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錦醫(yī)歸、反派的病弱白月光、在霸總的世界一穿而過、我在三千世界當保姆[快穿]、偏執(zhí)寵愛、重生后我嫁給了佞臣、成為中國錦鯉之后、穿成惡毒女配的跟班、與你聽晚風、拯救過氣偶像
謝玲瓏這日里在宮中見了自己的母親,從她嘴中得知了父親愿意轉(zhuǎn)而投靠自己和九皇子的消息,忍不住激動地站了起來,她雖然未說什么,但是心中卻知道,只要父親一轉(zhuǎn)換門庭,浩誠這個太子位就穩(wěn)了。 而只有浩誠當上太子、日后登基做皇帝,自己才能做皇太后,才能有機會權(quán)傾朝野。 第120章 回京復命 謝玲瓏笑瞇瞇地拉住自己的母親, 和風細雨地對她說道:“母親,如今這樣多好, 我們本是一家人,何苦要斗個你死我活呢?以前我愁得每夜都睡不著,就怕浩誠與父親那一日對上, 爭個劍拔弩張。此番卻是多謝母親勸服了父親,讓我不用再左右為難?!?/br> 她這也是明著說些場面話,實則暗中套話, 想要知道自己父親改變主意的原因。她絕不相信自己的父親會真的被母親這樣的后宅婦人勸服。 果然,她的母親謝戚氏笑瞇瞇地拉著謝玲瓏的手,眼角四處看了看,確定沒有一個人在偷聽,便小聲將五皇子與皇上的御前奏對如此這般的說了一番,然后笑道:“這也算是五皇子自毀長城了, 你父親也是因此看出他乃是個陰險狡詐的小人, 怕他日后奪位登基之后不信守承諾,讓你與浩誠過不了好日子?!?/br> 謝玲瓏面上淚流滿面,拉住母親深情地說道:“母親, 你與父親實在是太疼寵我和浩誠了,若是浩誠登基, 一定會多多幫扶謝家, 便是大哥,也一定不會像現(xiàn)在這般賦閑在家,一定會給他一個好爵位。” 謝玲瓏的這番話可謂是說到了謝戚氏的心坎里, 謝戚氏緊緊拉住謝玲瓏的手,眼中的熱淚噴薄而出,她眼神期盼地說道:“玲瓏我兒,你也要說話算話,若是日后浩誠登基,一定要棒棒你大哥。他現(xiàn)在日子過得不如意,每日在家中借酒澆愁,我這個當娘的真是心痛啊。” 謝玲瓏心中嘆氣,鄙視自己這個一蹶不振的哥哥,可是嘴中卻是誠懇地說道:“母親,我與大哥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妹,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子女之外,我們二人是最親的,我怎么可能不幫扶大哥呢?母親一定放寬心?!比羰遣唤o母親這樣的保證,怎么能讓她如此熱心地幫自己探聽謝府里面的一切動向。 再說了,大哥確實與自己最親,即便他廢了,可是給他一個名義上的爵位也不費什么事情,只是沒有什么實權(quán)罷了,歷朝歷代的外戚家中不都有些不成器的人是這么優(yōu)撫的么?再說了,大哥還有幾個兒子,爹爹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悉心教導他們了,若是能成器,也不能不說是謝府嫡脈的福氣。嫡庶之間畢竟還是隔了一層,二哥便是和自己再親,也不是一母同胞啊。 安撫好自己的母親,將她送出宮去之后,謝玲瓏長嘆了口氣,壓抑住自己激動的心情,馬上讓自己的臉上變得古井無波,不見一絲喜色。同時這些與母親的對話她也絕不會訴諸于口告訴任何人。 五皇子與皇上在宮中的御前奏對已經(jīng)發(fā)生了這么久了,但是自己在宮中卻并未聽到半點風聲,消息甚至還是從宮外母親那里傳進來的,不得不說一定是皇上的意思,他不想讓人知道五皇子干的這件蠢事。 謝玲瓏想到此處不屑地一笑:皇上不是喜歡試探別人么?之前的試探倒是讓你心情好了,可是卻讓我兒浩誠堵心好幾天。這次也讓你自己嘗嘗堵心的滋味,五皇子的這番御前奏對狠狠上了陛下您的心了吧?哼,所以說為什么要考驗試探別人呢?真是無趣。 謝玲瓏心中知曉,天底下就沒有不透風的墻。五皇子做事如此不周密,這件事情肯定告知了眾多謀臣,還告知了父親,這樣的話張思晨等于父親走得近的人應該也知道了,那些謀臣肯定也會心生危機將此事秘密告知別人。一傳十,十傳百,秘密便不再是秘密了。 雖然這個消息會傳得慢些,但是再慢一兩年時間也會傳到所有應該知道的人耳朵里面了,到時候五皇子肯定是朝野上下沒有一個真心的支持者了,便是有人還站在他那一邊,也是與他一樣的陰險小人或者是狠辣之輩。 最重要的是,皇上心中有著這么一個結(jié),他傳位給五皇子的可能性已經(jīng)是微乎其微了?,F(xiàn)在唯一要謀算的,就是什么時候給五皇子一個致命一擊,謹防他背水一戰(zhàn)。 在蔡思瑾與夫人周水靜回到京城復命的時候,這件事已經(jīng)塵埃落定,只留小道消息在悄悄流傳。以九皇子和衛(wèi)詩蘊的能力,自然也打探出來了這件事,還接受了謝正卿和張思晨等人的投誠。 他帶著喜悅的心情親自到碼頭去接了蔡思瑾和周水靜,一直將二人送回家,途中在馬車上也小聲將現(xiàn)在的大好局面與蔡思瑾訴說。蔡思瑾松了口氣,卻是一臉正色地勸解九皇子:“如雖然今離太子位近了一步,但是殿下應該更加謹慎小心。越是接近勝利,越要穩(wěn)住,多少人就是得意忘形之后才失敗的?!?/br> 九皇子收起自己的笑意,正色對蔡思瑾行了一禮,說道:“蔡侍講教導得是,浩誠受教了?!?/br> 蔡思瑾笑瞇瞇地點了點頭,自己這個弟子還是不錯的,起碼能聽得進去別人的勸。而能做到這一點,起碼就有了一些仁君之相了。蔡思瑾很想與他多談一些,但是卻沒有時間與他詳談,箱籠都沒有收拾好就要火速入宮了。他只能告罪道:“此番蔡某人急于向皇上復命,恕不能與殿下詳談,還望殿下恕罪,待我向皇上復命之后一定到睿王府拜訪殿下。” 九皇子也不氣惱,與蔡思瑾別過,還與師母周水靜問了好些毛豆、狗蛋的歸期之類的瑣事。 毛豆如今已經(jīng)十四歲了,在邊西省平江縣已經(jīng)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個秀才了,今年正是每逢三年的府試之期,毛豆在今年六月初初考上的秀才,到今年九月的時候預備考一考鄉(xiāng)試,若是僥幸能得中舉人,蔡思瑾便會舉薦他入國子監(jiān)念書,若是考不中,那么要看蔡思瑾的做官情況。 若是蔡思瑾得做京官,那么他們夫婦自然準備在京城找一家比較有口碑的書院給他和狗蛋一同去念書,狗蛋今年已經(jīng)十歲了,早就在蔡家村蔡氏族學啟蒙了。蔡仲邇在書信中說,狗蛋比他爹蔡思瑾聰明好幾倍,便是與當年他的得意門生張思晨相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的,讓蔡思瑾一定好好教導他。 若是蔡思瑾還要到別處外放做官,那么他準備將兩個到念書年紀的兒子打包送到粵秀書院那里去,讓自己的師傅好好教導兩個孩子。女兒和幼子卻是要帶在身邊去赴任的,因為便是再做外放的官員,恐怕也不必再像巡河御史一般時時有可能遭受生命危險了。 九皇子聞言大悅,他初次出行時就與毛豆、狗蛋二人能說到一處、玩到一處,此時得知二人均大有前途,自然為師傅后繼有人而開心。 同時周水靜也知道九皇子因為之前皇上的試探,說不定會與王妃有些心結(jié),此時也以師母的身份勸解到:“殿下不必憂心,孩子的事情還是順其自然地好。我與你師傅成婚自辛亥年拜堂成親,到了戊午年才生下了毛豆,期間經(jīng)過了七年。 這七年里,我還著急想要孩子,蔡侍講卻一點兒都不著急,從來不會埋怨我,或者給我壓力。我也因此對他多了幾分真心。人心都是rou長的,夫妻二人本就沒有血緣,是因為一樁婚事才結(jié)合在一起的,想要別人對你掏心掏肺,你自己是不是也要先做到對別人掏心掏肺。 我知曉你們幾個小子都很羨慕我與蔡侍講之間情比金堅,但是這也是我們兩人共同用心維系的結(jié)果。你想想,若是當年我們成婚之初,蔡侍講便因為我三年無所出而納妾,我與他還能有今日這般光景嗎?恐怕我們蔡府后宅也是雞犬不寧。 現(xiàn)下王妃給您生下了閨女,說明她身子是好的,你不要氣她,好好與她相處,日后想要幾個兒女沒有呢?” 九皇子笑瞇瞇地對周水靜說道:“師母放心,我一定不會負了詩蘊,我還希望日后我與詩蘊也能夫唱婦隨一同出本集子呢!”二人聞言都笑了起來。之后九皇子讓周水靜缺什么就到睿王府找他,一點兒也不要客氣,周水靜也笑瞇瞇地應了。 九皇子這邊剛走,隔壁的李永富和蔡雨桐夫婦就摸過來了,李永富說道:“乖乖,我今日本來向沈尚書請假去接大舅子和大嫂的,可是沒有想到沈尚書笑瞇瞇地說九皇子已經(jīng)去接你們了,讓我不要搶了九皇子的風頭。我與桐兒便乖乖在家里等著,哪不知九皇子話忒多,竟然說道這般時候才走。” 蔡雨桐狠掐了他一把,說道:“人家是皇子,難不成你還能讓嫂嫂將人家轟出去啊?!敝螅麄兊膬号阋慌诺卣具^來給周水靜請安。 大女兒妞妞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六歲了,已經(jīng)及笄,正是相看人家的時候。但是李永富和蔡雨桐二人心疼女兒,遲遲不能定下親事來,想要自家哥嫂幫忙拿個主意,也是急得快要火燒眉毛。在京城里面,像妞妞這個年紀還沒有定親的小姑娘也不多了,可是他們二人左挑右選都覺得找不著能配得上自家寶貝女兒的小伙子怎么辦呢? 長子李子陽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三歲了,與張思晨長女張雅瑩同歲。次子李子威今年8歲,都是正在念蒙學的年紀。 蔡府這邊的親人相見和樂融融暫且不表,單說一說蔡思瑾在御前向皇上復命的事兒。 皇上其實一直都很關(guān)注蔡思瑾,也很關(guān)注黃河水患問題、黃河的河堤修建問題。這三年多以來,凡事經(jīng)過蔡思瑾修葺的河堤,之后都未再有大的水患,便是遇到小的險情,也都能開閘放水,將洪水排泄到含水湖之中,不必再有人命傷亡,皇上都看在眼里,心中對蔡思瑾記上一功。 因此蔡思瑾與他復命之后,他讓蔡思瑾好好回去休息幾天,然后就會留在京城里做一個京官。皇上說道:“朕想讓你去六部歷練歷練,但是還未想要讓你去哪一部,你且等著吧?!?/br> 蔡思瑾恭敬地跪謝皇上恩典,然后離宮了。 有了蔡思瑾鋪好了路,日后黃河的巡河御史便只用偶爾檢修一下河道即可,工作量和權(quán)力都小了很多,大可以換個人去做,其他的河流何可仿照黃河設立監(jiān)河御史,好好治理一番。但是這些都是小事。 重要的是,既然已經(jīng)準備將太子位傳給浩誠,那么自然要讓他的智囊蔡思瑾留在宮中,放他去六部衙門中的哪一個對浩誠來說比較好呢?皇上正在苦苦思索。 第121章 廢除內(nèi)閣 皇上提筆在御案上寫下了“吏、戶、禮、兵、刑、工”這六個字, 然后他的目光在這六部里逡巡了一番,先是提筆在戶部上面畫了一個“x”,戶部已經(jīng)有自己信重的沈子安把持了,將蔡思瑾放進去也是暴殄天物, 且不異于讓沈子安與蔡思瑾爭斗,于九皇子日后不利。 雖然戶部很是重要, 但是皇上沈子安這個人十分知情識趣,且是正宗的?;庶h,若是自己立定了太子, 再對他耳提面命一番,他一定會成為浩誠的人,不會出什么幺蛾子的。 再看吏部, 這個部門最重要,但是現(xiàn)在讓五皇子在這里,便是要削他的權(quán)也不能一蹴而就,免得他狗急跳墻,做出什么不可預估的事情來。于是, 皇上在吏部那里也畫了一個“x”。 第三看工部,九皇子浩誠在工部, 據(jù)皇上的了解,他很得工部的人緣, 整個工部上上下下應該已經(jīng)被他收服了,也沒有必要將蔡思瑾放進去。不過,若是將蔡思瑾放到工部做侍郎繼續(xù)監(jiān)理工程, 再將九皇子從工部調(diào)出來放到其他的部門好似也不錯。于是皇上在工部上畫了一個圈,待定。 禮部有張思晨,且張思晨支持五皇子,他的妻子繆氏也與繆妃有血緣關(guān)系,態(tài)度值得考慮,于是皇上在禮部那里畫了一個圈。 兵部的事情蔡思瑾從來沒有接觸過,而且兵部需要轄制一些武將,不是蔡思瑾這樣一個年輕人能壓得住場面的,將他放在里面需要歷練很久才能夠說得上話,現(xiàn)在放過去不合時宜。 不過皇上心中微動,若是將九皇子放到兵部,讓他多接觸一些自己的心腹將領(lǐng),在將領(lǐng)中先有些威望,日后再立他為太子,卻是很有益處的。且現(xiàn)在的兵部尚書荊秀峰乃是自己信重的人,將浩誠放在他手底下學學也好。 最后皇上看了看刑部,他也畫了一個圈,想起了以前蔡思瑾在御史臺會審司時的做派,心中想到,若是讓他去刑部也是很好的,以蔡思瑾的能力和心性,刑部日后冤假錯案一定會大大減少,于大晏朝是很有益處的。因為若是百姓不信服朝廷的決斷,對朝廷的判罰有怨懟,那可是傾國之禍啊。 于是,皇上的目光在工部、禮部、刑部這三個部門之中逡巡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將蔡思瑾放到刑部,先做一個刑部侍郎,現(xiàn)任的刑部尚書賴鴻博已經(jīng)老邁,近一兩年便會致仕,但是現(xiàn)任刑部侍郎曹明憲做事情不夠精細,也不似蔡思瑾一般立身正,若是將整個刑部交給他,還是有些不放心。 若是將蔡思瑾放在刑部,日后刑部便可無憂矣。而且禮部雖然排名靠前,但是皇上心知肚明那并不是和他的實力相匹配的,禮部最重要的就是掌管國家的典禮籌備以及科舉考試,但是科舉最終的決定權(quán)在皇上和每一屆的主考官手中,禮部尚書的實權(quán)其實有限。 說實話,卻是不如排在它后面的兵部和刑部的。 同時,皇上決定將九皇子浩誠放到兵部去歷練,為他成為太子再增加一些砝碼。而排在最后的工部,既然已經(jīng)被浩誠收服,工部的官員們也大多是實干家,不是很懂權(quán)謀斗爭的一套,應該能穩(wěn)穩(wěn)定定的渡過這次的皇位交替的。 想到此處,皇上忽而放下筆,他心中有著深深的憂慮——現(xiàn)在他最放心不下的其實不是五皇子浩禮,而是謝正卿! 若是自己將浩誠立為太子,同時將五皇子浩禮封為藩王,讓他即刻離京就藩,那么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難就難在若是謝正卿謝首輔從中阻撓,引起一些宮變之類的變化可怎么辦好呢? 前幾年皇上身體好的時候,他覺得自己與謝正卿甚是投契,極為欣賞他的改革方案,兩人一拍即合,將整個大晏朝通過改革建立得欣欣向榮?,F(xiàn)在改革已經(jīng)初見成效,而自己已經(jīng)老了,謝正卿卻手握重權(quán),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自古君若臣強的國家,就沒有不亂的。 而且,皇上已經(jīng)敏銳地感覺到謝正卿近幾年來的行事變了,變得更加的高深莫測了。以前他的思路自己還是看的很透徹的——拉攏寒門士子,打壓世家大族子弟,從而與自己皇權(quán)與世家權(quán)力斗爭的需求緊密契合起來,兩邊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但是這些年來,謝正卿卻是與好多世家子弟也過從甚密,似乎改變了以前他只喜歡提拔寒門士子的習慣,近期也提拔了不少世家子弟出來。說好聽點兒是謝首輔不拘泥于出身,唯才是舉,說難聽點,他的手已經(jīng)伸得太長了,已經(jīng)越過了皇上心中的那根紅線了。 說起來,皇上想要將皇位傳給九皇子浩誠,除了因為覺得浩誠更加具有仁心以外,未嘗不是因為浩誠更加聰明有城府。若是換成浩禮那般愚鈍的人做了皇帝,說不得幾年后就會被謝正卿架空,成為皇位上的傀儡了。到時候,這個天下說話做主的人說不定還是謝正卿。 但是若是真的立浩誠為太子,還有一個巨大的隱憂,那就是——若是浩誠成為太子、成為了皇上,那謝正卿可就是外戚了。自古以來外戚干政的例子比比皆是,還有不少外戚篡權(quán)的例子,若是將皇位傳給浩誠,他的聰明伶俐和城府是否能夠足以和謝正卿謝首輔對抗? 自己這個大晏朝是不是會直接覆滅,煙消云散? 考慮了這么多之后,皇上將比丟開,叫來了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范大勇,口述了自己準備讓九皇子浩誠去兵部,讓蔡思瑾去刑部做從二品侍郎的旨意,讓他連夜去宣旨。 皇上旨意一下,大家一片嘩然,從九皇子去了兵部這件事隱隱嗅到了皇上欲傳大位給他的某些信號。 五皇子浩禮自然是咬碎了一口銀牙,他氣呼呼地說道:“六部之中現(xiàn)在我僅剩吏部、禮部兩個了,戶部、工部、刑部、兵部如今都是老九的囊中之物了,父皇這也太偏心了。不過我幸好還有謝首輔的支持,只要他支持我,我便不會輸。” 他不知道的是,就連禮部他也沒有了,張思晨早早已經(jīng)轉(zhuǎn)投了九皇子了。而且,他能看到謝正卿的如此巨大的能量,皇上又怎能看不到呢?恐怕皇上對謝正卿的忌憚要比他想象得深得多,皇上是絕不可能讓謝正卿左右立儲之事的。 第二天一早,蔡思瑾和九皇子不敢懈怠,趕緊去新的部門報到了,同時下朝之后,蔡思瑾也去找了九皇子密談,地點是在蔡府,沒有辦法,九皇子府實在是離城太遠了。 蔡思瑾對九皇子說道:“恭喜殿下,皇上將你調(diào)任兵部,恐怕已有立你為太子之心,若是你近期沒有任何行差踏錯,正式立儲應該就在這幾日了?!?/br> 九皇子面上也露出了一些喜色,說道:“若是如此也好,早日立儲,早日定了人心,免得日后....大晏朝有一場打亂,打斷了現(xiàn)在改革的大好局面?!?/br> 蔡思瑾一笑,說道:“殿下,臣這里有一計,可以助您早日成為太子。只是這一計會傷了謝首輔,讓您失了一個助力,不知道您愿不愿意聽一聽?這是我這三年里自己琢磨出來的,當時謝首輔還不是我們這邊的助力,我也不知道他會不會轉(zhuǎn)而支持我們,所以才想了這一計。只是回京之后,卻是聽說了他和張思晨已經(jīng)改換就皇子您的門庭這件事,就不知道這個計策是否還符合時宜了?!?/br> 九皇子聞言一挑眉,沒有想到一向以具有赤子之心著稱的蔡侍講也會給自己出計獻謀,他很有興趣:“蔡侍講請講?!?/br> 蔡思瑾笑道:“自古以來,皇上要靠百官治理天下,也需要有人幫他管理百官,于是有了丞相這個職位。自古以來的爭斗主要是圍繞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皇權(quán)與外戚、皇權(quán)與世家而已?,F(xiàn)在大晏朝內(nèi),世家已經(jīng)被打壓,外戚沈氏已經(jīng)被打壓,丞相位置已經(jīng)被廢,按理說皇權(quán)斗贏了這三/股勢力,應該能說一不二了。 可是謝首輔憑借自己的能力,硬生生地將分丞相權(quán)力的三個人做主的內(nèi)閣,變成了他一個人的內(nèi)閣,手中所持的權(quán)力也與丞相差不多了,所以,皇上現(xiàn)在應該是對他頗為忌憚的,生怕日后的新君不能壓制住他。 若是九皇子您主動向皇上提出建議,廢除內(nèi)閣制度,將六部尚書官職均提升為從一品,將以前內(nèi)閣三個人擁有的權(quán)力,變成日后六部尚書擁有的權(quán)力,讓皇上的政令不用出自內(nèi)閣,讓皇上直接面對六部尚書,豈不是更好?” 九皇子浩誠聞言悚然一驚,看著蔡思瑾,似是不認識他一般,他說道:“蔡侍講,你覺得謝首輔能這么平和地交出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嗎?哪個男人不愛權(quán)?況且若是不廢除內(nèi)閣、取消首輔,這個首輔之位蔡侍講是日后可期的,難道您竟然愿意放棄這到手的權(quán)力么?” 蔡思瑾點了點頭,說道:“我自然愿意放棄這首輔之權(quán),若是有幸,日后能做一部尚書也就到了人生巔峰了。我只期盼著大晏朝好好發(fā)展,而我自己日后如何我卻是一點兒都不在意的?!?/br> 九皇子對蔡思瑾行了一禮,說道:“蔡侍講真乃高風亮節(jié),浩誠佩服。這件事我要好好與父皇說說,說不得他會同意的?!?/br> 蔡思瑾連忙制止道:“殿下,現(xiàn)在謝首輔已經(jīng)支持您了,已經(jīng)不必再行此計了,您還是慎重考慮一番吧?!?/br> 九皇子浩誠笑了笑說道:“讓父皇將他的這些老臣妥善處置了也好,否則若是我繼位之后,這些老臣一個一個的資歷這么老到,我還怎么行事?難不成又要像父皇一樣,在皇位上隱忍幾十年才搬到沈相,才開始合自己心意的改革么?” 說完之后九皇子浩誠就走了,周水靜走出來嘆了口氣,說道:“夫君,你這么做到底是對還是錯?我竟心里一點兒數(shù)都沒有。你想想,大晏朝泱泱大國,若是分權(quán),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斡旋,日后是否會出大亂子?” 蔡思瑾笑道:“夫人不必憂心,九皇子不是沒有心計的人,有他把持,即便這樣廢除了內(nèi)閣,大晏朝也不會亂的。況且我知謝首輔甚深,若我與他詳細說明利弊,他比我還愿意廢除內(nèi)閣?!?/br> 第122章 立定太子 九皇子興沖沖地到宮中,將蔡思瑾這個廢除內(nèi)閣, 提拔六部尚書, 分權(quán)的計劃與皇上訴說。 皇上初聞言時只是一邊聽一邊批閱著自己的奏折, 時不時在奏折上批幾個“知道了”或者“如擬”的字樣,但是越聽越是心驚, 待九皇子真正說出“廢除內(nèi)閣”這樣的字樣之后, 驚得差點掉了手中的筆。 皇上立即將自己的御筆放下,將桌上的奏折合起來,盯著九皇子浩誠說道:“我兒細細道來!”此時他的興趣已經(jīng)完全被這個計劃勾起來了,覺得這簡直是削弱權(quán)臣實力的最佳方式,甚至比他廢除丞相位置還要激進。 待聽完九皇子的全盤計劃之后, 皇上吸了一口氣,問道:“浩誠, 你實話與我說, 這是誰想出來的計策?這位先生有大才啊。” 九皇子浩誠抿嘴一笑,說道:“父皇, 最近新入京且與我關(guān)系好的大人是哪一位, 您難道還不清楚嗎?便是浩誠不說,父皇耶能猜到他是誰吧?” 皇上立即脫口而出:“蔡思瑾!” 九皇子笑道:“父皇明鑒,自然是蔡侍講!哎, 只有他才會如此大公無私替我們皇室著想, 若是其他人,巴不得將首輔的位置留著,日后好自己登上那個位置, 權(quán)傾朝野呢?權(quán)力哪個不愛?只有真正跳出其中、淡泊名利的人才能站在臣子的位置也想出這樣一個好方法?!?/br> 皇上也嘆息了一口氣,說道:“此計甚妙,但是我這里卻是用不了,實在是時機還未成熟,不過皇兒日后你登基之后,待新政改革已經(jīng)深入人心,卻可以用一用?!?/br> 九皇子大驚,害怕這又是皇上的一次試探,趕緊誠惶誠恐地跪下,說道:“父皇誤會了,孩兒只是聽聞此計之后見獵心喜,這才迫不及待地來與父皇分享,并不是有奪儲之心啊?!?/br> 皇上此時擺了擺手,親自走下去扶起九皇子,拉著他與自己一同坐在一張羅漢塌上,對九皇子推心置腹地說道:“浩誠我兒,你心中不必惶恐,我這次并非出言試探,而是與你推心置腹地交談。既然蔡思瑾已經(jīng)想出了這么一個好的方法為你鋪路,我也不再在你面前藏著掖著。我之前就想要立你為太子,但是擔心謝正卿謝首輔在我死后做大,功高震主,怕你應付不來。 但是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就是明日下詔,一邊明確立你為太子,一邊封你兄長們?yōu)榉?,讓他們立即出京就藩。第三則是要求整個大晏朝所有年過六十歲的官員都一定要致仕,賜予他們良田美宅,讓他們回鄉(xiāng)去頤養(yǎng)天年。