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搬弄是非
朝堂之上,燕盛堯坐在龍椅之上,又問起群臣會稽等地旱災(zāi)之事,他先是問梁丞相:“明道,燕世子和令公子那邊可有信來了?!?/br> 梁丞相“嗯”了一聲搖搖頭,道:“陛下,您為著災(zāi)情之事日夜懸心,可孩子們這才剛?cè)ゲ粠兹?,只怕沒有那么快的?!?/br> 燕盛堯嘆了口氣,道:“朕近日收到幾份越過郡守,直接上給刺史的地方官員陳情表,說這會稽郡守薛銃,眼見大旱即來,采取的是消極應(yīng)對之態(tài),這也就罷了,還私自屯糧,這一點,一定明察,若是真的,我看他有幾個腦袋,竟敢如此放肆,不顧黎民倒懸,只管中飽私囊?!?/br> 梁丞相道:“陛下所言,老臣也略有耳聞,想起災(zāi)象初成,他便上表稟奏,卻不積極治下,由此可以判定,他所采取的,只怕的確是消極處理的態(tài)度?!?/br> 燕盛堯聽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一巴掌拍在案上,道:“大膽薛銃,吃的是皇家俸祿,竟是這般為民辦事的,果不是什么的好官。”說著,便道:“來人,朕要擬旨?!?/br> 柳尚書見狀,趕忙站出來道:“陛下,陛下,陛下息怒,臣也有所耳聞,但是怕是空xue來風(fēng)。依照臣看,不妨再等些時日,等燕世子和梁公子查明情況,再做定奪?!?/br> 燕盛堯聽說,面色很是不悅,道:“怎么,柳愛卿,你這是擔(dān)心朕偏聽則暗,可我告訴你,朕手頭的折子,就像是一雙雙眼睛,已然表清,薛銃乃中飽私囊之徒,難道這些折子也能騙了朕不成?!?/br> 一時間,伴隨著燕盛堯的盛怒,朝廷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柳尚書下頭的尚書郎中,有人暗暗給柳尚書遞出眼色,示意他不要再多說話,柳尚書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并不理會。 直等到燕盛堯稍稍有了緩解之色,這才又道:“陛下,依微臣只見,且先不管薛銃那頭是否中飽私囊,不顧黎民倒懸。眼下,會稽一帶的災(zāi)情,越來越重,如此下去,秋收必定不成,若及至災(zāi)地糧食盡完,才輸送救災(zāi)糧餉,唯恐不及。不如,趁著未到秋收的間隙,先從去秋豐收的各郡,撥調(diào)部分糧食,先一步運往災(zāi)地,如此一來,可保災(zāi)地百姓性命,又不至他們顛沛流離,背井離鄉(xiāng)?!?/br> 柳尚書說完,朝中官員一陣嘩然,有的贊成,有的反對。梁丞相聽了,哈哈大笑,道:“柳尚書,賑災(zāi)固然重要,可古往今來,災(zāi)情未發(fā),賑災(zāi)糧餉先到,這我還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br> 這頭剛說完,秦翊站出來,也接口道:“臣也孤陋寡聞,從未聽過這等賑災(zāi)的,要知道,如此一來,只怕是會讓各級官員養(yǎng)成惰性,再不居安思危的。有了功勞,可以上表;但有了過失,或是像會稽郡,地方官壓根不必做出努力,就可以坐等賑災(zāi)糧餉,自己倒是不必努力了?!?/br> “是啊,是啊?!鼻伛丛捯粢宦?,朝堂之上,又是一陣嘩然。 燕盛堯沉吟了片刻,道:“諸位愛卿言之在理,災(zāi)情未成,糧餉先到,這必然會助長地方官員惰性。今日不過會稽三郡旱災(zāi),若有朝一日,天下大患,那這般賑災(zāi)的,是怕是要皇城不保?!?/br> “陛下英明。”梁丞相道。 文武百官見狀,也紛紛道:“陛下英明?!绷袝粫r陷入孤立無援之境,只得嘆息搖頭,退步回到班列之中。 梁丞相見狀,又道:“柳尚書,咱們身為天下黎民的父母官,可要秉著無私公正,不能徇私枉法,雖說薛銃薛大人和你私交甚好,可咱們也不能昧著良心說話?!?/br> 柳尚書聞言,有心辯解兩句,卻見朝臣眾人,虎視眈眈,更有皇上,也是目光如炬,咄咄逼人。柳尚書心下清楚,自己身處什么境地,只能忍氣吞聲,不再言語。 燕盛堯正要宣布退朝,忽然想到再過翌日,便是皇都附近,地方官入朝覲見之日,便道:“對了,明日皇都附近幾郡郡守入朝覲見,不如你等皇都京官也一道前來聽聽,順道也該好好議一議賑災(zāi)之事?!?/br> 柳尚書聞言,心中暗喜了些,雖說皇上當(dāng)眾駁了自己,但到底還是將賑災(zāi)之事提前來議了,這也不枉了自己的一片用苦良心。 這日,陶如菁從燕含蕊處得了些上好的花蜜,想要送給陶之遠(yuǎn)嘗一嘗,剛到了門口,就見杜仲從里頭走出來。杜仲見到陶如菁,趕忙揮了揮手,示意她趕忙退出去。 “怎么了?”陶如菁瞪大眼睛,不解的問道。 “老爺心情不大好,正和夫人商量事情來著,大小姐若不是有太緊要的事情,我看不妨往后拖一拖?!倍胖僬f。 陶如菁點點頭,謝了杜仲,杜仲這頭便走了。 “到底是什么事情呢?”陶如菁心頭暗暗想,于是站在廊前,想要聽聽看,是否能聽出所以然來。 隱隱約約,只聽里頭陶之遠(yuǎn)道:“今日上朝,針對會稽、臨城、燕塞旱災(zāi)一事,你兄長柳尚書同梁丞相的意見相悖,倆人爭論不已,我這心里有些不安?!?/br> 柳姨娘聽了,道:“那么,老爺?shù)囊馑际恰?/br> 只聽到陶之遠(yuǎn)嘆了口氣,道:“一頭是權(quán)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梁丞相,一頭是你的兄長柳尚書,雖說我兩家自從斷交之后,來往甚少,可畢竟這關(guān)系在外人看來,還是那么一層關(guān)系。你說我這……我這依著誰,可都不好辦?!?/br> 陶如菁聽到這里,心下著急,想著推門而入,但又礙于柳姨娘的在場,思及之前杜管家的忠告,不得不放下已準(zhǔn)備推門的手。皺著眉頭站在門廊里。腦袋里想著該如何跟陶之遠(yuǎn)表明自己的想法。 人命關(guān)天,這不是從權(quán)的時候,若真想天下太平,救百姓于倒懸,那必然是柳尚書的提議更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