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jié)
所以《三字經(jīng)》要成書面世,大部分都要他來重新編寫。之前寧硯有官在身,就只是做了一些準備,并沒有開始動筆。直到這次,他才用大把的閑暇時間來編寫《三字經(jīng)》。 《三字經(jīng)》雖然看起來簡單,讀起來朗朗上口,但編起來卻一點都不容易。所幸寧硯現(xiàn)在最不缺的就是時間,一壺茶,幾張紙就能坐上一天。 修修改改,成文雖然不多,但已經(jīng)有了真正的《三字經(jīng)》的一些韻味了。等賑災結束了,還可以送去翰林院,讓里面的人幫著斧正斧正。 聽寧硯這么問,夏敬沉吟了一會兒后回答道:“我私以為,若能成書,應當不遜于《千字文》。具體的你應該去請教紀太傅,他乃天下文宗之首,由他來判定才有意義?!?/br> 寧硯點了點頭。“這文還未寫完。等哪一天我寫完了,就去找紀太傅。大人,不知大約還有多久能到三峽?” “照這樣的速度再有三五天就能到了,之后的路就不這么好走了?!?/br> ** 半個月后,潼川府下轄蓬英縣。 寧硯坐在馬車中,一直撩著車簾看著外面的一切,用滿目瘡痍來說一點都不為過。大地顯然才被洪水肆虐過不久,只留下了一些枯樹枯草。 只有一些鳥雀在還沒有完全干涸的地上跳來跳去,尋找吃食,看不到一個人影。有的地方還能見到因為地震而產(chǎn)生的地裂縫。 天災無情?。?/br> 不知道走了多久,寧硯的視線中出現(xiàn)了半天來看到的第一個人,一個干瘦的男人。男人站在那里愣了一會兒,然后突然拄著樹枝一瘸一拐的就往東跑去。 寧硯本來還想下去詢問上兩句,見此就只能作罷。但沒過多久的時間,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寧硯撩開簾子向前看去,一群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人朝這里涌了過來。 看到為首的馬車停下后,這群人紛紛跪了下來,一邊磕頭一邊哭喊著。 “大人,救救我們!給我們一點吃的吧——” “大人,行行好,施舍我們一點吧……” 男女老少哭泣祈求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寧硯聽著心里很不是滋味兒,直接就掀開簾子跳下了馬車,前面的夏敬也從馬車上下來了,寧硯就快步走上去站在了夏敬的左后方。 “你們可都是蓬英縣人?”夏敬走至難民前方沉聲問道。 “是是是,大人,我們都是。大人,求求您救救我們!我們真的熬不下去了!” “你們放心,朝廷派本官來就是為了賑災,你們都是大涼的子民,陛下和朝廷不會對你們不管不顧的?!毕木磽P聲安撫道。 “這里離縣城還有多遠?”夏敬又問。 難民中的一個人回答道:“不遠了,走上一個時辰就能到了?!?/br> 夏敬頷首?!昂谩D銈兏覀?。到了縣城以后就發(fā)放賑災糧?!?/br> 難民們一聽這話,紛紛露出了激動的笑容?!疤昧?,我們有救了!” 說著,一群人相互扶持著站了起來,往押糧的隊伍后面走去。寧硯攔住了一個抱著小孩兒的婦人,溫聲道:“把他放到馬車上去,你抱著也不容易?!?/br> 婦人自己都是餓的腳步虛浮,更何況還抱著一個孩子。寧硯擔心這一個時辰的路程她能不能走下來。 婦人卻膽怯猶豫的不敢答應?!按笕?,我……民婦……” “讓孩子去馬車上,我們就能早點到縣城了。” 婦人聽此,就不拒絕了。抱著孩子就在寧硯面前跪下了?!懊駤D謝過大人?!?/br> 寧硯連忙伸手扶起了她,讓人幫著婦人把孩子安頓到了馬車上。之后又讓幾個光著腳丫的瘦弱幼童都安排到了馬車上。 夏敬看著寧硯的舉動,眼中劃過了一抹贊賞的神色。一揮袖,也不上馬車了,對一名隨從交待道:“把難民中行動艱難的老人安頓到馬車上,本官步行?!?/br> 隨從怔了一下,隨即應到?!笆恰!?/br> 難民們見兩人如此,許多人泣道:“咱們真是遇到活菩薩了?!?/br> 往縣城走的時候寧硯也沒閑著,而是跟著難民問了很多情況。從成都府和巴州義倉運來的糧早在半個月前就沒有了。 城里的米價也早就從原來的一斤七文錢變成了五十文一斤,他們根本就買不起。一些地方還能好一些,地震雖然毀了房屋,到莊稼還保留了不少。再撐上一段時間就能收獲一點東西了。 而他們這里,地震又引發(fā)了洪水,什么都沖的干干凈凈。好不容易活下來的人靠著賑災糧過了一段時間,然后就只能靠著撅樹根,野草過活。從地震洪水活下來的人,又有一部分被活生生的餓死了。 唯一好一點的事情就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五月份,雖然沒有片瓦遮身,但也不會受凍。不然還不知道還要再死上多少人。 寧硯聽著,更加痛惡起現(xiàn)在應該被關押在潼川府大牢中的兩個人起來。大涼的救災機制在他看來是比較完善的,像潼川府這樣的重鎮(zhèn),倉廩的儲量絕對不少。 要不是那兩個人私自售賣官糧,這里的人肯定能撐到朝廷派發(fā)賑災糧,那樣不知道要少枉死多少人。更別說如果沒有用命上京告御狀的小吏,潼川府的墳冢又要多上多少。 在往縣城走的路上,又陸續(xù)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加入了隊伍,跟著他們往縣城走。一路上,都是眼巴巴的看著那些押送的賑災糧。那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了。 一行人到縣城外后就停下了,讓人去通知縣衙的人后,夏敬當即就下令,所有官兵就地安營,生火做飯,分發(fā)難民。 看著爭先恐后去領食物的難民,夏敬重重的嘆了一口氣?!鞍Γ∫粓龃笳?,一場人禍,萬人流離失所,朝不保夕?!?/br> 寧硯聽著,也沉重的搖了搖頭。 不多時,蓬英縣縣令就帶著縣衙的一幫人趕了過來,見了夏敬,二話不說就噗通一聲跪了下來。 “下官蓬英縣縣令黃舟學攜縣衙一干人等拜見次輔大人!” “行了,也別多禮了。賑災事宜要緊?!?/br> 等縣令起來后,夏敬詢問道:“你這里離府城有多遠,離臺洪縣又有多遠?” 縣令趕忙回到:“走的話,到府城一天半,到臺洪縣兩天?!?/br> “本官還有去府城主持事宜,這里的一切就交給你的負責,本官會留下一部分賑災糧,你安頓好本縣的同時,還要輔助臺洪縣。 交待你之事必須要辦妥當,本官回京自會上報朝廷。若有敢怠慢的地方,本官決不輕饒!” 縣令心頭一跳,鄭重道:“下官領命?!?/br> 在蓬英縣只是停留了這么一會兒,寧硯等人就離開蓬英縣繼續(xù)往府城而去。而從蓬英縣離開后,一個從上元府出發(fā)時就在他腦海中萌發(fā)的念頭也開始漸漸成型。 以工代賑! 這種主動救災的方式他以前在研究宋史的時候見名臣范仲淹這么做過。也許這次,他也可以嘗試一下。 第64章 噠噠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傳來, 馬蹄所過之處, 一片塵土飛揚。 十數(shù)聲勒馬的聲音響起, 為首的身穿甲胄的男人揚聲喊到:“敢問前方可是內(nèi)閣次輔夏大人尊駕?” 最前方的馬車停下,車夫扭身將馬車簾子撩開, 露出了里面端坐著的一身紫服,頭戴直腳幞頭,腰佩紫金魚袋的夏敬。 來將神色一肅, 當即下馬,身后士兵紛紛效仿,單膝跪下。 “卑職潼川府廂軍都指揮使魯翼盧見過次輔大人!” “魯將軍請起?!毕木赐莱雎??!斑€請魯將軍開路, 引吾等入主府衙?!?/br> “卑職領命!”魯翼盧肅然起身, 轉身令到:“眾將士上馬,隨本使回程!” “是!” 隊伍再次啟程, 沒用多久的時間一行人就進了潼川府府城。距離大震到現(xiàn)在, 已經(jīng)過去了三個月。府城里倒塌的城墻和房屋已經(jīng)被重建了一部分。 而且畢竟是府城,恢復的也比其他地方更快,不像他們中途路過的村莊, 哀鴻遍野,餓殍遍地。 在魯翼盧帶兵接管府城之后,為了府城的治安,就將瘋狂涌進來的難民攔在了城外, 是以府城內(nèi)看起來還算穩(wěn)定。 魯翼盧一路將他們領進了府衙。在那場大震中, 府衙也未能避免, 幾乎成了一片廢墟。經(jīng)過修整重建之后, 也不過恢復了一半而已。 議事堂中,夏敬在主座上坐下,寧硯幾人依次在左右次座坐下。連水都沒喝一口,夏敬便問起魯翼盧潼川府的情況。 “北邊三縣以及東邊二縣受災嚴重,尤其是蓬英縣,大震震塌了河堤,那時又恰逢三天大雨,導致洪水肆虐,死傷不知其數(shù)。南邊受災最輕,但災民亦有不少。 卑職大致的統(tǒng)計過,整個潼川府境內(nèi),受難百姓不下于三十萬。從成都府和巴州運來的糧食半個月前就已經(jīng)基本告罄。 還有半個月,數(shù)縣的稻子災后留存的稻子就能收割,但量不多,即使朝廷免賦,要救三十萬人還是不夠。 府城內(nèi)幾家糧商靠著囤積的糧食,趁機哄抬米價,不知道有多少人傾盡家產(chǎn),甚至賣兒鬻女才能換的幾口吃食,簡直可惡至極!要不是有律例在,卑職真想帶兵去抄了那些人的家!” 夏敬聽后沉默了好一會兒,而后開口道:“梁鳴、曹邢二人何在?” “在大牢里關著?!?/br> “即刻去張貼告示,言明梁、曹二人罪狀,并廣告府城百姓,明日在鬧市公開處決兩人?!毕木凑f著,眼中一片厲色。 賑災,就從這兩個罪人入手! 魯翼盧鏗鏘有力道:“是!” “派你手下廂軍以及府衙一干人等接手賑糧,在城外設施粥棚,分發(fā)賑糧。同時派遣專人將賑糧送往其他各縣。本官會派官吏督察,若有人敢貪墨賑糧,一律嚴懲!” 夏敬說完后,看向了寧硯,溫厚道:“閣老常贊你行事不按常法,往往有新穎超脫之舉,你可以說說你的看法?!?/br> 魯翼盧聞言看向了寧硯。對這位年少便衣緋服的戶部侍郎,即使他遠在千里的潼川也有耳聞。 尤其是累進田賦施行的第一年,潼川府出現(xiàn)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反應,有人巴不得把他當作救苦救難的菩薩供起來,也有人恨他恨的牙癢癢。 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從新法施行后,潼川府的稅收增長了不少,給他們發(fā)軍餉時都爽快了不少。 寧硯點頭道:“下官確有一些想法,可能有不當?shù)胤剑€望大人海涵勿怪。” 夏敬應允到:“無妨,你盡管直言?!?/br> 寧硯這才將自己心中的一系列的想法娓娓道來,至于到底能不能在實際中進行,夏敬肯定也會有相應的判斷。 “首先應該擴充糧源。賑銀賑糧目前雖足,但畢竟有限,然災民量巨,消耗尤甚。府城富庶,而且受災最輕,富商巨賈數(shù)不在少,無論前朝亦或是今朝,都有從民間富商募集錢財,賑濟災民的做法,但收效甚微?!?/br> “商人圖利,而少有家國天下之心,獨善其身易,而兼濟天下難。所以可以順勢為之,以利誘導。商人位低而家富,能吸引他們的無非升位而已。但如東漢靈帝賣官鬻爵,實為下下策,有損國祚。” “而科舉則不同。若給予商人子弟入學讀書,參加科舉的名額,不但能換來他們的捐銀,還能為朝廷擴大納收英才的范圍。” 大涼商貿(mào)繁盛,國庫收入有相當一部分就來源于商人,與宋朝的情況特別類似。而宋朝開放了商人子弟參加科舉的限制,在大涼也會是遲早的事情。 而這一次就是一個契機,一個能帶來雙贏局面的契機。 “其二,要著手調控糧價,糧商此刻能漫天要價,無非一個字,‘缺’而已。朝廷設常平倉,谷賤糴,谷貴糶,以此來穩(wěn)定糧價。但如今常平倉已空,無可糶之糧,就需另謀他法。” “成都府毗鄰潼川府,賴都江堰庇護,常年糧豐,糧價穩(wěn)而低。而如今潼川府糧價數(shù)倍于成都府,若使人告知成都府糧商糧價,巨利驅使之下,他們定會攜糧往來潼川府。如此,米糧盈溢之下,則谷貴之難可解。” 夏敬越聽越有意思。對寧硯說的這兩點,他覺得簡直是妙之又妙。朝廷幾不用出力,僅僅是調動民間商賈就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他不禁開始佩服起蕭旻的先見之明來。此子果真有大才,潼川之行帶上他,實在是明智之舉。 “其三,以工代賑。潼川府如今百廢待興,民房暫且不提,官衙、官倉積蓄重修、修繕,如此何不招募城外難民以用之?!?/br> “一則難民可憑己力得糧得財,二來官府可恢復官署官倉。同時,可以召集附近寺廟主持僧人,告諭: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寺院可以趁此時機大力土木,重整寺廟?!?/br> “用這樣招工的方式來代替純粹的賑濟,不但能達到救助難民的目的,還能用較小的代價和較快的速度來進行災后的重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