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政壇地震,發(fā)動在即
兩個大清帝國的權(quán)力象征者和實際掌握者在相差不到一天的時間里相繼死亡,正如一個外國記者所說:“慈禧太后是神圣和古老理念的最后一位代表---當另一個新的黎明降臨在這個已經(jīng)成為世界未來一部分的奇妙王國時,上述理念就會隨她一起死去了?!?/br> 一個三歲的奶娃娃登基為帝,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話講,那就是“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 風雨飄搖的清廷,因此而陷入了更危險的境地,盡管那些滿人親貴、中樞高官還沒認識到這一點。 一九零八年的冬天,海南溫暖如春,京、津卻是滴水成冰。然而比天氣更冷的,還有袁世凱那哇涼哇涼的心。 “軍機大臣外務(wù)部尚書袁世凱,夙蒙先朝擢用,朕登極之后,復與殊賞,正以其才可用,使效馳驅(qū),不意袁世凱現(xiàn)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任。袁世凱著即開缺,回籍養(yǎng)疴,以示朝廷體恤之意?!眲倓偨拥降脑t旨就在桌上攤著,袁世凱不用再看,里面的字字句句已經(jīng)深深刺進了他的心里。 光緒駕崩,慈禧歸天,袁世凱便陷入了心神不安,疑神疑鬼的心境之中,象進入了夢魘一般。 袁世凱當然恐懼光緒重新執(zhí)政,他死命地掌握著北洋軍,鞏固自己的力量,就是以防萬一?;实酆吞蠖荚诓≈械臅r候,清廷計劃為光緒立嗣以備萬一,袁便極力支持立******的長孫為嗣,可是他的計劃卻不被慈禧所接受。 慈禧雖然不喜歡光緒,但是她和醇親王一家人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因為她的親meimei便是嫁給醇親王奕譞,而載灃又繼承了醇親王的王位,娶的太太又是慈禧親信榮祿的女兒。所以慈禧為了這種私情,寧愿把天下交給載灃所生的,才三歲又好哭的溥儀,并命載灃以監(jiān)國攝政王名義抱了他的兒皇帝統(tǒng)治大清江山。 袁世凱在醇親王載灃被任命為攝政王以后,也曾做了一番努力,他以國家需立長君為由,建議載灃自己做皇帝,他希望以擁立載灃自己做皇帝,來求取載灃的諒解,可是他這個建議不僅未被載灃接受,反而卻召來一頓很嚴厲的申斥。無趣之下,他乃稱病請假到天津小住。 如今,朝廷真的準他的假了,而且是長假。你說你有病,好吧,那就回家數(shù)老米去吧!當然,袁世凱覺得能回家數(shù)老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他害怕呀!他不敢去北京向皇帝謝恩辭行,因為從北京得到的一些消息表明,載灃當國后,真的在籌劃替皇兄報仇,要誅殺于己。而且他在內(nèi)務(wù)府的臥底言之鑿鑿,連殺他的辦法都詳細告之。 攝政王想照學一下康熙皇帝殺大臣鰲拜的辦法,和攝政王一起制定這個計劃的是小恭親王溥偉。溥偉有一柄咸豐帝皇帝賞給他祖父奕的白虹刀,他們把它看成上方寶劍一樣的圣物,決定由溥偉帶著這把刀,做殺袁之用。 不去,是死罪;去,還是免不了一死。袁世凱直覺得冷汗直流,桌上的詔旨似乎變成了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直指他的心窩。 是啊,自己在戊戌后雖然用大量銀子到處送禮拉攏,但畢竟還有用銀子消除不了的敵對勢力。這些敵對勢力,并不全是過去的維新派和帝黨人物,其中還有和力挺自己的奕劻爭地位的,有不把兵權(quán)拿到手誓不甘休的,也有為了其他目的而把希望寄托在倒袁上面的。 因此,這早已不是什么維新與守舊、帝黨與后黨之爭,也不是什么滿漢顯貴之爭,而是這一伙親貴顯要和那一伙親貴顯要間的奪權(quán)之爭。 原來退隱田園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權(quán)勢烜赫的袁宮保,現(xiàn)在不僅變成了喪家之犬,更有性命之憂。 “袁大人,朱爾典先生來了。”一個隨從通報道。 “請,快請,不,待我去親自迎接?!痹绖P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騰地從椅子上蹦起來。 來的這位是英國駐清公使朱爾典,他和袁世凱早已建立了極親密的關(guān)系。袁世凱此時請他來,是要和他商量一下自己該何去何從,如果朱爾典能拍著胸脯擔保他的生命安全,那就讓朱爾典陪著去一趟北京。 ………… 慈禧太后死后,袁世凱的日子確實是不好過了。 不管有沒有光緒的臨終的“殺袁”令,反正載灃上臺之后,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袁世凱。 在新政以后,袁世凱在慈禧太后的庇護之下可是風光得很,也辦了不少實事。但問題是,他的勢力擴展太厲害了,軍隊、官制改革、立憲,他樣樣都來,而且朝中有人,門生故舊遍天下,特別是北洋新軍里的那些將領(lǐng),哪個不是惟他袁世凱的馬首是瞻? 皇族親貴的擔憂當然有他們的道理,誰讓滿人不爭氣呢!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養(yǎng)尊處優(yōu)后,有才干、能做實事的卻找不出幾個。因此,地方督撫多為漢人掌握,清廷的政權(quán)也開始軟化。 越是失去的,就越想奪回來。從官制改革到預備立憲,皇族親貴看著漢人的勢力在不斷壯大,他們怎能不憂心忡忡。 當年在官制改革會議上,袁世凱堅持要設(shè)立責任內(nèi)閣,載灃至今都為袁世凱當時的猖狂勁而記憶猶新。雖然老太后在前兩年已做先手,將袁世凱所轄的北洋新軍六鎮(zhèn)中的四鎮(zhèn)收歸陸軍部,后來又將他與張之洞一起上調(diào)為軍機大臣。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動搖袁世凱的勢力并不是那么簡單。更何況,處置一個位列極品的軍機重臣,必須要經(jīng)過軍機大臣們的同意,其所頒上諭也須有軍機大臣的副署才能生效,滿族親貴要誅殺袁世凱,談何容易。 正因為如此,載灃才不敢貿(mào)然而行。在再三的思慮之后,載灃和隆裕太后把首席軍機大臣******奕劻和張之洞召來商議。 奕劻是袁世凱死黨,自然反對殺袁。而張之洞是漢人大臣,年紀又大了,聽說要誅殺袁世凱,也未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他和袁世凱的關(guān)系并不算好,但他的反對,不管他是為了大局著想或是其它,卻在無意中保護了袁世凱。 事實上,除了奕劻和張之洞反對誅殺袁世凱外,其它幾個軍機大臣也表示反對,比如那桐和世續(xù),都是袁世凱的私黨,世續(xù)還暗地為袁通風報信。而在地方督撫中,端方是袁世凱的姻親,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更是袁世凱多年的把兄弟。另外,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也曾為袁世凱出面說情,這些人都構(gòu)成了阻止殺袁的重要力量。 不過,話說回來,袁世凱雖然樹大根深,不好對付。但在皇權(quán)體制下,袁世凱何嘗不慌張、害怕?當他聽說載灃“將對袁不利”的消息后,也是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無計可施。 一九零八年十二月三日,袁世凱懷著無比的委屈和幽怨,帶著他的姨太太和親信們,孤獨而凄茫的離開了北京。 袁世凱被排擠出京后,清末政壇再次發(fā)生或大或小的地震,袁世凱的私黨一個個清除:郵傳部尚書陳璧被革職;徐世昌內(nèi)調(diào)郵傳部尚書,東三省總督由錫良接替;黑龍江布政使倪嗣沖被查辦;民政部侍郎趙秉鈞被斥,載灃接管警政;江北提督王士珍自請開缺…… 表面上來看起來,這是載灃和袁世凱的斗爭。但實際上,這是以載灃為首的滿族親貴派和奕劻、袁世凱集團的權(quán)力之爭。 載灃主政之前沒有自己的人馬,他所能接觸到并信任的,也只有象載澤、善耆、載濤、載洵、毓朗等人這樣的滿族親貴。而這些人不管有才無才,都迅速的集結(jié)在載灃周圍,成為一個皇族親貴集團。載灃集團都是一批新發(fā)家的少壯親貴,他們當時手無實權(quán),要想獲得權(quán)力,必須排斥當時的實權(quán)派奕劻、袁世凱集團。 所以,殺袁世凱和保袁世凱的問題,早已不是什么維新與守舊、帝黨與后黨之爭,也不是滿漢顯貴之爭了,而是這一伙親貴顯要和那一伙親貴顯要間的奪權(quán)之爭。 扳倒了袁世凱后,攝政王載灃首先要抓的就是軍權(quán)。他當年作為“謝罪專使”到德國的時候,德皇威廉就曾向他傳授保持皇權(quán)的秘訣:要有足夠數(shù)量的軍隊,并一定要由皇帝直接掌握。 由此,載灃得出一個結(jié)論:皇室要抓軍隊,皇族子弟要當軍官,兵權(quán)一定要牢牢的控制在皇室手中。 于是,載灃剛剛接班便下令建立“禁衛(wèi)軍”,也就是主要用來保衛(wèi)皇帝和皇宮的軍隊。這支軍隊主要從陸軍中挑選精壯士兵,并兼從閑散宗室中選出一些人組成,由載濤、毓朗和良弼擔任訓練大臣,并任命排漢思想最厲害的良弼為禁衛(wèi)軍第一協(xié)統(tǒng)領(lǐng)官。 除此之外,載灃又命陸軍部尚書蔭昌兼任近畿陸軍六鎮(zhèn)的訓練大臣,接著載灃宣布設(shè)立海軍部,以載洵為海軍大臣。如此一來,陸海軍都歸載灃的兩個弟弟載濤和載洵主管了。 看得出來,載灃抓軍權(quán)非常堅決,行動也算迅速。但是,他的做法不但引發(fā)了地方督撫們的抵制,就連皇族內(nèi)部的將軍都統(tǒng)們在背地里也是怨氣沖天。 道理很簡單,原來的地方總督、巡撫、將軍等都有一定的調(diào)兵權(quán),而現(xiàn)在無論做什么都需要請示軍諮處,這些人不但感到不便,更覺得自己的權(quán)力受到損害。 …………… 突然出現(xiàn)的變局,使陳文強和復興會高層都集中了注意力,緊盯著形勢的不斷變化,革命大發(fā)動的時間也因此推后。 時間跨入了一九零九年的三月,清廷的政治地震還在進行,但局勢已經(jīng)逐漸明朗。 攝政王載灃激流勇進,大刀闊斧,這新官上任的幾把火燒得——真是好啊! 陳文強拿起草擬的電報再度審視了一遍,輕輕點了點頭,時機到了,可以開始發(fā)動了。 盡管時間推后,但準備工作一直沒停。相反,因為時間較充裕,準備工作倒是更加充分了。 不僅僅是人員、物資的調(diào)派囤積,陳文強在袁大頭被開缺出京后,便派人前往河南慰問一下老袁受傷的心靈,并帶去了幾本書,還幫著袁大頭架設(shè)了電臺,以便他與舊部和陳文強能保持聯(lián)絡(luò)。 話不必說得太透,時機未到,但這條線建立起來,革命成功便又多了幾分把握。 載灃雖然在朝廷中貌似取得控制,但地方上和軍隊中,袁世凱的勢力遠沒有被拔除,這也為袁世凱的東山再起提供了可能。 而且,載灃任用親貴的做法也令很多漢族官僚感到反感和不公,正如美國學者恒慕義所指出的:“載灃幾乎毫不具備做攝政王的一切必要素質(zhì)。他無力節(jié)制他的兄弟和其他王公顯貴,他被迫授予他們政府高位,而不考慮他們的能力。因此,他失去了許多有才干的漢族官員的支持?!?/br> 這樣很好,在革命爆發(fā)后,很多本來會站到載灃一邊的漢族官僚會重新站隊選擇,甚至會成為革命的助力。 北洋軍嘛,既然革命軍不想與之死磕,那拴在北洋軍脖子上的繩子還是由袁大頭來牽著為好。 陳文強想了很多,很久,認為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一個革命發(fā)動的好時機,比預期的還要好。 “大人,這電報——”陸耀宗等了一會兒,見陳文強又陷入了思考,不禁輕聲提醒。 哦,陳文強自失地一笑,把電報遞過去,停頓了一下,又開口說道:“你等一下,還有幾份電報也要一并發(fā)出?!?/br> 陸耀宗點了點頭,接過電報粗粗瀏覽了一遍,并沒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上海、郴州、衡陽、崖州、西南軍政府,還要通知鐵路巡警、武裝警察,以及船運公司等等。整個行動將是周密的,將是傾盡全力的,為此,陳文強不敢有絲毫大意。 而且,他要計算,計算著北洋第五鎮(zhèn)和湖北第八鎮(zhèn)所要求補充彈藥物資的日期。一經(jīng)發(fā)動,便要盡量使這兩支部隊缺糧少彈,戰(zhàn)力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