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你別咬我耳朵呀、八零年代活神仙、盛世霸寵:一惹撒旦誤終生、和前任他叔流落荒島后、天作不合、校霸的高嶺之花[穿書]、不敵她霸道撩人[電競]、偏執(zhí)迷戀(病態(tài)掠奪)、影后的捉鬼日常、好好讓我疼
三兩語的打發(fā)走了牛氏, 寧氏興沖沖的往老屋跑,得知是王香芹希望她能幫著做道菜后,二話不說擼起袖子洗凈了手就上了灶。 王香芹先提了昨個兒四郎和六郎去鎮(zhèn)上那事兒,說到時候可能需要寧氏幫忙做個菜。當然,假如縣令大人另有安排的話,那就算了,她只是希望盡可能的做到最好,畢竟是她親手養(yǎng)出來的豬,適合做什么菜她心里還是很有數(shù)的。 寧氏其實不是很理解這個邏輯,好在她有個優(yōu)點,甭管財神奶奶說啥聽著就是了,還費什么勁兒去想呢?當下,她只依著王香芹的指示,高高興興的做起了新菜。 因為材料俱全,就連rou塊都是王香芹提前洗凈切好的,至于其他的配料也都是整整齊齊的盛在小碟子里,依序排好的。等于說,統(tǒng)共也就只剩下鍋這一步驟了,當然火候也很重要,不過這些都難不倒寧氏。 “咋還要加酒呢?我做菜還從沒加過酒呢。別說,這聞著味兒還真不賴?!睂幨献鐾炅俗詈笠坏拦ば?,拍了拍手,又將剩余的大半壺酒擱到了灶臺旁邊的架子上,順手將臺面都清干凈了,又問還有什么事兒,沒有的話她就回家去了。 王香芹咋干得出來使喚完人就讓人離開的事兒?當下,她高聲喚了六郎,讓六郎去將二郎和灶臺喚過來,晚飯就在家吃了。 其實,她準備的rou挺多的,自家用的灶臺全都是大灶大鍋,剛才倒不是滿滿一鍋,不過半鍋的rou也不少了,別說添二房一家三口,就是將其他幾房叫過來也無妨。只是這么一來,要是叫了三房五房,那大房叫不叫?再說了,三房的田氏還懷著身孕呢,眼下天色雖然還挺亮堂的,等吃完飯?zhí)炜隙ê诹耍蠖斓?,還是別折騰了。 寧氏別的地方不成,這種事情上倒是人精一枚,她很快就想明白了這里的癥結(jié),當下笑著道了謝,也沒提其他,只是等灶臺過來時,耳提面命的說了好一會兒,氣得胖娃子嗷嗷叫。 不過,等東坡rou出鍋時,灶臺就不叫喚了,他雙眼直勾勾的盯著他娘手里的飯盆,從院壩到堂屋,再到飯桌上,灶臺演繹了現(xiàn)場版的呆若木雞。 也是寧氏能耐,她嫌棄碗碟不實用,直接拿了平日里盛稀飯的飯盆,里頭密密麻麻的碼了十余塊東坡rou。當然,寧氏本人并不清楚這道菜叫什么,王香芹也沒特地提起,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香味太誘人了。 “你給我等著,你爺奶先吃,懂不懂!”寧氏眼瞅著灶臺伸長了腦袋就要湊過來,嫌棄的瞪了他一眼,將飯盆放在了飯桌中間,又問王香芹吃這個有啥講究沒? “這能有啥講究?吃唄?!蓖跸闱郛吘共皇钦嬲膹N子,上輩子會做的也都是一些家常菜,味道不好也不壞,就普普通通的那種,沒啥吃頭,唯獨除了這道菜。這也是因為她養(yǎng)出來的豬,除了做火腿rou、熏rou味道極佳外,也特別適合做燜rou。而燜rou里面,東坡rou是當之無愧的rou狀元。多做幾次后,加上有輔助工具,做這道菜并不難。 當然,被偷師也容易。 這點寧氏也想到了,她本來是盤算著還能給小食攤兒添道菜,畢竟這燜rou看著就叫人口齒生津,格外得有食欲,可仔細一琢磨,她覺得工序太少了,只要稍微有些廚藝底子的人,就算不能復(fù)制個百分百,好好琢磨一番,會個七八成總沒問題的。 想到這里,寧氏就熄了這個念頭,準備好好品嘗美味。 另一邊,朱父和幾個兒子本來是眼睛盯著酒壺看的,王香芹提前買了一壺酒,還是品質(zhì)比較好的那種,份量倒是不多,差不多夠每人喝個幾盅的,這是朱母提前叮囑的,生怕喝多了誤事。不過很顯然,朱母想太多了,等東坡rou一上桌,父子幾個眼里還哪里有酒?要知道,王香芹是臨時起意的,根本就沒時間去尋摸好酒。就鄉(xiāng)下地頭,再好的酒又能好到哪里去?比起不知道吃過多少回的酒,他們明顯對東坡rou更感興趣。 東坡rou吧,是屬于典型濃油醬赤的大rou菜,減肥人士的天敵。幸好,這年頭可沒這種說法,像這樣實實在在的大rou菜,絕對是極受歡迎的。 一筷子下去,輕輕松松就能挾掉一塊rou,最上層是肥rou,卻是肥而不膩,中間層是五花rou,軟而不爛,底下又是瘦rou,一絲絲的能被輕易的挾走…… 王香芹本人倒還算鎮(zhèn)定,她品嘗過各種不同做法的東坡rou,浙菜、川菜、鄂菜里頭都有這道菜,做法是大同小異,不過差距還是有的。只是,她最愛的還是自家養(yǎng)豬場出來的豬,頂好還是上午殺豬,中午就做東坡rou吃,那滋味可真就別提有多美妙了。 眼下這個嘛,滋味是不錯,但也僅僅只能算是不錯了。 對比才能出結(jié)果,別人就不提了,就說灶臺這小胖娃,最初還嘟嘟囔囔的說他娘壞,等東坡rou一上桌,他整個人都迷離了,他娘雖然平時愛叨叨他,可關(guān)鍵時候還是能看出親娘的,自己都沒顧得上吃,先給小胖娃挾了一塊到碗里。然后就…… 沒有然后了。 灶臺一頭栽進了碗里,吭哧吭哧的吃得滿嘴流油,他也不挑肥揀瘦的,反正無論是那一層的rou,都吃得開開心心的,從頭到尾沒吱一聲。 王香芹也是想著自家人吃,沒必要扣扣索索的,因此每塊都挺大的,差不多有成人拳頭那么大,一鍋是四乘四碼的,十六塊剛好每人兩塊。 可灶臺吃不下??! 在高高興興的啃了一塊半后,灶臺絕望的看著碗里的半塊rou,眼淚水都快溢出來了:“我、我能拿回家明個兒早上吃嗎?娘你明早給我熱熱當早飯吃吧!” 寧氏瞅了一眼活脫脫像狗啃過一樣的rou,嫌棄得不要不要的:“知道了知道了。”頓了頓后,她忍不住吐槽道,“這rou我都會做了,過年再做給你吃?!?/br> 灶臺太高興了,頂著油嘴就給他娘親香了一個,氣得寧氏差點兒沒忍住抽他。 至于王香芹拜托的事情,寧氏倒是答應(yīng)得很爽快,還說到時候她順便將驢車趕過去,正好今年賺了不少,在縣城里采買一些鎮(zhèn)上買不到的好玩意,回家過個好年。寧氏倒是沒刻意問朱母家里缺啥,因為想也知道朱母肯定會說啥都不缺的,她只盤算著回頭去鎮(zhèn)上瞧見好東西了多買一些,提前說這個沒意思。 還真別說,寧氏跟溫氏想到一塊兒去了,只是她倆的做法卻截然不同。 溫氏是得了大郎的叮囑,讓她尋思下今年給什么孝敬,錢和米糧肯定會給的,可他們到底是長房,眼下父母由四房贍養(yǎng)了去,他們身為長子長媳總不能跟其他幾兄弟一樣只給那點兒孝敬吧?大郎的意思是,正好快到年關(guān)了,借著這機會給東西,當父母的就算心里不痛快,也不會發(fā)出來的。 道理溫氏都懂,可她卻不想平白吃了這虧。她算是看出來了,朱父朱母跟了哪一房,那房就是享福的。朱父是老莊稼把式,有他盯著,地里的收成還能差了?朱母眼下連四十都沒有,又是利索人,什么活兒都會干,有她在,王香芹是半點兒都不需要cao心家里的活兒,到點回家就有熱飯熱菜吃,還有人幫著喂雞撿蛋洗衣打掃…… 哪兒有便宜都叫四房占了,偏叫他們大房多出孝敬的? 話雖如此,溫氏也沒直白的拒絕,她就是跟寧氏想到一塊兒去了,覺得只要直筒筒的問朱母缺啥,朱母肯定會說啥都不缺的,這樣一來,她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少給孝敬了? 這么想著,她也就這么做了。 朱母倒是如她所愿的說了自家不缺任何東西,結(jié)果寧氏那頭的孝敬還沒到,畢竟她要等去縣城后才買年貨,倒是田氏指派三郎送來了孝敬。 木炭、棉花、布料、糖塊、瓜子…… 田氏也是能耐,她這哪里是送孝敬,壓根就是幫著把年貨采買了一遍。當然,這些年貨也就是將將夠,要多買也是可以的,且她買的都是很尋常的東西,沒有一樣是出眾的。田氏這么做也是想過的,她覺得她不能搶二嫂的風(fēng)頭,不是沒錢,是不能把二嫂比下去,不然誰知道二嫂回頭會不會找機會收拾她。 寧氏還真就特地過來瞧了一眼,她是做慣了買賣的人,如今算賬的本事是遠遠超過了六郎的。只草草的掃了一眼,她就大概的估算出了這些東西的價值。 看著種類挺全乎的,東西也不老少,可實際的價值絕對不會超過五兩銀子。 對比一下自己的預(yù)算,寧氏頓時放下心來,暗道三弟妹還是挺有眼力勁兒的,知道不能越過嫂子去。又想著田氏給她留了面子,她也得提點提點牛氏,讓牛氏按著田氏給的孝敬略減一分來送。 這是啥?這是妯娌們之間的默契啊?。?/br> 其他人都高興了,唯獨溫氏…… 瘋了吧??? 他們秋收以后才分的家,眼瞅著連半年光景都還沒到,怎么就要給那么多孝敬了?況且,當初分家時說好的米糧和錢都是依著數(shù)給的,等于這就是平白多添的。可試想想,朱父朱母能吃多少東西?其他幾房給的米糧都吃不完,更別提二老年紀又不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所以她們這是想便宜誰?。?/br> 溫氏氣成了蛤.蟆,想著就算意思一下送了年禮也一樣會被人說嘴,索性就捏著朱母先前給的話,回去告訴大郎,只道朱母親口說的,家里啥都不缺。 朱母還真就不稀罕這些,分家時,家里的錢財是都分了出去,可之后各房給的米糧和錢,王香芹全沒要,就讓她自己留著。再一個,她手里還有另外一筆錢,就是六郎該得的那份家產(chǎn)。哪怕她并不會去花用六郎的錢,可手里捏著錢,倉里堆著糧,后院養(yǎng)著雞,還有其他幾個兒媳婦時不時孝敬的衣裳、吃食等等,她真的不稀罕倒霉長媳的那點兒破玩意兒! 她是沒說啥,不過朱父卻上了心。又因為眼下離年關(guān)還有一段時日,朱父只是在心上記了一筆,并沒有明著說出口。他還想給大郎一次機會,年禮送早送晚無所謂,送多送少他也完全不在乎,可要是完全不記得這事兒…… 作者有話要說: 晚上還有一章,大概12點前。 第061章 朱大郎絲毫不知道眼前正有一個重大危機向他逼近, 他仍舊按部就班的過小日子, 還得抽空去鎮(zhèn)上置辦年貨。又因為二房的驢車和三房的牛車都不得閑,他不得不獨自一人挑著空竹筐往鎮(zhèn)上去,一趟肯定不夠, 少不得要多跑兩趟。 而與此同時,也到了縣城賽豬的日子。 提前一天, 王香芹就已經(jīng)做好了全部準備。他們秀水村這塊, 離鎮(zhèn)子倒是不遠,可這趟去的卻是縣城。王香芹提前問過了,得知要是坐牛車的話, 一天之內(nèi)來回倒是沒問題??伤圆粶示烤故钱斕炷膫€時辰比賽的, 再說萬一到時候出了什么紕漏,這臨門一腳有了閃失,得多后悔呢? 索性, 王香芹就讓四郎提前一天出門去,只四郎一人肯定不行, 寧氏陪同就更不妥當了,因此商量到最后, 終是決定由四郎和二郎倆口子一道兒去,至于灶臺則由六郎代為照顧兩天, 晚間也跟著六郎睡。 說是照顧, 其實也沒太多事兒, 灶臺已經(jīng)不小了, 加上白日里要去村學(xué), 也就是幫著解決了一日三餐和睡覺的問題。再就是這兩天里,讓朱母去二房那院子里喂喂雞和狗,別的倒還真不用太費心。 別的暫且不說,反正灶臺是一點兒也不稀罕他六叔的。 眼見爹娘要走了,他只眼巴巴的仰著頭瞅著他娘:“娘啊娘,娘你明個兒一定要早點兒回來??!記得給我多帶點兒縣城里的好吃的。我不挑的,像什么蜜棗子、吹糖人、糖葫蘆、五香豆、咸煎餅……” 灶臺的話還沒說完,寧氏就已經(jīng)帶著一臉的不耐煩,毫不留情的趕著驢車走了。 …… 眼看人跟車都走得沒影兒了,剩下的人自然是該干啥就干啥了。 胖娃子還想趁機耍賴不去上學(xué),結(jié)果被六郎強行拖拽去了村學(xué),六郎的心態(tài)特別好懂,他就是典型的因為有個悲慘凄涼的童年導(dǎo)致了他就喜歡看侄兒跟他遭受一模一樣的遭遇。他還不單是把人拖去了村學(xué),還擺出了一副家長模樣,好生同楊先生聊了兩句,回家就告訴朱母,人家楊先生說灶臺讀書天賦不太夠。 朱母多精明呢,一聽這話就知道是楊先生費勁兒說的委婉話,不過她原也沒對灶臺抱什么期望,再一個,孫子跟兒子是不同的,連孫子他親娘都沒說啥,她一個已經(jīng)分家跟別的兒子過的奶奶有啥好說的? “得了吧,你二嫂一早就說過了,讓灶臺回頭去鎮(zhèn)上拜大廚為師,以后他是要當酒樓飯館的大廚的!” 這個事兒吧,王香芹也知道的,當時在場的還有溫氏,然而六郎卻實實在在的是頭一回聽說:“當大廚?二嫂真不打算叫灶臺考秀才啊?” “估摸著最多也就再讀個兩三年吧。”朱母吧唧了下嘴,很快就算出了時間來,“灶臺翻過年都九歲了,再讀個三年,也該有十二歲了。我琢磨著,你二嫂大概會先把灶臺帶身邊教個一年半載的,說是送去當學(xué)徒,也沒的啥都不會就送去的,最起碼切菜洗菜生火做飯總得會的,保不準連調(diào)料啥的都要認全乎了,回頭出師也容易點兒。” 六郎一臉的懵圈,照這個說法,灶臺最多也就再念三年書?這還是往多了算的,保不準過個兩年,灶臺把常用字都認全乎了,就該叫他回家練切墩了。 所以,苦的只有自己? 朱母嫌棄的瞅了一眼小兒子,俗話常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然而很可惜,朱母并不咋喜歡這個小兒子,總覺得他比前頭幾個哥哥還笨,最好的證據(jù)難道不是,他都念了八年書了,也沒比幾個哥哥聰明多少嗎? “有這發(fā)呆的工夫,把屎給鏟了不好嗎?反正你都熬出來了,我又沒叫你繼續(xù)念書,也沒讓你接著算賬,你還有啥不滿的?” 六郎悟了,對喲,他的苦日子早就過去了,還是徹徹底底的過去了。以前沒分家的時候,隔三差五的還要算個賬,分家那一茬更是差點兒沒要了他的命。不過,正所謂苦盡甘來,他可算是將一輩子的苦都吃完了,以后的日子就幸福多了。畢竟,這家都分了,他四嫂自己會記賬并不稀罕他,他再也不用跟筆墨紙硯打交道了。 想通了這一切的六郎,頓時恢復(fù)了他的樂觀開朗,高高興興的去了隔壁豬舍,幫他四嫂鏟屎去了。 先前,王香芹看著六郎強行拖著灶臺去村學(xué)了。轉(zhuǎn)眼之間,六郎又過來了,同她打了個招呼后,就笑容滿面的去后頭鏟屎了。他不單是笑著去的,還跟著哼起了歌來,整個兒一副沒心沒肺的傻孩子模樣。 王香芹不由的想起了前陣子不少大娘嬸子來她跟前套近乎,盡管打開話匣子的方式不一,但每個人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全都是為了自家的閨女侄女外甥女,來說合親事的。 就六郎這小孩崽子的模樣和性子,咋就扯到娶妻上頭了呢? 說來也是奇怪,朱家哥六個,長相其實都挺像的,雖不至于說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但卻是那種一眼看過去就知道肯定有血緣關(guān)系的。哪怕他們六兄弟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可模樣卻還是極為相似。王香芹是覺得,可能是因為原配和繼室是親姐妹的緣故吧。 不過,就算模樣相似,但六郎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同的。其他五人,估摸著是因為打小就跟著朱父下地干活,皮膚都比較黑,唯獨六郎一人皮膚偏白,哪怕他如今也跟著下地了,但膚色差異還是不小。也不單是膚色差異,還有那種給人的感覺也差挺多的??傆X得其他五人都是成人了,唯獨六郎一個是小孩兒。 你說他自個兒都是小孩子,娶啥媳婦生啥娃兒呢? 王香芹絕不會想到,六郎單純就是因為以后不用再熬苦日子感到高興罷了。 只不過……真的嗎? 以后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對王香芹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除了豬舍的日常任務(wù)外,就是縣城里的賽豬了。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四郎他們是大清早就出發(fā)了的,豬食也是提前備好的,全是王香芹準備的精細豬食,也煮過了,只是眼下這天氣,放涼的豬食一樣不好,所以到時候還得再煮一回。幸好,他們是趕著一輛牛車一輛驢車去的,驢車上的東西也很齊全,除了煮豬食的工具外,寧氏還帶上了不少調(diào)料,并且預(yù)備今天下午到了縣城后,再購置一些。 因為先前為了給田氏攬活,家里人曾經(jīng)去過縣城,也知道那頭還是很方便的。人住的客棧不少,廉價的大通鋪也有,另外就是縣太爺既然安排了這個活動,就不可能不提前準備好豬住的地方。 盡管樣樣事情都計劃周詳了,可一想到他們這一走,最快也要明個兒傍晚才能回來,王香芹還是很記掛的。 出門在外本就艱難,加上這年頭通訊手段又格外落后,也難怪講究一個父母在不遠行了。 不止王香芹,朱父朱母也是很記掛的,好在朱母及時想到了寧氏。 “放心吧,就寧氏那人,別看她在老四媳婦眼前跟個雞崽子似的,在外頭兇得很。再說了,她打小就跟著她爹四處跑,膽子早就練大了?!?/br> 吃晚飯的時候,家里人不由的提到了這事兒,結(jié)果卻聽到了朱母這么一席話。王香芹很是驚訝,她并不知道二嫂還有這么一段往事。似乎是她面上疑惑的神情太明顯了,朱母索性說開了:“寧氏啊,她娘家爹娘都是好吃的,這個你總知道吧?她娘饞歸饞,卻不是個愛往外跑的,可她爹卻閑不住,除了春耕秋收外,旁的時候一有空就往外瞎跑。最早是帶著寧氏她哥,可也不知道咋了,寧氏她哥那性子是完完全全隨了親娘,倒是寧氏隨爹。反正我記得,別家丫頭片子再饞也是往灶屋里鉆,就寧氏,打小就被她爹帶著往外頭跑,每次回來兩手都是好吃的,兜里也揣得滿滿的?!?/br> 寧家跟老朱家相聚并不是特別遠,尤其寧家就在秀水河邊上,村里人洗衣服倒是未必會去河邊,不過挑水總是要去的。朱母去的次數(shù)不是很頻繁,可甭管怎么說,在村里那么多年了,哪怕去的再少,時間久了總歸還是能熟悉起來的。 朱母對寧氏印象特別深,因為寧氏是村子里獨一個胖妞。 別家孩子里頭,就算出了個小胖墩,那也肯定是男孫孫,還是老太太最疼愛的那個。唯獨寧氏,小時候長得比她哥還胖乎,好在長大以后抽條了,看著身段還是比較豐腴的,不過她哥后來居上,眼下有寧氏兩個胖。 “所以我就說你放心好了,咱們這村子附近,她哪兒都去過。要不然你想想,一般人就算得了你出的那主意,有幾個敢拋頭露面的?咱們鄉(xiāng)下人倒是不講究這個,可婦道人家誰敢?。烤驼f溫氏好了,你別看她那時候豁出去了跑去賣雞,可那是沒辦法了,逼的??!擱平時,你看她敢不敢上集市賣東西去,她就算平時叫喚得再厲害,也沒膽子跟外人叫板?!?/br> 王香芹還真就是漲了見識了,她原先是認為寧氏天生膽子大,又或者干脆就是特別愛錢。如今再仔細想想,說愛錢?這年頭誰不愛錢了?就說田氏好了,她明顯也是個愛錢的,可她就沒辦法豁出去臉面掙錢,寧可少得些錢也要先將臉面顧周全了。其實,田氏才是最常見的古代婦人,至于溫氏…… 咳咳 ,那人就不能按常理來推算。 不過有了朱母這番話,王香芹確實感到了不少安慰。 只這般,最初的這天過去后,第二天很快就來臨了,可不知為何,這天傍晚四郎他們并沒有回來。 王香芹也考慮過這種情況,見原本還算鎮(zhèn)定的朱母也忍不住皺起了眉頭,她反過來安慰道:“早先四郎同我說過鎮(zhèn)上的情況,那時他就說了,去縣城里比賽可不像鎮(zhèn)上那樣只管稱重的,回頭還要戴上大紅花游街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