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書迷正在閱讀:真千金用鈔能力虐渣[穿書]、停岸(姐弟ABO,1V1,高H)、狂醫(yī)龍爸、女霸總跟她的小奶狗[女尊]、白月光帶著紙扎店穿回來了、豪門未婚夫失憶了、家有冠軍侯、輕輕摘夢、獵戶的嬌軟娘子[重生]、愛你是孤單心事
“樓公子!”他興沖沖地跑去跟樓如逸說,“想不到周家氣運這樣好,連養(yǎng)魚都比尋常的大得快!” “噗!”樓如逸看他這興奮的樣子,實在不想戳穿,但事實總是要說出來的,封建迷信要不得啊?!安皇侵芗覛膺\好,還記得我叫你家嫂子將蠶沙都扔到魚池里去嗎?魚吃了蠶沙,蠶沙也養(yǎng)好了池塘里的草和浮游物,魚吃的東西多了,所以長得快?!?/br> “是這樣嗎?”徐大保愣了愣,撓撓腦袋憨厚地笑了。“那也是樓公子你了不起,竟然能想到將蠶沙扔到池塘當(dāng)魚食,這連老漁夫都想不到??!”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睒侨缫葸B連擺手,又問道:“徐家娘子的絲怎么樣了?” “樓公子放心,已經(jīng)繅絲紡紗,全都賣出去了?!毙齑蟊4鸬?,“我們按照您的吩咐,沒有直接賣蠶繭,而是將蠶繭繅絲之后再紡成紗才賣出,掙了不少錢。雖然家里還沒賣魚,但是賣這些紗的錢都能撐好一陣子?!?/br> “那就好。”樓如逸松了口氣。 畢竟是從夏天開始的桑基魚塘,魚還沒能賣,蠶也只能養(yǎng)夏秋兩季,他真的很擔(dān)心最后會虧本。現(xiàn)在看來,效果還是可以的,不過真正要出效果,至少得等到明年夏天,魚塘的泥開始種出桑葉,而且魚也能賣的時候。那時才能定輸贏,現(xiàn)在的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這一點樓如逸清醒地意識著,所以當(dāng)徐家娘子賣出夏蠶產(chǎn)出的紗,美滋滋的樣子惹來眾人嫉妒,紛紛想學(xué)徐家養(yǎng)魚塘養(yǎng)蠶時,樓如逸將他們都勸住了。 “諸位,周家不是不想把這技術(shù)傳給大家,而是現(xiàn)在魚的收成還沒好。大家只看到徐家娘子賣蠶得了好多錢,怎么不看看徐家若是要過冬過秋,這些錢不過是勉強(qiáng)度日?關(guān)鍵還得看魚塘。再者說,徐家娘子與徐大兄弟都精通養(yǎng)蠶和養(yǎng)魚,諸位能做到像他們一般么?周家一定會為百姓們謀生路,大家也要相信周家,聽周家的指揮才是?!?/br> 周家在民間已建立了良好的信譽,樓如逸都這么說了,百姓們大多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若是還有不聽周家勸的,那周家也沒法子。日子都是自己過的,誰選了的路不是自己走呢? 陸陸續(xù)續(xù)傳來桑葉漲價、不善養(yǎng)蠶的人把蠶養(yǎng)死幾乎血本無歸時,另一個消息傳來了。 時隔三個月,冷謙終于回來了。 ☆、第46章 樓如逸著實愣了好一會兒才想起冷謙是誰,“那個去南疆看情況的先生?” 管事點頭:“對,就是他?!?/br> 樓如逸掐指算了一算,才發(fā)現(xiàn)冷謙帶隊伍去南疆已經(jīng)三個月了,真正從初夏走到初秋。他忙回周府去,一進(jìn)外書房大門,便看到周聘婷坐在上首。他不由得對著笑了一下,見周聘婷抿了抿嘴垂下眼,才轉(zhuǎn)頭四看,作揖道:“諸位安好?都辛苦了!” 前往南疆三個月,冷謙等人都足足黑了一圈,尤其是冷謙,原本就瘦,這會兒更是又黑又干,要不是有一□□氣在,就跟個干尸一樣了。但身體瘦了黑了,精神卻很好。冷謙帶著眾人站起給樓如逸問好,被樓如逸這么一問,登時更精神了。 “不辛苦、不辛苦,小姐,樓公子,你們可不知道,咱們這趟南疆之行,收獲可大著呢!” 樓如逸和周聘婷都來了興致,周聘婷目光移了移,樓如逸便在她旁邊的交椅上坐下,雪月送上茶來,樓如逸喝都來不及喝一口,只問道:“都有哪些收獲?難道傳說的都是真的?” “樓公子,你這是不信任在下!”冷謙皺眉,認(rèn)真道:“南疆確實有麻、稻谷與耕牛,不信你問問諸位管事?!?/br> 周聘婷目光轉(zhuǎn)到諸位管事身上,其中職位最高的管事,名安康成的站了起來,道:“回小姐,南疆,不,確切地說該是廣南西道,確實如冷先生所說,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蕁麻、養(yǎng)耕牛、種稻谷?!?/br> 周義也在當(dāng)場,聞言便問道:“雖是家家戶戶都有,但可有買賣的?” 若是家中種蕁麻只為了織布穿衣,養(yǎng)耕牛只為種田耕地,種稻谷連自家吃的都不夠,那即便家家種養(yǎng),對商賈來往也是無濟(jì)于事。 “大總管別急,聽在下說完?!卑部党尚Φ溃霸谙码S冷先生在廣南西道走了一個多月,所見大出平日之知。不錯,廣南西道確如中原所說,遍地高山叢林,山高水惡,來往困難,但山溝之中卻很多平地。特別是桂州、邕州、柳州一帶,多難以攀爬、方圓數(shù)十丈的石頭山,石頭山與石頭山之間,便是平地,平地上綠水潺潺,很適宜種稻谷。且南疆確是比咱們江南熱的時間長,如今已是九月,咱們江南已開始穿棉、綾等織物做成的衣服,廣南西道卻還在穿羅、紗等輕薄之衣。在下走了許多地方,每個地方都說,他們的稻谷至少能一年收兩次,秋收之后,還能種一季花生、大豆,且產(chǎn)量與江南相比,也不遑多讓。因產(chǎn)量不小,無旱澇之憂,許多農(nóng)戶一年里只種一季稻谷,夠自家吃就行了?!?/br> “有水有田,一年只種一季便夠全家口糧……”周義不禁感嘆,“這話若是江南的佃戶聽了,只怕不是氣死,便要捶足頓胸地哭?!?/br> “說起佃戶,這又是南疆的一大特色?!绷硪还苁碌溃盎蛟S因地域閉塞之故,兩廣少有佃戶,百姓每家每戶都有足夠的田地耕種,這可不是羨煞江南糧農(nóng)么?更因廣南西道水田眾多,少有馬匹,故而百姓耕田出行,都是用牛,有水牛、黃牛之分。說來也怪,廣南西道的耕牛每胎生仔都特別多,也無耕牛之爭,故而遍地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