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jié)
李秀琴剛開始還漫不經(jīng)心,可見他說得頭頭是道,也收起那漫不經(jīng)心的態(tài)度,回屋拿紙筆認真記下來。 她這樣認真的態(tài)度顯然取悅了成先生,他又說得更細致一些。 一頓飯光顧著聽他點評了。 林滿堂心里暗想,這人該不會是老饕吧? 想到他之前點的那些菜,林滿堂試探道,“先生,您之前說的那幾樣菜,不如將做法告訴我媳婦,讓她做給您吃吧?!?/br> 成先生看了他一眼,林滿堂老臉一紅,總感覺先生好像看穿他的小心思。 成先生卻坦然一笑道,“也行?!?/br> 左右他的好日子過一天少一天,還不如及時行樂呢。 成先生便將自己吃過的好菜講給李秀琴聽。 他是老饕不假,但他其實沒下廚做過菜,只是知道這些菜里用了哪些香料,好在李秀琴有豐富的做菜經(jīng)驗,步驟倒是能還原出七七八八。 吃完飯,林滿堂見成先生眼底一片青黑,顯然昨晚沒睡好,就送他到客房歇息。 回到堂屋,林曉和媳婦正湊到一塊看書。 林滿堂看了眼書名,居然是本小說,這娘倆可真幸福啊。他就得看這枯燥難懂的《易經(jīng)》,人跟人可真不一樣啊。 看文一篇,李秀琴合上書,歇歇眼睛,“這故事可真好看?!?/br> 這本小說語言都很口語化,而且還很押韻,讓人一看就懂。 林滿堂好奇,“什么故事?” 李秀琴把故事簡單概括了一遍。 林曉捧著臉樂道,“阿壽說這小說在京城很火的,那些說書先生都爭相說這個?!?/br> 林滿堂聽后,腦子里浮現(xiàn)一個念頭。 明年他們家的嫁接法就要問世,他想過到時發(fā)傳單,廣而告之。但看到這故事書,他突然有個大膽的念頭。 他目光灼灼看著女兒,“曉曉,不如你也寫一本小說吧?!?/br> 林曉一愣,“???我不會啊?!?/br> 她從未寫過小說,而且他不是不讓她出名嗎? 林滿堂擺手,“我不是讓你寫這種小說,我是讓你給咱們的果園寫本小說?!?/br> 林曉一頭霧水,“給果園寫小說?這要怎么寫?” 林滿堂見女兒不懂,又講得更細致一點,“就像菜名一樣,有些菜名很容易就能讓人記住,比如麻婆豆腐,東坡rou。為啥呢?因為這些菜跟人有關(guān)。許多人聽到這樣的菜名會想知道為啥叫這個名字。咱們家的嫁接水果要想出名,也得跟我聯(lián)系到一塊?!?/br> 總之不能像那雙滑犁成全了別人,自己只撈了些田地。他們家現(xiàn)在最缺的就是名聲,不是錢財,更不是土地。 李秀琴聽了忍俊不禁,“滿堂沙果?滿堂李子?我咋聽著這么別扭呢。” 林滿堂絲毫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意思,“也不一定是我的名字,比如你們給我起個字,我以后就叫這個字?!?/br> 林曉懂了,“爹,你這是掛羊頭賣狗rou啊?!?/br> “這也是沒辦法。咱們想讓上頭知道我的嫁接法,就得盡可能將這事鬧得全國皆知?!绷譂M堂喜滋滋道,“如果你寫的小說暢銷,說不定也能賣到京城呢。我的名字會紅遍整個良國?!?/br> 她爹對她總有種迷之自信,林曉嘆了口氣,“爹,你可真敢想啊,我都沒寫過小說?!?/br> 林滿堂自信滿滿,“爹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br> 林曉真不知道她爹哪來的自信。她一個學(xué)理的,讓她去搞打谷機都比寫小說要容易吧? 不過看著她爹信任的眼神,她決定試一試。 接下來,林曉和林滿堂白天聽成先生講課,晚上就窩在屋里寫小說。 她打算先寫大白話,然后再改成古代白話文。 她興致勃勃寫了三天,就將一篇五萬字的短篇故事寫完了,名字也很俗氣叫《一個沙果引發(fā)的血案》。 林滿堂通篇看完,有些不滿意,“這里面怎么沒有滿堂沙果啊?” 林曉喜滋滋道,“我會在后面寫個注釋,說這沙果產(chǎn)自新陵縣,以小莊村種的沙果最甜?!?/br> 林滿堂聽了還是不滿意,“為什么不給沙果起個名字?” “爹,您那樣就太刻意了,等我書印出來,大家都知道我是你女兒,我夸你種的果樹好,那叫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人家不會信的,還不如拿咱們村子說事兒?!?/br> 李秀琴覺得女兒說得不錯,“你那樣確實太刻意了。別人要是知道你倆的關(guān)系,以為女兒是濾鏡,可能就不相信這世上還有嫁接法這回事”。 這話倒也有道理,林滿堂頗有些遺憾,“那成吧?!?/br> 第105章 林曉把故事講給大丫和大利聽, 他們也都覺得不錯。 這故事充滿趣味性,又沾了鄉(xiāng)土氣息,口味大眾化, 一定能賣出去。 林曉越發(fā)自信, 只花了兩天時間就改成了古代白話文。 沒事可干, 林曉就去大伯家找大丫玩。 因為家里掙到錢了,大伯家現(xiàn)在天天燒坑,幾個孩子就窩在家玩投壺。 這是他們從阿壽家學(xué)的玩意兒。將壺放在地上, 他們坐在坑上,往壺里扔竹棒。 林曉進來時,就聽到三個孩子激動地拍巴掌。 大丫輸了, 二丫和大利便要彈她兩個腦瓜蹦。看到林曉回來, 她趕緊往后退,試圖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曉曉?你來啦?!?/br> 林曉點頭, 脫鞋上坑。 大丫奇了, “你不是在家寫書嗎?咋有空過來?” “寫好啦?!绷謺耘踔∧?,“但是我爹沒時間帶我去縣城。我也不知道我寫的好不好?!?/br> 林滿堂要在家讀書,時間寶貴,林曉不想打擾她爹。 大丫替她出主意, “我大哥天天去縣衙當(dāng)值, 不如讓他幫你拿去問問吧?” 林曉眼睛一亮,拍著巴掌后知后覺反就過來,“對啊。我怎么就沒想到?!?/br> 她急急忙忙穿鞋,“我現(xiàn)在就回家拿?!?/br> 一溜煙沖出屋, 剛好看到劉翠花進來, 她打了聲招呼就跑了。 劉翠花叫都叫不住, 手里端著一盤剛剛炸好的雞蛋泡泡,“哎呀,怎么就走了?我剛炸好的?!?/br> 大丫幾個趕緊下炕,圍過來,三個人,六只手齊齊伸向那碗雞蛋泡泡。 二丫邊吃邊抱怨,“娘,每次曉曉來,你都要給她做好吃的。到底誰才是你孩子?!?/br> 劉翠花拍了下她后背,“竟胡說。要沒有你二叔,咱家今年能過這么好的日子嗎?怎么那么不懂事呢。” 大丫道,“娘,曉曉回去拿她寫的書呢,馬上就回來?!?/br> 劉翠花一聽人還回來,扭頭發(fā)現(xiàn)三個孩子眨眼就將雞蛋泡泡消滅一半,心都疼了,將盤子往后藏,“得了,一個個都餓死鬼脫胎啊,吃那么多。給曉曉留點兒?!?/br> 三個孩子意猶未盡,舔了舔嘴唇。 劉翠花剛要端著盤子往外走,突然反應(yīng)過來,“你說啥?曉曉寫書?她寫啥書???” “上次我們從阿壽家借了幾本小說,她看完也想寫。”大丫隨口道。 “哎呀,這孩子挺有才啊,居然會寫書?!眲⒋浠▏K嘖贊嘆,看了眼大丫,“你呀,得跟曉曉好好學(xué)學(xué),你瞅瞅人家都會寫書了,你也要跟上啊,將來你可是要嫁進馬家的。你要是會寫書,阿壽肯定會跟你有話說?!?/br> 大丫有些扭捏,“娘,我字還沒認全呢。你就讓我寫書,你想得也太遠了吧?” 劉翠花白了她一眼,“曉曉也就比你早識字半年。她現(xiàn)在會寫書,那你明年應(yīng)該會了吧?我怎么就想遠了?” 好像說得也有道理啊,大丫竟然找不到話反駁。 就在這時,外面?zhèn)鱽砬瞄T聲,劉翠花以為是林曉回來了,扭頭去看,卻發(fā)現(xiàn)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郎,生面孔。 劉翠花將雞蛋泡泡放到桌上,走過來問,“你找誰啊?” 大利驚喜的聲音在后頭想起,“石頭?是不是阿壽讓你來的?” 劉翠花愣了愣,原來這是阿壽那邊的人。 石頭沖大利作了揖,“是,阿壽少爺讓我給您送幾本書,這些是剛上市的?!?/br> 大利接過來,再三道謝,又讓大丫把之前借的幾本書都找回來。 有一本還在曉曉那,大丫讓石頭進來暖暖身子,她去二叔家拿書。 劉翠花將半盤雞蛋泡泡放到石頭面前,“快吃吧。還熱著呢。” 石頭有些不好意思,連連道謝。大利給他倒熱水,讓他暖暖身子,好奇問他,“阿壽在家做什么呀?還是天天看書嗎?” 石頭喝了半碗熱水,整個人才像活過來,抹了抹嘴,笑道,“是啊,他最近在琢磨寫書?!?/br> 他從剛剛那幾本書里,取出一本,“這個就是少爺寫的。已經(jīng)印成冊子了?!?/br> 大利驚訝張大嘴,“啊?他也寫書?” 石頭一呆,“也?還有誰啊?” 大利撓頭傻笑,“還有我堂妹。她最近也在寫。” 大利翻看幾葉書,上面有三分之一的字,他都不認識,看得磕磕絆絆。 他小臉一紅,故作矜持地合上書,“你回去告訴阿壽,我一定會好好讀的?!?/br> 院外,大丫和林曉從外面進來。 大丫將之前借的書歸攏好,用包袱裹好,遞給石頭,請他幫忙帶回去。 石頭接了書,謝絕留下吃飯就告辭離開了。 等他一走,大利就將阿壽寫的書給他們看,“哎,沒想到,阿壽這么年輕居然就會寫書了。他也太厲害了吧?” 大丫接過來,看了一段,發(fā)現(xiàn)自己有許多字不認識,就讓林曉讀給他們聽。 四個孩子盤到炕上,劉翠花重新炸了一盤雞蛋泡泡,林曉邊吃邊念給他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