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和話題女王閃婚后[娛樂圈]、嫁給祖宗沖喜、她又老又頑固、問斬、撿個徒弟成女皇、[綜英美]小豬快跑、空降結(jié)婚現(xiàn)場[快穿]、男主養(yǎng)的霸寵跟我跑了[快穿]、日魄之獨占神話、影后總說討厭我
憋不住出來蹲茅廁的譚振興聽到這話差點沒跳起來,光是背書時間都不夠,哪兒有功夫忙其他,他急道,“父親,我們要背書呢?!?/br> “把書帶著,邊走邊背。” 譚振興:“......”就沒聽說有人趁干活之余讀書考上秀才的,父親是不是太過自信了。 他自己縣試都沒過呢,譚振興忍不住誹謗,私底下和譚振學嘀咕,“父親到底怎么想的啊?”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父親想法不無道理,咱們只要記住,父親永遠是對的,永遠為咱們好,其他的不用多想?!?/br> 譚振興撇嘴,說得輕巧,那天晚上你哭什么哭啊,嘴上說得好聽,不就害怕傳到父親耳朵里挨打嗎,譚振興覺得譚振學狡猾了,肯定和譚振業(yè)說的,譚振業(yè)別的不會,拍馬屁的功夫一流,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唯有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難怪父親說自己最像他,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11章 011 寒窗苦讀 然而不久他就意識到這并不是件好事,父親太了解他,想什么都瞞不過他老人家,這不,剛到竹林,后邊譚辰清就跟來了,手里拿著那根觸目驚心的木棍。 定是猜到他會偷懶,譚振興一只手扶著竹子,一只手掏出別在腰帶的書,嘹亮地朗誦起來。 譚盛禮皺著眉頭,徐徐走近,目光不動聲色地譚振興那張嬌柔造作的臉上,聽聲音就知道他用心,跟他老子一個德行,嘴上說得冠冕堂皇,骨子里比誰都自私懶惰,這幾年祭祀的貢品全被譚辰清以味道不好為由吃進肚子里去了,譚家到他這輩世代正直善良,子孫后代怎么就養(yǎng)成那般自私自利的性格了。 他揮了揮棍子,按耐住打人的沖動,訓譚振興道,“嗓子大背書就更快嗎,要是那樣,扯足了嗓門給我吼!” 見他怕得瑟瑟發(fā)抖,譚盛禮火氣更甚,“杵著作甚?” 譚振興被兇得差點把書摔了,忙正色,壓低聲音,正經(jīng)嚴肅的朗讀起來,“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讀完這句,譚振興偷偷瞄他父親,膽戰(zhàn)心驚的眼神看得譚盛禮又想打人,好好的男子漢,永遠擺著副柔弱可憐的模樣,跟女兒家似的,簡直丟人現(xiàn)眼。 “站直了。”譚盛禮嚴肅道,“解釋這句話的意思?!?/br> 譚振興直起腰桿,臉色脹得通紅,批注沒來得及看,支支吾吾半天回答不上來,譚盛禮看向彎腰砍竹子的譚振學,“振學你來回答?!?/br> “孔子說,以政令引導百姓,用刑罰約束百姓,這樣百姓免于犯罪和刑罰,但沒有羞恥心......”譚振學底子扎實,又在私塾上過學,這題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就此釋義,譚盛禮又引出其他文章,“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是何義?” 譚振學從善如流道,“老百姓需要仁德比需要水火更迫切......” 譚振學回答還算流利,釋義也準確,譚盛禮重新看向譚振興,“復述振學之前解釋的那番話?!?/br> 譚振興不敢馬虎,原原本本的把釋義復述了遍,完了惴惴不安地看著自個父親,等待指示。 “接著往下讀?!?/br> 譚振興繼續(xù)。 接下來,讀到復雜的句子,譚盛禮都會提問,譚振興知識薄弱,多是譚振學在回答,不完整的地方譚盛禮會補充,順便帶著其他文章同時講解,兄弟兩學問有高低,如此便是都照顧到了,譚振學覺得受益匪淺,便是背得滾瓜爛熟的《論語》,經(jīng)父親點撥后,心境豁然開朗,對文章又有了不同的見地。 毫不夸張的說,父親的學問比私塾夫子更高更深,見解獨到,一針見血。 譚振興也感覺到了,之前讀十幾遍都背不住的內(nèi)容,如今讀兩遍就有印象了,父親是在幫自己! 念及此,在他們說時,譚振興豎著耳朵專心聽,左右考科舉是要用到的,早學晚學都得學,不如先記下,往后讀到時就輕松多了,抱著這個想法,他比任何時候都認真。 整個上午,就砍了兩根竹子,兄弟兩先將竹子拖回去,完了來拖枝椏,譚盛禮幫著搭把手,路上也不忘給他們授課解惑,慢慢的,譚振興也能回答幾個問題,他驚人的發(fā)現(xiàn),盡管荒廢幾年,腦子里還是有點文章的,都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他是書到用時竟也有,幸哉幸哉! 有父親親自教導,兄弟兩喜出望外,干體力活亦是樂在其中。 便是譚盛禮將手里的木棍換成了手指粗的竹竿,兩人也不害怕了,父親不是蠻不講理,隨意遷怒人的性格,端正態(tài)度,虛心好學,父親的竹竿就不會落到自己身上。 想明白這點,兩人忍不住反省平時是不是太過懶散,否則父親怎么就看他們不順眼呢。 秉著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準則,兩人不敢懶散,照著譚佩玉說的,有模有樣把竹子砍短,圍成籠子。 待順著院墻圍好籠子已是日落西山了,兩人不知疲憊,欲再砍點竹子回來搭頂,譚盛禮讓他們明日再做,趁晚飯前回屋寫首與竹有關(guān)的詩。 兄弟兩沒想到臨時有這個任務,相覷兩眼,欣然應下。 寫竹者必先成竹于胸中,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正好眼前有竹,兄弟兩忙去看削短的竹子,反反復復打量,像要將其刻在心頭,譚盛禮無語凝噎,想說點什么,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他轉(zhuǎn)身回到前院,譚佩玉抱著幾件衣服從外邊回來,看到他,偷偷將外邊的紙藏進衣服里。 “父親,劉家把我的衣物送了過來。”休書的事她沒提。 譚盛禮瞅了眼外邊,看不到來人,他道,“既是如此就收著吧,你不想穿就裁了給大丫頭做絹花,鞋墊...咱家不缺這幾件衣服?!?/br> 譚佩玉垂著眸,眸里水光盈動,她明白父親的意思,不想她睹物思人,憶起不好的事,她輕輕點頭,“成,裁了給大丫頭做鞋子吧?!?/br> 事已成定局,她已經(jīng)不去想了,倒是譚振興和譚振學聽到這話心里百般不是滋味,譚振興罵劉明章不是人,長姐嫁去劉家,忍氣吞聲逆來順受不曾抱怨半句,他說休妻就休妻,半點情面不留,太不是東西了,那日就該多揍他幾下的。 與他憤憤然的情緒不同,譚振學滿是自責愧疚,如果他努力考上秀才的話,長姐就不會被休了。 懷著不同的心情,兩人步履沉重地回了書房。 這一寫,就寫到了月上柳梢。 譚盛禮先讓他們先吃飯,除了汪氏和大丫頭,全家都等著兩兄弟的,譚振興受寵若驚,“父親,不用等我們的。” 嘴上雖這般說,心里卻暖融融的,父子連心,父親終究是關(guān)心他們的。 “既是一家人就該齊齊整整的,吃飯吧,吃了飯繼續(xù)背書,要把今天的任務完成?!?/br> 就剩下幾頁沒背了,譚振興有信心,“好?!?/br> 譚振學亦是如此,明明飯菜比以往差很多,甚至不見油腥,但吃著格外香,他慢慢扒了口飯,斜著眼睛觀察他父親,父親快到不惑之年了,但不顯老,眼睛炯炯有神,甚為堅定,心底多年的疑問又冒了出來,他不知道該不該問。 譚盛禮注意到他的眼神,擱下筷子,溫聲道,“是有什么疑惑?” 譚振學愣了下,問道,“父親滿腹經(jīng)綸,為何不考科舉呢?”他們兄弟都是父親啟蒙的,在他們看來,譚辰清學富五車,是譚家最有機會出人頭地的,但這么多年,從來沒想過參加科舉,由不得人不好奇。 譚盛禮不知道譚振學問的是譚辰清還是他自己,譚辰清慣會裝腔作勢,實則徒有其表,胸無點墨,考科舉注定失敗,至于他自己,縱使博學多才,輝煌不過數(shù)十年,有何用? 他道,“遺子黃金寶,何如教一經(jīng)?!绷艚o子孫金銀珠寶,不如教他們熟讀經(jīng)書。 譚振學面露愧色,“兒子讓父親失望了,日后必勤奮苦學,不辜負父親的諄諄教誨?!?/br> “吃飯吧,待會看看你們的詩?!?/br> 就詩的格律平仄韻來說,譚振學無可挑剔,但意境而言,譚振興的更為細膩,比起傳統(tǒng)以竹喻氣節(jié)的詩文,他詩里的竹子是山河點綴,是百姓家隨處可見的物件,比不得姹紫嫣紅的花漂亮,比不得種類繁多的木頭結(jié)實,卻自有它的美和用處。 通篇下來不禁讓人眼前一亮。 譚盛禮多看了譚振興一眼,想不到他有點真才實學。 他如實做評,“如果這是鄉(xiāng)試,振學的詩更入主考官的眼。” 譚振興泄氣,卻也心服口服,譚振學的詩磅礴大氣,有文人之風,而他的詩,太小家子氣了。 沒辦法,如果不砍竹子不搭雞籠他或許能寫出譚振學那樣的詩,偏偏他動手砍了竹子,以竹為詩,想到就是竹子的用途,眼皮太淺了。 譚盛禮話鋒一轉(zhuǎn),“但這是會試或者殿試的話,振興的詩更勝一籌?!?/br> 譚振興難以置信的瞪大眼,會試和殿試是科舉最高級別的考試,考官也是由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主持,父親的意思是說他比譚振學厲害?是這個意思吧,他沒理解錯吧。 譚振學也略有驚訝,細品之后,甘拜下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譚振興的立意更深。 “父親說得對,大哥的詩更為出彩?!?/br> 聽譚振學也這般說,譚振興按耐不住喜色,湊上前,眉開眼笑道,“真有這般好嗎,我...我怎么想怎么寫的,沒有多想......” 這點譚盛禮看得出來,桌上還有兩人修改前的底詩,上邊寫寫畫畫,修改了很多次,譚盛禮把詩給他,“驕兵必敗,你的詩能在會試中給你增分,也要過了院試和鄉(xiāng)試再說?!?/br> 譚振興的笑就這么僵在了臉上,但聽他父親又說,“我只以你們兄弟的詩論高低,你們要知道,考生不止你們,還有其他人?!?/br> 譚振興更笑不出來了,和譚振學比他都沒優(yōu)勢,再加上其他考生,豈不輸?shù)酶鼞K。 縣試過不了,絕對過不了。 “父親...”譚振興又打退堂鼓了。 譚盛禮抬眸,“何事?!?/br> 譚振興抿了抿唇,搖頭,“無事?!?/br> “無事就背書吧。” 譚盛禮把他們的詩收起來,兩人詩詞方面皆有些天賦,詩文這門不成問題。 他們背書,譚盛禮就繼續(xù)默書,用不著他提問,遇到不懂的地方,兩人會主動問,譚盛禮也會耐心地講解,待他們將今日的功課完成,譚盛禮就給他們布置明天的功課。 比私塾夫子布置的功課要多得多。 算是感受到寒窗苦讀的氣氛了。 難怪父親不去考,太累了! ☆、第12章 012 子孫后人放棄科舉的確是怕累,心志不堅定,但譚盛禮則是不想占便宜,他乃翰林院大學士,又做過會試主考官,科舉于他而言沒有任何難點,他如果下場考試,對其他人來說太不公平了。 譚盛禮做不出來。 因此只能收學生,讓學生去考試。 是的,譚振興與譚振學是他的學生了,他琢磨著把私塾的譚振業(yè)也叫回來,私塾的夫子是個秀才,眼界和學識有限,教學生考秀才不是問題,要教學生考舉人則差許多,至少在這方面是遠遠不及他的。 清晨,守著譚振興背了會書他就去鎮(zhèn)上了,以前沒去過安樂鎮(zhèn),好在出村時遇到譚生津,譚家族里的晚輩,他去私塾給弟弟送換洗的衣物。 正好,譚盛禮與他一塊,惠明村離安樂鎮(zhèn)有半個多時辰的路程,想著來回費時耽誤學習,私塾設(shè)了睡房,離家遠的學生直接住私塾里,開銷包含在束修里,要比走讀的學生貴許多。 譚生津說,“辰清叔,再過不久就縣試了,我爹的意思是下個月把弟弟接回家溫習,振業(yè)堂弟呢?”私塾伙食不好,考縣試費神費力,早點接回家補補身體,身體好,握筆才有力氣。 “我今天就是去接他的?!弊T盛禮不知譚振業(yè)功課怎樣,從譚辰清的只言片語中來看,縣試不成問題,但譚辰清妄自尊大愛夸大其詞,說的話不可信,究竟怎樣,得他考察后再說,他問譚生津,“譚家族里有多少讀書人?” “這兩年沒什么人了,包括我弟弟在內(nèi)就四人,聽我爹的口氣,有兩人不準備讀了?!?/br> 譚盛禮沉吟,“為何不讀了?” 譚生津不好說真話,直道,“窮?!彼桔用磕晔蘧腿齼摄y子,加上筆墨紙硯的消耗,少說得要四兩,普通人家每年攢個幾百文就樂翻天了,要他們每年拿幾兩銀子供讀書人,勒緊褲腰帶也拿不出來,故而能讀書的多是殷實人家的孩子,渴望孩子讀書考科舉光宗耀祖的,但隨著譚振學屢考不中,村里再殷實的人家都舍不得了。 要知道,譚振學文采斐然,出口成章,私塾夫子都說沒能教他的了,這樣的人都考不上秀才,其他人更沒希望了,既沒有希望,何苦再讀呢? 耗錢又耗時。 送孩子讀書本就看上秀才能免稅免徭役,但能考上的少之又少,慢慢的,大多數(shù)人家送孩子認識幾個字就夠了,并不鼓勵他們考科舉。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換作以往,譚盛禮會義正言辭地反駁這種情況,哪能因為窮就放棄讀書呢,但看過譚家的興衰后,他無言以對,想了想,道,“縣試在即,半途而廢太可惜了,你讓他們抽空來找我,我考考他們的學問,若有希望就再堅持幾年,考上秀才就輕松了?!?/br> 桐梓縣文風衰弱,縣令也不過是個秀才出身,貧困人家生活不易,如果能考上秀才,在桐梓縣能生活得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