后步步到了侍郎的位置。 所以有些理念,朱厚照愿意講給他聽。 “陛下的意思,是叫少府精簡下來,賣掉不需要的商鋪、房屋,一方面便于管理,一方面集中財力?!?/br> “不錯?!敝旌裾找粡埣埳蠈懥藘蓚€詞,“一個是盈利,一個是命脈。民間商人創(chuàng)辦茶肆酒樓皆為盈利,但少府不是民間機構,朕成立這個機構也不是單純的賺些銀子,而是為了掌握錢糧的命脈。良弼,你一定明白,天下有些生意好做或者叫小本生意,但有些生意難做,不是百萬身家,架子都搭不起來。這些行當少府就可以去做,比如說造船。還有些生意,不賺多少錢,但對于社稷安定有極大的作用,比如說糧商?!?/br> “如果朝廷控制著最大的糧商,便是一粒糧食都沒有,僅僅是其中的運輸體系也是極大的財富。極端時刻,征調(diào)軍糧,馬上就有運輸?shù)能囮牽梢允褂??!?/br> 顧佐聽后即有感悟,“朝廷能有這樣一強大的經(jīng)濟力量,那么不論是賑濟災民還是平息物價,亦或是整軍備戰(zhàn)都可以事半功倍!” 缺點就是一旦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構建完成,往后的君主不能夠很好的控制,它其中的貪腐以及對民間財富的吸食也是相當驚人的。 但歷史規(guī)律不容抵擋,沒必要去cao那個心。 中國的歷史,從經(jīng)濟角度看,都是開國的時候經(jīng)濟環(huán)境松,也就是所謂的與民休息,這樣幾十年之后,地方逐漸積累財富,于是地方的力量增強,中央的權威相對下降,那么中央開始集權,其中代表就是漢武帝。 財富集中在中央之后,地方就會蕭條,這樣就會民生凋敝、社會動亂,然后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亂上它一回,殺得差不多了,再開國,又開始松…… 這樣一個循環(huán)從來沒有停過。 朱厚照大體上是在開始收緊對經(jīng)濟的控制。理論上來說,想要集中權力,就必定會收緊對經(jīng)濟的控制,說句粗俗話就是,沒錢你搞個蛋? 但他拿錢并不從普通百姓身上拿,而是伸向了經(jīng)商與海外。 顧佐的理解也是對的, “所以走上正軌之后,浙江的有些商鋪你便作價賣掉,隨后集中銀錢創(chuàng)辦一個商號,做買糧賣糧的生意,前些日子,張總憲去南直隸借糧,南直隸卻沒有糧,這是個警鐘啊,若是有什么事,數(shù)百萬張嘴巴張口要糧,你說要怎么辦?” “陛下所言極是。民以食為天,少府所設機構中,糧食商號應當是天字第一號重要?!?/br> 天字第一號……恩,朱厚照不去管這個順序,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糧食確實最重要。他現(xiàn)在看不到國家有到極端缺糧的地步。但是以防萬一,總歸是沒錯的。 “你說的不錯。這第二點,則是賺錢目的要多一些了,朕要你去辦一個造船廠。” 這個事,朱厚照已經(jīng)叫梅可甲在做了。 但造船他不會,辦廠他也不會,叫梅可甲放一個東西在那到底能不能成,他心中沒底。唯一能用上的招兒就是商業(yè)競爭。 就像西南某飛和東北某飛。 兩家搞嘛,誰搞得好算誰的。 但顧良弼不懂的是,皇帝為何要在第二位就提起這個造船廠。 “理由,你會明白的。總之你去做,不要怕虧錢,朕是皇帝,是可以改動政策的?!?/br> 皇帝還不想說,顧佐也不敢問,只能領旨稱是。 “這第三件……”朱厚照負手走了兩圈,“朝廷在西北用兵,算是順利,前后一共花進去一百二十多萬兩銀子,浙江還補充了些。不過朕承諾過,少府的銀兩進戶部太倉,戶部花錢也要改變思路,不能總是花掉了就沒有了,要創(chuàng)造效益,要有回頭錢,除了糧食和造船,剩余的銀兩,良弼?!?/br> “臣在?!?/br> “做些以工代賑吧?!?/br> “請陛下明示?!?/br> 朱厚照解釋道:“朕承諾過八個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少府的銀子最后還是要回到百姓手中,不過不是白給,而是聘工?!?/br> 顧佐面色一變,“陛下難道……要營造?” “你那個臉不要發(fā)白,朕是要營造,但卻不是給自己造。而是要給商人、百姓造?!被实蹟偭艘粡埦煹牡貓D出來,“朕想在京師之內(nèi)建個‘不夜之城’,獨立于其他城區(qū),其余的地方宵禁,這個地方不宵禁,但是入夜這里要封閉,至于里面怎么熱鬧那不是朕管的。這不是突發(fā)奇想或者有什么嗜好,其實也是不得已?!?/br> 說到這里朱厚照也是無奈,他就是再能算,弘治十一年也算不到七八年后。 “前幾年,朕是自掏腰包在京師之中籌建書院、女子醫(yī)館等建筑,也是當時考慮不周,其實這些場所建成了就是沒有回頭錢的,朕又是付錢聘人干活,周遭的百姓聽說有這個活計,幾年間已聚攏了幾萬人??蓵骸⑴俞t(yī)館也不能蓋得大過紫禁城,朕也沒有那么多的錢一直投入。所以這樣下去,這幾萬人就要失去飯碗了?!?/br> 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就不能停啊!那句話怎么說來著,百萬漕工衣食所系!這是最為主要的目的。 皇帝開始哭窮,顧佐和楊尚義都表情精彩,誰不知道皇帝的小金庫還有一百多萬兩白銀,先前還有人惦記這筆錢被訓呢。 “不知,陛下這不夜之城具體要怎么個弄法?還請陛下明示,臣也好照章實施。” “其實也簡單,就是朝廷專門劃出一塊區(qū)域,專門修建沿街的商鋪,然后出租,這樣你我君臣就有了回頭錢。有了這回頭錢,就可以再投入,于是做工的百姓能一直有活兒干,他們有了銀子就會去消費,有了消費商業(yè)就會興旺,商業(yè)興旺,租金便可以漲,如此循環(huán),大明的百姓人人都可以活得好?!?/br> 顧佐眉頭一皺,他瞬間抓住其中的要領,“如果商家并不愿意租呢?” “朕說過,朕是可以改動政策的。賣東西的人最怕什么?沒有一個安安生生做生意的環(huán)境,朕乃皇帝,一個安全給不了他?買東西的人害怕什么?買到假貨,那么這不夜城就可以嚴控商家和商品準入,總共就那么些商家,誰出的問題找誰。教坊司也可以出點力,要想讓一個地方熱鬧起來,總歸是有辦法的?!?/br> 顧佐仔細的思索,并說道:“如果京師可以這樣,那么杭州、應天也可以這樣。甚至連收商稅也會變得簡單。” 收稅朱厚照倒沒想到,他眼睛一亮,其實也是個思路。 “對了,這不夜城里,不要都建商鋪,建些漂亮的宅子?!?/br> “漂亮的宅子?” “是,修好后先捂著。以后賣給有錢人?!?/br> “這……”顧佐和楊尚義面面相覷,誰會想去住在吵吵鬧鬧的地方? 但這可說不定,這里是朝廷要保證安全的地方,要的人,可不一定會少。 楊尚義聽了這么半天,都有些聽累了。 皇帝看他的表情,說道:“當年劉邦將最大的功勞給了蕭何,守文今天應該明白了,復套于你們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邁,但在后方則是雞毛蒜皮、雞飛狗跳,算盤珠子打得啪啪響,所為的就是碎銀幾兩,而且就這么幾件事要想做好,良弼少說得白了一半的頭發(fā)。畢竟幾十個人好養(yǎng)、幾十萬人可就不好養(yǎng)了?!?/br> 楊尚義聽聞后向顧佐行禮,“有勞少司徒,楊守文在這里謝過了!” “楊總兵客氣,我哪里是為你?我是為了大明江山和天下蒼生。我從浙江帶回的銀子,最終又回到了百姓手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陛下讓這八個字成為現(xiàn)實,我便是嘔心瀝血也是值得的?!?/br> 但楊尚義還是沒聽明白,復套的軍需又從哪里出? 皇帝稍微賣個關子,暫時沒講。 而是先和顧佐交代:“良弼,書院和女子醫(yī)館的建設都已經(jīng)停了。如今已是春天,借口冬天不動工的理由也撐不住了,所以朕一直催促你,便是等不了了。今日回去后,你馬上看、馬上議、馬上報。再拖下去,京師之中就要有災民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給百姓一條活路 皇帝把太多的銀錢霸占在手里是沒有意義的,有了權力還怕沒錢么? 古代中國的經(jīng)濟體系某種程度上是一個高度封閉的小圈圈,理論上來說,的確是這里多一點,那里就少一點。 而皇帝要的目的是強國富民,他需要錢,沒錢不好辦事,但是不能像萬歷那樣當一個守財奴。 朱厚照先前是為了戰(zhàn)爭做準備,因為戰(zhàn)爭這個事情花多少錢不好講,而且他自己也應當留些應急。但戶部所屬少府的銀錢,他是不準備留下來的。 再說句小人的話,你不花,有的是人過來幫你花?;实圩约旱男〗饚?,那幫文臣都盯,更不要談戶部的銀子了。到時候這邊灑灑、那么灑灑,一年到頭還是大眼瞪小眼。一旦戶部虧空了,又碰到什么大事,他們就把眼睛又放回皇帝身上。 現(xiàn)在朱厚照自己來支配這些銀錢,至少是投入后見得到產(chǎn)出的。 四月中旬,京師的天兒已經(jīng)沒有涼意了,顧佐出宮之后幾天之內(nèi)把韓文等老上司的碼頭拜一拜,隨后就正式開始在京中尋覓合適的場地。 正德年間的北京城還不是后世我們所熟悉的‘凸’字形的城墻形狀,現(xiàn)在就只有凸字的上半部分,最南面的那個門叫正陽門。 正陽門往北就是大明門, 自大明門內(nèi)沿東西宮墻內(nèi)側(cè),修建了連檐通脊、黃瓦紅柱,帶有廊檐的千步廊,東西相向各百余間,作為存放文書檔案的地方。中間襯托出“平如砥直如矢”的中心御道,亦稱“天街”。天街兩側(cè),集中部署了為封建王朝行使政權的衙署,這些京師里最重要的衙門通過廣場與紫禁城連為一體。 所以從大明門再向北即可直達承天門。隨后過端門、午門就到皇宮里的奉天殿了。 這些建筑恢宏、但卻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接觸到的。 真正熱鬧的,其實是正陽門再往南,也就是正西坊和正東坊,小民、商賈、商鋪、牙店等大多集中在這里。 但是這里是沒有城門保護的。 一直到嘉靖三十二年,因為正陽門外已經(jīng)有了天地壇、山川壇這樣祭祀的建筑,再加上蒙古人南下,最近的時候迫及南郊,所以君臣一商量,決定還是要擴建城墻。 這之后正陽門再往南也就有了永定門。 皇帝的意思,不夜城要安全。 那么正陽門外顯然是不能考慮了,但皇城之內(nèi)其實也很擁擠,先前書院和女子醫(yī)館都在東城營建,顧佐一思量就想著在西城找一處地方,也盡量的離皇城遠一點,想來想去,他便考慮到了西南角那個地方,那里是一些居民區(qū)。 沒什么特別的建筑,不像北邊有國子監(jiān)、文廟、順天府衙,不夜城往那里去搞,實在不合適。 顧佐想著,貼著西南城墻,還可以利用原有城墻,從而免去兩個邊城墻的建造費用。 這時候沒什么審批或是什么環(huán)境影響評價、可行性調(diào)查等各類報告,更沒有各個部門需要跑。老實講,連征地和拆遷都不需要管,和老百姓也沒什么補償協(xié)議要簽。 只要朝廷決定,官府一道命令下來,所有居住在西南角的人全都給我搬。當然,新的居住地,一個戶部侍郎、還有皇帝支持,房子是找的出來的,那些查抄貪官的不就是嘛。 這之后,正陽門西邊兒,老大一塊牌子沿街樹立,幾張桌子一擺,上書兩個大字:招工! 東城的書院和女子醫(yī)館樓房成片,有時候皇帝會去,所以門前的東西大街都掃得干干凈凈,前幾年那邊經(jīng)常有木料或是閑雜人等進出,搞得有些亂,現(xiàn)在已經(jīng)井井有條。 現(xiàn)如今,嘈雜之處換到了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