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今天不上班 第513節(jié)
羌渠氏的軍隊嚇懵了,本就混亂的他們,心中回想起了曾經(jīng)被大漢支配的敬畏。 他們被大漢統(tǒng)治了數(shù)百年,哪怕是漢末,亦效力于董卓、馬騰等人麾下,尊其號令。 今日突然見到漢軍鐵騎,再加上他們在盜掘西漢皇陵,頓時感到恐懼。 莫不是各大皇陵留有超乎想象的設(shè)計,他們的盜掘驚動了先漢守護皇陵的英靈,讓大漢鐵騎復(fù)活了? 他們可剛剛挖了漢武帝的陵啊!這不會是漢武帝的軍隊吧?那烈甲少年將軍難不成是冠軍侯? “撤!快撤!” “是大漢!是大漢啊!” 不可一世,縱橫關(guān)中的羌渠騎兵,竟然心虛到不行,兩股戰(zhàn)戰(zhàn)瘋狂逃竄。 紛紛化為好幾股部隊,零散向西邊逃離。 直接士氣崩塌,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 連抱在懷里的陪葬品都丟掉,滿載的馬車直接遺棄,生怕帶著這些漢陵之物,會被什么詛咒糾纏,被漢軍追殺到天涯海角。 …… 第356章 我愿為你的將軍 “簇簇簇!” 妙寒領(lǐng)兵不斷追擊,時不時揮劍,隔空斬殺一個將領(lǐng)。 羌渠騎兵更加崩潰,越逃越遠(yuǎn),頭都不敢回,最后直接逃出了長安地界,向隴西而去。 妙寒追擊三百里,沒有再追。 回來時,附近不斷有百姓匯聚,他們震驚地看著這支軍隊,奔走呼叫,緊密跟隨。 他們都是昔日住在長安,及長安附近五陵的居民。 羌渠將他們趕走,然后在五陵大肆挖掘。 百姓沒有地方住,只能困縮在鄉(xiāng)野搭建簡單棚屋,或在遭遇大火早已是一片廢墟的長安城里落腳,日子過得十分困苦。 沒想到突然天降雄師,將羌渠全部驅(qū)逐,再一看,竟是大漢。 他們不斷跟隨,想要求庇護,但那些漢軍冷漠不言,好似軍紀(jì)嚴(yán)明。 默默回到五陵城邑附近后,在一處山坡上消失無蹤。 “啊!消失了!” “是英靈軍隊!” “定是胡蠻盜掘皇陵,激怒了大漢英靈?!?/br> 百姓們胡亂猜測,肆意腦補,和羌渠氏的人想的一樣。 畢竟這特殊時候,特殊地點,而且這支軍隊氣勢極強,來得詭異,消失得也離奇,好似鬼神一般。 百姓們沒有深入大山,而是重回陵邑,想要重新在這安家住下。 有大漢英靈守護,比什么官府都還管用,他們當(dāng)然哪也不去。 “大漢滅亡一百多年,竟然還有如此威風(fēng)?!毖着鸷车馈?/br> 妙寒讓猴兒給他百萬大軍,乃是想故技重施,效仿蕩出震退禿發(fā)氏的情況,用分身變化出虛假的軍勢。 不過張辟疆卻攔住了猴兒,表示沒有必要百萬大軍。 如果化成漢軍的樣子,三萬足以。 他見過漢武帝時期的軍隊,當(dāng)即教猴兒變化,并以仙法掩蓋妖氣,再加上炎奴的氣勢…… 真有如冠軍侯再生,大漢鐵騎又起。 旗號往那一立,三萬人默不作聲,就讓羌渠士氣崩潰。 “劉秀、王莽之前,大漢任何時期都沒有過百萬大軍,三萬就足以橫掃大漠?!?/br> “這等威名,別說大漢滅亡一百年,就算是一千年、一萬年,也會矗立在那里?!?/br> 張辟疆無比自豪地說著,隨后看向回來的妙寒:“你若讓猴兒變出太多軍隊,反而可笑?!?/br> 妙寒感慨,拱手道:“受教了。” 炎奴笑道:“人皇路上,咱也要像漢武帝一樣,建立一支無敵的軍隊,威震天下,名揚萬古,教那些宵小不敢禍亂天下,日子也就太平了。” 妙寒眉頭微皺道:“漢武帝之時,可不太平,光有天下無敵的軍隊,百姓還是會在水火之中?!?/br> 炎奴歪頭:“誒?怎么會?你看那羌渠從漢武帝陵墓搜刮出如此多珍寶,可見當(dāng)時的富饒?!?/br> 羅閻等魔道中人大笑:“這還算少了!不到茂陵之萬一!” 炎奴駭然,看向那滿載的幾百輛車上的寶物,驚道:“這還少?” 羅閻撇嘴道:“漢武帝的茂陵,其規(guī)模之龐大,遠(yuǎn)超始皇陵?!?/br> “隨葬品數(shù)目龐大,網(wǎng)羅天下奇珍,竟然偌大的陵墓里珍寶多到放不下,以至于數(shù)次擴建陵墓!” “茂陵共耗費五十三年之久,一直擴建到他死?!?/br> “大漢每年的收入有三分之一都用在了帝王修建的陵寢之上,茂陵在建設(shè)的晚期,甚至要消耗當(dāng)時國家二分之一的收入?!?/br> “其投入之巨大,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于是皇室貴族,下至富商豪紳都開始效仿漢武帝,建造巨大的陵墓,埋葬大量的珍寶,在當(dāng)時成為了一種風(fēng)氣?!?/br> 炎奴驚愕,那么多資源都用在造陵墓,造到死,這是何等巨量的財富,就那么埋在地下? 張辟疆無從反駁,只是撫摸著霸陵的殘垣斷壁,呢喃著文帝的表字:“孝仁啊……” 羅閻聳肩道:“我為何說這不足其萬一?” “因為王莽篡漢時天下大亂,有農(nóng)民起義的赤林軍攻占長安后,焚燒了皇宮,又‘發(fā)掘諸陵,取其寶物’?!?/br> “其中茂陵中的寶物,搬了幾十天,‘陵中物仍不能減半’。” “乃至于后來起義軍,只要沒有錢用時,就去盜挖茂陵?!?/br> 炎奴傻眼,那得是多少寶物,這么挖都挖不完? 羅閻大笑:“劉秀重立大漢,當(dāng)然又沒人敢挖,直到漢末董卓、曹cao又去光顧!” “如今胡蠻崛起,羌渠氏又來挖,當(dāng)然只是其萬一!而且看這情況也是挖不完了?!?/br> “依我看,未來凡是戰(zhàn)亂時期,亂軍都會將茂陵作為一個取之不盡的寶藏。畢竟誰都知道,里面珍寶無數(shù),如何不會引來垂涎者?” “漢武帝至死也想不到,自己埋進陵墓中的無數(shù)財富,未來一次次成為充實大漢敵人的軍資,養(yǎng)活了無數(shù)大漢掘墓人?!?/br> 說到這,許多墨者都笑出聲,杜宇更是滿嘴歪比巴卜。 他們推崇節(jié)葬,漢之皇陵便是實實在在的反面例子。 炎奴看向妙寒,表示是這樣嗎? 妙寒點頭:“武帝開疆?dāng)U土,追亡逐北,功勞甚大,但他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修建宮室無數(shù),追逐長生,哪一個都靡費巨大,徒耗民力?!?/br> “若非有無敵天下的軍隊,與挺立千秋的武功,恐怕國家都要崩潰?!?/br> 炎奴肅然,他太知道苛政猛于妖魔。 他知道漢武帝的事跡,那真是豐功偉業(yè),本以為那時候的百姓一定很幸福,沒想到是這樣的。 不過他倒不會因噎廢食,畢竟情況不同。 那強盛的武功依舊是值得驕傲的,而他最不缺的就是資源。 只要解決掉天道,他定要人間富饒無比。 因此他并沒有得知強漢背后真相后,而有所動搖。 只是說道:“原來國家強盛,天下無敵,依舊是百姓苦?!?/br> 張辟疆無從反駁,長嘆一聲。 “白骨已消秦塞外,黃沙猶繞漢陵初?!?/br> “至今遺跡多荒草,空使行人吊古疏?!?/br> 他撫摸著霸陵的殘垣斷壁,呼喚著漢文帝的字。 “孝仁啊,你開了個好頭,可惜拗不過人性?!?/br> 羅閻等人都沉默,墨家的節(jié)用節(jié)葬這般有理,可卻就是沒人聽,就是因為人性啊。 人性就是傾向驕、奢、yin、逸。 文帝帶頭打擊驕奢之風(fēng),廢自古以來的厚葬禮法,如此努力,也就持續(xù)不了兩代。 炎奴見狀,詢問大家:“這文帝呢?他治下的百姓如何?” 張辟疆說道:“文帝推行廉政,恪守節(jié)儉,躬勸農(nóng)耕桑,施惠于四海,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 “即位十余年后,就五谷豐熟,百姓足,倉廩實,蓄積有余?!?/br> “景帝遵循其制,四海安寧,萬家富足,為文景之治?!?/br> 炎奴聽完,看向妙寒:“是這樣嗎?” 張辟疆氣到了:“吾親眼所見,你難道還不信我?” “孝仁他臨死前一日,都仍在田間勞作,死后好幾年,關(guān)中百姓都在田壟中大哭而懷念他,家里為他立祠?!?/br> 炎奴說道:“我不是不相信你,只是多問一問?!?/br> “經(jīng)過漢武帝的事,我發(fā)現(xiàn)你們眼中同一個時代是不一樣的。” 羅閻等墨者點頭笑道:“文帝之治,百姓確實富足?!?/br> “百姓可以自給自足,田野里牛馬成群。倉庫里的糧食放不下都堆到倉庫外面去了,陳糧都已經(jīng)腐爛得不能吃的地步,人人尊敬守法,都以犯法為恥?!?/br> “我魔道甚至可以說,從夏朝到現(xiàn)在,文景之治是百姓真正意義上最安康和諧的時候?!?/br> “當(dāng)謂古今第一盛世,可惜就二十年……” 炎奴大驚,羅閻等人連武帝都不屑,卻說文帝時是第一盛世,可見當(dāng)時百姓的生活的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