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書迷正在閱讀:真千金用鈔能力虐渣[穿書]、停岸(姐弟ABO,1V1,高H)、狂醫(yī)龍爸、女霸總跟她的小奶狗[女尊]、白月光帶著紙扎店穿回來了、豪門未婚夫失憶了、家有冠軍侯、輕輕摘夢、獵戶的嬌軟娘子[重生]、愛你是孤單心事
“咱們從余杭出發(fā),在番禹落腳,海船與河運調(diào)轉(zhuǎn)。這里是珠江口,逆流而上就是西江,邕江、柳江、漓江都會注入西江,運糧船只需將糧食運到番禹即可。” “話是這么說不錯,可番禹哪來的河船給咱們用?”霍家的管事憂愁地問道。 “不必擔心,我與周小姐商量過了,已經(jīng)派了一隊人去組建周氏錢莊番禹分莊了,今日收到飛鴿傳書,說已經(jīng)找到了一家河船的作坊,已經(jīng)開始摸索西江的航線了?!崩渲t道,“霍公子說明日便能走第一批海船,我要跟著海船往南疆去了?!?/br> 派往番禹的錢莊管事十分得力,他深知熟悉一方水土的只有一方人,所以他到了當?shù)刂螅日伊撕脦讉€熟悉當?shù)胤窖院椭性僭挼娜?,聘請之后,再廣募船夫和水手。從余杭到番禹的航線已經(jīng)是沿海常走的航線,海上航行并不需???,到番禹所用時間不過十日。冷謙一下船便問周氏錢莊番禹分處的管事,得知一切已準備妥當之后,便又馬不停蹄地乘河船溯流而上。 花了足足兩個月的時間,冷謙總算摸清了西江沿岸的港口和停泊點,以及番禹到桂州、柳州、雍州的航線。但他沒有立刻番禹,而是留在了桂州。 周氏錢莊的桂州分莊早在冬天時便開始宣講,這是周氏錢莊在數(shù)次實踐中得出的經(jīng)驗,百姓中識字的十無一二,雖然貼出了告示,但也要人在旁邊解說,否則一張告示貼出來根本沒有用。所以,周氏錢莊的桂州分莊大力宣傳,先說了紀夫人作坊要招收熟練織工,接著表示紀夫人作坊收蕁麻。等冷謙來了,又表示冷氏糧行廣收糧食,價錢好說,希望百姓們多多耕種。 宣講了一段時間,兩廣道的百姓們才隱約知道,有個紀夫人作坊收織工,收蕁麻,有個冷氏糧行在收購米糧。對于南疆的百姓來說,收購是件新奇的事,他們將信將疑,看個熱鬧之外,并沒有多少人愿意真的去做。 桂州分莊將情況傳回江南之后,很快得到了回話。 “不必著急,第一年先摸清情況,稍安勿躁?!?/br> 桂州分莊便也不急了,一切以穩(wěn)扎穩(wěn)打為上。兩廣種植米糧蕁麻的農(nóng)戶眾多,即便真的有人無意買賣,總會有余糧。糧食可以種兩季,銀子卻誰也不嫌棄。 不過,最先拿到貨源的是于貴,因為耕牛不需要時節(jié),只要到了南疆,就可以慢慢購買耕牛,買到了,便慢慢地趕回江南便可。于貴的心非常細,在南疆購買耕牛時,除了成年公牛之外,還買了母牛和牛犢,為的就是將來江南不至于永遠沒有耕牛。南疆的耕牛除了用作耕地之外,還可以拉車,于貴也采取了這種方法。 “牛是很辛勤的動物,如果稍微負重,它們才能出出汗,走得更健康。若是單單這么一大群地趕回來,早晚得生病。”于貴解釋道。 總之,于貴在冬天出發(fā),趕在春耕之前回到了江南。他先組建了個租牛的牲畜行,接著掛出了賣牛犢的生意,并且表明只賣給無牛的農(nóng)戶,城中其他牲畜行或者地主家來買,于貴是不買的。 同時,他收的牛租也比其他商戶的便宜。 這么一來,雖然遭到了其他商戶的反對,但如今已經(jīng)沒有行會,誰也不能對于貴的行為作出懲罰,商戶們不愿降低牛租,吃虧的是自己,再加上于貴手中的耕牛多,于是商戶們只能無可奈何地隨了于貴。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也發(fā)生過耕牛被殺的事,但大梁朝的律法是明令禁止宰殺耕牛的,犯者要判流放五百里的徙刑。于貴背后靠的是周家,周家是皇商,也與江南太守府、余杭刺史府關(guān)系甚好,要查這等案子自然是輕而易舉。 用余杭刺史的話來說,便是“百姓能安居樂業(yè),咱們有了政績,女帝也能多看咱們一眼啊”。 沒有誰會和仕途高升過不去的。 春初,于貴將手上的耕牛租出,周氏錢莊也依照往常的規(guī)矩,對春秋耕的稻種錢實行低利息。江南大水已經(jīng)過去一年有余,各地的生產(chǎn)也逐漸恢復(fù)了,農(nóng)戶們紛紛忙著租牛翻地,準備春耕。 春末夏初,江南的稻谷開始育秧,南疆的秧苗卻已經(jīng)下了田,地里的蕁麻也抽出兩尺高的枝丫。過了一段時間,紀夫人作坊里的第一批織工已經(jīng)準備就緒,蕁麻便可以收成了。將蕁麻的枝干割下,熬制紡成絲,便可以織布。南疆的蕁麻產(chǎn)量巨大,桂州的織工根本織不完,留足了當?shù)厥褂玫氖n麻絲之后,紀夫人將剩下的蕁麻絲都運回了江南,交給江南的織布作坊。 江南的織布作坊不懂南疆的織布工藝,對蕁麻絲也不甚了解,只能織最普通的花紋,甚至只是白練。但是,蕁麻布輕盈潔白,要的就是白練,蕁麻絲織出的白練,剛一上市,便被各大繡坊和制衣坊買了去,繡坊要繡出錦文華章,而制衣坊則一部分裁制成衣衫,另一部分則自己染色,再制成衣衫賣出。 盛夏來臨之前,南疆的第一批蕁麻布出了,紀夫人將之運回江南,有了江南的蕁麻絲白練做鋪墊,南疆工藝制成的蕁麻布自然是身價百倍地漲,紀夫人只管賺得盆滿缽滿。 到了此時,吳家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紀夫人擠占的并不是銷售量最多的普通絲綢市場,而是高端布料市場,百兩甚至千兩一匹的那種。而這些,才是最賺錢的,也是吳家用以跟各大富豪官紳打交道的途徑。吳家試圖挽救,但蕁麻布如云錦一般獨一無二,并非云錦能替代,而且在大梁朝還是個新鮮之物,許多人趨之若鶩地買,幾乎洛陽紙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