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15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yǎng)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fēng)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弘治皇帝也沒想到是這樣,“太子,此案若是這樣辦……拔出蘿卜帶出泥,最后怕是不止王華交代的這幾人,到那時又當如何?” 朱厚照這個人,他是有明確目標的人。 他的目標就是強國。 他不能夠接受,這片曾經(jīng)有過漢唐威武的土地,天天給韃靼人想打就來打一頓。 所以有些事,他不爭,比如劉大夏怎么處置,但有些事他必爭。 主要是查出這種性質(zhì)極其惡劣的案子,如果還是輕輕揭過,他再想把吏治搞好,可就難上加難了! 所以朱厚照鄭重行禮,“父皇,此案若不這樣辦,民心還守得住嗎?!兒臣知道天下官員,貪墨超過60兩白銀的數(shù)不勝數(shù),可那些人、那些事沒有被捅出來、沒有被捅到君前,兒臣以為,這應(yīng)該是一條底線:便是任何人、任何事,所行違法之事只要被捅了出來,朝廷就必須要給一個說法,如果朝廷都不能替天行道,那么百姓就只能揭竿而起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難死人 朱厚照不是一個不現(xiàn)實的人,他知道不管他怎么努力,想多少辦法,甚至將來就是迎來真正的盛世。 貪官污吏也不會少的。 朱元璋都殺到那種程度了,還是一樣有貪官。 但這事也要有底線,如果弄得人人知、鬧到了他太子這里,還是糊弄過去,那這個國家就沒辦法管了。 之后肯定會有更離譜的事情發(fā)生。 太子最后的話擲地有聲,如重鼓敲擊在眾人心頭。 弘治皇帝也不是不支持兒子,但他已經(jīng)登基十七年,基本的政治經(jīng)驗還是有的。 比如說,如果要以這個標準辦案,最后殺掉的絕不僅僅是這些人。 因為,會有人舉報、招供的。到那個時候怎么辦?所以他心里有些害怕。 一直沉默的謝閣老挪了個位置,跪在了皇帝可以直接看到他的位置,“陛下,殿下,可否容老臣說一句?” “謝閣老請說?!?/br> “老臣以為,殿下主持正義是應(yīng)當?shù)?,為民請命也是朝廷各級官員份屬之責??杀菹轮畱n慮也絕非空xue來風(fēng)。如此次浙江案開了此例,想來朝廷會不斷收到各種案件的舉報。到那時,還辦不辦?若是不辦則朝廷出去的話如何兌現(xiàn)?若是辦了,最后的范圍絕不會僅僅限于浙江?!?/br> 這個隱患顯然是存在的。 因為這些人也會招供的,而且誰知道他們會招出什么人來? 李儼才還是湖廣過來的,他把那邊的人帶上一點,他自己還是布政使這樣的高官,是可以接觸到中央的,很容易就會把火‘燒’到京城來。 所謂拔出蘿卜帶出泥,不就是這么回事么。 再說的血淋淋一點,萬一最后暖閣里的臣子也沾上了呢? 六十兩銀子都沒拿過的人, 說實話還是很少很少的。 到時候太子騎虎難下,這也不是謝遷愿意看到的。 朱厚照承認,他其實理解的更深一層,“說到底,朝廷如果硬一點處理,朝政不穩(wěn),可能會有些不利。若是軟一些處理,朝政是穩(wěn)了,但其結(jié)果還是苦一苦百姓?!?/br> “殿下,朝政若是不穩(wěn),最后也還是會禍及百姓的?!眲⒔∫膊惶澇扇绱舜筠k浙江案,“不過……收受銀兩,搜刮民脂民膏也是一定要治罪的,微臣在想,可不可以不殺頭,哪怕是流放最后的影響也會少些。” 皇帝語重心長的對兒子說:“太子,朕知道你的心思。但治國也不要太急躁了。” 他這樣說,是因為心里還有另外的考量,便是他的那些親戚們,這些年來,不斷有人向他告狀,說這個藩王、那個外戚索銀多少多少。 真要這么定了, 到時候不是給自家人也給框進去了嗎? 朱厚照動了個歪心思,“兒臣不贊成流放!但若是父皇和各位閣老都覺得這樣有些冒險,兒臣也愿意妥協(xié)一步。” “你且說來?!被实厶ь^。 “太祖時,國家剛剛經(jīng)歷戰(zhàn)亂,大多數(shù)百姓都是剛剛放下兵器,因而當時劃了六十兩的斬首線。現(xiàn)如今,父皇和各位大臣勵精圖治十七年,國事漸漸有了起色,銀子也多了起來,若是父皇和各位大臣沒有意見,兒臣覺得可以重劃斬首線。” 劉、李、謝三人一愣,接著全都鎖眉沉思起來。 不得不說,還是太子有辦法。 朱厚照接著說道:“剛剛謝閣老擔心,如此辦浙江案會讓各地舉報之風(fēng)驟起,到時候殺不殺這些官員反倒成了朝廷的負擔??芍貏澾@條斬首線便不一樣了,線之上的,殺頭,線之下的可以改為流放、降職,也可以記入官員檔案用于考察此人日后是否適合升職、升多大的職,以及最輕的一種,退還貪污款項?!?/br> 這個辦法不能解決貪污。因為吏治一壞之后,什么辦法都是可以改的。 但這個辦法可以解決目前的問題。 “臣以為,此法可以施行。”劉健稟告說。 之后李東陽、謝遷也都同意。 弘治皇帝再看向督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和禮部尚書張晟,他們兩位也都沒有意見。 至于劉大夏,他現(xiàn)在自己還一褲子屎呢。 其實這一條獲得同意,也不出朱厚照的意料。 國人都是喜歡中庸的,如果一開始堅持的是全都殺掉,那么現(xiàn)在改一改太祖皇帝的成例也就是可以接受的了。 老實說,六十兩也確實太低了。 雖然六十兩對普通人是很多很多了。 但這年頭貧富差距大,百姓沒錢,當官的有錢啊,把斬首線劃在這里,其實是不太好執(zhí)行的。 而且能執(zhí)行到底的,可能也就是開國皇帝那樣的威望。 另外,他們?nèi)纪?,也是因為這個改法的關(guān)鍵不在這里。 這個關(guān)鍵在于重新劃的斬首線定在什么地方。 朱厚照見取得共識,便繼續(xù)說下去,“兒臣以為新劃的斬首線可以定為白銀一萬兩?!?/br> 一萬兩,那么這次上了王華信中名單的人,也一樣是一個活不了。 謝閣老不禁心中豎起大拇指……繞來繞去,竟然玩的這一手。 但這種手段,也瞞不了一屋子的聰明人。 皇帝和謝閣老一樣的表情,略有些無語,“若這樣劃,還是要將他們?nèi)細⒌簟2]有什么區(qū)別??刹豢梢詫⑦@條線劃在三萬兩?” 朱厚照立馬磕頭,“父皇英明!” 三位閣老眼皮一抬,輕輕盯了太子一眼。 這是故意的吧…… 皇帝也‘額’了一聲……感覺好像有些被兒子給繞進去了。 雖然這個數(shù)字直接將朱厚照說的翻了三倍,不過也可以……只要能把那些首惡砍掉就可以了。 這樣,這個案子到最后也是動了刀子,殺了人,那么‘底線’的作用就還在。 最最關(guān)鍵的是,這個法律以后有用了。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其實朱元璋定的這個律法都上百年了,可現(xiàn)在流于形式,大家知道就當不知道。 但現(xiàn)在改了一下就不一樣了,朝廷又提起了這件事,既然提了那就是有用的。 不過這個時候, 一直沒有出聲的禮部尚書張晟忽然開口,老頭兒嘟囔嘟囔的說:“……陛下,老臣以為擅改祖宗成法,總歸是要詳加考慮,仔細斟酌的。斬首線究竟是一萬兩還是三萬兩,又或者是不是五萬兩,如何能須臾之間就劃了下來?” 朱厚照對這個話很驚訝, 這是他的預(yù)料之外的。 在他的預(yù)計中,只要話講到這個程度,是不會再有大臣發(fā)表異議的。 因為……要避嫌的啊…… 你覺得三萬兩這個線劃的不好, 你什么意思? 當然,你可以說我完全是從朝廷大局、從江山社稷的角度去考慮的。 可問題是,你這樣說依然是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的。 因為這是很明顯的做賊心虛。 既然如此,你甘愿冒著被猜忌的風(fēng)險,又是為了什么呢? 朱厚照是既不解、又懷疑,而這番神色也被劉、李、謝三人收入眼中。 他們都默默的給張晟祈禱一番。 “大宗伯覺得,這條線應(yīng)當劃在哪里?”太子意味深長的問了這么一句。 張晟答道:“臣今日初聞此法,自認未得其要領(lǐng),因而君前奏對,也不敢妄言。只是覺得其影響頗大,故而有此諫言,還望陛下、殿下慎重決斷?!?/br> 這種昏庸又和稀泥的說法就不要拿出來講了。 朱厚照拇指和食指放在心中磨了磨,他心中忽然升起一個從未有過的念頭,該不會那十八萬兩白銀,是和這人有關(guān)吧? 再說這張晟和劉大夏的關(guān)系也不一般。 于是忍不住心頭一動。 浙江的事和京里到底是個什么關(guān)聯(lián),其實現(xiàn)在還是不清不楚。 倒不如…… 就讓英雄去審英雄,讓好漢去審好漢。 反正重劃了線,有些人肯定是要死的。 不殺人,張晟無法向太子交代, 可殺人,張晟就無法向下面的人交代。 嘿,也是個難死人的局面。 “大宗伯不要多慮了,哪怕本宮年紀尚幼,思慮不足,可父皇和三位閣老都應(yīng)允的事,即便有影響,又能有多大的影響?”朱厚照先是一句話把張晟的建議給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